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問題!孩子三歲了,怎樣進行金錢教育?

鍾啟元


相關研究表明,孩子的從4-6歲開始進入金錢敏感期,對“錢”產生基本的認知;7-12歲會進入財商確立期,逐步形成自己的金錢觀。

在美國,人們把對孩子的財商教育稱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美國佛羅里達州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幼兒園就要開始財商教育。

在英國、法國等地,家長和學校也都十分重視孩子幼兒時期金錢觀念的培養,並針對性制定了清晰具體的財商教育計劃。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反觀國內,一方面家庭對財商教育的意識缺失,沒有對孩子的金錢觀培養制定明確、具體的目標要求。

另一方面,在線支付的興起,方便快捷的形式,稍不留神,孩子就容易用家長的手機進行不合理的消費。

而且孩子在支出時,往往對實際的花費“無感,導致他們對“花錢”的概念變得越來越模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一部手機,一串數字密碼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背後的金錢從哪裡來,代表了什麼,孩子卻沒有具體概念。

因此,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通過一些實用的練習進行金錢教育啟蒙。

01 和孩子大方“談錢”

給孩子談錢不是問題,避而不談才是問題。

正確理解金錢的概念,家長可以從教孩子認識貨幣開始。例如每張紙幣的面值,1元,5元,10元。

同時,家長還可以陪孩子玩「模擬購物」的遊戲。

家長可以打印相關的閃卡,貼上對應的價格,然後模擬到超市購物的過程,和孩子進行問答。

例如:

問:How much is an apple?(或者其他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答:It's xx yuan.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文末附模板下載)

在這樣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將具體事物和不同金額的錢建立聯繫,能幫助孩子建立對金錢更具象的認知。

家長還可以在這樣的模擬遊戲中,引導孩子瞭解家庭的日常花銷,瞭解金錢的正確用途。

02 分清“需要”和“想要”

除了引導孩子瞭解金錢的正確用途,家長還需引導孩子在花錢上,區分什麼是必需的(Needs),什麼是自己喜歡,想要的(Wants)。

家長可以製作一張圖標,然後陪孩子將不同的事物分類到Needs或者Wants中。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不過孩子可能會對想要和必須的界限比較模糊;一顆糖也能成為孩子眼中的必需品。

這需要家長和孩子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探討,分清支持生活的必需品(Needs),還有給生活錦上添花的東西(Wants)。

03 為“花錢”制定合理規劃

家長還要引導孩子,給“花錢”制定合理的使用計劃,提升孩子的理財能力。

這裡家長可以參考美國家庭常用的「三個存錢罐」教育法,即給孩子設立三個理財方向:“消費”、“儲蓄”和“給予”(每個比例可以設置成30%,剩餘的10%做自由調配)家長再根據這三個方向陪孩子記賬,記錄消費明細。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消費”(Spend)是孩子能夠自由支配的部分,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部分的錢,引導孩子分清花錢的輕重順序。

而且每次支出,孩子看到金額減少,會更加珍惜每次花費,逐漸培養有序,自律的消費觀念。

“儲蓄”(Save)則教會孩子存錢,讓孩子過度支出,陷入“財政危機”。

儲蓄不僅能讓孩子理解,想買到喜歡的東西,需要通過點滴的積累才能實現;同時儲蓄的“延遲滿足”,也是一種對孩子自控力的鍛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給予”(Give)則更多是引導孩子學會感恩和分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給他人或社會做出貢獻。

像疫情期間,家長可以陪孩子瞭解疫情,通過捐贈等公益方式,培養孩子初步的社會認知,學會承擔社會責任的意義。

孩子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感受愛和收穫喜悅,無疑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教會孩子從小正確認知金錢,獲取金錢和使用金錢,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一個能妥善管理金錢的孩子,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過好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