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孩子總是發脾氣,被孩子折磨的頭疼?先冷靜,切忌火上澆油


孩子總是發脾氣,被孩子折磨的頭疼?先冷靜,切忌火上澆油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一些年輕的父母抱怨說,“稍不如意,脾氣就上來了。打也不聽、罵也不靈,哄她吧,她還更來勁!”

有些父母會覺得這樣的孩子簡直無可救藥,索性就用自己的壞脾氣去好好教訓她一番,但最後效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樣的情況下次還會出現,並且會在孩子內心留下創傷,傷害彼此感情。

生活中,確實有不少這樣的孩子。這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自制力是能夠完全自覺的。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質,是情商的重要因素。

孩子總是發脾氣,被孩子折磨的頭疼?先冷靜,切忌火上澆油

那麼對於孩子的“牛脾氣”,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甜甜父母的做法大家不妨效仿一下。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電視,甜甜突然想吃冰激凌。已經很晚了,商店都關門了,爸爸媽媽試圖跟她解釋,勸她明天再吃。

然而,甜甜的脾氣卻上來了,她倒在地上大聲叫喊,用頭撞地,用手到處亂抓,用腳踹所有夠得著的東西……

爸爸媽媽被氣得不知道該說什麼,他們努力剋制自己的火氣,暫時沒有任何語言和動作。甜甜已經叫喊半天了,她奇怪地發現,居然沒有人理她。於是,她又重新按她剛才的“表演”鬧了一番。這次爸爸媽媽坐了下來,靜靜看著孩子,沒有任何語言和動作。

甜甜不服氣地又開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媽媽還是沒有任何表示。最後,甜甜大概也覺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實在太傻了,她自己爬起來,回房間睡覺去了。

從此,甜甜再也沒朝別人亂髮脾氣,甜甜的亂髮脾氣因為沒有得到強化而自然消失了。

孩子總是發脾氣,被孩子折磨的頭疼?先冷靜,切忌火上澆油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一定的脾氣,但是有些脾性是不好的。不良的脾性養成後會對他人造成不良的影響,孩子的“牛脾氣”就是父母溺愛的結果。

當你的孩子“牛脾氣”上來時,此時千萬不要上前制止,或者勸解。如果那樣做的話,孩子會更撒嬌,長久這樣脾氣會更倔強。此時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冷觀

,就像甜甜的父母那樣,孩子就會在一種嚴肅的氛圍中意識自己的錯誤,漸漸收斂起自己的“牛脾氣”。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隨意發脾氣的孩子,可事實上發脾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就要循循善誘。如果家長引導得不好,孩子就會養成亂髮脾氣的習慣,變成一個暴躁的孩子;引導得好的話,孩子的脾氣就會成為每一次教育孩子成長的契機。

要讓孩子心平氣和地生活,改掉喜怒無常的壞情緒,最有效的辦法是採取置之不理的方法,進行“冷處理”,讓其自動消失。

王先生夫婦最近被孩子的壞脾氣折磨得頭疼死了。

孩子莉莉僅6歲,脾氣卻暴躁得厲害,稍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大喊大叫;即使是跟她講道理,她也聽不進去,如果父母不按照她說的去做的話,她就一直吵鬧、哭喊、在地上打滾,手裡有什麼東西都會順手扔出去。

為此,王先生夫婦想盡了辦法,他們打她,苦口婆心地教誨,罰她站牆角,趕她早點上床,責罵她,呵斥她,給她講道理……簡直拿出教育孩子子的方法來,仍然不奏效!一有事情莉莉還是會大發雷霆,暴躁脾氣依然如故。

當孩子遇到情緒不好亂髮脾氣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不能火上加油,更不應該用過激的話和粗暴的行為制止她,而是要等到孩子平靜以後,我們再去耐心地和孩子談話來慢慢開解她。要是孩子在眾目睽睽下發火,家長絕對不可以順從她。不少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當著別人的面發火就常常順著她,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是沒有用的。

孩子總是發脾氣,被孩子折磨的頭疼?先冷靜,切忌火上澆油

給父母的建議:激活孩子的好脾氣,告別壞脾氣

教育家威特認為,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她也有自己狡詐的辦法,她們往往掌握了家長愛面子的弱點發起進攻,家長要儘量避免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這個弱點。如果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過分的要求,家長可以間接地答覆她,告訴她回家以後或者是客人走了之後再說。但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能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幫助她。

要改掉孩子的壞脾氣,家長首先保證不能一味的向孩子“俯首稱臣”,當孩子發脾氣時,適當地採取“橫眉冷對”的方式,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從榜樣的身上學到正確的東西。

在遇到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試著對孩子說:“你真的很生氣!生氣沒有關係,但是你得用語言而不是用行動告訴我到底是誰或什麼事情惹你生氣了。”耐心傾聽孩子得傾訴,而不要說:“你不應當生氣。”當孩子感到不安時,有時她也無法識別自己的情緒。讓她知道過一會兒之後也沒關係,只要她願意,你隨時都可以與她交流。

家長也可以通過滿足孩子的需求來平息她的怒氣,比如問孩子:“你是不是因為爸爸媽媽可以比你晚睡生氣呢?沒關係,等你長大了以後,你也可以像我們這樣的。”

孩子總是發脾氣,被孩子折磨的頭疼?先冷靜,切忌火上澆油

如果孩子和別人打架了,在批評的時候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告訴她們:“孩子們,我看得出你們現在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你們可以先冷靜一下再試著解決這個問題,但我是不會偏袒哪一方的。”如果孩子發生爭吵時,讓她把話說完,或者擁抱她而不是與她爭論。徵求孩子的意見,而不要僅僅告訴她該怎麼做。當你意識到和孩子之間有了矛盾時,馬上要說:“我不想控制你,但希望得到你的配合。現在讓我們都冷靜思考一下,看怎樣解決問題。

家長還可以多培養孩子的才藝,在藝術的薰陶下慢慢告別壞的脾氣秉性。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的話,可以平時多給孩子講講關於孩子善於控制情緒、舉止優雅的小故事;當孩子年齡稍大一些,就應該直接告訴她,一個受人歡迎的孩子,首先要具備的就是高的情商,也可以舉一些事情,讓她體會到高情商對於孩子的重要意義。

告訴孩子如何看待生活,生活中有快樂也有煩惱,有順心也有不順心。沒有事事如願的事,也沒有天天有苦惱的事。不會樂觀地生活,辯證地看問題,不必逃避現實,也不必太在意結果。

孩子總是發脾氣,被孩子折磨的頭疼?先冷靜,切忌火上澆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