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勇毅篤行,和衷共濟——記逆行在疫情抗擊一線的社區書記們

勇毅篤行,和衷共濟——記逆行在疫情抗擊一線的社區書記們


中國民生新聞網2月28日訊 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面對疫情肆虐的嚴峻考驗,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決策部署下,社區書記們敢擔當、主作為,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和磨刀石,他們同社區幹部們凝聚在一起,勇毅篤行、團結一心、同舟共濟、迎難而上,帶領人民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擔當是一種胸懷全家齊上陣 衝鋒在一線

戴戈莊社區黨支部的冷家澤書記今年已經68歲了,在這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全村居民居家不外出,而他如平常一樣,晨出暮歸,走街串巷,深入家家戶戶瞭解情況,走在抗擊疫情一線,被居民稱為“拼命三郎”。

從大年初二到現在,每一天的“白+黑”在防控疫情的協調、督促、溝通、解決中安排的滿滿當當。他廣泛發動宣傳,發放張貼宣傳資料2000多份,入戶摸排外來人員500多人,利用互聯網群發注意防護相關信息500多條,使社區防疫工作始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雖然很繁忙,但冷書記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想打贏這場戰鬥,這些工作都是必須要做好的。”

元宵佳節本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但他卻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仍然值守在社區的監測點上,吃了一碗泡麵就渡過了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節日。

女兒心疼爸爸,炒了菜用飯盒裝好送到了冷家澤的值守點,送完後,來不及多囑咐幾句,冷家澤又匆忙給進來的車輛進行登記。

每當奔波太久,他的肩頸開始罷工時,他總是咬咬牙,繼續開始一天的戰鬥。冷書記有兩兒一女,全家都是共產黨員。作為社區的“頂樑柱”,冷家澤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品質感染了兒女,他們與父親一起上陣,協助社區進行防疫工作。春節期間,他的女兒和女婿參加了志願獻血活動,兒子自費籌集500個口罩送給社區值守人員,為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

冷家澤舍小家為大家,為民安康奮戰在抗擊防疫第一線,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是一名老共產黨員為民的赤誠情懷,是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的典範,是新時代基層黨支部書記的榜樣,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可愛的人。

擔當是一種使命 帶頭幹,學雷鋒志願服務暖民心

社區是最基層的防線,是與人民群眾最短距離的“對接點”。

疫情發生以來,丁家河社區黨支部書記段起軍立即主持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取消所有人員假期,全員進入戰鬥狀態,成立3個檢查組和3個清毒組。

“喂!叔,我是段起軍,您家學生有沒有異常,需不需要派人去幫忙測體溫?有沒有啥需要幫助的?最近家裡日常用的缺不缺?米麵、蔬菜還有沒有?”這是段起軍這些天說的最多的話。

段起軍身兼數職,他除了擔任值班任務外,還要及時完成常規分工工作,常常是不分白晝,滿負額工作,夜裡在睡夢中被叫醒是常事,白天困勁上來就在辦公桌上趴幾分鐘,然後繼續工作。

在“四包一”摸排過程中,發現一位白先生是做水果生意的,因居家隔離無法售賣年前備下的五箱桔子。得知情況後,段書記自掏腰包買下這五箱桔子慰問轄區站崗的志願者。白先生感激之餘,表示一定自覺居家隔離,請社區放心,不會給社區添麻煩。

丁家河社區是全省第一個學雷鋒社區,響應書記號召,這支學雷鋒志願者隊伍積極主動地戰鬥在防控一線。隊伍成員是老中青三結合,有未婚青年,有古稀老人,他們以高昂的鬥志彰顯出學雷鋒志願者的精神風貌。段起軍設立了黨員先鋒崗並率先值守,為廣大黨員們樹立了優秀榜樣。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一部分居民在沒有號召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向社區疫情防控小組捐款捐物。愛心捐贈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物資供應不足的情況,這些義舉給值守前線的志願者們給予了莫大的鼓舞。


勇毅篤行,和衷共濟——記逆行在疫情抗擊一線的社區書記們


擔當是一種境界 身先士卒 迅速行動保民安


“勤通風、勤洗手,沒事不要出門,就在自個兒家裡待著。”

自抗擊疫情以來,車家嶺社區黨支部書記金龍沒有休息過一天,下午吃午飯,深夜吃晚飯對他來說已是很平常的事情,但為了讓同事們能得到足夠的休息,金龍總是把同事的工作接過來,自己堅持到很晚。

“金書記總是身先士卒,把最累最辛苦的工作往自己這裡攬。”村裡的一名工作人員這樣說。

他組織成立車家嶺臨時商委會,聯合阿里雲及支付寶服務商進行數字化社區建設,目前社區兩個小區管理已出現於支付寶社區生活頁面,完善了社區相管理系統。他強化責任,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成立防疫指導工作小組,組織居民成立抗疫志願者小組,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三角形是常住戶,情況我都瞭解。正方形是租住戶,這些今天再摸排一遍。圓形是空房戶,晚上只要亮燈我就會去敲門看看。”金龍展示了所在轄區的“抗疫地圖”。一張A4紙,清晰的畫出樓院各戶點位,下面附上了一張清晰的說明。誰家空房是夏天回來的,誰家是暫時出租的年前都回老家了……他都清楚。

金龍書記說:“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就是要衝鋒在前,戰鬥在第一線。面對防疫大戰,正是考驗我們的時候,要戰‘疫’到底,不勝不休,全力打好此次戰鬥。”

擔當是一種精神 創新基層治理,凝聚防控合力

“大爺、大娘過年好,我們來拜年啦!這些日子,在家一定要勤通風、勤洗手,出門一定要戴上口罩!”

大年初二,井岡山路社區黨支部書記薛超邊給村民拜年,邊把帶著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識的宣傳紙分發到村民手中。

整個春節假期至今,薛超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在工作崗位上落實當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並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計劃,晚飯大多時候是方便麵,換個口味或者加個火腿腸就算是調劑生活了。

疫情防控工作的難點和短板就是居民信息排查及居民出入問題,既不能“一律不準”關上大門,又不能“一律放行”聽之任之。面對這兩大難題,他率先提出採用智能排查的方法,讓居民掃碼填表,建立一戶一檔一人一卡,併為居民緊急安排製作IC卡打卡測溫出入,避免交叉感染。他與社區年輕的兩委們加班加點對轄區內的常住人口、外來人口(特別是湖北籍人員)利用後臺數據進行全面排查梳理,利用這次疫情的契機進一步細化轄區居民大數據,為下一步提升社區的智能化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手段大大加強了社區防疫力量,使社區防控工作更加高效。

站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沿,薛超任勞任怨,穿著軍大衣堅守在社區值守點,為轄區居民做了優秀的表率,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的諾言。

關鍵時刻顯擔當,深入一線戰疫情。作為一名社區“大家長”,薛超甘於奉獻,用自己的行動帶領著黨員群眾們奮戰在一線,奮戰在守護居民健康的最前端。

擔當是一種責任 深耕責任田 做好勤務員

“喂,這都20多天了,你啥時候晚上能早點回來呀!”妻子電話那頭的聲音讓官廳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朋心頭湧起一絲自責。

“我知道最近你辛苦了,但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都只想著自家,老百姓咋整……”張朋在電話中安慰妻子,叮囑她好好照顧父母后便匆匆掛了電話,繼續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類似這樣的對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張朋根據街道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迅速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放棄與家人團聚,以身作則,與全體工作人員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他一直在社區卡點值守,每天清晨6點,張朋是第一個出現在社區卡點的人,不定時走訪值守點查看需改進的措施,每天早、中、晚三次查看社區所轄3個小區的工作情況,每天都忙到深夜才回家。

家中老母親身體不好,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看,張朋照顧不上,全都由妻子一手操持著。為了民眾的健康安全,不得不捨棄與父母、子女的團聚,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對張朋來說,他不僅是兩個子女的父親,更要為轄區百姓的生命安全著想。

先後召開了3次“兩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部署社區抗疫工作,安排封閉小區及市場、全面消殺、發放資料、懸掛橫幅、排查登記、發放值守人員物資等。

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從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份返青的人員家中落實情況,解決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困難。

他對工作不叫苦、不叫累,默默堅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積極做好人民的勤務員,做好疫情防控的戰鬥員,發揚黨員先鋒模範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黨旗增輝添彩。(盛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