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傾其所有養大的孩子,長大了問我收房租|別從小放任孩子的自私

傾其所有養大的孩子,長大了問我收房租|別從小放任孩子的自私

1

一位女孩想去美國留學,可是她家境不好,恐怕無法成行。單身的姑姑念她是個好苗子,不想她錯失良機,於是將自己的退休金借給侄女,讓她順利地去美國讀書。這女孩畢業後,找到了一份精算師的工作,順理成章地留在美國。

二十年後,姑姑年紀大了,需要錢養老,來問她的侄女要回當年的借款。這女孩還是還了,但她堅持以當年的低匯率換算,並一句也不提利息的事兒。要知道,二十年過去,匯率差了一倍,女孩選擇用美元計算,相當於偷走了姑姑一半養老錢。

還是這個女孩,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孩子還小,需要人照顧時,她甜言蜜語說服母親來美國幫她看孩子。她的母親只得提前從任教的小學退休,隻身去美國給她當住家保姆,這一當就是六年,不但不要錢,還把退休金也搭了進去。

中國人習慣於讓老人照顧孫輩,倒也無可厚非。可是,隨著孩子大了,母親老了,這個女孩開始擔心母親在美國生病,還得由她來支付醫藥費。這麼一想,立刻就把母親送回到老家去。

這個女孩的做法令認識她的人感嘆不已。她受人恩惠長大,無論是來自父母還是親戚,卻無半點感恩之心,凡事只想著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我們說她自私。但這自私的心態是怎麼養成的呢?追根溯源還在小時候父母對她的養育上。

臺灣作家蔡穎卿與洪蘭討論過這個事例。她們兩人,一個是親子作家,有許多第一線與家長接觸的實戰經驗;一個是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從腦科學研究角度看待兒童的成長,有豐富的實驗理論。

傾其所有養大的孩子,長大了問我收房租|別從小放任孩子的自私

2

蔡穎卿說:

父母想要家庭有好的氣氛與互助的情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謹守分際地只得到應得的保護、關心與物質,也要維持不同輩分應對進退該有的禮貌,決不可因為愛他們,就讓世界繞著他們轉。

類似的,有一個男孩子,當初父親賣掉房子籌錢讓他出國,他拿到學位後在美國成家置業。父親很高興,覺得苦心終有代價,退休後決定赴美與孩子團聚。沒想到孩子向父親提出,來美國同住就得付房租。老父親很傷心。

這位父親錯就錯在不該把全家的資源都給了這個孩子。一個成年人不管父母生活上的負擔,只想到自己的發展,就已經能看到他的自私。再向父母收房租,更能看出價值觀的扭曲。

正在養育孩子的年輕父母,不要用容忍的方法愛你們的孩子,不要剝奪他們原本可以關懷他人的能力。把孩子當寶貝是為人父母最正常的情感,但如果愛的方式不正確,慢慢地就培養出孩子更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對資源的分配沒有同理心,養成不正確的價值觀。

傾其所有養大的孩子,長大了問我收房租|別從小放任孩子的自私

3

洪蘭說:

現在孩子很多自我中心的行為,實在是因為在家父母不管、在學校老師不敢管所造成的。現在的家庭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父母的寶。當孩子凡事只替自己想,不管他人死活這種行為出現時,有的父母反倒以為是孩子的個性如此。這是錯的,

任性不是個性、自私不是自信。

有一次,朋友的孩子來家裡做客,吃飯時,小孩子把喜歡吃的那道菜直接端到自己面前,一個人吃光光,完全不管桌上還有其他人。旁邊人勸他,他的母親還護著孩子,說孩子平時挑食,好多東西不吃,今天專門吃這道菜是很給面子了。

可想而知,這樣的母子,以後沒有人願意請他們來做客。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長大後到社會上也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放任孩子的自私,親子都會嚐到苦頭。孩子從小就一定要養成好習慣,一個對父母不孝、不感恩的人,他對國家會忠、對朋友會信、對社會會有愛嗎?

傾其所有養大的孩子,長大了問我收房租|別從小放任孩子的自私

4

愛是雙向道,不是單行道。

孩子是全家人的寶貝,父母長輩“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事事依著孩子的脾性,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養成了孩子一不滿意就哭鬧撒潑的本事。這樣的本事不會隨著年齡增大而消失,只會脾氣越來越大,要的越來越多,直到把父母的血汗榨乾。

孩子需要父母的保護、父母的愛,但同樣地,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尊敬、孩子的孝順。

父母在愛護孩子的同時,教導孩子尊重父母的關心、尊重父母的勞動、尊重父母辛苦給予孩子的資源,這樣對若干年後的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才算有貢獻。

讀蔡穎卿和洪蘭的書《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談的是生活中的小事,論的是育兒的大道理。


謝謝你關注@羊媽媽看閱讀 跟倆娃寶媽一起愛生活,愛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