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棚裡的菜為啥旺長、歇茬、不坐果?

新大風歌


在種植蔬菜過程中出現旺長,不坐果的情況不只是在大棚裡會發生,露天種植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大棚蔬菜生長過程中,出現旺長不坐果,主要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蔬菜苗期注意控制水分,控制溫度,控制氮肥,改善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關係,增加硼肥的使用量,可以促進坐果。


大棚蔬菜重茬種植,注意對土壤殺菌,改良土壤,增加苗期小苗成活率。幼苗買來最好在大棚放置幾天讓小苗適應大棚的溫度,溼度和光照,可以提高成活率。

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苗期需求水量不大,要求土壤溼潤,疏鬆就可以。肥料方面也沒有那麼多要求,只需要促進生根就可以了。緩苗後就開始控制水分,控制溫度和氮肥的使用量,溫度過高,水分過多,氮肥過量都會造成旺長。根系吸收的養分會直接供應給植株,讓植株迅速生長。花期植株和花會爭奪養分,造成坐果率低的現象。蔬菜前期不建議使用大量元素,坐果以後,果實開始吸收養分時,可以衝施大量元素水溶肥,給予果實充足的養分供應。



蔬菜生長過程中,花前可以噴霧硼肥,可以促進花芽分化,增加做果率。


土壤大管家


大棚裡的菜出現旺長、歇茬、不坐果的情況是典型的徒長現象。主要變現為莖稈和枝葉生長旺盛,葉片大而綠,節間長而細,枝葉繁茂,株間鬱閉,通風透光不良,開花坐果減少。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植株營養生長過旺,消耗營養過多,供應到生殖生長的營養不足,就會影響坐果及果實的膨大。

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首先是氣溫高,晝夜溫差過小。夏季氣溫較高,棚內若通風降溫措施不利,蔬菜極易出現旺長現象,最終導致坐果率低。因此,對於越夏菜來說,首先要考慮降溫工作,如採用中午前後用遮陽網遮陰及加大通風等。一般白天應將溫度控制在30℃,夜間應控制在15℃,溫差控制在10℃左右,避免溫度過高、溫差過小。  

其次是溼度大,澆水充足。土壤含水量較大的情況下,能增加莖葉的生長速度。因此,蔬菜澆水一定要做到科學合理,注意澆小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土壤溼度過大,出現徒長現象。  

再是光照弱促進營養生長。弱光照抑制生殖器官的形成和發育,要適當調節光照強度,尤其是遮陽網覆蓋,切忌全天覆蓋。  

另外偏施化肥。尤其是氮肥施用過多,直接引起莖葉的旺長。作物生長前期,勿偏施氮肥,應氮鉀肥配合施用。


非著名植物醫生


大棚蔬菜栽培可以實現春提早和秋延後栽培,提高種菜收益,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是,由於大棚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管理不到位時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例如蔬菜旺長、不坐果等。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主要由於大棚環境調控不當,造成植株營養生長迅速抑制了生殖生長造成的,因為營養物質都用來營養生長了,果實得不到營養物質供應就脫落了。

一是可能灌溉過量。果類蔬菜定植緩苗後需要控制澆水量進行蹲苗,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植株根系生長下扎,防止植株地上部營養生長過旺造成落花落果。

二是可能肥料用量過多,肥料配比不合理。例如在生產中氮肥使用過量,磷鉀肥不足,也會造成蔬菜徒長不坐果。

三是環境調控不當,如棚內溫度偏高和光照較弱,也會造成蔬菜徒長、不坐果。

因此,在大棚蔬菜生產中,果類蔬菜緩苗後要進行蹲苗,坐果後增施磷鉀肥,合理放風,增加光照,促進蔬菜坐果。



首都農業人


農技廣播站回答:

大棚種植現在非常普遍,是很多地區的農民都在進行的一種種植方式。不過隨著種植的面積不斷增多,很多種植戶也會發展大棚種菜,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其中旺長、歇茬、不坐果最為常見,影響也比較大,下面就來說說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

其實旺長、歇茬、不坐果除去病害造成的原因之外,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一種原因:營養生長過旺,導致生殖生長受到抑制。


原因一:水肥影響

種植蔬菜大棚,肥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不少種植戶認為水肥足了,枝葉忘了,作物就能高產,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大棚種植中有一句話叫做“水多葉旺根必淺,營養不全產量低”。

如果棚室內溼度過大的話往往會造成蔬菜徒長形成高腳苗或者細長苗。而施肥單一或者過量施肥不僅無法促進作物的正常生長,反而會對作物造成不利,尤其是施肥過量,往往會導致蔬菜產生肥害,對蔬菜的生長和產量有著反面影響。

建議:在作物生長的過程中,做好控旺的措施,提高蔬菜根系的發育,做好田間肥水管理,避免溼度過大,肥量過多。施肥時要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能充分發揮肥料的肥效。

原因二:溫度影響

一般常見的蔬菜的適宜溫度多處於25℃~32℃之間,在這個溫度區間內,蔬菜長勢良好。可一旦超過這個溫度的話,那麼作物的呼吸作用會大幅上漲,生理機能也會紊亂,最終導致徒長、不坐果等情況發生。

建議:及時通風換氣,不僅能降低降低棚室內的溫度,也能有效的減少田間的溼度。在夏天炎熱的時候鋪設遮陽網等設施降低溫度。

原因三:連坐障礙

很多大棚種植戶種植蔬菜的時候往往都是很多年連續種植同種蔬菜,最終導致棚室土壤中養分嚴重不足,病蟲害爆發率極高,對作物的生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建議:多施行輪作,避免長期連坐產生危害。

注意:很多種植戶對於徒長的蔬菜喜歡使用激素控制達到控旺的目的,使用的時候千萬要注意用量,以免造成激素中毒。


農技廣播站


近年來大棚種植也是很普遍,在長期的大棚生產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各個方面也存在不同問題,有些是自然因素,有些是人為因素,為了科學地引導和幫助大家正確生產,現總結幾個高溫環境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大家來解決。蔬菜在高溫生長期間,處於高溫、強光、蒸發量大,或者弱光、高溼的環境,晝夜溫差小,呼吸代謝強,易出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旺長、歇茬、坐果困難等問題,其在越夏階段的管理難度相對較大。 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菜農朋友們應採取的防治辦法。一、原因總結

1、入夏天氣氣溫較高

多數反季節蔬菜之所以能夠通過大棚種植並結果,最大功勞當在於大棚顯著提高了環境溫度,比如說蔬菜大棚在炎炎冬日外界零下低溫,室內溫度也可以拉到15攝氏度。因此誘發蔬菜旺長的第一個因素出來了:高溫!高溫能夠促進細胞分裂,造成徒長。另外光照不足,冬日環境照射偏低,光合效率低下,有機物合成偏少,植物向光性特點就使得植株整體旺長。有不少的大棚蔬菜生長較快,拔節較長,植株長勢強, 但是不健壯,或者會由此而引起植株“旺了棵子不坐果”, 對蔬菜整個生長期都會有影響。尤其是豆類,如芸豆、豆角、油豆等如果苗期長勢過旺,則很難坐果。

2、大棚內溼度通常偏高

蔬菜大棚畢竟不能夠像,外界環境那般,自然淨化能力那麼強,由於棚內水汽無法通過光照而散失,基本上都覆蓋在了棚內薄膜上,在導致遮光的同時又提高了棚內溼度,促使莖葉快速生長。

3、 施肥不當

化肥等肥料的作用是促進植株生長,是人為增加植物營養的有效途徑,但是,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比例不合理、用量過度等問題會對植株的生長起到反作用,使蔬菜產量降低。首先,按照肥料來源可將肥料分為兩類,農家肥和購買的化肥。農家肥來源廣泛且成本低,受到廣大大棚蔬菜種植戶的青睞。然而,很多種植戶不瞭解土地的實際狀況,直接將各種家禽以及人的糞便當做肥料使用。未經處理直接與土壤接觸會與土壤中的水分反應分解成氨氣,導

致植物病蟲害發生,影響蔬菜生長。且氮肥量偏高則促使植物過分營養生長,也就是徒長。而大棚環境又不如似外界環境那般,循環那麼強,造成局部氮肥過量的情況就更加突出。化肥含有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不同的元素比例會對作物生長帶來不同的影響,例如,氮肥多作物生長旺盛但容易發病,影響作物產量及品質。然而,蔬菜的正常生長需要大量的鉀,因此,應當結合蔬菜生長需求注重使用富含鉀元素的肥料,而不是為節省成本一味的使用農家肥。

4. 農藥噴灑不當

為了使蔬菜免受蟲害,避免其他非目標作物與蔬菜競爭營養及生存空間,種植人員通常會定期噴灑農藥來避免蟲害,如果藥量使用過多或藥物濃度過大,會對作物生長起到反作用,甚至引發作物中毒而失活。此外,除草劑噴灑過多、噴灑頻率太高等也會對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危害,降低產量。此外,一些大棚蔬菜種植戶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激素類農藥,片面注重其促生長效應,使用過多造成大棚蔬菜生長狀況過快、但結實率低且抗病害能力下降,降低了蔬菜的產量和質量,影響了大棚蔬菜種植經濟的發展。二、解決對策

1、合理控制光照及溫度

從生物學角度而言,作物生長依賴於光合作用為生長供能。而大棚蔬菜的規模化種植除了依賴於光照還依賴於棚膜,棚膜能夠使陽光直射到大棚內,使整個大棚相對於露天環境保持較高的溫度。然而,晴天太陽直射會使大棚升溫迅速,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則會造成棚內高溫,極大的降低蔬菜的產量。因此,在大棚種植蔬菜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光照的問題。新塑料膜的透光性能比較好,基本能確保 80%的光照進入棚內,為作物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條件。而受到汙染的塑料膜的透光性能就比較差,只有不到 50%的陽光可以透過。因此,為確保光照充足,在管理大棚時,一定要選用優質且乾淨的塑料膜作為棚膜材料覆蓋在大棚表面,及時清理膜上雜質,清除膜內積水,控制好光照及溫度。

2、保持棚內合理的溼度

溫度是大棚內作物正常生長的必要條件之一,溼度也是同樣關鍵的因素,因此,溼度的調控對於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長髮揮重要作用。由於棚內溫度較高且水分不易散失,棚內的溼度相較棚外環境而言較高,若溼度長期保持較高的狀態也會對蔬菜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保持大棚內部的溼度在合理的區間範圍就顯得十分重要。首先,根據季節變化及雨雪天氣等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調控溼度,冬夏兩季天氣乾燥溼度較低,雨雪天氣則溼度較高,應當根據棚內實際情況及作物對土壤溼度要求靈活調整澆水頻率等,確保大棚內部的溼度保持在正常範圍內,以促進蔬菜的正常生長。

3、合理使用農藥與肥料

農藥和肥料是農業生產的得力幫手,合理應用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等問題,極大的促進作物生長,若用藥不合理則會使蔬菜產量下降、品質降低。首先,要合理控制農藥的濃度及用量,保證害蟲被殺死但不能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其次,根據蔬菜的特點以及對環境溼度與溫度等方面的要求,確保蔬菜能夠正常生長的基礎上,採取措施改變環境溫度溼度,創造不利於害蟲生存與繁殖的條件。此外,還可以進行噴霧防治,作用快且殘留少,對作物危害低。要結合大棚種植實際情況合理利用肥料,優化營養元素配比,促進作物的正常生長。

其餘的還有在天氣轉暖後,要及時控制蔬菜長勢。首先,棚內最低夜溫控制在 15℃左右,不要過高。再次,深劃鋤,當蔬菜植株長勢過旺時,劃鋤可切斷部分淺層根系,減少水肥供應,抑制旺長,並可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抗逆性。此外,還可定期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如助壯素、矮壯素等。

綜上所述,當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已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在管理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到蔬菜大棚種植業、農業經濟、人體健康等,因此,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大棚蔬菜的種植管理技術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採取合理控制光照及溫度,保持棚內溼度,合理施用農藥與肥料等措施不僅能夠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還能夠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鄉村小書屋


不少蔬菜在當前壞境下出現了旺長,歇茬,不做果等現象,而最終的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的培養壯棵,導致蔬菜抗病 生長環境適應下降。

我們要做的就是,養好根系晚留果

首先,以促根養根為目的,加強水肥管理。根深才葉茂,根系健壯了,才能保證莖蔓也健壯。但在冬季地溫偏低時,根系生長速度慢,澆水追肥不當很容易造成傷根,進而造成莖蔓生長瘦弱。

其次,晚留瓜。植株葉片製造的營養是一定的,生殖生長消耗多了,營養生長也就弱了,因此培育壯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晚留瓜,促進營養集中供應莖蔓,從而達到壯蔓的目的。

協調好氣溫和地溫的關係

春季回暖時,如果地溫低於氣溫,就會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根系吸收的營養不能滿足地上部植株生長的需要,導致棵子生長細弱,進而容易發生空洞果等。

很多菜農種棚多年,都有這樣一種習慣,即春季外界氣溫一開始回升,就趕緊採取措施來提高棚內溫度,如中午前後棚內溫度能達到30℃以上,以促進根系下扎,植株快速生長,使果實能提早上市。可是,往往這樣做了的菜農,到了結果期卻都發現,棚內蔬菜莖稈細弱,果實品質較差。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地溫與氣溫提高不同步,氣溫看起來很高了,而地溫仍很低,所以棵子仍然很弱。因為棚內空氣溫度受太陽光照是可以很快升高的,而地溫則不同,由於土壤中含一定水量,而水的比熱容最大,想要使土壤升高1℃都需要吸收大量熱量,因此地溫上升緩慢,氣溫上升過快,兩者不協調必然出問題。

地上部因氣溫較高,枝葉生長變快,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供應,而地下部溫度還較低,老根的營養吸收供應能力在經歷深冬期後已逐漸衰弱,新根雖隨春季到來開始萌發,但新老根交替過程未完成,根系的吸收能力還相對較弱,於是兩者矛盾就凸現出來了。

土壤中的礦質營養元素吸收不足,地上部植株製造的有機營養有限,而枝葉快速生長的同時還需要消耗植株內的有機營養,長時間後植株長勢變弱,莖稈細長,果實畸形空洞就在所難免了。

因此,要重視地溫與氣溫的同步提高,在進入春季後,棚內氣溫高於25℃就要馬上放風,這樣給植株一個緩慢適應的過程,預防植株生長細弱,促進植株壯棵形成


90後阿魏


在大棚裡種菜可以防風吹雨打,不過缺少太陽不是幾好的沒有通風處,有沒有太陽曬過,有太陽曬過的菜先肯生長得好,有夠健康,吃得都放心,沒有太陽曬過的瓜菜,吃得不放心,因為菜裡的農藥味還沒有去調,對人身體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