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春耕基本實現機械化了,仍然還有人用耕牛在犁田,為什麼?你是否也曾經用過耕牛犁田?

龍人農心


用耕牛犁田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是年歲大一點的老農民,老年人使用不了大機械,僱人耕地每畝幾十元,增大了種地成本,欠好自己用牛犁田,二是山區農村地塊小,不能使用大機械耕地,只好用牛犁田,三是個別人思想守舊,願意牛犁田。


流水山上人


很高興回答這問題

本人地處河南南部,南陽黃牛很出名。 道路和田地都比較平坦。現在大部分耕地和播種都是機械化,拖拉機操作,一小部分歲數較大的還在用牛耕地,很少。

10幾年前比較多,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秋日午後,我爺爺趕著牛,拉著我,帶著一瓶黃酒去耕地。我當時還小吧,幾歲而已。爺爺趕牛耕地,偶爾讓我坐在杷上{平整土地的一個工具,井子木頭上有好多鋼筋釘},那可能就是最早體驗風馳電掣的感覺

耕地間隙 我和爺爺玩什麼遊戲忘了,輸得喝黃酒,我當時覺得甜甜的,不論輸贏都要喝。後勁十足,忘記喝多沒 也可能就是最早的斷片。。

懷念爺爺


168小嶽


對的,現在春耕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但是還有少部分人用的是耕牛犁田,這個現象我們這裡能見到

就我家的伯伯,現在年僅65歲了,但是身體還是很棒,他依然堅持幹農活,同樣的能犁田插秧,什麼都做

因為我伯伯住在一個沒有公路的地方,像這些機械化的東西是根本去不了的,只有靠以前的勞作方式,用牛來犁田,

這也是沒辦法呀,因為山高路陡,要是沒走過農村路的人,來到我們這裡的話,我估計他都不敢走,因為那個路的話,呈現出一個45度以上的那種坡,就是筆直的往上面爬,好比我媳婦兒,同樣是農村的,但是到我們這邊來根本就走不了這個路,走路的時候還需要用一個人給他扶著,

我們在前三年前同樣和我伯伯是住在一個地方的,只不過現在條件好了,搬到現在村裡面的水泥路上面來了,這樣就可以使用這些機械化的東西了,在沒有班上來之前,我們耕田的話都是使用耕牛犁田了,只有牛才可以在山上走,那個梨頭的話,可以直接用人扛著就走了,非常輕巧的,

現在如果用牛耕田的話,還是一個非常新奇的事,如果是沒有用過那個牛來犁田的話,你根本無法完成這項任務,以前的牛也非常的聽話,留意人之間都會有一些暗語,人在說暗語過後留她自己知道該怎麼做,有沒有贊同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渝小頭


我記得那是2000年,秋收種麥犁地時,有個農民套著兩頭牛,拉者個帶把手,下邊有個大犁鏵,前邊有個鐵軲轆,0用木頭連起來的那種。我出於好奇,也想扶犁把過過癮,可是牛不好使,老走偏,地溝歪歪斜斜。老農見了,生氣地說:“駛牛不么喊那咋中?”喔喔向左,噠噠向右,得兒駕!向前。他把牲口訓練得真好。用了他的號令,真管用,果然犁直了。我問他為什麼不用拖拉機?他說,用拖拉機還得花錢。你看這兩頭都是母牛。今年這頭下犢子,明年又該那頭了!養牛犁地不花錢不說,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


平安幸福快樂人生460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家是屬於華北平原地帶,我們這一代已經都是用機器種地了,但是我父母那輩用過牛耕,那時耕牛很珍貴。至於還有地區為什麼還會用牛耕地,我想是因為地理環境可能不適合機械工作,比如山區,有些山區一塊地面積小,機器伸展不開,而且這樣會增加成本,我家有的小片地就會人工翻地,機械種地主要還是針對大型田地,另外作物種植不適合用機械種植的話也是一個原因


南國聽雨


這個問題很現實!

作為80後的農村小夥,何止耕牛啊,人耕田都幹過,農地裡面的活都幹過。記得小時候家裡還種麥子呢,種麥子從耕地開始到收貨打麥子全部手工,鋤頭鐮刀都有我專用的,你說吧,現在想想這是非常珍貴的記憶,我的孩子也打了,我都想讓孩子每年到田地裡體驗體驗粒粒皆辛苦是什麼意思!

雖然現在機械化跟普遍了,但是拿我老家來說,各家的地都很小塊,地塊也是高低不平很難實現機械耕耘,這也是重要的原因。

但是現在小型的農機很多,現在種地沒有那麼辛苦了!


80後的生活


在農村,或山村,會看到很多~不平不齊,不整的壟地,因落差大,壩子還是用石塊壘起,隨著坡勢盤旋出入的,也就一羊腸小道,實在不能機械化操作!牛犁田很正常,也是鄉村一景,看似簡單,但犁鏵很難掌握,需要巧勁,生手會犁得很不象樣,夾壟,跳壟,竄壟,反而累出一頭大汗



王奎浪淘沙


現在農業基本上實現機械化了,但是丘陵地區有山坡 ,溝邊地塊小,和山坡上,有的地塊裡面還石頭這些都無法機械化耕種,還是要用原始辦法耕種。牛耕人刨地。


丁聖振


首先來說,大多數平原地區春耕實現機械化了,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廣大山區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山區農村,耕地的機械化程度仍然非常低,就拿我所在的皖西大別山區來說吧,在縣城以上的山區,機械化耕種成都還很低,基本上種植水稻的都還是靠牛來耕地。

對於山區用牛耕地的農民來說,並不是不想用機械來耕地,最主要的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

  1. 首先來說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地形的約束所導致的,山區耕地特別是水稻田都是梯田,而且是不規則的梯田,田的邊邊角角很難利用機械來耕作,還是要靠傳統的方式耕作,所以山裡人不是不想用效率更高的機械,而是迫不得已。

  2. 使用機械耕作,成本更高。像我們山區農村,一家一戶水田少的不足一畝,多的不過3-5畝,每家每戶買個耕作機械,顯然非常不划算,再加上如今大多數山裡人外出打工,很多田地都沒人種植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婦女,他們有充裕的時間種田,而對這些人來說,在農村掙不到錢,那隻能想辦法省錢了,利用人工和自家養的牛,要比購買機械划算得多了。

  3. 正如上面所說的,農村都是老人、婦女(60歲左右的居多),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手腳不靈便,即便買了機械,很多人都不會用,都不敢用,甚至很多農民連汽油、柴油這些燃料都買不到,因此也不願意使用機械勞作。

總之不同地區的農村不願意使用機械耕作,都有著諸多方面的條件限制。而並不是不願意使用機械耕作。

作為山區農村人,我們家過去養了5頭牛,負責5戶人家的耕作,小的時候自然放過牛,也犁過田。記得小的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陪爺爺一起去山上放牛,秋天的時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板栗、獼猴桃,最喜歡的就是摘野果子吃。如今我們這裡的農村已經沒有人養牛了,水稻田也早就改成了茶園了,耕作的場景再也見不到了。


醉美皖西大別山


你好,對幹你的這個問題,春耕基本實現機械化了,仍然有人用牛犁田,為什麼,你是否也曾經用牛犁過田?我覺得有幾個原因,第一農村很多老人都養了牛,牛每年都可以生一個小牛。現在一頭牛可以賣1萬多塊錢。這些都是老人的收入之一。

用機器耕田每畝都要一兩百塊錢。這算下來每年可以節約很多耕田的費用。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笫二點,在我們這邊每塊田地都很小,只有2.5分一塊地,機器不好操作。而且每個人的耕種時間都不一樣。

我沒有用牛犁過田。但用牛耙過田地。像我這個年紀根本都不會用牛犁田。因為我不犁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