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麼防治地蝗蟲?

用戶8537106454361


在八十年前的中國,每當到旱災爆發後,人們在艱難抵抗災害時,會下意識地從口糧中節省下糧食進行儲存。因為在以前,“久旱必有蝗”已經成為華夏民族的共識,特別是在長江以北區域的人們。

旱災是可怕,可最讓人喪失信心的是旱災過後,人們剛剛享受那久旱逢甘霖的喜悅之時,突然而來的蝗災,鋪天蓋地橫掃一切綠色的植物,要知道,此時可是青黃不接之時,完全可以摧毀掉在旱災中艱難活下來的人的信心。

中國歷史上蝗蟲災害是有記載的,平民百姓沒有任何莊莊稼可以吃,相繼餓死。據史籍記載,我國從週末春秋時代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重大的蝗災就發生過800多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地區性的蝗災發生,間隔5~7年就有一次大範圍的蝗災發生,危害嚴重。如1927年山東省發生的大蝗災,造成700萬災民流離失所,四處逃荒;1929年的蝗災,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受災農作物240萬公頃,造成損失達1000萬銀元以上;1944年發生的大蝗災,約330萬公頃莊稼被吃毀等等。因此,蝗災與水、旱災害成為我國曆史上威脅農業生產,影響人民生活最嚴重的三大自然災害。那麼,中國歷史上,蝗蟲成災是什麼時候得到治理的呢?

根據《捕蝗要法》中記載,主要的方法是由百姓用竹竿撐起白布以順風的方式四面圍追,把蝗蟲趕到一起,集中的撲打,這也是春秋戰國年間興起的白刃戰!第二種方法是掩埋法,這種效果非常的好,一埋一片,但是操作難度也高,一旦埋得淺了,蝗蟲也能自己鑽出來。面對蝗災古人最多的就是用火來誘燒蝗蟲,然而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雖然當時能控制住蝗災,但幾年後蝗蟲還會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了新中國誕生後農藥的產生才讓蝗災得到有效控制!

當然,這同樣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一些益蟲和益鳥也遭到牽連,可這又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1986年我國還從美國引進了蝗蟲微孢子,這是一種能夠大量削減蝗蟲繁衍、聚集能力的微生物,讓蝗蟲不能形成大規模產卵,從而達到有效預防蝗災。

當然,我們不能說蝗蟲就被徹底消滅了,例如在2014年湖南張家界的寨峪村,當時這裡就發生了一場蝗災。村民及時上報,最後通過人工噴藥以及飛機噴灑藥劑等手段,將蝗宰扼殺在爆發前。想要徹底的消滅蝗災,我們一定要從自我做起,保護好生態環境






區翠娟


蝗蟲以咬食植物的葉和莖為主,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如小麥、玉米、高梁、水稻、粟、蘆葦、稗草和荻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大豆等雙子葉植物。主要棲息地是粗放耕種、低產(雜草叢生)的莊稼地以及葦地、荒地、庫區、鹽鹼灘塗等蝗蟲適生地。

遷飛性蝗蟲(簡稱飛蝗)選擇在蘆葦地、茅草地、河堤等處產卵,非遷移蝗(簡稱土蝗)在山坡、荒地、高崗地、墳頭等乾燥處產卵,卵均在5月到6月之間孵化,孵化後先為害雜草,隨著齡期的增長逐漸向附近農田擴散轉移,尤以乾旱季節轉移明顯。大發生年份,雜草被吃光後,可成群遷飛轉入農田,造成危害。現將其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栽培防治。栽培植物前,深翻土壤25至30釐米,通過暴曬、機械損傷、用天敵捕殺等方法破壞蟲卵,降低蟲口密度。及時清除農田四周雜草,破壞蝗蟲的生存環境。

人工捕殺。蟲口密度不大時,可組織人工撒網捕殺。

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控制蟲口密度。蝗蟲的天敵如鳥類、蛙類、益蟲、蟎類、病原微生物等。應多創造有利於天敵生存的環境,增加天敵數量。

化學防治。一是設毒餌防治:在晴天無風時,用麥糖或新鮮碎草、水、40%的氧化樂果乳油以100:100:0.6的比例混合拌勻,每畝用量1.5至2公斤,隨配隨撒。注意用藥後在農田醒目的地方一定要立標牌或派專人看管,不能汙染農作物。二是噴施化學藥劑:在低齡若蟲期噴施1萬倍20%滅幼脲1號懸浮乳劑。在高齡若蟲和成蟲期,常噴施1000倍50%的辛硫磷乳油或50%的殺螟松乳油進行防治。


中國認真


防治蝗蟲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態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這些防治要達到的目標都是消滅蝗蟲,避免蝗蟲對莊稼的為害。 在防治蝗蟲時我們強調要預防為主,因地因時制宜,採取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所謂的預防為主,就是要儘量在蝗蟲大發生之前,或在蝗蟲發生程度較低,蝗蟲還沒有給莊稼造成損失時,及時採取行動,將蝗蟲殺死。否則,在蝗蟲發生程度嚴重時採取行動,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錢,而且也會給莊稼造成嚴重的損失。有時農民朋友在田間一發現蝗蟲就著急了,為了儘快殺死蝗蟲,往往首先選用化學農藥防治蝗蟲。這樣做雖然可以很快殺死蝗蟲,避免莊稼損失,但是同時也殺傷了大量的蝗蟲天敵,並且給環境和莊稼造成了嚴重的農藥汙染,有時由於農藥使用不當或施用技術掌握的不好,還會在打藥時引起農藥中毒。因此過分強調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蝗蟲,會給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防治蝗蟲時不應首先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而要採用那些對環境和莊稼無汙染、對人和家畜、家禽安全的方法,如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在蝗蟲發生極為嚴重時,科學地使用化學農藥防治也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符合農民的長遠利益。 農業防治 主要方法可以歸結為三種: 1、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3、減少蝗蟲的產卵地。有些種類的蝗蟲,如東亞飛蝗,它喜歡在乾燥裸露的地塊產卵,我們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數量,使植物覆蓋度達到70%以上,這樣的地塊就不適於蝗蟲產卵了,也就可以減輕蝗蟲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採用的主要有三種:(1)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控制蝗蟲;(2)採用生物農藥防治蝗蟲;(3)牧雞和牧鴨防治蝗蟲。 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 蝗蟲的天敵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類等。很多種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蟲,如澤蛙、金線蛙、林蛙、黑斑蛙還有黑眶蛤蟆、中華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澤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頭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頭蝗蝻。在自然界鳥吃蟲是普遍的常識。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鳥吃蝗蟲記載,如在唐代就記載有數千萬白鳥取食蝗蟲,一晚上就將蝗蟲吃盡,莊稼免於受害。我國記載吃蝗蟲的鳥有18種,包括海鷗、伯勞、灰喜鵲、喜鵲、草鷺、椋鳥等。我曾經在天津大港水庫東亞飛蝗發生基地,觀察到有大批海鷗飛到發生程度高的地塊捕食蝗蟲的情形。螞蟻、步甲、芫青、雛蜂虻、食蟲虻等都是蝗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在蝗蟲的發生地可以常見到它們捕食蝗蟲的情況。而蝗蟲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蟲的寄生性天敵昆蟲。 在自然界中他們可以消滅很大一部分蝗蟲,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災的爆發,除非由於某些原因,蝗蟲的天敵沒有能力控制下蝗蟲則大爆發。因此保護和利用好當地的蝗蟲天敵,對於控制蝗蟲有重要作用。 種植可以招引天敵的植物,如中華雛蜂虻和芫青的幼蟲捕食蝗蟲的卵,成蟲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蟲發生地種植開花植物,為天敵成蟲提供補充食物,提高天敵的數量,控制蝗蟲; 1、 在蝗蟲的發生地為鳥搭巢,招引鳥類來落戶,防治蝗蟲; 2、 防止亂捕殺青蛙,保持自然界中青蛙的數量; 4、在打化學農藥時要避開天敵發生期,或發生地點,並且儘量選擇性高的農藥,也就是說這些農藥只對蝗蟲有殺傷作用,而對天敵無殺傷作用。 生物農藥防治老師: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有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和印楝素。 蝗蟲微孢子蟲是蝗蟲專性的、只有單個細胞的原生動物。蝗蟲取食了有微孢子蟲的食物後,就可以引起蝗蟲得微孢子蟲病。經過一段時間後,蝗蟲因得病而行動遲緩、不能飛行,產卵量下降,直至死亡。蝗蟲一旦得了微孢子蟲病,它就成為了傳染源,到處傳播微孢子蟲,而且得了病的蝗蟲它產下的卵也帶有微孢子蟲。這種病可以通過食物汙染、蝗蟲相互咬食,在蝗蟲群中傳播,形成長期的流行病,就像是流感一樣。因此一次防治後,該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





農村小邱


如何預防地蝗蟲

一、農業防治

1、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

3、減少蝗蟲的產卵地。

二、生物防治

1、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蝗蟲的天敵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類等。螞蟻、步甲、芫青、雛蜂虻、食蟲虻等都是蝗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

2、利用生物農藥防治。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有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和印楝素。蝗蟲微孢子蟲是蝗蟲專性的、只有單個細胞的原生動物。蝗蟲取食了有微孢子蟲的食物後,就可以引起蝗蟲得微孢子蟲病。綠僵菌是蝗蟲的病原真菌。蝗蟲接觸了該真菌後,真菌就可穿透蝗蟲的皮膚(體壁),進入到蝗蟲的體內繁殖,或是產生的毒素,或是菌絲長滿蝗蟲體內使蝗蟲死亡。印楝素是從一種叫做印楝的樹中提取的一種物質,屬於植物源殺蟲劑。

3、生物防治是牧雞、牧鴨治蝗。牧雞、牧鴨治蝗就是養雞、養鴨來吃蝗蟲,達到消滅蝗蟲的目的。

三、化學防治

很多化學農藥都可以用於防治蝗蟲,目前用於防治蝗蟲主要有機磷類農藥的馬拉硫磷、敵敵畏;菊酯類農藥,溴氰菊酯、綠氰菊酯等;昆蟲生長調節劑,卡死克等。還有很多混配的農藥,如快殺靈等等。目前地面化學防治常用農藥有:75%馬拉硫磷油劑、2.5%敵殺死油劑、5%卡死克水劑、45%敵馬乳油、30%辛氰乳油等。均可按上述農藥的使用說明書配藥噴施。這幾種農藥的施藥方法是,地面防治的施藥方法以超低量噴霧(噴灑藥液1.5-2.25升/公頃)和低容量噴霧(噴灑藥液10-15升/公頃)為主。也可適當採用噴粉或撒毒餌進行防治。但是在使用化學農藥時,要特別注意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高選擇性的農藥,還要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操作規程,確保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