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最具權威性的史書有哪些(排名)?

洪浩江蘇南通


權威性的史書:

偉大的中華民族,從有文字記錄時起,先聖們寫下了,留存了豐富的文化,科技,文學,藝術,軍事,等等門類齊全的歷史書籍。

這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秉持精神傳承,勤奮努力,開拓創新,奮勇拼搏所獲得的光輝結晶。

文化類:

《周易》是歷史書籍裡面最包羅萬象應用最廣泛接受歷史檢驗時間最長的史書。

儒家學說包括《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其主張思想是;核心仁義,和合為貴,平治為本。

道家學說包括《道德經》《莊子》其主張思想是;天下無為而治,有無相生,道法自然。對後世影響巨大。

禪宗學說包括《鬼谷子》其主張思想是;見性識心,混元歸一,秘宗無念,頓悟成佛。

科技類

《山海經》《水經注》《傷寒論》通過大量調查資料分別對中國版圖上的山經,水系,醫病,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記錄。

文學類

《詩經》《春秋》《左傳》是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

軍事類《孫子兵法》最具學術權威的軍事書。

權威性的史書不勝枚舉。

只要心有所誠,想學想用,信手拈來。

特殊情況只能回答這些。

我的回答能否對你能否有所幫助?

🌲🎄🌴🌾🐫





野駱駝9005184025938


1、《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3、《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4、《中國通史》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睿為企業法務


 我國的史書卷帙浩繁,種類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正史:以紀傳體、編年體的體例,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歷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情況的史書叫正史。如,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除少數是個人著述(如司馬遷的《史記》、范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別史:主要指編年體、紀傳體之外,雜記歷代或一代史實的史書;由著名學者創作的,有時與雜史難以區分。比如《漢晉春秋》 雜史:只記載一事之始末,一時之見聞或一家之私記,是帶有掌故性的史書。 野史:有別於官撰正史的民間編寫的史書。 稗史:通常指記載閭巷風俗,民間瑣事及舊聞之類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類鈔》,近代人徐珂的《清稗類鈔》。有時也用來泛指“野史”。

  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 斷代史:記載一朝一代歷史的史書稱為斷代史,創始於東漢班固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其餘都屬斷代史。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 另外,還有記載各種專門學科歷史的史書稱專史,如經濟史、思想史、文學史、史學史等。

 


誠途小胖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五史,是以司馬遷的《史記》為開端的,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平心而論,這個評價恰如其分。司馬遷寫《史記》可謂是用盡了一生的心血,他因為“李陵案件”而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在身心上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如果不是因為對修史的熱愛作為支撐,或許連活下去的意義都喪失掉了。《史記》成書之後,司馬遷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只變,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其實,《史記》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古典文言散文的光輝典範。所以,我認為它作為群史之首是沒有異議的。

除《史記》之外,排在第二位的我認為是劉向的《戰國策》,此書敘事生動形象,用字如練。雖然它不在二十五史之中,但對研究東周後期的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排在第三位的,我選擇左丘明的《左傳》,第四位,我選擇呂不韋的《呂覽》,接下來的依次是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和范曄的《後漢書》。



業餘讀書人


二十四史《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張廷玉)

司馬光《資治通鑑》


閒時資訊


史記 資治通鑑 二十四史

這些都是比較權威的古代史書。

其實,有條件的話看一些外國人寫的中國史書是挺好的。


常樂54321


二十四史《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張廷玉)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明志弘


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有點水,劉備粉絲整理的,但是也是正史,地位挺高。


王涉


《春秋》《左傳》《國語》《史記》《戰國策》《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


一卷軸


二十四史、資治通鑑、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