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神祕的紫禁城—歷史演變

北京是中國的文化古都。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先後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等八個朝代以北京作為都城。北京歷史悠久,景色萬千,氣候宜人。


神秘的紫禁城—歷史演變


從周至遼

早在周代,周武王封召公奭於燕,北京就成了燕的都邑。當時的北京叫做薊城,城址在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鄉董家村。它東西850米,南北600米,呈長方形。城牆均以土夯築成,分為主牆,內附牆、護城坡三今部分。這就是最早的北京。

薊城作為燕的都邑,其間有極為壯麗的宮殿樓闕。燕昭王有碣石宮,意在招賢納土。後來又建黃金臺,以延攬英俊。在此之外,燕都宮殿還有寧臺、元英等等。

秦漢以後,薊城一直是北方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等各方面交流的重鎮。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鮮卑族首領慕容儁,率軍打敗石季龍、攻佔薊城,從此北京就成了前燕的都城。·前燕在薊城原有的基礎上,建成太廟、宮城、正陽殿等。


神秘的紫禁城—歷史演變


隋唐時期,北京稱為幽州城。它南北7裡,東西9裡,周長32華里。高高的城牆,堅壯而厚實,四面布有12個城門。

五代後梁時期,劉守光於開平元年囚禁其父,奪取幽州城,隨即即皇帝位,建立大燕,年號應天, 以幽州城作為都城。

遼時,遼主耶律德光於會同元年升幽州為燕京,即遼南京。它的城周36華里,牆高3丈,厚1丈5尺,周有8門,城內店鋪林立,熱鬧非凡。

遼代的大內在燕京西南,其間宮室參差,殿閣如林,有名的宮室即有永興宮、興聖宮、太和宮、積慶宮,延慶宮、延和宮、長寧宮。長春宮,延昌宮、水昌宮、洪武殿,昭慶殿,臨水殿,元和殿等等。


神秘的紫禁城—歷史演變


元朝時期

金代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主完顏亮改燕京為聖都,旋即改稱中都,北京正式成為王朝的都城。從此,北京漸漸成為名副其實的北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金中部是在遼代燕京城址的基礎上,仿北宋汴梁宮城的規制而修建的,它的營建主持人是張浩和孔彥舟。營建時征夫百萬,歷時三年方才告竣。中都城分為大城、皇城、宮城三個部分。

金代的宮城在中都大城之中。宮城前有千步廊,其正門為通天門,樓高8丈、深11間,琉璃瓦頂。再往北,分別為大安殿、仁政門,仁政殿等。

元中統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於開平府(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部)。中統四年,詔改開幹府為上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詔令以燕京作為中都。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次年改中部為人都。大都營建的主持人是劉秉忠。它始建於至元四年,完成於至元二十七年。元大都是利用高梁河的水源,在元中都東北郊大寧宮的基礎上全面加以改建。大都城分三重,即大城、皇城,宮城。大城呈長方形,有11個城門,周長60華里。大都城牆由土夯築成,城牆基部寬24米, 上質中間夾有永定柱和經木,牆頂有排水用的半圓形瓦管,牆表覆以蘆葦編成的草蓆。城牆四隅均有角樓,城外設有墩臺。城內宮殿在前,坊市在後,50個街坊星羅棋佈。馬可波羅置身大部,不無感嘆地說:大都城這樣美麗,佈置得這樣巧妙,我的拙筆簡直無法描述!


神秘的紫禁城—歷史演變


元皇城也在大都大城之內。週迴20華里,俗稱“闌馬牆”。元皇城以萬歲山、太液池為中心,其間由大內、隆福宮、興聖宮三組宮殿群組成。宮城在皇城東部,太液池迤東一帶,其周長9華里,有6個城門:南中崇天門,左、右為星拱門、雲從門,北中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崇天門是宮城正門,深11間,琉璃瓦頂。過門內大明門,即為大明殿。大明殿是皇帝登極、壽節、朝會的所在,南北120尺,東西200尺,深11間,文石甍地,色彩魔斕。逗是“大安樓閣聳雲霄,列坐三宮御早朝。”大明殿東、西為文思殿、紫檀殿,後為寶雲殿。寶雲殿後為延春閣,相當於今天的乾清官,是皇后的正宮。隆福宮在大內之西,東臨太液池,是皇太后的居地。興聖宮在大內西北,也就是隆福宮正北,東臨太液池,也是皇太后、皇后、妃嬪的居地。有首《元宮詞》的描寫,正是興聖宮帝后生活的生動情景:

“北幸和林幄殿寬,句麗女侍婕妤官。君王自賦昭君曲,敕賜琵琶馬上彈,”


神秘的紫禁城—歷史演變


明代紫禁城

明洪武元年,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作為都城。南京都城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洪武元年開始改建,洪武十年全部落成。

南京舊有的宮城,樸實無華,經過洪武初年的改建,殿閣巍巍,氣勢雄壯,規模、佈局非常宏偉。南京都城的皇宮包括皇城、宮城兩大部分。皇城有門六:南洪武門,北玄武門,東東安門,西西安門,東南長安左門,西南長安右門。皇誠之內,即為宮城,相當於北京的紫禁城。宮城也有六座城門:南面三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東華門,西西華門,北北安門、入午門, 為奉天門,東角門。西角門。入奉天門,為正殿奉天殿。奉天殿後為華蓋殿,謹身殿。奉天殿東西各有一樓?東為文樓、西為武樓。過奉天三殿,即是后妃生活的所在——乾清官。坤寧宮。妃嬪六宮。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後,南京皇宮依然存在,並且

屢有修建。據《明實錄》記載,明宣宗洪熙元年八月甲午,太監鄭儒奏用金箔修理宮殿,明英宗正統十一年十月丁巳,英宗命南京守備李賢,發遣軍夫,修葺千步廊,直宿房,疏通金水問。崇禎皇帝自縊景山以後,南明福王建立弘光政權,即位南京,重修宮殿,清軍入主中原,南京皇宮猶存。到太平天國時期,戰火橫飛,繁華一世的宮殿樓閣盡毀,至今僅有遺址尚存。


神秘的紫禁城—歷史演變


明洪武元年十月,朱元璋派徐達領兵25萬,直指北京,四個月後, 佔據了這座都城。隨後,朱元璋頒佈沼令,改元大都為北平府。不久,朱元璋封他的四子朱棣為燕王,王府即駐北平。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太孫朱允燭即位。燕王朱棣發動“靖堆之役”,歷四年征戰,朱棣最後佔據南京,奪取政權,即帝位, 為明成祖永樂皇帝。永樂元年正月,成祖升北平府為北京。永樂四年,下詔遷都。永樂五年,敕令群工籌建北京,經長期準備,遂於永樂十五年二月開工,歷時三年,於永樂十八年九月完成。永樂十九年(公元1420年),成祖正式頒令:遷都北京。

總結: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宮城叫紫禁城。紫禁城一在南京,一在北京,南京居住過明初兩位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建文皇帝朱允墳。北京居住過明代14位皇帝,清代10位皇帝。他們在紫禁城行使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統治中國達五個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