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的學習為何如此低效?擺脫這3個心態,成為高效的學習者

談到學習,很多人都會說,學著呢,天天看書,聽課,做筆記。但是其中很多人往往陷入低效學習者的心態中,不能自拔。

職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你稍一懈怠,就很容易被別人迎頭趕上,你只能拼命學習,但是越學越焦慮。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該如何擺脫這樣的學習狀態,成為高效學習者。


你的學習為何如此低效?擺脫這3個心態,成為高效的學習者

1.三種普遍的低效學習者心態

導致我們學習低效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總結一下三種最為普遍:

①學習就一定要從頭學到尾

許多人看書或學習課程,總是堅持從頭學到尾,一定要學完,書要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課程必須從第一課看到最後一課。

這麼做的後果,浪費時間不說,還常常因為自己沒有學完而產生了愧疚的情緒,以至於以後看到喜歡的書或心儀的課程,都有心理負擔(家裡的書還沒看完呢,還買?上次的課程還沒學完呢!),甚至對學習產生了厭惡的情緒。

②我還沒準備好

有些人說要做某樣東西,買了書和課程就開始學,學完一個課程,接著學新的課程,學完一本書,買新的書接著學,一直在學習。

等過了段時間,你問他做得怎麼樣了。他會回答你說,還在學,還沒準備好,學好了再做,然後就一直沒完沒了地在學習,一直沒有行動。

帶著這種心態學習的人,最終會在長時間的學習中,把自己的激情消磨殆盡。

③學習評論家

我看到有些學習者,不管是學什麼,都非常認真地做筆記,把課程的知識體系整理出來,甚至做了炫酷的思維導圖,還能說這本書和其他書的區別等。

但是你問他,作者的方法對你有用嗎,這本書對你有什麼改變?他往往回答不上來。

帶著這種心態的學習者,最終只能是一個理論派——學習的巨人,行動的傻子。

以上這三種心態,是我們學習的主要障礙,只有要努力避免低效的心態,才能開啟高效的學習。


你的學習為何如此低效?擺脫這3個心態,成為高效的學習者

2. 學習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在致用類的學習中,我們必須明確一件事,學習只是手段,高效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如何才能高效解決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從正確定義問題,可以建立問題表徵開始。

表徵是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問題表徵”是問題解決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一個問題得到了正確的表徵,可以說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

那要如何對問題進行表徵呢?可以使用IGOR四要素

  • I:初始狀態(initial state)
  • G:目標狀態(goal state)
  • O:可能的操作(operators)
  • R:限制和障礙(restriction)

我們拿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舉例,比如你在廣州,要去海南

  • 初始狀態(initial state):廣州
  • 目標狀態(goal state):海南
  • 可能的操作(operators):飛機、火車、輪船、汽車
  • 限制和障礙(restriction):趕時間

通過上述限制條件,我們馬上可以鎖定唯一的答案——坐飛機。

但只要改變限制條件,我們便會做出另外的決策,比如把限制條件改為:價格便宜,欣賞海上美景,這個時候,輪船便是最優的選擇。

可見,對於致用類的學習來說,解決問題才是我們的最終的目的,而是成功解決問題,創建正確的問題表徵便是關鍵。


你的學習為何如此低效?擺脫這3個心態,成為高效的學習者

3. 超越學習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學習來說,可以分為4種形態,分別是:

  • 知道自己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前兩種學習就是我們一般情況下的學習狀態,我稱之為一般性學習:

學校裡的備考學習,屬於“知道自己知道”

職場中致用類的學習,屬於“知道自己不知道”

但是這不是學習的全部,一個人想要獲得更大的成長和提升,還需要另外一種學習狀態,叫探索性學習。

你一定很好奇,什麼叫“不知道自己知道”,我舉個例子你就懂了:

比如你家小孩,3歲了,他走到一個40cm的臺階上,但是他不敢跳下去,可能是他在1~2歲的時候從上面摔下來過,也可能是作為父母的你沒有告訴可以往下跳,沒事的,也可能是他從沒自己嘗試過。

他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具備了平穩落地的能力,在沒跳下去之前他是迷茫的,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獲得支持,只要父母告訴他,你可以的。

反觀我們自己,處於這個學習狀態的我們,就要學會去探索,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找人諮詢。

關於最後一種狀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們唯一要做就是保持我們的好奇,給自己騰出20%時間,不斷去探索,不管這個東西有沒有,因為在你沒有深入瞭解之前,你根本無法做出客觀的評論。


你的學習為何如此低效?擺脫這3個心態,成為高效的學習者

結語

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主要內容:

首先,關於學習,我們要避免的3種低效的學習心態。

同時,對於致用類學習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解決問題是目的,學習是手段,不可本末倒置。

最後,除了一般性學習,我們要不斷進行探索式學習,只有這樣,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


我是@飛翔的海馬,80後知識獵人,專注知識管理與認知升級。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如何學習,用學習活出100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