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患者扯掉呼吸面罩、忽然尖叫狂鬧……福建護士們逆行而上

在戰疫一線醫護們常常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有焦慮到奔潰的患者,有不小心把呼吸面罩扯掉的危重患者,有突然尖叫狂鬧的患者……

面對這些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支援的廈門醫療隊護士們,都勇敢地以自己的方式守護患者。

哪怕他們當中有人才剛滿22歲,哪怕他們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

突發時刻,她們義無反顧衝進離病毒最近的地方

按院感要求,在工作時,護理人員被要求不可近距離接觸患者,要減少對話,也不可以大幅度地操作(防止病毒飛揚),必須近距離接觸時須三級防護……但在某些時刻,她們做不到。

糟糕,那位爹爹又把呼吸面罩扯掉了!

福建廈門醫療一隊的許麗敏,來自廈門市海滄醫院普外二、胸外科,是科室護士長,曾有過6、7年重症監護病房工作經驗,多年職業經驗養成她麻利敏捷的風格。

病危患者必須戴上無創呼吸機面罩呼吸,片刻不可脫離,飲食和大小便都得在床上進行。有的患者沒法把小便拉在紙尿褲上,許麗敏就要拿著尿壺,等他們尿好再去倒掉、清洗;看到哪個病人在咳嗽,忍不住給他拍背……

“沒辦法,做著做著,就突破防線了……”經常都是病人比她反應更快,將她“轟”走:“你怎麼能給我拍背!快走開!”2月27日晚22:30,許麗敏和同事聽到病房後門依稀有人在喊,到了後門才發現是57床爹爹(湖北方言“老爺爺”)又把面罩扯下來了。

“噔噔噔”,監護儀和呼吸機一起警報連連,呼吸機面罩沒扣緊,呼吸機就會漏氣補償加報警,患者一脫離呼吸機的幫助,心率立馬噌噌往上飆,每分鐘高達150幾次……多麼驚險啊!

“爹爹,您不要自己扯掉面罩好嗎?您現在呼吸困難需要這臺機子幫助您呼吸!”許麗敏熟練地替他把面罩調整好,“您配合好呼吸機呼吸,它吹氣您吸,好好配合幾天就會好轉的,面罩扣著不舒服時跟我說,我會幫您調整,你自個別弄,很危險的。”

處理後她沒有馬上離開,站在床旁靜靜地等待爹爹的各項生命徵恢復平穩。爹爹知道自己傳染性強,他衝許麗敏擺擺手示意她離開。她再次叮囑注意事項,才放心迴護士站。

這是許麗敏參加支援以來,暴露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個晚上。

許麗敏和廈門市海滄醫院普外二科護師陳曉燕,許麗敏常幫助陳曉燕在安置點練習穿脫隔離衣、防護服。

緊急!阿姨忽然尖叫狂鬧……

前一個白班,一個阿姨突然尖聲狂叫,廈門醫療一隊、廈門市海滄醫院骨科護師盧珍珍第一個衝了過去,只見她在病床上亂爬亂動,脫掉衣服,把所有管子都扯掉,滿口胡言亂語,失去了認知能力,她的兒子也在住院中,站在床病邊手足無措。

盧珍珍見狀連忙過去拉住阿姨,想要為她穿上衣服,可失去認知能力的阿姨不斷掙脫。她兒子告訴盧珍珍,媽媽之前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但沒有到專科醫院做過明確診斷和治療,通過自行調節已經可以上班,可能是之前封城一直隔離在家,現在又確診新冠肺炎,受到強烈刺激舊病復發了。

盧珍珍聽罷心疼萬分,在別的同事為她注射完鎮靜藥後,繼續挨著病床一遍一遍輕聲勸說,溫柔地再三觸摸她的胳膊,安撫著她。

在特殊的傳染病病區,通常這種情況要做好三級防護才能靠近,盧珍珍這樣的做法無疑具有很高的風險性。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就是慣性思維了,現在想想如果當時在拉扯過程中防護服破了就麻煩了,不止感染自己,也會感染同隊伍中的人,危險啊!可情況那麼緊急,我好怕阿姨管子全扯了血氧掉下來,又怕她摔傷碰傷……”

把你所有的不安都交給我,不要一個人去害怕

“無論是看到的新聞,還是身體的不適,每天所有能影響到你心情的事情,你都來告訴我。”在與患者莎莎(化名)的聊天記錄中,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護士朱曉群這般反覆強調著。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她正不斷通過心理壓力評估與治療,撫慰患者心靈。

莎莎從確診到住院的過程很艱辛,她每天都過得很焦慮,“特別是醫生來查房,是我最期待又最害怕的時候”。朱曉群“上線”後,親切而又直爽的性格,讓內斂的莎莎打開了話匣子,兩人一下子聊了半個多小時。

對此,莎莎還擔心耽誤了曉群的工作,“我知道,穿著防護服的他們在隔離區一般承受能力是四個小時,而我那些無關緊要的閒聊就佔用了不少時間。”

但朱曉群明白,在治療患者病情之外,通過“閒聊”對他們心理上的疏導同樣很重要。為了更好地開展心理介入,在廈心後方老師與同事的幫助下,一份專門為新冠肺炎患者定製的“心理壓力量表”迅速出爐。

經過評估,莎莎的心理狀況引起了朱曉群的注意,“用她的話形容,那些煩雜的焦慮與緊張就像山一樣壓在心上。”於是兩人互加了微信,曉群不斷地鼓勵她,“把你所有的不安都交給我,不要一個人去害怕,我一直都在。”

有了朱曉群的開解,莎莎逐漸釋放了緊張情緒,於21日出院,開始14天的自我隔離。但獨自呆在房間裡的莎莎又開始恐慌起來,她把出院患者再度感染的新聞發給曉群,“我會不會也這樣?”

這些負面的情緒,曉群一一接下,下班後一有空閒都及時回覆,“多一個人去分擔負能量,她就能多一點安全感。”“曉群這麼努力,我也要變得勇敢一點,等完全康復了,我就去獻血漿。”莎莎說,她還錄製了一段視頻感謝朱曉群——

看到自己的心理介入在莎莎身上起到了積極效果,曉群很開心。但事實上,她自己今年也才22歲,是廈心馳援醫療隊裡年紀最小的隊員,報名請戰的這一天,剛好是她的生日。

她在請戰書中這樣寫到:“1998年2月1日出生於這個美麗的世界,2020年2月1日願為這個世界貢獻綿薄之力;2003年的非典全世界在保護90後,如有機會,讓我保護我愛的人們。”

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而在疫情一線她們卻是患者唯一的依靠!

一個個瘦弱的身軀扛起了責任和擔當傳遞著暖暖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