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蒙古國送給中國3萬隻羊支援中國抗擊疫情,非常暖心,感動了很多人,也成為繼日本之後的又一美談。這次蒙古國3萬隻羊,是對中國抗“疫”最好的支持,用樸實、真誠感動了中國人,3萬隻羊並不是一般意義的饋贈,分析這“背後的故事”,可以用“名利雙收”來概括。

大家最擔憂的就是3萬隻羊怎麼送到中國,網傳3萬隻活羊已經奔赴至二連浩特,後來官方也證實了該消息是假的,3萬隻羊該如何過口岸?據說中蒙雙方相關部門正在商洽中。近年來中蒙牛羊肉貿易一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這次捐贈就是對中蒙牛羊肉貿易的一次“突破”。3萬隻羊怎麼過口岸?筆者提出兩種假設。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假設一:屠宰後入關

這或許是很多人都曾想過的辦法,但直接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屠宰後入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熟肉從二連浩特通關;另一種冷凍肉從新疆老爺廟口岸通關。

一、羊肉煮熟從二連通關

看到這大家或許會有疑問,為什麼把羊肉煮肉送來?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因為蒙古牲畜疫病的因素,中國之前禁止從蒙古進口“生”肉,而2016年以後可以從二連進口熟肉,企業在蒙古收購活羊活牛或生牛羊肉,經過屠宰或簡單水煮後出口至國內再銷往山東、河北等地。蒙古國進口的羊肉價格偏低,肉質好,競爭優勢明顯。我們拿到2018年的數據,1公斤羊肉6883圖,按現在匯率摺合人民幣21塊錢,一斤羊肉10元;牛肉是8475圖,摺合人民幣是26元一公斤,一斤牛肉13元。那麼大家試著回憶一下2018年你們身邊羊肉的價格。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來源《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蒙古國版)》

從網絡上找到了2019年10月份蒙古國的肉價,牛肉按10000圖計算,合計人民幣是31一公斤。所以說蒙古國的牛羊肉價格很具有市場優勢。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來自網絡,僅做參考

進口熟肉的前提是,在2015年中蒙雙方簽署了《關於中國與蒙古國進出口熟制牛羊肉食品安全合作備忘錄》,質檢總局下發了《蒙古熟制牛羊肉衛生證書樣本及簽字獸醫官信息》,正式允許蒙古國熟制牛羊肉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到2016年的3月,我國首次進口蒙古國2.9噸熟制牛肉,經二連浩特檢驗檢疫局初檢合格才能到我國。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谷歌地球截圖

二連浩特是我國對蒙古國最大的口岸,是“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也是國家向北開放的前沿和窗口。二連浩特到烏蘭巴托的直線距離是600公里,蒙古國到二連口岸將是到中國最短的距離,距離短,交通便利,將會降低物流成本,所以二連浩特口岸是首選的通關口岸,但運送生肉只能走新疆老爺廟口岸。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二連浩特國門

二、運輸冷凍肉從新疆口岸通關

直到2016年1月,中蒙兩國簽訂《蒙古國牛羊肉輸華議定書》,中蒙羊肉貿易正式開啟。我們從蒙古國首次進口冷凍生羊肉是在2017年2月,從新疆老爺廟口岸入關,進口了16噸冷凍羊肉,然後調往華北市場。這也是得益於我們國家質檢總局對蒙古國牛羊肉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行評估考察之後做的決定,並將蒙古國烏布蘇、扎布汗、戈壁阿爾泰、庫蘇古爾和巴彥洪格爾西部五省區列入准予進口牛羊肉地區。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老爺廟口岸位於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是中蒙之間通商要道,距烏魯木齊市773公里。屬地檢疫局也學習進口肉檢驗檢疫監管經驗,具備凍肉檢疫的技術手段和經驗。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但是老爺廟口岸到內地距離偏遠,交通運輸成本比較大,筆者認為選擇從這裡運輸冷凍肉的可能不會很大。而從二連進口熟肉週期比較長,蒙古國的屠宰加工能力比較落後,熟羊肉進入國內食用起來太單一。

假設二:活羊運到二連浩特屠宰

這也是近日網絡流傳的3萬隻羊浩浩蕩蕩奔赴二連浩特的說法,雖然事實被認定為假消息,但如果將活羊趕到二連浩特屠宰這或許是一種可能,並且有兩個好處:

第一,從二連通關,直線距離較短,國內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第二,將活羊變成新鮮的羊肉用冷鏈配送到需要的地區,保持蒙古羊肉特有的新鮮質感,利於配置膳食。

一、先到扎門烏德隔離檢疫

先將這批羊運到蒙古國到中國的口岸扎門烏德,在扎門烏德有我國企業建立的隔離場,可容納20萬隻羊的隔離,在這裡隔離45天,然後檢疫,檢疫通過後可以在運送到二連浩特。如果運送活羊,隔離是必要的,也是對食品安全的負責。

二、運到二連浩特屠宰

有網友可能會問了,二連浩特能完成這個3萬隻羊的屠宰任務嗎?答案是可以的。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某企業在二連浩特總投資1.2億元,建設年屠宰加工120萬隻肉羊,兩條生產線日屠宰3000只活羊。那麼3萬隻羊需要10天就可以屠宰完,而二連浩特應該不止這一個屠宰廠吧,那麼屠宰應該不是問題了。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白條羊

1只羊出白條羊40斤算,3萬隻羊是120萬斤,合計羊肉600噸。(估算)

這裡面跟大家普及一個詞彙,羊胴體,俗稱白條羊,將羊屠宰後去頭蹄下水後剩下的一個整羊,如上圖。

三、運輸到武漢等地

如果用火車運輸,可以通過集二線轉運到疫情需要的地方。電影《囧媽》坐的K3國際列車,也是走的這條線路。

如果是公路運輸,每個貨車承載30噸的話,需要20個貨車就可以將這600噸羊肉運出來。從二連浩特出發可以走二廣高速,經過山西、河南到達湖北,全長1700公里,20個小時。二廣高速此時絕對是最優的交通路線,內蒙境內車輛較少,改線路比較通暢,直線距離更短。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至此這3萬隻羊就能奔赴疫區,支援抗疫前線,為逆行者們送去來自蒙古國的祝福,熱氣騰騰一碗羊肉湯。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香噴噴的羊肉湯

假設二——活羊到二連浩特屠宰,聽上去不可思議,其實我們國家企業已經建立了整個流程和現代化加工廠,將羊在外蒙隔離45天,內蒙屠宰,既是響應《蒙古國牛羊肉輸華議定書》貿易精神,也是一種創新進口模式。

3萬隻羊怎麼入關,可以煮熟從二連入關,也可以冷凍從新疆口岸入關,但這都不是最優解,中蒙牛羊肉貿易需要的是一種突破和嘗試。突破二連口岸只能進口熟肉,嘗試“外蒙隔離,內蒙加工”進口新模式。

筆者提出兩個假設,看似是解決蒙古國3萬隻羊的入關問題,其實是和大家一起探討影響中蒙牛羊肉貿易的機遇和挑戰,理性分析制約貿易的因素。

3萬隻羊的意義——中蒙貿易使者

蒙古國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只有320萬,典型的地廣人稀之國,亞洲第二內陸國,溫帶大陸性氣候,擁有廣闊的天然牧場,飼料資源封面,畜牧業是主要產業。

截至2018年底,蒙古國牲畜存欄量共計約6646萬頭。 其中,馬394萬匹,佔總存欄量的5.8%;牛408.09萬頭,佔6.59%;駱駝45.9萬頭,佔0.6%;綿 羊3055.48萬隻,同比增長6.1%,佔41.9%;山羊2712.24萬隻,同比增長 6.1%,佔38.4%。

近年來自然災害較少,蒙古牲畜呈現增長趨勢,所以這次蒙古國送給我們的3萬隻羊,與總量相比不到九牛一毛。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有的人拿蒙古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去計算,比如說蒙古的GDP130億美元,合1000億元人民幣,本次送給中國3萬隻羊,按國內羊肉行情計算合人民幣5-6千萬元,平均每人捐出20塊錢,好多中國網友都感動的哭了。確實是蒙古經濟發展較慢,捐贈中國物資確實難得,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就是蒙古國出口牛羊並不多,這些牛羊說實話並沒有轉換給貨幣給百姓創收,所以蒙古國送給我們羊也不能用等量貨幣衡量。也就是說,你讓我給你捐錢,我可能不寬裕,但是牛羊確實有很多,而且本國很便宜(參考價格:羊肉10元一斤,牛肉15元一斤。)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而今天蒙古最高國家元首攜3萬隻羊,慰藉疫情逆行者,是繼中蒙文化交流之後,派來的貿易交流使者。蒙古國的出口需求和中國的消費趨勢都渴望中蒙牛羊肉貿易邁出新步伐。能否推動中蒙牛羊肉貿易的持續增長,還需要雙方持續努力。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我們前文說了蒙古國盛產肉羊肉,而畜牧業又是蒙古國的支柱產業,如果讓羊肉走出去,對於這個國家和人民來說很利好,目前蒙古羊肉出口只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等,而中國2016年才陸續開始進口內蒙古的牛羊肉,凍肉主要從新疆口岸進口,熟肉到二連浩特進口。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肉類消費大國,中蒙肉類貿易可以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所以筆者認為此次送來的3萬隻羊,將是新一輪貿易的使者,將會促進中國消費者對蒙古牛羊肉的認知,貿易角度可以理解為買賣前的試吃品,吃得好下次再買。

中蒙牛羊肉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一帶一路的倡議和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實施為中蒙開展牛羊肉貿易帶來了機遇。這種機遇對中國消費者和蒙古國養殖戶都是一種互惠利好的機遇,可以讓中國消費者品嚐到蒙古草原的肉類產品,可以促進蒙古國出口,拉動經濟發展,改善牧民生活水平。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中國牛羊肉進出口數據

從以上圖表可以得出,自從2013年以後,中國牛肉的進口成翻倍增長,羊肉進口也一直保持較高水平。這說明我國對牛羊肉的進口還有很大的空間,近兩年國內羊肉、牛肉價格上漲,現在內蒙古的牛肉趨於40元,羊肉38元,白條35元,當前國內牛羊肉市場需求對蒙古國確實是一種出口利好的趨勢。

2016 年1 月14 日,國家質檢總局與蒙古國技術監督總局簽訂了《蒙古國牛羊肉輸華議定書》,當年從蒙古國進口了176噸羊肉。我國目前開放進口羊肉的國家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烏拉圭、智利、蒙古國。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據蒙方統計,2018年,蒙古國對華貿易總額為 85.3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6.7%,佔其外貿總額的66.17%。其中,對華 出口65.42億美元,同比增長23.3%,佔其出口總額93.4%;自華進口19.95 億美元,同比增長39.5%,佔其進口總額33.81%。蒙古國對華貿易順差 45.4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7.06%。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2014-2018年中蒙經貿合作數據

從以上數據看出,中國繼續保持蒙古國最大貿易伙伴國、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市場地位。

二、挑戰:中蒙牛羊肉貿易遇到的制約因素

1、蒙古國牲畜疫病頻發

中蒙肉類貿易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動物疫病,包括口蹄疫、布病,蒙古國動物防疫能力差,野生動物多,對動物防疫的挑戰很大,因為經濟水平低,疫病跨區域傳播的風險存在。我國質檢總局一直都在嚴把安全質量關,綜合評估後才允許進口蒙古的牛羊肉。疫病是制約因素,近年來有所改善。

2、交通條件差、運輸能力有限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蒙古國加工企業少,設備落後,冷鏈運輸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建立公路、鐵路、航空銜接性更好的交通運輸網絡,當前蒙古提供跨國冷鏈物流是有困難的,所以冷鏈運輸也是制約牛羊肉貿易的主要原因。這次3萬隻羊如果不選擇屠宰後運輸過來,可能是因為檢疫的問題和冷鏈達不到要求。

3、距離港口偏遠,物流成本高

進口蒙古國熟肉是從二連口岸入關,進口凍肉是從新疆的老爺廟口岸通關;二連到內地比較近,但是新疆老爺廟到內地比較遠,路程增加,導致物流成本高,產品價格過高不利於貿易的發展。本次3萬隻羊本來是公益捐贈,如果額外成本過高,對誰來說也是不划算的。

三、如何促進中蒙牛羊肉貿易發展?

1、提高防疫能力和水平

在南南合作的背景下,中國派出專家去幫扶,全面開展畜禽飼養等相關專業指導工作,推廣中國實用技術,取得可喜成績,並獲得了項目運作經驗。在疫病防控方面,中-蒙-俄建立合作機制,召開研討會、開展合作,獲得良好的改觀。

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強化生產加工企業的發展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前文我們提到過,在二連浩特投資了1.2億元,建立了年屠宰120萬噸的加工企業,包括屠宰加工車間、預冷排酸車間、胴體加工車間、分割加工車間、冷藏間、速凍間、汙水處理車間等。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屠宰生產工藝流程

在蒙古國扎門烏德口岸建立了一座佔地面積為六平方公里的無疫區檢驗檢疫隔離場,用以接收蒙古國生產的優質肉羊並進行隔離檢疫。先在蒙古國隔離檢疫,沒有問題再到二連二次檢疫,兩次檢疫後在二連完成屠宰。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扎門烏德,(蒙古語:Замын-Үүд),意為“道路之門”,是蒙古國東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二連浩特市交界處的一座邊境城市,鄰近中國邊境的二連浩特,是中蒙鐵路自中國進入蒙古國後的第一站。

3、產品溯源信息管理

建立必要的產品信息化系統,加強對產品的溯源管理,能夠讓進到中國的所有牛羊肉都能夠追根溯源。將養殖信息、運輸信息、屠宰加工信息、零售信息都對接在同一個信息平臺上,才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

中蒙貿易關係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蒙古國歷史上被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民族統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國的文化、語言、風俗也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中國同蒙古國文化交流自1951年起開始;1994年簽訂中蒙文化合作協定;2018年1月,中蒙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首次會議在京舉行;2008年5月,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揭牌;2010年6月,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揭牌。蒙古現有孔子學院3所,孔子課堂2所。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孔子學院已在中蒙兩國人民之間築起了語言之橋、文化之橋、友誼之橋,越來越多的蒙古國人把孔子學院看做是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的大課堂。

近年來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為蒙古國基層醫生提供免費進修的機會,並先後多次到蒙古國義診,開展醫學文化交流活動。蒙醫蒙藥是蒙古族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通過雙方合作,促進蒙醫藥的創新發展將是一件造福人類的好事情。

“一帶一路”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大走向:

  • 一是從中國西北、東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
  • 二是從中國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
  • 三是從中國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

“一帶一路”的主題框架由“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組成,“六廊”指的是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中蒙俄經濟走廊有兩個通道,一是從華北通道,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通道,沿著老中東鐵路從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赤塔。

蒙古國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的節點,是中蒙俄經濟合作走廊的促成部分。“一帶一路”的合作內容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蒙古國送3萬隻羊,背後的故事,“名利雙收”不為過

中歐班列

2019年由中鐵四局承建的蒙古國烏拉巴託機場高速公路順利移交給蒙古國政府,標誌著完全有“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建設的高速公路走出國門,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在蒙古國的標誌性工程,也是中蒙建交70週年中國企業在蒙古完成建設並移交的“友誼工程”。

“一帶一路”開展以來,中國支援蒙古建設很多項目,如:中國企業承建的蒙古國輸變電項目已經竣工,中鐵二十局承建蒙古國首座互通式立交橋正式通車,中國援助蒙古國額爾登特電廠改造項目舉行奠基儀式等。

在“一帶一路”下影響下,今天蒙古國贈送的3萬隻羊,是雙方友誼的見證,是推動中蒙牛羊肉貿易的“試驗區”,是推介蒙古優質羊肉的體驗裝、試吃品,也許真的能以此推進中蒙牛羊肉貿易發展。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926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一帶一路的潛力和前景對130多個成員國來講都是發展的機遇和契機。我們也相信蒙古國元首此次中國之旅是“名利雙收”,3萬隻羊感動了中國人,鞏固了中蒙夥伴關係,夯實了“一帶一路”合作基礎。所謂“名利雙收”是中蒙關係的發展對兩國人民都是互惠互利的。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比,今天中蒙兩國人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 《中蒙牛羊肉貿易的發展機遇與前景》 申凱紅,潘彪,劉麗佳
  •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蒙古國2019版)》商務部
  • 一帶一路官網
  • 二連浩特市政府網

圖片/來自網絡和相關文獻,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