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農民種地的農資、勞動力成倍增漲,糧食不漲使農民收入低下怎麼辦?

國郭


你好呀朋友,我是河南駐馬店的,我叫古蔡阿旭。很高興在今日頭條有緣遇見[微笑]

我從事收購糧食三年了。根據你說的。

1如果還想繼續種植,就需要搞農村合作社了,承包地,然後套錢。

2如果地少,種點大眾化的。然後上工地,現在工地一天二三百,比種地太強了。





古蔡阿旭


現在目前確實是這樣,人工成本高,糧食普遍沒漲,所以種糧食多的話還可以,少的話確實不如上班。

籠統地這樣問,不好回答。現在,我設定若干種情況,給你算算賬,供參考:首先,假定一個單身農民種植了兩畝田,1畝田的產出自食自用(包括養點家禽),這叫口糧田,不用於出售,沒賬可算。另1畝田的產出用於出售,叫商品田,價格上漲體現為收益,但會受其他因素制約。現以這1畝商品田來計算。一、以產出和資金投入計,農民賣出的穀物因價格上漲增加了200元收入,農資價格也上漲增加開支100元,農民增加收入100元。如農資價格不變,增加收入200元。二、以勞務付出的比較效益計,種這畝田農民淨投工10天,搬運這一畝田的穀物到市場出售花工1天,共11天,這11天,農民淨收入增加了100元到200元,當地正在修路,打工收入每天由去年的80元增加到100元,農民不種糧打工,增加收入220元,糧價雖然上漲,但從增收比較效益算,農民減收20元。三、這畝商品田,畝產幹穀物是1000斤,去年賣價是1元1斤,銷售收入是1000元,今年賣價增加到1.20元,銷售收入是1200元。去年每畝種子、化肥等農資投入是400元,今年農資價格上漲,投入增加了100元,變成500元。農民的淨收入是700元。而打工11天,按今年每天100元的行情,現金收入是1100元,每天在鄉間工地上的伙食開支40元,11天是440元,從純收入的角度從比較益看,種糧比打工多收入40元。四、如果其他日用品價格上漲幅度大,那麼無論農民是種糧還是就地打工,增加的那點收入,會被生存成本增加的開支吞噬,生活不會比去年寬裕,只會更困難,如果其他日用品價格不上漲或上漲幅度很小,才能有點盈餘。上述是依據大致情況的假定,實際生活中是變量。按照上面所說的方法,以1畝商品田為單位,依據變量,可以算出農民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如果按另外的設定條件,比如農民種的商品田不是1畝,而是100畝,採用機耕機插機收,在農資和糧價上漲上漲幅度不變的情況下,由於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來增加收入,種糧收益會明顯增加,優於一般的打工收入。如按種兩季算,淨收入會有10多萬元。現在一些新聞單位喜歡用另一種算法,例如報道說,糧價才上漲5%,農資價格上漲了10%,農民種糧又虧了,聽起來蠻有道理,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基數不同。就以1畝商品田產出1000斤糧食算,每斤過去1元現在上漲了5%,1000斤的賣價由1000元變成了1050元,增加了50元。而農資是400元上漲了10%,增加的開支是40元。很明顯,1000元增加的5%和400元增加的10%的絕對數是大不相同的。






朝聞安康


你好!我是小鬧鐘,農民種地的農資、勞動力成陪增長,糧食不長使農民收入地下怎麼辦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國家這幾年出臺了一些政策都是有利於農民的,為了吸引城市務工農民回去種地的,國家和當地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各鄉鎮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做了很多工作,所以說整體還是有利於農村發展的。

2、農資的價格是受國家管控的,是在合理範圍內的,這個不存在坐地起價,胡亂加價的現象。

3、人力成本問題,各個行業都有相應的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也在增加,這個問題很難在一段時間得到改變。

我們要想得到好的收入,不僅要靠國家一些利民政策,還要靠我們增加農業技能,增產增收,精耕細作提高產量,這個問題解決了,以上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緩解。

有不同意見也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學習。


小鬧鐘的快樂生活


根據我們農村的實際情況來看,種玉米,在風調雨順的年分,一畝地能純收入也就200元,如果災害多的年分,即使價格好點,也是不掙錢。如果大豐收,價格也不好,2019年,玉米價格每斤6毛多,每畝打1500斤,去掉承包費400多元,去掉種子化肥農藥,240元種收費100元,還剩多少呢?總之,種地白乾時候多,掙的時候少。徹底賠的時候也不多。


青龍飛天4


國家應該把能形成大面積的土地集中收集起來,集體耕種,然後對相應的勞動力工資制。願意做的就來打工,不願做的可以出去打工,然後把農民收集起來的土地按年補償。補償的金額不能少於農民自己耕種的收入,這樣土地也不會大面積的荒廢,糧食也會有效的增長。


塵埃心悟


你好,我是 就你的問題做如下回答。

往後農民不種地是一個大趨勢,農民將會以農村合作社的形式存在。一個村裡的地承包給一個人或幾個人組種。

農民不種地,有很多出入。其實現在就可以看出來。因為現在每家只有幾畝地,多的十幾畝,一般也只種植糧食作物,根本不能解決年輕一代人一年的消費保障,也就是能保障餓不死。

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是一個改變整個中國格局的時代。各行各業將會重新洗牌,以前一家獨大的事情將會越來越少。

在這個光輝燦爛的時代有很多就業崗位。

1,出門打工,

現在每年都有2-3億農民工在外地打工。中國發展基建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滯,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技工人員,以及熟練工種。像已經完工的杭州灣,三峽,珠港澳大橋,南水北調。還有將要開建的四藏鐵路(,甘藏鐵路,川藏鐵路,滇藏鐵路,新藏鐵路)煙臺-大連海底隧道 海南新省。

現在每年出國打工的人也不少,也有幾千萬了。去日本,美國,非洲這都能大量消化中國人的勞動力剩餘。

2,發展副業 現在政府支持農民自己創業。蔬菜大棚種植,現代化水產品養殖, 農副產品加工和工業性作業以及手工業。如糧油加工、採礦、機械製造、磚瓦等建築材料的生產手工業,如編織、手繡等都需要很多人。這都可以做為事業去發展。

3,發展線上產業 做直播,拍小視頻,還可以開淘寶店,拼多多等線上產業。賣自己家附近農產品,農副產品,特色小吃,等特產。比如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都可以做為平臺去發展,去運營。大的趨勢就要去接觸瞭解。。

只要你想做就有很多機會,現在這是一個大時代,跟80,90年代一樣很多人才都會迭代而起。


德州小成


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低,如何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呢?我只闡述幾個觀點僅供參考。

一、改革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制度,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二、已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1)要根據市場消費需求狀況,抓住當前農產品供給充裕的時機,加快調整糧食品種結構,加強優質品種的選育、引進和推廣。

(2)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出口。

(3)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和種養業傳統優勢,發展農林牧漁業和名、特、優、新產品。

(4)大力發展綠色食品。

三、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訂單農業”,增加規模效益。

訂單農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種形式,入市後的訂單農業將以國外產品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廣大農民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依託,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系列化服務為手段,通過產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經營,實現農民生產於市場需求的完全對接,減少生產的盲目性,避免市場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

發展訂單農業的關鍵:

(1)是培育有農產品市場營銷經驗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

(2)是要妥善解決農戶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強化雙方的法律意識、建立符合市場規則、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機制。

四、是加快城鄉企業和小城鎮建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五常大米小馬


根據我的調查並分析,並結合我的農村家庭的實際,農民種地的農資及勞動力成本上漲是事實,但決沒有成倍增加的事際情形,畢竟,如果各項種植成本成倍增漲,恐怕種植一畝地僅一季種植秋熟水稻的成本,就是在有農業種植的國家給予的種田補貼後,還會高於收穫後的賣去全部水稻收入,那幾乎所有農村人都拋荒自己家庭的承包地,到城裡尋找能掙更多的經濟收入,來維持並提高家庭的生活了。


這幾年來糧食的最低保護收購價逐年下調是事實,分析其原因,現在農村的種田人可以說是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的中老年人,也由於他們在那個年代種植是個職業,沒有其它的專業技能,與此同時,大集體時政策上的不允許,不種田,就不可能掙到工分,沒有口糧就不可能生存,就是一些工廠招工,必須具備有鄉(公社)、村(大隊)、組(生產隊)三級證明,計劃經濟時代阻礙並束縛了農村富餘的勞動力向國有、集體企業的轉移,更不要說要得到農業種植外其它專業的技能培訓了。


我國傳統落後的農業大國,舊的農業等各項科技的落後,人口的不斷增多,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改革並開放,特別是農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施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調動了農村人的種田積極性,糧食產量穩定提高,有原來的糧食吃不飽,逐步地轉變成吃不了,並且有更多的餘糧,與此同時,農業的機械化,減輕並減少了農村勞動強度和時間,顯而易見,富餘的農業勞動力可以走出鄉村外出學技能打工或做生意等,從而能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擺脫以前傳統的種田的貧困,能過上小康富裕的生活。


分析近兩、三年以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的不斷下調,這也是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重視,畢竟我國人口有十四億之多,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無(缺)糧則社會不穩,惟有持續不斷地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產量,保障市場供給充裕,牢固地糧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市場經濟下糧食充裕,銷售價格低,通過反哺農業,通過一系列的取銷農業稅上交,種田還有補貼的政策,能有效地確保糧食生產的產量。

從已經發生的市場上糧食下降,農業種植效益隨之不斷降低等發生的一系列連鎖信息,我們農民朋友應轉變傳統專業的種田陳舊觀點,因為農村每個家庭也就不過有幾畝承包地,就是糧食價格上漲,也不可能有很多,就是能有一倍以上的糧食上漲幅度,除留足家庭的口糧消費外,賣出多餘的糧食,也不可能滿足家庭逐年上漲的其它生活開支等,更何況,國內的糧食上漲速度快,其它的各種農副產品、生活用品等等必然跟著上漲,貨幣貶值將不值錢,最後吃虧的還是農民朋友自己!


通過以上的個人建議農民朋友,應轉變落後傳統觀點,在國家已可以實施土地流轉的政策情況下,種田不是惟一的門路,如果有頭腦、有技術,就是沒有技能,通過學習掌握一門技能並走出去,把耕地流轉出去,安心、專心地去城裡打工,更可以掙到比種植種田的還要多收入!


老農話三農


農民種地不賺錢關健是沒有種對作物,與農資貴,勞動力成本倍增沒什麼必然聯繫,日本農資更貴,勞動力更貴,為什麼賺錢呢?

農民種地是缺少宏觀計劃下一種市場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如下:

1、做訂單農業:訂單農業的例子很多,百果園和諾普信參股的海南火龍果產業,百果園和棲霞政府參股的棲霞蘋果產業,江蘇濉寧的麵包麥,訂單農業要求品種好,農事操作標準化,這是農民科學種地,規模種地要去最重要的事!

2、每個行業,每個產業都好效益好的,也有不好的,種地不賺錢說明在種地這個領域沒有深度思考,不專業,跟風造成的,為什麼重慶奔象091無核沃柑零售6元一個都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都種常規品種肯定不賺錢,不但農民,現在做企業也一樣,同質化的產品都是價格戰!

3、種糧食作物,必須品種好,可機械化作業,有水源可澆地,土地成本低,有農事操作能手管理,其中土地成本非常關健,不能過高價格去流轉土地,不能指望政府補貼賺錢,補貼會動態變化的!


瀚生峰哥


農民種地的農資,勞動力成倍的增漲,糧食不漲,使農民收入低下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農民種地想要增加搞高收入,必回的在土地和種地上大作文章。

首先,在農民增產不增收上,大家的理清思路,從八十年代起,農民種地時的施肥,多釆用化肥等化工原料的肥料為主,之所以說農民種地增產,也全是靠化工肥料幫忙,由於多年來的種地方法,種出的糧食,早以沒有了糧食本品種的滋味,在這當中,向農民的蔬菜,更是首當其衝,那真是,西紅柿沒了柿子味,黃瓜沒了黃瓜味,菠菜沒了菠菜味,玉米沒了玉米味,小麥沒了白麵味,向這種情況,還提什麼漲價不漲價,而且,把人吃的都改變了傳統的基因!

同時,農民種地,多年來的錯誤施肥,把下一代都帶偏了方向,有些人總認為,真正的農家肥,成了汙染土地的原兇,向這樣的事實,真是讓人無言以對!

但是,如果現在的農民,想讓糧食增加收入,就必須改良土地,只有實實在在施用農家肥料,才能種出無汙染的綠色糧食產品,要真的在土地上下足了功夫,農民的糧食還用的著國家為他們漲價?不但用不著,自己就能替自已的糧食漲價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