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020年你會投資房產嗎?為什麼?

用戶2126827700278


2020年房產的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變化,不再是傻漲了。房產如果作為一個投資品來說,收益將回歸正常,不再獲得超額收益了。所以,2020年房產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投資時間。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產大幅上漲,已經不可能了。如果哪個城市有大漲的風險,那麼政府肯定會出臺一些政策來調控,比如增加房貸的加點。

另外,房地產也會出現分化。人口流入的城市,房子的價格會上漲,人口流出的城市,房子價格上漲會緩慢,甚至可能下跌。

所以如果買房投資的話。一定要關注這個城市是人口流入的趨勢,還是人口流出的趨勢。比如常州無錫等,城市正在放開落戶,而且產業吸引力比較高。這類城市的房價上漲的概率就更大。

而像鶴崗這樣人口流出的城市,房價上漲就比較困難。

但是全國來看,房價整體下跌的概率也不大。房地產是我國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經濟來說,不能接受房價的下跌。

受疫情影響,當前經濟壓力較大。2月20日,央行也對貸款利率進行下調。而且長期看來,利率仍是下調的趨勢。這將會對房價形成一個支撐。

所以2020年房產的似乎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品。長期看來,房價還會是上漲的,因為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隨著央行的降息,資產的價格肯定是上漲的。



莫水宏觀經濟


不會。目前我已解決住房問題。我走的城市不多,但是看到很多城市高樓林立,住的人缺不多,不是說我們的房子夠住了,而是買不起房子的人還很多,關鍵這部分有沒有能力買,我打個問號。就我身邊有錢的都有房子了,沒錢的還是沒錢。


TswDoud


想買房,但不想以投資的目的買房,只是想把小房子賣掉,換套大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環境。

這兩天新聞媒體上不斷報道,各地未來基建計劃陸續出爐,僅僅幾個地區就有合計11萬億的基建計劃,我想隨著疫情的持續,未來像這種提振信心的基建計劃還會更多的。

可能有人還記得,08年的時候M2是48萬億,當年的4萬億,可以約等於1/12的M2,如今我們的M2是200萬億,1/12差不多16萬億,這幾天的大禮包是11萬億,陸續等其他城市的援兵到後,16萬億問題不大。當然這裡面還是有區別的,一是嚴格控制進入房地產,二是當年的4萬億幾乎都是現金,而如今的11萬億資金一時半會還很難落實,所以說各地未來的投資風潮,更多的目的還是為給房價築底。

從恆大網上賣房,到各地救市不斷,及個別政府被約談,傻子都可以看出來地方對房地產的真愛,

很多人關心開發商能不能戰勝此"疫",我還是那句話,即使開發商倒閉後只剩三家,該辦的事兒還是可以辦,房價和地價還是可以保住的,這點可以參考三桶油,還有移動聯通電信,國企辦事,三家足矣。

至於人口老齡化,以及80.90主流消費壓力問題,預計人口老齡化問題會在2030年後開始產生對社會的整體影響效果,而那時80.90已經是妥妥的中年人了,那時他們才將是社會上的消費主力軍。


屬狗的水瓶座


你問2020年我會投資房地產嗎?為什麼?

首先,我先明確告訴你:不會。

然後再根據我瞭解的市場情況,結合我的分析來逐條說明。

1.國內一線城市房地產走勢我不太瞭解,我說的也不包括一線城市,因為不瞭解,就更不會去投資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了。

2.所謂的投資,無非就是將來出售或者說出租,從中獲取收益。那麼,這個收益就最低也要高於銀行或國債的最高利率,再加從投資到收益之間全部稅費,還要考慮折舊,否則就得不嘗失。據我瞭解,目前國內房地產價格增長率全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那些三、四線城市能保本賠利息都辦不到。那麼說出租,經調查,現在房地產出租收益率都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不論投資是為出售或者說出租,都不比銀行利息高,還要賠上折舊損失,及各種稅費。這些都是按最低損失算的,實際損失要比這高的多。所以2020年不會投資房地產。

3.那麼,如果2020年投資房地產,將來會不會有轉機哪?那我們就繼續往下分析。

房地產價格趨勢與市場需求有直接關係,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

先說政策,早已經從支持向調控轉移。就政策方向而言,不會支持所謂的投資 房地產,實際和炒房就是換個說法 ,那麼就會在利率,稅收,費用,都會不利於投資房地產。

再說市場需求。我國房地產經過幾輪推高早已是強弩之末,從第一浪的私有化,到第二浪的房地產高潮,到第三波的更新換代 ,就連農村向城市轉移人口,勉強算第四波都結束了。可以肯定的說,房地產市場需求的主流已經過去了,靠炒作,升值,不會有的,靠自有資金投資不存銀行吃利息,靠貸款的只虧不贏。經商早用血淋淋教訓總結一條真理:搶頭行,棄末勢。房地產投資亦如此。

以上就是我為什麼不會在2020年投資理由。


義者為王


你好,今天這個問題,我分成幾個方面回答

投資,就是能夠讓自己的盈利增值,而非剛需住房,剛需不在我們探討範圍;

第一方面:政策層面,國家明確規定,住房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同時在疫情影響下,央行再次強調,不用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

這個已經非常明確信號,政策導向明確;

第二方面:需求導向,除了剛需外,50-60-70後大部分都有住房,甚至好幾套了;早期買房投資多套的,基本都實現了財富自由;現在政策導向明確,他們更多的是想著兌現,手中多的房子;80後很大一部分在父母幫助下,也是有了房產;對於現在的大部分90後,乃至00後,父輩大部分都已經預留好了,所以需求也不大。

換個角度分析,中國人均住房平方數已經在世界前列,套數也是;在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齡化格局下,房子的需求下降是大趨勢!

第三個方面:投資理念變化,早期人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有錢大部分想著是買房投資,而現在知識水平提高了,投資渠道也多,比如股票、基金等投資的越來越多了;通過這3年,基金收益率高,也是一個資金嚮往方向;

第四個方面:房子價格太高,貴,已經超出投資價值,比如福建福州,平均一套房產價格大概300萬左右,普通工薪家庭根本無法承受,不吃不喝30年才可以買得起;如果是高端住宅,更是要超過500萬,當房子估值高,沒有賺錢效應,大家自然不會去購買;

第四個方面,心理因素;2019年,房價是穩中有降,比如福建福州,下降幅度大概是10%左右,這樣的情況,沒有賺錢效應,誰會去投資呢?中國人的習慣是買漲不買跌,更別說下跌才剛剛開始。

第五個方面:投資,賺兩部分錢,一是未來賣出的差價,二是出租,目前出租回報率只有1%-1.5%只有,比銀行定存低,所以這是極不合算的;

總結:我不會投資房產,因為他們不能帶來財富增值,更多是一個負擔!



海西一狼2008


我想換個角度回答該問題,2020年且往後數年,有很多更適合普通投資者的項目或渠道。你自己也說了,8090後主流群體面臨多重壓力,那幹嘛還要投資房子?

還有錢投資房子的,就如圖下土豪,我只想和你做朋友。

疫情拐點還沒來,但房子的拐點卻早就過了,你沒感受到嗎?房住不吵幾乎達成了社會共識,只是偶爾的有房產中介的朋友們或者開發商僱傭黃牛黨們出來叫囂一下,房市目前橫盤小幅震盪,不是市場化的表現,原因你懂的。很多事情難以預料,比如這次肺炎病毒,對於樓市的影響很大一部分在於輿論的控制以及ZF的決心,不讓你垮就會持續輸血。

8990人群壓力是空前的,競爭大收入低,而且普遍負債過高。投資房產,全款貸款?都將佔用資金流動性,且資金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你能獲得收益的情況也只剩下租房和坐等房子升值出手。那些50後、60後大媽們屯的房還在手裡,你幹得過她們?

老齡化的問題不有效解決,房子的事兒就會始終懸著,因為房子多如蔥是事實。還有一點,公租房,廉租房是未來10年的國家規劃,你非得這時候添亂,好嗎?

比房子更適合80後90後的投資,投資優質金融資產,各大指數的成分股,銀行保險股,具有強勢科技或技術的龍頭創業公司,符合國家戰略和發展趨勢,中國製造2025可不是空喊出來的。還有指數基金,ETF等等都適合大家。不要在乎短期市場盤面,長期持有個35年再說。

再不濟,你錢放餘額寶都比放在房子裡划得來!

希望回答可以幫到題主,謝謝!


財智內參


說一句實話,真的不想投資房地產,因為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就會發生,你像這次突然遇到新型肺炎的疫情,雖然疫情現在已經得到控制,但我想疫情結束,房價有可能就會回落。所以說這給炒房團真的帶來了心驚肉跳的感覺,所以我說在新的一年2020年我是絕不會炒房的,因為之前我也沒有炒房子的想法。我覺得用自己的錢來賭房子的價格,漲不漲確實有些冒險,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工薪家庭來說,住的安穩,自己的收入穩定,沒有冒險就算挺好的。


伊春美食美客


建議最好不要投資⬇️

一線雖然長期看漲,但無論在北上廣深任意一個城市買房子投資,首先都需要資質,其次還要投入小几百萬首付,還要每個月還月供。

但相對應的收益可能不會有想象中那麼多,首先看房租收益:

按照國際上一般的租售比正常範圍應該在1:200至1:300之間。

這個比值意味著,如果把房子按現在的租金出租,200個月至300個月內能收回購房款,買房就是合算的。

以最低值計算,其租金回報率也應該在3.3%以上。

看看上圖,我們的房租收益,低得不能再低了,靠房租收益,大部分房東都虧得底兒掉。

那為什麼租金收益這麼低大家都能忍?這源自於較高的房價收入回報。

但現在房價不斷趨穩,房價收入回報也在不斷削薄,除了深圳外,其他幾個一線城市都在陰跌橫盤,而且還可能會持續,資金投入進去想獲得多大回報就別想了。

再來看看三四線及下級城市。

中國住宅在2018年開始,從供需結構上開始發生了巨大的逆轉!

而這傳導到市場的時間,大約還得需要幾年。

從趨勢上來看,隨著供給不斷增加,在未來幾年,中國住房將從過去供不應求轉變為供略大於需。

這種供需逆轉對有的城市而言是好事,比如一線城市和人口淨流入的城市,需求不斷增加,可以很好的平衡、穩定當地的房價,起到比較正向的作用。

但對於小城市則不然。

小城市隨著上一輪棚改結束,最不缺的就是房子。

而第二輪房地產銷售高峰16-18年的房子都會在19年及20年大規模交付,空置率的情況可想而知。

但需求卻不理想,是經過了兩年的快速去化之後,整個市場購買需求被迅速掏空,市場需要一個緩和期。

另一方面是棚改開始落幕,從貨幣化轉移到安置化,部分城市棚改減速,也讓購房需求減少。

需求減少是不爭的事實,小城市無論是人口、產業、資源都很難持續吸引新的需求進場。

這一波要是接手了,投入的資金只會被套牢,或被稀釋。

其實


戰忽悠東亞分局


投資肯定不會考慮了。剛需還是挺適合買房的。原因有幾點:

①首先樓市發展的紅利階段已經過去了。以前買套房子一兩年可以暴漲將近一倍。現在都有可能搭進去一些。

②近幾年樓市發展的風生水起,各地樓盤遍地開花。需求量遠不如以前大。所以目前供需關係需要重新考量。

③政府近一兩年不斷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在政策上管控更加嚴格。

④現階段的政策基本沒有空間讓炒房者進來,銀行貸款評估等金融審核更加嚴格。

炒房的階段可以說正式告一段落。在政府的監管下更適合剛需客和改善客,來選擇自己的房子。





阿邱Q房產人


其實不建議你在投資房產了,原因是國家的宏觀政策方針,是住房不炒。國家的大方向就是期望房子的唯一用途就是居住,而不是投資。因此,國家會持續出臺很多政策法規來幫助人民達成這一目標。

而這些政策的要義即是,不要讓人民期望房價一直會漲,因為但凡人民覺得房價會漲,那必然會繼續有很多炒房團、投資客。

由於二十一世紀以來的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房價已經哄抬至高位(你就看現在的年輕人薪水是否能負擔得起房子即是,而這一切又牽扯到很多利益關係,國家gdp的拉動,銀行的貸款能否回收,很多房地產周邊的副產業。房地產是中國gdp的中堅力量,一旦崩盤,會導致大量失業和壞賬,經濟難以控制。這也是為何國家政策都是逐步、小心地落實。但大方向不會變。

另外,你可以思考一下,投資房產是否能產生實際價值?例如投資股票,公司業績增長,你作為股東,你獲取相應回報,但機遇公司營業產生的價值。而你投資房產,不僅倍中介和稅務抽取一筆費用,房屋本身是不會為社會做出貢獻。500W買入600萬賣出,其中的100W盈利不是基於房屋給社會帶來的價值,那這100W其實就是泡沫了。

因此,從政策角度和價值角度,投資房產都不是一個優良的選擇,還請採納,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