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劉秀和朱元璋誰的軍事能力更強些?

請嚴肅對待我的頭像


開國皇帝們都是歷經艱難才成就一番霸業的,像秦始皇隋文帝唐高祖等等這些開國君主,他們都藉助了祖上的餘蔭。劉秀和朱元璋這二位算得上是真正的“草根天子”,他們都是白手起家櫛風沐雨。身上的勵志故事怕是能出好幾本書了,也被一心想要成功的人們分析的徹徹底底。

我們從列舉3個最重要的角度:執政能力、戰略眼光和用人能力。這3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最直觀的判斷出一位君王是否有所作為,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劉秀是公認的明君,其執政能力也是可圈可點。不過他卻為大漢留下了一個禍根,那就是土地兼併。劉秀雖然意識到地方豪強大肆兼併土地的害處,並加以制裁,實施“度田”,但這明顯觸碰到了地方豪強的利益。他們聯合起來向劉秀施壓,迫於壓力,劉秀不得不暫停“度田”之策,這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了禍根。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禍患就是世家集團,劉秀取得皇位在許多地方都藉助了世家的勢力,這兩者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世家的勢力膨脹,這就削弱了皇權,劉秀也並沒有制止,有漢一代,世家勢力根深蒂固,直接為後來的董卓等人禍亂朝政埋下禍根。

而朱元璋的執政能力更強,老朱從底層一路登上至尊之位,其手段和心性遠非常人能及。因為他出生底層,所以對有農民很深的情感,更對那些貪官汙吏無比痛恨。他制定了一系列刑罰來處置貪官,只要貪汙超過60兩白銀便判處死刑,手段非常狠,以至於整個洪武朝都有種秋風瑟瑟的感覺。根據有關調查,洪武朝的清官,佔整個大明的一半還多,不得不說老朱的手段還是很有效的。老朱對政事的勤奮,在皇帝中能排第一。在位30年,幾乎就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廢除宰相制度後,將全部的政事都集中到皇帝手裡,以至於他經常性的加班加點,才能處理完繁雜的政事。在發展經濟上,朱元璋採取了強制措施,命大批百姓遷移,去開發荒地,也給了他們許多好處,比如免除稅負,百姓很是積極。所以說,論執政能力,朱元璋更強。

其次是戰略眼光,朱元璋的戰略眼光有缺陷,他是憑藉一己之力奪的天下,可在治理中也有目光短淺的時候。比如說海禁,朱元璋也有一種“天朝上國”的思想,認為海上都是些不必要的東西,完全用不著。這可以說是大大的失策,白白浪費了海上貿易的大好機會。

戰略眼光更強的當屬劉秀,早在打天下的作戰中,劉秀就展現出非凡的戰略眼光。更始帝、公孫述還有許多的割據勢力都在劉秀的準確計算下一一被消滅。後來的東漢又與民同息,待國力恢復後,劉秀又以整個國家機器來發展經濟,改革行政制度,使得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又削減稅負,百姓的負擔減輕。這一系列的舉措無不得益於劉秀傑出的戰略眼光,以至於後世,大都遵循著他的佈局。


最後說的是用人方面,劉秀的用人能力很強,雲臺二十八將一個賽一個勇武,是劉秀打天下絕對的左臂右膀!劉秀的人格魅力很不錯,手底下有許多的人才信服他擁護他。不過也有一個汙點,他在後期收到奸人挑唆,誤殺了名將馬援,這成了劉秀一生的汙點。

朱元璋有著徐達劉伯溫等人才輔佐,眼光自然不會差到哪去,可這是他的臣子們,他知根知底。可朱元璋在為建文帝選擇的大臣們卻是一個比一個無能,像方孝孺等人都是一群書呆子,要不是他們給建文帝灌輸那些不可能實現的東西,建文帝也不至於丟了江山。

以上就是對劉秀和朱元璋這二位草根天子的分析了,他們都是各有各的長處。朱元璋擅長執政,劉秀的大局眼光更勝一籌。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都是皇帝中的佼佼者。


歷史冷知識鉤沉


千里萬里路,不如讀書路。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劉秀和朱元璋的軍事能力誰的更強些?

首先看看倆人生活環境及背景。

漢光武帝~劉秀

如果說王莽是一個穿越之人,那劉秀必定是一位位面之子,天道冥冥之中自有感應,賜下了一位能把漢室江山奪回的人。

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屬於漢景帝那一脈,年幼時家中並不富裕,因為推恩令的原因,到他這一脈,他的父親只是一位顯靈了,在劉秀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劉秀成了一位平民,跟著他的叔父長大。

到漢成帝的時候,以王政君為首的王氏一族掌權,到漢哀帝去世後,王莽成為攝政王,權傾朝野,後終用禪讓的方法自立為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為帝期間,各地各種災難頻發,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紛紛起義,劉秀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

,處事極為謹慎。

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但是當時實力實在有限,劉秀曾騎著牛出戰,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或經過長期的發展,實力一點一點的壯大。

昆陽之戰是他一生的轉折點,這一戰,劉秀一方憑藉兩萬人擊潰了王莽派遣的四十萬大軍。其中有記載說是在戰爭之中天降隕石,突發大雨,發洪水,劉秀猶如魔法師一般,愣是贏得了勝利,可以稱為神蹟。

而後他出撫河北,在河北日益壯大,登基稱帝,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掃平關東,平復隴西,攻略川蜀,經過十二年,他終於平定天下,結束戰亂實現大一統。但是此時國力衰弱,實在沒有能力應付北方匈奴,只能大力發展經濟,減稅,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是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曾經的志向,陰麗華最後成為皇后,這算是他對情感的專一。他善待了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個個封侯,封官。和他的祖宗劉邦有極大的不同,勤於朝政並且樂此不疲。欽賜委奴國王印,當時倭國有三十多個國家,來大漢希望成為大漢藩屬,並且請劉秀賜給他們國家一個名字。劉秀找了塊金子,刻字的時候又給刻成了“漢委奴國王印”就是這個國印成為倭國的傳世之寶,因為當時畢竟大漢依舊強大,小小的倭國是完全有能力不放在眼裡的。

總結一下劉秀彷彿是擁有了開掛的能力,其本人不是野心勃勃的人。如果每人的幸運值是百分制的話,那麼劉秀的幸運值肯定是百分百。前期都是跟隨其長兄劉縯一道征戰,到後來更更始帝劉玄猜忌。李軼、朱鮪勸說劉玄,乘機逮捕劉縯,一併誅殺,最終劉縯與劉稷一同遇難。

在劉縯活著的時候,劉秀就是堅定跟隨大哥的小弟,劉縯死後,他不得不成長萬事自己做決定。劉縯活著的時候,劉秀為人明朗、謙讓,而直來直去,且胸無大志。劉縯死後,劉秀變得隱忍而腹黑,見到了人性的黑暗。終成長為光武帝。

說完了位面之子。來說說朱元璋。

朱元璋可就沒有位面之子那麼幸運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

  • 朱元璋的出生家庭環境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生在元末腐敗的時期,那時候蒙古人根本就不把漢人當人看待的。蒙古人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一個南人只需罰交一頭毛驢價錢。北人之所以地位還稍微高一點,僅僅因為他們被殺得剩下不多了。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連一把菜刀也必須幾家合用。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不料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陳氏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 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他們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的乞討之旅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不久,寺裡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託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

為了活命~參軍

(1351年)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接著,徐壽輝起於蘄州 ,李二、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形成了滔天大勢。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於定遠、鍾離一帶,數萬百姓起而響應。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

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

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朱元璋~崛起之路

朱元璋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矛盾重重,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於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這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朱元璋見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於是他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 。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李善長到軍門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的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朱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來取名李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於是,朱元璋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朱元璋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等人的排擠,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1355年,朱元璋一舉攻克了和縣。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朱元璋問他為什麼哭,答說是等父親。朱元璋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只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他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中,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在朱元璋稱帝之前,在浙西駐紮6年,藉助覆船山為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征戰之路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朱元璋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應天府。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小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統一江南

元順帝至正十六年至正二十七年(1356—1367年),在明統一戰爭中,朱元璋統一江南的作戰。朱元璋根據當時形勢和自己處於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大勢力之間的處境,制定了先西后東,先強後弱的戰略方針,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策,經多年的努力和準備開始統一江南的作戰。元順帝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破,朱元璋基本上統一了江南。

北伐戰爭

自古以來從南打到北的只有倆位成功:

而朱元璋是第一人。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四月,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北伐中發佈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來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朱元璋對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佔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捲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澧關。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明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佔通州。元順帝妥歡貼睦爾率后妃、太子和大臣,開健德門逃出大都,經居庸關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朱元璋的軍隊進入大都,元朝至此滅亡。明朝控制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

北伐戰爭的艱難可不是幾句話幾個字可以體現的,當時由蒙古人統治的元朝雖然朝廷腐敗但其軍隊還是那個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元鐵騎。

當然朱元璋自己也組建了一隻強大的騎兵,邊打仗邊收編,無論各民族各人員。後來著名的朵顏三衛就是這麼來的。朱元璋除了有一支可以同元軍硬碰硬的騎兵之外,在明朝軍隊中,還配有一支專門剋制騎兵的長槍軍。

好了,說了這麼多,比較一下時代背景,出生生活到統一,不用講就知道誰的軍事能力強了。

我是千河,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小主千河


必須是朱元璋。

毛主席曾言:“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也就是說自古以來,軍事能力最強的是李世民,第二是朱元璋。至於劉邦,不知道在哪呢?

1、打天下的軍事表現。朱元璋勝。

劉邦的天子之路, 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得天下,離不開他的用人,可事實上也有機緣巧合。那個年代的人,多生於戰國時期,深受周朝禮法的影響,人性淳樸,容易忽悠。也就是說,把打天下比作遊戲難度,劉邦贏得的這個遊戲,較為簡單。

而朱元璋則不同,他不僅是董事長,更是總經理。戰略層面、戰術層面,都很擅長。從打陳友諒這場硬仗,足見其高超的軍事才能。

元末天下動亂,英雄豪傑遍天下,朱元璋能從一無所有的乞丐到君臨天下,靠的是實力、實力還是實力。遊戲難度遠超劉邦。

劉邦做皇帝后,地方上有楚王韓信、梁王彭越、趙王張敖、韓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這些實力派是之前就存在的,不得不分封。

而朱元璋則不同,可以說是真正的威加海內,真正的統一。

2、對外的軍事表現。朱元璋勝。

劉邦做了皇帝后,以為自己軍事能力很牛了,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史稱白登之圍。

自此之後,漢朝對匈奴和親。卑躬屈膝,矮匈奴一等。

朱元璋則不同,攻佔大都推翻蒙元后,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之後在與北元的戰爭中,捕魚兒島之戰,明軍打得北元皇帝倉皇逃躥,明軍俘虜皇子、公主、皇親國戚百餘人,後又俘虜北元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劉邦時期的漢朝是矮人一等,而朱元璋的明朝是萬國來賀。這是何等的榮耀。

綜上所述,朱元璋軍事能力遠勝劉邦。


浩蕩中華史


光武帝劉秀,本來是劉備的後代,要是按照嫡長子繼承的說法來看的話,他是根本當不了皇帝的。但是恰逢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王莽篡位的事情,所以這也給劉秀給了一個可以名正言順的當上皇帝的途徑,可能這個途徑有點危險。但為了龍袍加身冒這些風險還是可以的,劉秀不僅僅是會用人,而且他自己還能文能武,會自己領兵打仗在昆陽之戰時大破王莽百萬大軍,這就使得他的手下心悅誠服的追隨他。從歷代開朝皇帝來看劉秀還是比較優秀的。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具有很大的傳奇色彩,當過乞丐,當過和尚,反正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哪裡有吃的他就去做什麼,善於結交各方豪傑,這也使得他在後期的爭奪天下過程中便捷了不少。作為開國皇帝的基本上,每一個都會用人,朱元璋的手下也有許多文成武將,比如朱達,常遇春等等。軍事方面,朱元璋一輩子領導過大大小小的戰役達到上百場,可以說還是特別驍勇善戰的。可是做皇帝的也是特別心狠手辣。炮轟慶功樓這件事情朱元璋也是幹過的。

綜合以上二人的介紹來看,其中最為突出的可能就是劉秀了,而朱元璋只能說是符合我國封建社會皇帝的一個特徵,會打仗會用人,但是心狠手辣。




歪嘴說歷史


論及軍事才能,朱元璋可能要更深一籌,畢竟大家都知道,劉秀的關鍵時刻全靠開掛,大魔導師劉秀可不是調侃,是真實的歷史。

下面說幾個開掛案例。

起兵後第一關鍵戰役,

劉秀領兵3000,進攻昆陽,先使計讓敵軍主帥心疑,然後突襲敵軍大營,敵軍大亂,於是撤退,走到河邊,上游發洪水,直接就把敵軍衝光了,,,,

劉秀打敗仗,就剩下幾個人在身邊,然後逃到河邊的時候,發現沒有船,後面敵兵將近,以為這下要死了,天降暴雪,半個時辰就把河面凍成冰,劉秀死裡逃生。

最最誇張的就是天降隕石了,還是在昆陽之戰,劉秀7000人對陣42萬,當夜天降隕石砸敵軍大營,又有小規模地震在敵營,敵人上下惶恐不安,認為是天罰,讓他們不要和劉秀作對,正好劉秀乘機衝營,42萬人都不抵抗了,一鬨而散。

這種事例在劉秀身上很多,他後期一帆風順,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帶有天命色彩的事情太多,以至於敵人望風而降,很多豪傑帶著人馬,金銀千里來投奔,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天命之主。從一介布衣一無所有,到奪取天下,只用了13年,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開國皇帝這麼順利的。


閒庭曉築民宿龍大叔


劉秀創立的東漢王朝,因光武帝屬漢高祖劉邦遠系支脈,有天然的正統性,所以、在與新莽政權的博弈中,靠的是籠絡西漢舊臣和人心思漢的民意向背。太祖朱元璋前期是在與梟雄陳友諒、張士誠的血戰中險勝。在與蒙元的戰爭中,雖亦有民心所向,但洪武帝赤貧出身,主要靠將士用命、在血山屍海中的博殺,才肇建大明王朝,但論號召力遜於光武帝。

要對比二位開國帝王的軍事能力強弱,明太祖朱元璋顯然優於光武帝劉秀。


午夜夢醒18


個人推崇朱洪武。 劉秀,即漢光武帝,後漢(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撥亂之主。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綠林軍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漢室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後漢”。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長達二十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葬於明孝陵。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朱元璋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與殘暴,漢高祖的用人智慧,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高祖的專制集權,這些皇帝有的他身上有的他都有,並且超出前人,他可以說是集合了很多皇帝特點的人。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鑑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歷史的波瀾壯闊


我覺得劉秀軍事更強一些,他能文能武,富有仁愛之心。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屬於庶出遠枝,推恩令原因的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只做了縣令,在他九歲時去世,劉秀淪為孤兒,叔叔養大,他也算是布衣出身了。他的軍事才能在昆陽之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昆陽之戰中,王莽的新軍四十三萬,綠林(漢軍)守軍加援軍二萬七。劉秀開始做先鋒領兵數千多次作戰,殺敵千餘,士氣高漲。劉秀認為雙方在兵力極為懸殊,常規戰術不起用,而採用“黑虎掏心”的辦法,率領三千勇士迂迴新軍側後方,直取新軍主帥大營,一舉殺死其主帥之一,沖垮中軍,士氣如虹。又放出謠言,說宛城已攻可,圍城綠林軍正在增援昆陽,打擊對方軍心,。昆陽守軍乘勢出擊,新軍大亂毫無鬥志,紛紛逃命,互相踐踏,死傷無數。又遇暴雨河水高漲,淹死甚多。這一戰新軍幾十萬主力覆滅昆陽城下。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數月後漢軍攻克長安,殺死王莽,新朝就此滅亡。 在河北光桿司令就拉起來一支隊伍。

平蜀採用也是掏心戰術,精兵秘密攻擊佔領對方核心地域,對峙於敵方大軍,為以後進攻創造有利的條件。對於銅馬軍不事生產人數眾多容易缺糧的特點,採用堅守不出,堅壁清野,攻擊其運糧隊伍,然後尋機會破之。坐看赤眉軍消滅綠林軍,趁赤眉軍兵疲糧匱時,重兵伏擊大敗之。

朱元璋出身可以說是最差的,貧民出身,當過和尚和乞丐。他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軍事才能自然很強,他的經典之役是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戰略性的大決戰,朱陳兵力分別為二十萬和六十五萬。朱元璋力排眾議,先強後弱與陳部(算定張士誠不會背後偷襲)先開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洪都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鄱陽湖之戰為其以後統一南方做出了良好基礎。朱元璋以後多是在後方遙控指揮,包括滅元,平定西南西北,多次伐北元等。

他們出身都不好,兩者相比感覺劉秀更強一些。他們同為開國皇帝,結束了亂世,修養生息,是歷史的偉人。更為難得的是劉秀是位仁義之君,優待投降之人,善待開國功臣。朱元璋就是殺戮功臣太多,牽連眾多無辜,大量分封皇子,實行特務統治,高壓級權統治,爭議頗多。


披堅執銳K


他們都差不多 我個人推崇朱洪武。

劉秀,即漢光武帝,後漢(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撥亂之主。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綠林軍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漢室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後漢”。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長達二十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葬於明孝陵。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朱元璋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與殘暴,漢高祖的用人智慧,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高祖的專制集權,這些皇帝有的他身上有的他都有,並且超出前人,他可以說是集合了很多皇帝特點的人。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鑑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東風羅


應該是朱元璋,劉秀靠的是世家貴族,李世民是大門閥出身本身都有很好的基礎。老朱早年卻是一個乞丐完全靠自己自身實力打拼。拿對手來說,朱元璋打敗的對手是縱橫亞歐大陸無敵的蒙古人,比其他兩人更有說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