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考古積累與基因推導,人工智能及計算機能否推演萬年後人類身姿?

怪才高手


這個預設的時間太短了。

對於進化來說,都是以百萬,千萬,億年為單位來衡量的。

所以萬年的時間,對於進化來說就是滄海一粟,就像今天和明天的區別。

不用什麼人工智能和超級計算機,我就可以肯定的說,我明天肯定不會退化成猴子。

所以這個命題應該改一下,改成千萬,或者億年以後比較合理一點。

對於進化的推演,在有考古參照和基因推演的情況下,利用人工智能和超級計算機,可以得到向前人類的進化過程,這現在是一點都沒有問題的,因為有事實參照,只需要進行復原推演就可以了。

但是對於將來的進化推演,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因為進化是一件隨機的事情,進化是生物對生存環境不斷變化的適應過程。

而影響生存環境的因素太多了,而且一般能改變生物原本生存環境的因素都是具有偶然性的。

例如小行星撞擊,核戰爭,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病毒,人類進入星際時代需要重新適應外空間生存形態,或者外星人入侵等等這些有道理或者無厘頭的猜想,都有可能成為現實。

所以,你不知道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也就無法去推演將來人類的進化結果。

預測學,主要針對的對象都是具有一定規律性和穩定性的。基於對一些客觀規律的瞭解和總結來預測下一步的發展進程,例如天氣變化等等,而且時間上同樣無法做到太長。

就比如說,你抬腿,那麼我可以得出,你下一步大概率會邁腳的判斷。但是我無法預測你什麼時候會抬腿。

所以,考古是總結,有跡可循,而預測進化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有足夠強大的計算機,可以把所有能夠設想到的偶然因素全部考慮進去,那同樣你會得到無數種不同的答案,但是答案太多也就等於沒有答案,就像考試,題目是1+1=?,我把1~10000的數字都寫出來,你能說我答對了麼?

或者,在基於一定設定條件,例如,假設萬年之間地球環境不會受到大的外來影響,人類也不會發生核戰,沒有大規模病毒傳播,不進行基因改造等等這樣的情況下,做一些簡單基礎的預測,比如,人類壽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人類的平均身高,體重會有什麼變化這些還是沒問題的。


瓜皮不香


通過人工智能,考古,基因工程三維一體技術,原則上可以做到準確推演萬年人體姿態進化

第一,考古積累了人類過去幾千年發展軌跡和身體姿態的演變進化數據。同時現在的基因技術已經掌握了人類身體姿態發展的原因,再通過計算機模擬人類未來的社會和自然的狀態,以及對人類生命,身體和身姿的可能性影響因素。

第二,在完成上面三個方面參數數據工作的前提下,進行身體姿態推演的條件基本具備。再通過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就可以建立起人類身體發展演進的總模型。

第三,有了這個模型,再不斷地用長達幾千年的人類身體進化數據進行檢驗,也可以用現在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人口數據來訓練和檢驗模型,直到模型準確性達到標準後,就可以結合大型計算機用來推演預測未來人類的身體姿態發展了。

第四,這樣的預測準確性還是有保證的。現在用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來預測演繹宇宙發展變化的模型都很完備了,用來做相對穩定變化的身體姿態預測問題就不大。

第五,以萬年為尺度,分析人類的身體姿態進化,對計算機人工智能來說,實際是一個很短的推演跨度和距離。因為至今人類已經經過了近300萬年的演化過程了。所以在萬年時間框架下,人類身體姿態演化的顯著變化性特徵不會太明顯。

總之,人工智能技術在預測方面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特別是對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進化緩慢性的人類身體姿態推演,已經不是問題,完全可以做到。


科技思想庫


不太現實。即使根據之前的人類進化理論來後推,因為環境因素難以考慮進去,所以進化的方向和之前並不一定相同,預測出來也只能圖一樂而已。


榻榻米的榻榻


有可能,但難度極大,因目前可用的時間積累還不夠多、不夠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