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安徽特產-----碭山酥梨

安徽特產-----碭山酥梨

碭山酥梨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碭山酥梨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碭山酥梨是我國果品中的名產。它以果實碩大,黃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點,馳名海內外。

  碭山酥梨含有糖份,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營養極為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頭等,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熱清痰止咳潤肺等藥用價值,是人們日常十分喜愛的輔助藥劑。碭山酥梨的主要品種有:金蓋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當家品種。其中以金蓋酥品種質量最佳。1987年碭山全縣產梨一億多斤。

  碭山酥梨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也很受歡迎。從1958年碭山酥梨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以來,年出口量均在400萬斤以上,銷運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種來源:原產於安徽省碭山,是古老的地方優良品種。該品種有4個品系,即白皮酥、青皮酥、金蓋酥、伏酥。以白皮酥品質最好。 品種特性:果實近圓柱形,頂部平截稍寬,平均單果重250克,大者可達1000克以上;果皮綠黃色,貯後黃色;果點小而密;果心小,果肉白色,中粗,酥脆,汁多,味濃甜,有石細胞;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35%,可滴定酸0.10%,維生素C 2.21毫克/百克。樹勢強,萌芽率為82%,一般剪口下多抽生2個長枝。定植後3~4年開始結果。以短果枝結果為主,腋花芽結果能力強。短果枝佔65%,腋花芽20%,中果枝7%,長果枝8%,豐產性好,管理好豐產、穩產。適應性極廣,對土壤氣候條件要求不嚴,耐瘠薄,抗寒力及抗病力中等。在遼寧興城9月下旬成熟,果實發育天數135天,營養生育天數為207天。 適栽範圍:安徽、山東、山西、江蘇、遼寧、陝西、甘肅隴東、新疆南部和雲南昆明均有栽培。 栽培要點:(1)授粉品種有錦豐梨、鴨梨、茌梨、紫酥梨和雪花梨。(2)注意加強土、肥、水管理。(3)注意防治黑星病、臭木椿象、果鏽等。 綠色食品碭山酥梨以果大核小、黃亮型美、皮薄多汁、酥脆甘甜而馳名中外。其梨果營養豐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含糖量平均在13%左右。常食之,對消費者身心健康很有裨益。 碭山酥梨生、熟食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可滋五臟之陰”,更兼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數百年來受到各階層人士的青睞。《本草綱目》第三十卷有詳實的記載,臨床也證明:碭山酥梨有止渴、生津、祛熱消暑、化痰潤肺、止咳平喘、滋陰降火、涼心解毒等功效,被歷代中醫稱之為“果中甘露子,藥中聖醍醐”。明萬曆、清乾隆時就被列為貢品。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1等同志品嚐後也給予很高的評價。至今更是聞名遐邇,譽滿四海。1985年全國優質名特產品評比會議上,碭山酥梨被評為全國名特水果;1992年獲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最高獎;1993年獲泰國國際博覽會“龍馬金獎”;1995年、 1997年連續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牌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鑑定並頒發了綠色食品標誌。產品遠銷美、澳、東南亞和全國各大中城市。 碭山是歷史古邑。碭山酥梨亦有2500年的栽培史。明萬曆修編的《徐州府志》已有“碭山產梨”的記載。可見四百年前碭山酥梨已形成規模。但大面積的發展還在解放以後。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碭山縣委、縣政府圍繞著酥梨生產大做文章,水果面積猛增到今天的75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77%。其中酥梨面積50萬畝,連片面積之大堪稱世界之最。酥梨年產量40萬噸左右,鮮果貯藏量15萬噸。 碭山縣因芒、碭二山而得名,卻因盛產酥梨而揚世。昔日不毛之地的黃泛區,如今成了世人矚目的果海綠洲,1994年被冠以“梨都”稱號。 在花海如潮的春天和碩果累累的金秋,碭山86萬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賓朋來“梨都”觀光、考察、貿易、投資,碭山酥梨將會使您的生活更加甜蜜。

  碭山酥梨生、熟食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可滋五臟之陰”,更兼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數百年來受到各階層人士的青睞。《本草綱目》第三十卷有詳實的記載,臨床也證明:碭山酥梨有止渴、生津、祛熱消暑、化痰潤肺、止咳平喘、滋陰降火、涼心解毒等功效,被歷代中醫稱之為“果中甘露子,藥中聖醍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