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以前農村常見的沼氣,為什麼越來越少人用了?

硯風烙畫畫廊


你好,我是三農話題哥,我來幫你回答這個問題。

在農村,最常見的兩種工作就是種田和養殖。農村每家每戶都會在集體的基礎上承包土地,儘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上漲,靠種田獲得得收入越來越少。況且現在我國科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機械大生產取代了普通的人工耕作,糧食種子質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單位面積的產量很少,一年下來的收穫也很少。現在的種子都是經過改良的,單位面積的產量大了很多。

在養殖方面,養殖場在農村很普遍,家庭養殖場也很常見。儘管肉類產品很受消費者的喜愛,但是農村的家庭養殖場往往都是供自己食用。最讓養殖了動物的農民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處理動物的糞便。動物的糞便到了夏天,天氣一熱,很是難聞,很多人都受不了。漸漸地,農民發現可以用動物的糞便來做沼氣池,也算是變廢為寶。那段時間,農村的環境變好了許多。使用沼氣池的農民也有很多,沼氣池取代了農村的土炕,成為了農村做飯取暖的必備。

可是這些年,如果回到農村,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沼氣池。只不過裡面已經空空如也,也聞不到當年那種臭味。很多農民甚至把自己家門前的沼氣池用水泥封上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在農村普及沼氣池,不僅環保而且改善生活,為什麼農民都不用了呢?一位老農說出了原因。

原因一:原料減少

沼氣池的原料並不是憑空就能產生的,它不是天然的,沼氣池的原料是動物的糞便,農民也可以把收割季節收割剩下的秸稈放在沼氣池內一起發酵。當然,發酵也是需要適宜的溫度。過去,農民都會在自己家裡養殖動物,畢竟自己家裡養的成本低,比外面購買的肉類食品便宜。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沒有什麼農民會在自己家裡養殖動物了,也就沒有了原料來發酵成沼氣。

原因二:氣味難聞

沼氣池的原料是動物的糞便,動物的糞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以後,也就產生了沼氣。沼氣發酵以後,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脫水以及脫硫處理,那麼沼氣在燃燒時火苗就會很小,溫度達不到農民想要的溫度,也就沒有發揮它原本的作用。況且,這樣沒有得到充分發酵的沼氣氣味很是難聞,讓人接受不了。

原因三:天然氣取代

沼氣給農民提供了能源,農民可以用沼氣來做飯、燒水、取暖。但是這樣的工作,現代社會的天然氣同樣可以做到。我國科技得到了發展,動力能源也得到了發展,已經不再拘泥於以前的能源。並且天然氣比沼氣更加方便,適用範圍也比沼氣廣。也難怪很多農民會選擇用天然氣來取代沼氣了。

雖說,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沼氣池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但是對於搞養殖的人來說,用沼氣池來處理動物的糞便,又何嘗不是一種好方法呢?這些原因,就是農民不使用沼氣池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