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有人在西塘,给远方的朋友写明信片的时候,单单写下了“我在西塘”。也是一个爱旅游的朋友,好像只是这四个字就够了,我要说的,我想说的,通通都在“我在西塘”。西塘,这个古镇在江南这一片的古镇里头也许算是小的了。可是,对它的喜爱却超过了其它所有加起来的总和。也许因为,我见过它的晨,见过它的昏。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青瓦白墙石拱桥,西塘慢,慢西塘,漫步在西塘里,断了弦的琵琶声,温文儒雅的翩翩君子,打着花伞的碧玉闺秀,停泊在石阶旁的乌篷船,坐在船头上悠闲抽着烟袋撑船人,爱极了这样的西塘。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流年清浅,岁月无恙,淡淡的笔墨间,留下了一缕伤断肠。画舫过处,舟影波光,弱柳轻点碧波,晕开了尘封的过往。煮一壶陈茶,斜倚轩窗,看窗外形形色色的路人,却再找不回熟悉的模样,那个骑着竹马的小小少年郎,如今又在何方?久置茶杯,无心饮茶,浓厚的茶香,渐淡渐消,终是遁入这西塘的烟雨中了吧。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我喜欢江南那一座座古朴的石桥;也喜欢江南弯弯巷道里那被岁月打磨过的青石板路;我喜欢江南行走在河面上咿咿呀呀的乌篷小船;我也喜欢江南的那份素朴、天然与宁静;更喜欢江南水乡生活那份恬淡和随意。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寻一处临河的茶馆,与朋友以一盏香茗谈古论今、天马行空;便尝西塘的特色小菜、品淳朴的农家味道,在古老的夜色里怀旧,共忆那些纵情苦笑的日子。抑或,坐在悠悠摇晃的乌篷船里,吟“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在橹声中望两岸人家、看百家灯火、思万家之情,聆听西塘千年以来跳动的脉博,悠然生活犹如神仙,乐不思尘世。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西塘境内河道纵横,绿波荡漾。清晨,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映红水光一片,水光之上,乌篷穿梭。观长天之下,不见高楼大厦。只有白墙青瓦的老屋,年复一年守候在那儿。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从容地看淡人生离合,从容的接受着过往的人们。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安然、祥和,宁静、幽远。晨间迷雾蒙蒙,整个西塘如诗如画;傍晚炊烟袅袅,夕阳落幕仿如一幅被遗落的西洋画。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烁,看月色朦胧,轻纱难掩古镇羞涩。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古风古色的建筑物,国色天香的江南女子,若我能着一身旗袍,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的文化长廊,那么我一定会切身感受一种别样的愁怨滋味,这个滋味是自在的,这个滋味是有内涵的。哪怕是在晚上,也不惧怕黑,在这个地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我知道了实践版的《大道之行也》,和睦的邻里之间,让我又找回了最淳朴的自己,让我明白只要家庭和睦,即使再穷再苦也要守在一块,这样绝对不会贫穷一辈子。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夜里的西塘长廊,栈前灯笼高高挂,门门开处见红妆。夜风吹,落了窗下烛花,夜雨淋,湿了青苔石阶乌篷船。雨落声声暗哑,仿佛听见了深闺里十六岁少女指尖轻捻,吐着幽怨的琴弦之音。忍不住问店家要了一碗粗茶,仿佛看到了西塘的温婉与细腻从茶香中散漫开来。

在白墙黛瓦间徘徊,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是不会被叫做周庄的

蓦然回首,惊觉人烟寂寥,雨泥渐染纱裙,依然没入雨中。雨水打在青石板上,漾起的雨花,还西塘一片岁月安然。雨里西塘,正是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坐在乌篷船里,两三好友,趁着雨夜还未央,还记得吗,那如烟前尘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