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感覺自己教不好孩子怎麼辦?

一生一世龍兒


孩子不是教的,家長做到以身作則,給孩子愛學習的榜樣,不要整天價地看手機,也找一本書,和孩子一起學習。養成問題很重要,比方說孩子的專注力,多陪孩子做一些有耐心的小遊戲,有助於這方面的培養。有了專注力,孩子上課就能好好聽講,就不會有難懂的問題啦,不用你在家教,一個知識點,老師在學校裡一定教了好多遍了,家長在家裡不能往不好的一面拉孩子,比方說追劇,打遊戲,拍搞笑視頻……這些都影響孩子,在學校剛養成的專注力,一看到你們玩,瞬間就沒了。


雨青54


對於孩子,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養成他們的好習慣,而這些好習慣是需要家長用心參與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陪伴和以身作則。

我小孩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唸書給他們聽,也不管他們聽不聽得懂,後來慢慢的就找一些插畫書給他們,到現在他們會主動去閱讀書籍。

小孩老師來家訪的時候,問我們孩子怎麼作業完成地這麼快,而很多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經常寫到晚上十一二點。我說其實我們小孩上幼兒園開始,放學回來就是先完成各項任務或作業,已經習慣了。

孩子的學習我們也基本不用操心,考的不理想時他們會自責並且不好意思。

所以,其實孩子的教育剛開始還是需要家長多付出,當他們做事情由被動轉為主動的時候,我們就輕鬆了。




做父親這件事情


我的寶寶,還沒有出生。我現在就有點擔心寶寶的教育問題。

我是一個急脾氣,做事比較急。真怕自己教育孩子時沒有耐心。我曾和一戶一家三口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時候,她家寶寶脾氣也有點倔,比如做什麼事非要媽媽在。媽媽要是不能陪著,就一直哭,別人還哄不好。但是,我真的佩服她的媽媽,媽媽不急不躁的,就會給她講道理:她哭一會後,問她怎麼了?為什麼要哭?哭是不能解決問題,有什麼需要就說出來?我真怕看著孩子一直哭,自己著急亂髮脾氣。他們一家三口,星期天經常會出去一起逛公園,帶孩子做運動,對孩子很有耐心。為了孩子能養成好性格,好習慣,我慢慢在學著改變自己。

現在,我也經常看專家有關幼兒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時,大喊大叫是怎麼樣?溫柔細雨又怎麼樣?怎麼用良好的情感去引導孩子的價值感?怎樣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需要學習。在生活中,我們就慢慢去學習吧!學著怎麼做好父母,怎麼教育孩子。





開心呀媽媽


我為您孩子感到悲哀,別人怎麼說無所謂,但身為父母,怎能輕易承認孩子笨。我一直認為自己很笨,雖是理科生,但沒有一科成績出眾,我媽就說我笨,天知道當時我多傷心。現在畢業了,我突然醒悟到,自己並不笨,理科成績不好,但英語成績數一數二,我才明白,是對理科投入的精力不夠。旁人看我整天捧著數理化在那做,其實我根本沒有熱情,也沒有用心,所以做題和所謂的思考我都沒認真對待,只是走馬觀花。這位家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學習不好,主要是沒興趣,越沒興趣越學不好,從而惡性循環,他就越懶得動腦。作為家長,一定要培養他的興趣,鼓勵並不可少,哪怕是謊言,要讓他相信自己不笨,只是沒有用心,要讓他看到進步。千萬別說孩子笨,只要相信了自己,一定能成功的


咪咕教育頻道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孩子小,你要引導他,遇到問題和孩子一塊分析,打比喻,講大道理,下一步該怎樣做,一步一步的進行,孩子有了頭緒,很快就跟上了步伐。

我的孩子今年8歲了,小學二年級,他的學習,教育,一直都是我在管,沒少操心,用了很多方法,為了能讓孩子學習和教育有所提高,我經常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教育上,發現不對的地方,要及時糾正,然後給孩子講解,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錯,這個很關鍵,他會把這個問題放在心裡,下次再碰見同樣的問題,他會吸取教訓,你們可以試一下,很管用。

在教育方面,不能使用暴力手段,不要打,不要罵,孩子會有牴觸心理,平時多陪陪孩子,多鼓勵,經常和孩子溝通,瞭解他的想法,和孩子一塊探討他的想法是對是錯,指出錯誤,講解道理,給出意見,這樣利於孩子的成長。


頑皮霸王


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生活中不要對孩子採取過激的對待方式,不要粗暴的對待孩子,長久會使孩子性格變得偏激。

2.一定要以身作則,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3.父母意見要統一,不然孩子不知道如何做決定,而且會使家長威望下降,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所以以身作則很重要。平時在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信心,從兒童的心理實際出發,而不要只從大人的視角去考慮問題。孩子做錯事情,要幫他分析原因,讓孩子從心裡服氣。注意多表揚他好的一面,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培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能夠面對挫折。溫室裡的花朵經不住風吹雨打,可以培養孩子的體育運動興趣,比如乒乓球、跆拳道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教培機構火爆的原因。適當適度挫折教育,來鍛鍊孩子的意志。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作為一位家長你認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其實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喜歡教育本身,讓他們認為受教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其實做到這樣很簡單。家長每天早餐晚餐的時間聽孩子講一些學校裡有趣的事情就行。

總之,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個開花結果的過程,需要很多的步驟,在過程中少一些虛榮和功利,多一些耐心和責任,相信孩子會越來越棒的!


南京十二時辰


不同的階段,父母有不同的責任

父母是唯一沒有經過學習,沒有取得資質直接上崗的職業。

但父母卻是最需要學習,最需要上崗證的。

嬰幼兒階段,父母是全身心的陪伴和照料者。

小學階段,父母是引領者。

中學階段,父母兼於引領者和朋友之間。

大學和工作階段,父母是朋友和建議者。

孩子成家立業後,父母是同行者。孩子成家後,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父母是一起的同行者。父母可以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講與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閱歷。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兒女培福,我們要多做一些善事,助人的事情,有益於社會的事情。

子女慢慢地受到父母的薰陶,自己又明白這個道理了,這樣子女也能夠用這個道理去過這一輩子。

同時,將來他們用這個道理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我們的家庭就不會出現破敗,出現傷天害理,敗德、敗壞家門的事情。

有了高素質,有了福德,有了智慧,孩子自然就趨向正面,趨向於善,趨向於幸福安樂、吉祥如意。





學習做人


教育孩子首先應該從小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改變愛的觀念,不溺愛不寵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寶寶自理能力以及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在寶寶一歲左右就要養成好的習慣,樹立好的榜樣,培養其動手習慣,培養獨立性。設定其動手的範圍,教會寶寶技能與技巧。有的父母為了滿足寶寶的生理需求,對寶寶的無理取鬧及無條件的要求一味的滿足,從而形成了不正確的觀念,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習慣。

所以說首先要更新愛的觀念,改變愛的方式,把一些學習的機會教給寶寶,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或者是對外的適應能力,為寶寶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般是在寶寶一歲左右,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這種情況下往往會被許多家長忽略,在不經意間讓寶寶失去了好多動手學習的機會,造成許多依賴性。

寶寶在剛開始學些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它自己動手,不要拍弄髒衣服而把飯端到他嘴裡,鍛鍊他的靈活性。


經典收藏


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恩威並施,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寶寶,儘量溫柔的引導,但是該嚴格的時候還是要嚴格一下,特別是針對原則性問題上面,還有就是用一些獎勵的方法也是不錯的呢,當然要看寶寶的性格來看哪種方法最適合了。現在孩子都早熟懂得也多,在教育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會出現反覆,這就要求父母耐下心來認真做,不要急於求成;榮辱觀教育的效果,不是用考試分數能夠體現的。


星語藝術圈


感覺自己教不好和實際自己教不好有區別:

新老師才有的想法,因為你有責任心,你想給孩子呈現出的是你自己所期望的,有可能事不如人願,但是隻要你虛心學習,都會上升高度的,況且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是不好管理,但不要輕言放棄,如果其它工作也遇到難題呢?教書可以多請教多鑽研,至於學生,你可以開班會作為他們的朋友與孩子彼此交流想法,個別難纏的就單獨談話,其實孩子本質不壞,只是社會上的負面太多而家長有不會教育或疏於教育。如果到最後你還是不喜歡這份工作,那麼也就只能辭職了,因為當一件事成為負擔時人也不會快樂。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