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號五峰,江蘇蘇州人,出身於書香世家,曾入邑庠就讀,後來放棄舉業,以畫維生。文伯仁的叔父是引領當時蘇州藝壇風尚的大師文徵明(1470-1559),因此他早年的學養與畫藝,深受蘇州當地傳統及文徵明的影響。中年以後,文伯仁曾遊歷北京、南京、松江等地,成為將文派畫風引介到其他城市的重要推手。 文伯仁是習仿文徵明風格的後輩與學生中,自成面目,卓然出眾者。他將文徵明結構繁複的圖式,朝更精緻嚴密的方向發展,以工細的用筆與敷色,別出心裁的構圖,表現鬱茂清幽的山林勝景,散發出文派作品特有的淡雅氣質。觀者常以元代四大畫家之一的王蒙(1308-1385)與之相比。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文伯仁 泛太湖圖,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隆慶己巳春從胥口泛太湖因寫此圖。五峰文伯仁。”下鈐“五峰山人”印。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此圖作於明隆慶三年(1569年),文氏68歲時。畫面描寫從胥口泛舟太湖所見的景色,構圖採用了中國古代繪畫“三遠法”中的“平遠法”。中國畫家追求為山水傳神並直抒胸臆,即使以實際的山川為題時,也不拘泥於視覺上的機械描寫。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此幅畫中“平遠”的構圖真實自然,著重表現遼闊的水面,與文氏常用的重疊塞實的佈局有所不同,突顯了太湖的浩渺。此種構圖方式極好地突出了主題,展現出清曠幽遠的意境。設色淡雅,為文派繪畫的典型風貌。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在筆墨表現方面,畫家以文徵明的細筆畫為基底,上追王蒙,山石用幹筆勾勒、皴染,細勁縝密,有很強的個人風格特徵,屬文伯仁上乘之作。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明 文伯仁《泛太湖圖》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