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雙嘧達莫對具有凝血功能異常的COVID-19患者的治療作用


2020年2月29日,中山大學

羅海彬、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周芙玲、廣州醫科大學張玉霞、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趙金存和西藏大學洪學傳合作在預印版平臺medRxiv上發表文章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pyridamole on COVID-19 patients with coagulation dysfunction揭示了雙嘧達莫(DIP)可有效地幫助病毒感染的機體恢復免疫力,阻止病情向重症以及危重症發展。


雙嘧達莫對具有凝血功能異常的COVID-19患者的治療作用


摘要


HCoV-19感染重症患者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高凝狀態、高血壓、肺外多器官功能障礙和較高的死亡率。已發表的治療指南通常包括抗病毒、抗菌藥物和生命支持療法,但仍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抗凝藥物改善整體預後。我們以HCoV-19蛋白酶Mpro(又名3CLP或nsp5)為靶點,對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藥物數據庫進行了篩選,發現雙嘧達莫(Dipyridamole, DIP)結合Mpro。體外實驗發現DIP抑制HCoV-19複製的EC50可低至100nM。DIP激活抗病毒的I型干擾素通路並在病毒性肺炎模型中顯著改善肺損傷。


在使用DIP進行輔助治療的12例HCoV-19感染患者的臨床試驗中,我們發現DIP輔助治療可顯著升高血小板和淋巴細胞計數,降低D-二聚體水平。DIP治療2周後,6例重症中的3例(50%)以及所有4例輕症(100%)出院。1例在接受DIP治療前就具有極高水平D-二聚體和淋巴細胞嚴重減少的危重症患者死亡。其他的患者目前都已進入臨床康復期。總之,DIP的輔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HCoV-19感染的患者的臨床症狀,機制可能與抑制病毒在體內的複製,抑制血液高凝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力有關。對此,亟需大規模開展臨床試驗以驗證DIP對HCoV-19的治療效果。


新型冠狀病毒HCoV-19(又稱SARS-CoV-2)於2019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截至2月24日,中國共有77,056例COVID-19確診病例,包括2,446例死亡病例。日本、韓國、意大利、新加坡、伊朗、泰國和美國等28個國家也報道了超過2500例感染病例。到目前為止,對COVID-19的治療還缺乏特效藥。因此,探索已批准應用於臨床的藥物作為治療COVID-19的潛在藥物,利用研究人員積累的研究經驗以及臨床醫生的用藥經驗,在疾病爆發之際輔助用藥挽救患者生命,可以節省大量的研發時間和臨床資源

HCoV-19同SARS-CoV和MERS-CoV一樣屬於β-冠狀病毒屬,它們是一種具有包膜的、全長約30,000個核苷酸的正鏈RNA病毒。HCoV-19也是通過S-蛋白與人細胞表面ACE2受體的介導作用進行入侵。ACE2在人體多器官中廣泛表達,包括肺、心、腎和腸。然而,在SARS-CoV感染的實驗模型中,Spike蛋白的參與降低了ACE2的表達,激活了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RAS的激活促進了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加肺栓塞、高血壓和纖維化的風險。同時,它還通過增加局部血管緊張素II濃度來加速心臟和腎臟的損傷。除了經典的RAS途徑外,腸內ACE2缺乏與營養不良和結腸炎症有關。

與感染SARS-CoV的患者表現出的臨床症狀相似,在重症監護室(ICU)收治的COVID-19患者,也表現出凝血時間延長、D-二聚體陽性、嚴重淋巴細胞減少、ARDS、高血壓和急性心臟損傷等臨床症狀。ACE2參與水解血管緊張素II,有報道稱在HCoV-19感染的患者體內,血管緊張素II水平升高且與病毒負荷正相關[20]這些數據提示臨床治療中,應用抑制通過ACE2進入體內的病毒的藥物時應注意避免激活RAS。此外,還應預防性進行抗凝治療,以降低嚴重COVID-19患者肺栓塞和多器官損傷的風險。

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後,冠狀病毒信使RNA首先被翻譯成多種蛋白質,隨後由兩種病毒蛋白酶:3C樣蛋白酶(3CLP,又名nsp5或Mpro)和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PLP,又名nsp3)進行切割,以產生病毒複製所必需的非結構蛋白。因此,抑制這些蛋白酶活性或許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為治療HCoV-19提供思路。

雙嘧達莫(DIP)是一種抗血小板藥物,作為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劑,可提高細胞內cAMP/cGMP水平。除了眾所周知的抗血小板功能外,DIP可能有利於COVID-19患者的治療。首先,在已發表的研究中,包括在中國開展的臨床實驗,都證實了DIP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尤其是針對正鏈RNA病毒。其次,它可抑制炎症發展並促進黏膜癒合。第三,作為泛PDE抑制劑,DIP可防止肺、心、肝、腎等器官的急性損傷和進行性纖維化。


在本研究中,我們提供了3個層面的證據來支持DIP對HcoV-19病毒感染的治療作用。首先我們發現DIP具有抗Mpro活性,因此可直接抑制HCoV-19的複製。其次在VSV誘導的小鼠肺炎模型中,DIP增強機體的抗病毒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在開展的一個小樣本量DIP輔助治療COVID-19患者的臨床試驗中,我們發現DIP輔助治療可提高循環中淋巴細胞和血小板計數,降低D-二聚體水平,臨床療效顯著。


試驗情況


患者和研究變量


截至2020年2月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共有124例COVID-19確診病例(表S1)。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衛生委員會辦公廳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斷與治療方案(第6版試行)》的診斷標準。對這些患者的醫療記錄進行回顧性分析,以凝血指標和血小板為參數,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血小板(PLT)計數和平均血小板體積(MPV)。根據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評估全身炎症反應。


雙嘧達莫對具有凝血功能異常的COVID-19患者的治療作用


研究設計


通過回顧性分析驗證DIP輔助治療的臨床有效性。患者於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2日在中國湖北省大悟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就診,每天監測患者的病情,包括體格檢查、毒性檢查、胸部CT掃描和生化指標。在治療過程中對凝血變量、血液指標、肝腎功能指標和胸部CT進行常規實驗室檢查。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數據由兩名專職調查人員記錄,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如果患者符合下列任何一項標準,則診斷為重症:(1)呼吸頻率≥30次/min;(2)血氧飽和度SpO2≤93%;(3)PaO2/FiO2≤300mm Hg。如果符合下列任何一項標準,則診斷為危重症:(1)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2)休克;(3)合併多器官功能衰竭,則需轉入重症監護室(ICU)。大悟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了此次臨床試驗。所有參與的患者或者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治療方案雙嘧達莫150毫克/天,分三次口服,持續用藥7天。每日監測患者狀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利巴韋林,0.5g,Q12h),皮質激素(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0mg,qd),氧療,必要時給予營養支持。


結果


DIP抑制HCoV-19病毒的複製


我們篩選了獲得FDA批准的藥物庫,發現DIP可以結合HCoV-19的蛋白酶Mpro。疏水作用力和氫鍵(H-鍵)是DIP與Mpro結合的主要驅動力。根據自由能擾動計算,DIP和Mpro之間的結合自由能DGpred為-6.34k cal/mol。採用SPR法測定了DIP與Mpro在體外的結合親和力。實驗證實DIP與Mpro的結合親和力為34μM(KD,eq)。


為了檢驗DIP是否對HCoV-19複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我們利用細胞系檢測了DIP刺激後的病毒滴度。氯喹作為陽性對照。我們發現0.1μM的DIP可以顯著抑制50%的HCoV-19病毒的複製。在人體給與DIP,藥物的血液濃度可達3uM。因此,治療劑量的DIP或許能有效抑制HCoV-19在體內的複製。然而與氯喹相比,DIP對HCoV-19病毒複製的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並不顯著,提示DIP可能利用不同機制對病毒起抑制作用。


DIP激活I型干擾素通路,保護小鼠免受病毒性肺炎的侵襲


已發表的臨床研究都提示DIP的光譜抗病毒作用。我們的實驗結果驗證這一結論。在單鏈RNA病毒(仙台病毒SeV和水皰型口膜炎病毒VSV)刺激的A549細胞中, DIP(5μM)處理IFNB、IFIT1 mRNA水平升高。poly(I:C)刺激可模擬廣譜RNA病毒感染,DIP給藥劑量依賴性地促進IFNB、ISG15和IFIT1 mRNA的表達。在DIP的作用下A549細胞產生的IFN-β顯著增加。在SeV刺激感染的293T細胞中,DIP可以顯著升高TBK1和IRF3磷酸化水平,提示DIP促進I型干擾素通路的激活。

為了驗證DIP在體內的抗病毒作用,我們建立了VSV病毒誘導的肺炎模型。DIP給藥組VSV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明顯升高,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組織結構的破壞和肺泡炎症減輕。這些結果提示治療劑量的DIP可激發有效的廣譜抗單鏈RNA病毒免疫反應,抑制病毒感染所致的組織損傷。


DIP輔助治療顯著改善COVID-19患者的凝血功能


為了評估COVID-19患者凝血狀況,我們回顧性分析了124名COVID-19患者的隊列(補充表格1),發現其中25例(20.2%)患者血小板計數下降,77例(62.1%)患者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27例(21.8%)患者纖維蛋白原(FIB)水平升高,以及 26例(21.0%)患者D-二聚體水平升高。這些數據表明COVID-19患者中凝血功能異常是常見的血液表現。

共有22名患者納入此次臨床試驗,包括10名對照受試者和12名接受DIP輔助治療的患者。兩組患者基礎臨床症狀相似(表1)。DIP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平均年齡分別為53歲和58歲。所有患者均表現為咳嗽,大多數患者感到呼吸急促,60.0%患者伴有噁心和嘔吐症狀,胸部CT掃描顯示患者均為雙側肺炎。DIP組中有4例和對照組種有5例患者有合併症(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腦血管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糖皮質激素和氧療,沒有采取抗真菌治療,其他治療包括機械通氣(DIP組16.7%,對照組10.0%)、抗生素(33.3%,30.0%)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16.7%,20.0%)。

雙嘧達莫對具有凝血功能異常的COVID-19患者的治療作用


經DIP輔助治療兩週後,6例重症中的3例(50%)以及全4例輕症(100%)患者出院。1例危重症患者入院時就有極高的D-二聚體水平和極低的淋巴細胞數,在加入DIP輔助治療治療後也沒能挽救生命。其他的幾例患者都正在恢復中。與DIP組相比,在對照組的輕重度患者的治癒出院率均要低於DIP組(表2)。

雙嘧達莫對具有凝血功能異常的COVID-19患者的治療作用


加入DIP進行輔助治療之前,DIP組患者的基礎體溫高於對照組,氧合狀況也低於對照組,但經過一天的治療兩者的溫度和氧合情況都穩定下來。我們觀察到,與對照組相比,DIP組淋巴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均呈增加趨勢。淋巴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常伴隨/導致重症和危重症的發生,DIP有效的幫助病毒感染的機體恢復免疫力,阻止病情向重症以及危重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 DIP組的4名患者和對照組的2名患者在入院時就具有較高的D-二聚體水平(表1)。通過監測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的動態變化,我們發現對照組的D-二聚體水平呈持續上升狀態,而DIP組D-二聚體水平穩步降低並穩定在較低水平。


我們對2名危重症患者使用了DIP輔助治療,其中一名在入院時血氧飽和度非常低,並伴有缺氧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70歲男性患者死亡。 在加入DIP治療前,這名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極高(16.2μg/mL)和淋巴細胞數(0.37X109/L)也已將至很低。 由於他的血氧飽和度持續很低,在接受DIP治療的第5天去世。另外一名危重症患者在DIP加入治療前也有很低的氧飽和度和較高的D-二聚體水平(8.83μg/mL),D-二聚體水平曾一度高達15.72μg/mL。在接受DIP輔助治療後,D-二聚體水平逐步下降到3.69μg/mL,血氧飽和度也在提高,患者由危重症進入康復階段。這些臨床發現也提示了高D-二聚體水平和低淋巴細胞計數與預後不良有關,並表明在疾病進展到危重症之前就應開始進行DIP治療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都進行了胸部CT掃描,結果顯示為典型的多片狀磨玻璃樣影。在DIP治療的患者中,肺部浸潤有明顯的吸收。下圖展示了1例重症患者在DIP治療後的一系列的肺部CT掃描。


雙嘧達莫對具有凝血功能異常的COVID-19患者的治療作用

圖.治療前後胸部CT圖像的軸向視圖(左圖)和冠狀視圖(右圖)

(A)初次胸部CT掃描,DIP治療前10天。(B)胸部CT掃描,DIP治療前5天。(C)胸部CT掃描,DIP治療前2天。(D)胸部CT掃描,DIP治療2天后。(E) 胸片CT掃描,DIP治療7天后。



討論


HCoV-19給人類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被有效應用於抗病毒治療。相比SARS-CoV-感染,我們提出假設:HCoV-19的Spike蛋白可能激活肺中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該假說得到了已發表的COVID-19患者的臨床特徵和生化指標的支持,包括ARDS、高血壓、急性心臟、腎損傷和D-二聚體陽性結果。 在尋找有效的抗凝血劑時,我們專注於DIP,因為它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抗炎和抗纖維化作用。我們證實DIP在體外和在VSV誘導的病毒性肺炎模型中對單鏈RNA病毒具有較強的抗病毒能力。最重要的是DIP對HCov-19病毒複製的EC50低至0.1μM,這意味著在人體中這個劑量的DIP就可以在感染的人體中發揮治療作用。的確,在臨床治療中,治療14天后,12個患者中有7名已經出院,4名症狀減輕,進入康復階段。

我們發現,如果DIP輔助治療在早期應用於COVID-19重症患者,能有效的預防血液高凝狀態。DIP治療降低了D-二聚體水平,增加了外周循環中血小板數和白細胞數,從而促進臨床治癒和症狀緩解。D-二聚體水平是一個重要的預後因素,密切反映肺栓塞、血管血栓形成和腎功能不全,決定了ICU患者是否可以從重症感染中恢復。DIP的抗病毒、抗炎及抗高凝作用,可降低HCoV-19感染患者形成微血管血栓的風險。DIP還可以改善血管循環,恢復心臟和腎臟等重要器官的主要功能。

總之,我們建議對早期有D-二聚體水平升高跡象的COVID-19患者進行抗凝治療。DIP作為抗血小板藥物,臨床應用安全。此外,作為泛PDE抑制劑,DIP激活廣譜抗病毒免疫,以及在抗炎和抗纖維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此外,DIP實用、價格低廉,節約研發時間和醫療成本。在疫情迅速擴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下,應當繼續探索研究DIP對COVID-19患者的治療作用。


原文鏈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27.20027557v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