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現在很多學校開展讓學生給父母洗腳的活動,您覺得有意義嗎?

籃球紅與黑


作為一名老師和一名家長,我來回復這個問題吧!

我認為:學樣教育孩子給父母洗腳,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解釋一下:

第一、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的家長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他們也從過去的單純讓孩子去學校學習文化知識轉變到對於素質教育的追求。他們不僅希望孩子是一個文化水平高的人,更希望孩子是一個體、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幫父母洗腳,是學校創新德育教育的一個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付出,學會奉獻,學會孝順,通過環境文化氛圍的薰陶和感染,將現代文明氣息與學校傳統文化底蘊有機滲透,讓學生能夠在生活 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也能夠通過身體力行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的形成。

第二、家校合作共育,能讓父母有更多的參與感,能夠讓家庭關係更加融洽。

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質,不僅僅需要學校和學生的努力,還需要家庭的參與和幫助,讓孩子給父母洗腳,父母有了參與度,父母能夠感受到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非常的快樂,孩子收穫來自父母的表揚和肯定,孩子成為更加自信,家庭關係也會更加的合諧與融洽。

第三、通過實踐培養孩子的品質,通過實踐增加孩子的體驗感。

說教,說教,孩子都比較反感被說教。通過老師給孩子佈置這樣一個實踐性強的作業,讓孩子更好的體味孝順的意義,讓孩子能夠體會父母照顧孩子的不容易。

有些道理,講一百遍都不如讓孩子動手操作一次,我們無數次告訴孩子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但是孩子很難體會。

讓孩子通過幫父母洗腳這一件小事為引子,教育孩子幫助父母做更多的事情,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成為一個有責任心,能擔當的好孩子。

最後,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擔當非常有意義。家校合作,增強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參與感,每一個角度看都非常的有意義。

喜歡孫老師就點點關注,疫情期間,每天為你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和作業。


豔豔小說家


這種活動幾年前比較多,最近幾年少多了。我認為這種活動沒有多少意義,雖然現場情景會很感人,甚至這種記憶會讓父母溫暖多年。

但是這種感動算是孝順嗎?我認為不是,這僅僅是一次瞬間的感動:現場熱烈的氣氛,主持人煽情的話語,周圍人的關注和周圍人的反應,都有可能讓孩子產生這種暫時的感動。

活動結束,父母會永遠記住這一刻,但孩子們會有多少變化嗎?也許還會和以前一樣。

這種表演更像是一場秀。

我認為孝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長期行為,通過外力強行賦予是不可能的,一時的感動換不來長久的感受。我們只有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給孩子們灌輸孝順父母這個概念,才有可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孝順的種子。

另外,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人比較含蓄,比較內斂,不願意袒露自己心聲。更有的孩子外柔內剛,感情深藏,如果他們被逼做出一些違心行為,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們原來的親子關係,造成親子疏離。


媽咪老師


在我看來,這全都是胡鬧:

第一,我們一天到晚所謂的“傳統”到底是什麼,沒有人能說清楚;

第二,這些“傳統“到底值不值得傳,很值得商榷。譬如下跪,或者更極端一點,父母身體不適,嘗父母的糞便。

第三,學校與其通過這些若干年才一次的鬼形式讓孩子學會什麼“感恩”,還不如少出一些表面上是出給孩子,實際上是出給家長的家庭作業。讓孩子真正懂得,'嘿,無論是學習和生活,都是我自己的事,我是獨立的個人。'

我想起了一句話,叫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還是多來點兒實在的東西,少一些鬧劇吧。


陽光好冷啊


目標理念是對的,但形式不可取,洗腳這樣的一種形式,往往過於膚淺,往往並不能觸及孩子的心靈深處,給孩子心中留下的往往就是曾經給父母洗過腳,或者是迫於特定場合不得已而為之的,收效甚微。通過洗腳這個活動,原本想讓孩子懂感恩,知回報,孝父母,尊長輩;去除孩子心中小皇帝思想;理解生活的艱辛。但其實效果往往沒有。

但是,這個活動的形式太過老掉、單薄和傳統,應該通過更寬泛的內容和形式上去考慮,通過哪些教育方式和教育活動,能夠長期的持續的讓孩子參與其中,從而真正的培養孩子懂感恩、知回報、孝父母,尊長輩,愛生活、拼學習、有理想、懷抱負的好孩子。比如讀史書,說名人,談國學;結合幹家務,學獨立等等活動結合,或許效果不錯。

但並不是說學校這樣做是錯的,但別搞成了一種表面的形式的樣子活了。當然,也不單純學校就可以改變的,而是應該全國上下行程這樣一種風氣,不能讓電視臺天天播放的都是炒星、真人秀等等藝人節目,而更應該多一些孩子教育主題的節目,包括新聞媒體,電視臺,學校,家庭,社會等一起共同努力,才能給真正觸及孩子心靈深處,才能有效果。才能給讓孩子從心裡改變,接受。


觀點先生


很多人看到學生給父母洗腳的活動,有很多學校是流於形式,為了宣傳搞的噱頭,這確實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這個出發點就錯了,就不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的。

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最核心的點在於做這件事情的初心、後續的堅持。

而初心在哪裡,這個只在我們的內心上面了。而且還看不見,摸不著,需要的是大家從平常的行為中去體會和感受,要體量的。

學校現在開展讓學生給父母洗腳的活動,什麼時候才有意義呢?

這個就是在學校帶頭的那個人身上,他是以什麼心態來做這件事情,如果是為喚起學生的孝順之心,用洗腳的活動來折服學生跳躍、狂放的心,那這個事情意義就非常重大了。而且這個事情是第一步,還有後續持續不斷地堅持,持續不斷地落實,這個事情的意義就真正發揮出來了。

如果學校只是一時興起,後面也不持續宣傳,做一個表面功夫,對學生、父母,對老師都會是一種負擔,時間長了對這個學校也是怨聲載道的。

所以一件事情有沒有意義,帶頭的那個人非常關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大家學習和效仿的榜樣,是大家堅持的指南針,是人生正確的導師。有這個心在,有他在,這個事就能成。

我們明白這一個關鍵後,我們就可以清晰地判斷出學校是不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後期老師們有沒有繼續跟父母孩子引導,有沒有讓孩子堅持在家裡落實這些基本的盡孝的行為。那就可以判斷出我們的學校是否在認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那我們家長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其實這件事情,學校引導不引導,家長在家裡都要引導孩子去做這件有意義的事情。用這個簡單的洗腳行為,調順孩子急躁、狂躁的內心,讓孩子的心能夠快速安定下來,做之前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把道理講明白。怎麼樣才能讓父母感受到你是在幫助父母的,怎麼才能讓父母感受到你是在用心做事的?

通過一些小小的事件,父母就可以順便把孩子的許多問題都調正了,而且大家都很開心愉悅,家庭氛圍也很融洽。那麼,家長您要不要做一做呢?

【我是童教雷老師,很高興為大家分享教育的方法和學習的方法,歡迎關注,謝謝哦!】


童教雷鳴


我覺得沒意義,很多學校為了宣傳自己在教育孩子要有孝心,而做出來的形式罷了。

我們這邊有不少學校開設的有國學課,但是更多的國學的形式,不是國學的內涵,上國學課的時候老師和孩子都穿個長衫,讀背《四書五經》,見面鞠躬,上別的課的時候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特別是學校舉辦大型活動的時候,或者重陽節的時候,學校都會拿出來“給家長洗腳”“給家長捶背”的節目,我真的不知道能有多少孩子能通過這個給父母洗腳來明白“孝”的含義,可能更多是記住給父母洗腳了吧,或者認為今天的作業是給父母洗腳罷了。

學校培養孩子要有孝心的初衷是正確的,但是這樣過於形式化就有點不太合適了。


然規教育說


前提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確,為什麼做這件事?這件事的意義在哪裡?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不容易,讓孩子親自通過付出體驗孝道文化,這是孩子一生的功課。如果引導的到位,會對孩子有很好的收穫,但不能把這種美好的行為停留在表面上,家長切實做好孩子的榜樣,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管策說家庭教育


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的教育就是孝道當前。只是,我們目前的一些教育活動停留於形式主義。讓孩子為家長洗腳值得讚賞和認同。但我覺得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他們品質優秀,學業有成。


潛夜書生


以謊言去驗證謊言得到的還是謊言

1、本身學校的做法就是一個謊言,形式大於內容

2、讓小孩給父母洗腳也是個謊言,因為小孩子沒有這種意識

3、其實目的就是讓孩子去體驗,寫一篇感受文章,真正的孝順不需要要這麼做,真正的孝順是體現在很多不經意的小細節中,比如在學校安靜的等家人來接,這個就是孝順最基本的做法。

希望教育不是為了博眼球,也不要歪了方向。



酒紅水晶杯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讓小孩子給家長洗腳,就是論跡。如果能以跡印心自然是好事,但終究是形式多於內容。

最後,教育是一把火炬點燃另外一把火炬,所以身教重於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