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代沒有衛生間,女子月經如何解決?

趙漢謨


解決月經,跟有沒有廁所沒關係。

關鍵是,古代沒有護舒寶、芬必得這類東西,如果出現月經側漏、痛經這些問題,那真是沒地方解決,只能忍著。

從古至今,月經都是困擾女人的大問題。

  • 就以月經側漏這件事來說,古代是沒有護舒寶的,沒有任何一款衛生巾。所以,為了防止側漏,就只能自制一些簡易的月經帶。


什麼是月經帶?

其實就是一種特製的布帶子,夾起來後系在腰上,防止經血側漏。布帶子的材料有很多。根據明代小說《醒世姻緣傳》記載:

  • 把那白綾帳子拿下來,我待做夾布子使哩!

這裡說的“夾布子”,就是月經帶的稱呼。另外,古人還會把月經帶叫做陳媽媽、陳姥姥。

值得一提的是,月經帶不是我國古代女性的專利品。

在同時期的歐洲古代,也有月經帶這種東西,大家制作的方式、使用的步驟也相似:

都是用布墊、棉條製作帶子,吸收經血,防止漏出來。


必須要強調的是,月經和諧還是一個個人體質的問題。

如果一個女人,長期營養不良,就有可能發生月經不調。

因此,古代的大多數女人都沒有穩定的經期,這是窮鬧的。只有富貴女性,吃得飽,所以才會有月經。

一般來講,古代的窮苦人家的女人,年紀輕輕就會發生絕經。


HuiNanHistory


古代沒有衛生巾,但我們不要小覷古人的智慧,他們發明了一種解決女子月經的神器,堪稱是我們現在衛生巾的鼻祖,這到底是什麼呢?

最早的時候,由於條件有限,當女子月經來了的時候,就是用樹葉擦一擦,萬事都靠水洗。後來,隨著古人物質條件的改善,出現了一個古代女子的福利——月經帶,最早的月經帶就是用一個布袋在裡面裝入草木灰,用繩子封口,並且用繩子繫於腰間,隔一段時間,將草木灰導出來,洗淨布袋,再裝入草木灰,再次使用。

古代的月經,不斷改進,女子迎來了幸福生活。隨著草紙和棉花的相繼出現,古人開始在布袋了裝入草紙和棉花,吸水性更好,也更衛生和方便,減少女子患上女性疾病,可謂時代的進步。

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原有月經帶的基礎上,經過改進,發明了衛生巾,徹底解決了女子的月經問題,女人們迎來幸福生活,享受作為女子的樂趣。


密探零零發


女子的生理結構也就意味著是要有月事的,千百年來,這一點肯定是不能改變的。現在的科技以及一些技術的進步,所以市面上有各種種類的衛生巾,從質感到香味再到品牌都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購。可是中國古代的女子是十分羞澀的,連在別人的面前都不能露出自己的腳,更不可能在市面上賣女性的衛生用品了,而且也沒有現在的這種衛生巾,所以古代的女子來了月事,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在遠古的時候,女性在經期,會用乾草或是海綿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發現這些東西的吸水性比較好,而且乾草到處都是,很容易找到。可是顯然,乾草或是海綿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很不衛生,且不說它們容易滋生細菌,這些東西本身就帶有細菌,還沒有經過殺菌處理,所以很不安全。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手裡的東西種類越來越多,所以女性開始用麻布來充當衛生巾,這樣一來,只需要把麻布處理乾淨就可以了,比干草要乾淨安全多了。不過到了唐朝,更加便利的“月事帶”被髮明出來了。月事帶其實就是用布做成又長又窄的帶子,然後在中間填充上草木灰。月事帶是在來月事的時候帶在身上的,所以相比於直接用麻布,又方便了很多,還比較容易清洗。

在現代,衛生巾都是用過一次就扔了,可是在古代,月事帶是用布做的,所以不可能用過一次就扔了,只是用過之後,換下來洗一洗就行了。而月事帶的更換次數也是不同的,如果是比較有錢的家庭,當然就可以比較頻繁的換月事帶了。但是窮苦人家的女子,月事帶比較少,就不可能那麼頻繁的換了。

而且有錢人家的女子,不僅可以頻繁的更換月經帶,還可以在月事帶裡面用柔軟的棉花填充,甚至可以用紙巾。紙巾在古代可是十分奢侈的東西啊,甚至比棉花還要珍貴。有錢任性這件事是真的,富家小姐們,還會在月事帶上繡上各種精美的花樣。


靈魂擺渡人


古代什麼樣我不知道,但母親那代人是很苦的,母親出生在1933年,今年85歲了。她告訴我,當年來月經以後,就有布袋裝上沙子,或者用樹葉子,滲透了就換沙子或者樹葉子,布袋洗了,也要放到無人看的地方,那時候紙都沒有。家裡窮的連吃飯,都是吃了這頓沒有下頓的,哪裡還講什麼衛生呀。


聰明秀88


這個非常簡單,就是看你家是什麼生活水平。

首先,普通人家。

一般百姓,剛能吃飽飯那種,就是自己縫個布袋子裡面加上燒火完以後的草木灰,草木灰很乾淨,並不髒,比現在的姨媽巾要環保衛生的多,本身草木也沒毒性,經過高溫後,細菌也沒有,絕對安全好用,假如用完了就倒出來,把灰丟掉,洗洗布就行了,有的人還會在口袋上繡花……有錢還不如止疼,不會把錢浪費在這上頭的,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是用的這玩意。



第二,有錢人家。

有錢人對這方面比較注意,衛生啊,方便啊,會用祭祀用的白紙,看起來更高級一些,或者口袋裡用棉花塞好,代替草木灰,但是吸水能力不如草木灰,所以還是有富人會用這東西。

用法就是腰上扎個帶子,只要別掉下來就行……


琅琊小少爺


  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乾草樹葉

  原始社會時期,生存條件極其有限。當大姨媽來臨,女性只能用乾草或樹葉等擦拭血跡就算了事。直到過度到奴隸社會時期,姑娘們開始用獸皮或樹皮縫製內衣遮羞,姨媽來時,才墊上一些乾燥物吸納。

  封建社會:草木灰、棉花

   到了封建社會,人類逐漸發明了織布、絲綢。漸漸摒棄樹皮、獸皮等原始的東西。這時候,在未發明造紙之前,姑娘們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裡,兩頭同細線系在腰 間,成了所謂的衛生帶。更換條數根據富裕程度來決定。更換下的衛生帶,倒掉裡面吸滿汙物的東西,將衛生帶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汙洗滌。風乾後再使用,急迫的時 候,便用火烤乾。一些富裕的家庭,會準備乾淨的棉花等物品,作為製作衛生帶的材料。但是由於新棉花不容易吸水,所以草木灰顯然更流行。

  造紙術發明後:草紙、白紙

  發明造紙後,草紙派上了用場。姑娘們在姨媽時直接使用草紙或將草紙夾在衛生帶裡使用,一些有錢人家則使用祭祀用的白紙製作衛生帶,因為這種白紙除了有韌性之外,還比較潔白,相對比較衛生。但是由於這種紙價格昂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

  “塞子”或生孩子……

   封建社會除了富裕的家庭以外,姑娘們總要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姨媽帶來的麻煩。一些姑娘用棉花等物品作為塞子,還有更絕的,早早的嫁人為妻,懷孕生孩 子的期間,不會來大姨媽,對於家庭環境差的女人來說,是最快樂的。古代沒計劃生育,這些姑娘們基本上是生了一個又生一個,等不能生育的時候,大姨媽也停 了......

  姨媽巾也是祖傳的手藝

  古人很傳統,集市上很少有賣姨媽巾的,基本上姑娘用的姨媽巾都是祖代相傳的手藝。一些手巧的姑娘,還會在衛生帶上繡上花紋圖案。


吉吉媽媽


在遠古時代,女子是沒有辦法處理大姨媽的,那時候也還沒發明布,她們只能就地取材,包括乾草、草木灰、海綿,只要能吸水的她們就可以了。

後來奴隸社會時期,女性逐漸學會了用樹枝樹葉遮羞,也會在大姨媽的時候用乾燥物吸血,還學會了清洗外陰。

後來的時期,發明布後,古代女子用布來代替,還加以草木灰吸收,但需每日清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