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声音带着岁月的印记呼啸而来
他们的声音曾经点亮简陋的银幕
温暖我们无比贫瘠的岁月
那是一段黄金岁月
不可复制 也不能再来
致敬 中国好声音
写在前面的话
自1957年成立的上海电影译制厂,经过几代“上译人”的不懈努力,共翻译制作了50多个国家的1000多部故事片。多次获得代表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最高水平的华表奖、金鸡奖和飞天奖。
邱岳峰、毕克、曹雷、童自荣、丁建华……这些名字和他们的声音曾点亮那个资讯贫瘠年代的银幕,让观众们痴迷不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记忆中的好声音正逐渐离我们远去,令人唏嘘。
李梓出生于1930年,上世纪50年代起,她先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工作,曾被誉为“上译厂的当家花旦”、“永远的叶塞尼亚”。
李梓经历了上海电影译制厂最辉煌的时期,在接近半个世纪的配音生涯中,她在约200部的影片里担任主要角色的配音,以声音形象塑造了许多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海因切、《阴谋与爱情》中的露易莎、《简·爱》中的简·爱、《巴黎圣母院》中的艾斯美拉达、《叶塞尼亚》里的叶塞尼亚等,都是由她配的音。另外,在电视连续剧《居里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中,李梓为女主角的配音也让人印象深刻。
在她所塑造的众多配音角色中有雍容华贵的豪门贵妇、放荡轻佻的妓女、柔美多情的少女,也有凶神恶煞的女看守,有端庄深沉的女科学家、农村妇女、游击队长,又有奔放不羁的吉普赛女郎和英俊少年。李梓以其声情并茂的配音艺术,使这些形象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她的声音为无数中国观众留下了魂牵梦绕的回忆。
经典配音角色
1 《简·爱》│ 简·爱
在为英国故事片《简·爱》配音时,李梓把握了人物性格的特点,在声音、语气处理上又尽可能做到果断、利落,竭力避免温文而雅、矫揉造作,因而成功塑造了简·爱这个人物的声音形象。中文版《简·爱》后来被誉为“配音教科书”,看过这个版本的观众至今依然记得那熟悉的声音和台词。
2《英俊少年》│ 少年海因策
李梓在自己年近五十的时候成功地为西德故事片《英俊少年》中的海因切配音,把一个性格开朗、活泼、机灵、勇敢的十三岁少年刻画得维妙维肖。这个声音形象的成功塑造再次证明她善于控制自己的音色,在配音技巧上达到炉火纯青、不露痕迹的境地。
3《音乐之声》│ 玛利亚
李梓的配音体现了女主人公玛利亚乐观开朗又坚忍不拔的性格,原片中女主角的歌声和李梓配的对白衔接得天衣无缝,好像就是李梓自己在那里又说又唱。
4《望乡》│ 三谷圭子
李梓为女记者三谷圭子的配音成功地把握住了人物对阿崎婆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在三谷圭子和阿崎婆依依惜别这场戏的录音中,沉浸在角色中的李梓硬咽、哭泣,达到了声形合一、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5《叶塞尼亚》│ 叶塞尼亚
李梓为叶塞尼亚的配音完完全全地展现出了一个热情野性的吉普赛女郎,堪称美轮美奂。叶塞尼亚的声音如此令人神往,它几乎象征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对浪漫自由的爱情的想象。剧中“当兵的,你不等我了吗?你不守信用。”这句话也成为了广为人知的经典对白。
经典永恒│上海电影译制厂
艰苦创业│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于1957年4月1日,是我国唯一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机构。初创时期,上译厂的条件其实非常艰苦,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经验,但第一代“上译人”凭借着对新中国电影事业的热忱和激情,在第一任掌门人陈叙一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创业之路。
几经迁址│现位于虹桥路1376号内的上海电影译制厂经历过几度迁址,1950年6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译厂前身)从江西路福州路的汉弥尔登大楼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迁至万航渡路618号(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7年上译厂又迁至永嘉路383号,就在这栋小楼内,“上译人”缔造了80年代译制片的辉煌。
缔造经典│五十余年来,经过几代“上译人”的不懈努力,上译厂已译制了49个国家的1000多部故事片,并承接了大量的美术片、科教片、纪录片、电视剧、电视电影等声音创作业务,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多次分获代表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最高水平的华表奖、金鸡奖和飞天奖。
閱讀更多 配音經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