02.29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有人在西塘,給遠方的朋友寫明信片的時候,單單寫下了“我在西塘”。也是一個愛旅遊的朋友,好像只是這四個字就夠了,我要說的,我想說的,通通都在“我在西塘”。西塘,這個古鎮在江南這一片的古鎮裡頭也許算是小的了。可是,對它的喜愛卻超過了其它所有加起來的總和。也許因為,我見過它的晨,見過它的昏。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青瓦白牆石拱橋,西塘慢,慢西塘,漫步在西塘裡,斷了弦的琵琶聲,溫文儒雅的翩翩君子,打著花傘的碧玉閨秀,停泊在石階旁的烏篷船,坐在船頭上悠閒抽著菸袋撐船人,愛極了這樣的西塘。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流年清淺,歲月無恙,淡淡的筆墨間,留下了一縷傷斷腸。畫舫過處,舟影波光,弱柳輕點碧波,暈開了塵封的過往。煮一壺陳茶,斜倚軒窗,看窗外形形色色的路人,卻再找不回熟悉的模樣,那個騎著竹馬的小小少年郎,如今又在何方?久置茶杯,無心飲茶,濃厚的茶香,漸淡漸消,終是遁入這西塘的煙雨中了吧。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我喜歡江南那一座座古樸的石橋;也喜歡江南彎彎巷道里那被歲月打磨過的青石板路;我喜歡江南行走在河面上咿咿呀呀的烏篷小船;我也喜歡江南的那份素樸、天然與寧靜;更喜歡江南水鄉生活那份恬淡和隨意。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尋一處臨河的茶館,與朋友以一盞香茗談古論今、天馬行空;便嘗西塘的特色小菜、品淳樸的農家味道,在古老的夜色裡懷舊,共憶那些縱情苦笑的日子。抑或,坐在悠悠搖晃的烏篷船裡,吟“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在櫓聲中望兩岸人家、看百家燈火、思萬家之情,聆聽西塘千年以來跳動的脈博,悠然生活猶如神仙,樂不思塵世。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西塘境內河道縱橫,綠波盪漾。清晨,小橋流水,薄霧似紗。傍晚,夕陽斜照,映紅水光一片,水光之上,烏篷穿梭。觀長天之下,不見高樓大廈。只有白牆青瓦的老屋,年復一年守候在那兒。講述著古老的故事。從容地看淡人生離合,從容的接受著過往的人們。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安然、祥和,寧靜、幽遠。晨間迷霧濛濛,整個西塘如詩如畫;傍晚炊煙裊裊,夕陽落幕仿如一幅被遺落的西洋畫。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牆高聳,瓦屋倒影,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爍,看月色朦朧,輕紗難掩古鎮羞澀。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古風古色的建築物,國色天香的江南女子,若我能著一身旗袍,撐一把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的文化長廊,那麼我一定會切身感受一種別樣的愁怨滋味,這個滋味是自在的,這個滋味是有內涵的。哪怕是在晚上,也不懼怕黑,在這個地方,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讓我知道了實踐版的《大道之行也》,和睦的鄰里之間,讓我又找回了最淳樸的自己,讓我明白只要家庭和睦,即使再窮再苦也要守在一塊,這樣絕對不會貧窮一輩子。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夜裡的西塘長廊,棧前燈籠高高掛,門門開處見紅妝。夜風吹,落了窗下燭花,夜雨淋,溼了青苔石階烏篷船。雨落聲聲暗啞,彷彿聽見了深閨裡十六歲少女指尖輕捻,吐著幽怨的琴絃之音。忍不住問店家要了一碗粗茶,彷彿看到了西塘的溫婉與細膩從茶香中散漫開來。

在白牆黛瓦間徘徊,一個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是不會被叫做周莊的

驀然回首,驚覺人煙寂寥,雨泥漸染紗裙,依然沒入雨中。雨水打在青石板上,漾起的雨花,還西塘一片歲月安然。雨裡西塘,正是白牆灰瓦雨如煙,古意石橋月半彎。坐在烏篷船裡,兩三好友,趁著雨夜還未央,還記得嗎,那如煙前塵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