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華北最大的天主教堂,外國人用中國賠款建成,現在成了旅遊勝地

1723年,清朝開始閉關鎖國,雍正皇帝禁止天主教,並禁止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然而近百年後,中國的大門再次被打開,這一次的開啟並不是朝廷的意願,外國商人、傳教士踏上中國土地後,除了掠奪走大量的財富,也帶來了不少西方的文化、物質和建築。

這其中就包括宗教,傳教士們為了擴大教派,在中國傳播天主教,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教堂。位於濟南市歷下區的洪家樓天主教堂就是當年所建的一座著名大教堂,它是濟南市乃至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

這座教堂雖然是座西洋建築,卻也經歷了中國100多年的風雨吹洗,記錄了國家百年曆史。

洪家樓教堂始建於1901年,建成於1905年。在1870年,也就是清朝同治九年時,神甫顧立爵在濟南洪家樓附近購地興建教堂,之後被義和團破壞。

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佔領了北京皇宮紫禁城。之後在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中國賠付年息4%,分39年還清4億5千兩白銀,這筆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

1902年,天主教山東北境教區的方濟各會荷蘭籍主教申永福在得到庚子賠款以後,主持在洪家樓動工興建新的主教座堂,在1905年教堂完工。

然而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洪家樓天主教堂被關閉。在1985年的聖誕節,關閉了20年的洪家樓天主教堂,經過修繕後,才再次開放,並舉行了盛大彌撒。

洪家樓教堂由奧地利修士龐會襄設計,平面據說是一個拉丁十字。因為是哥特式風格建築,且佔地面積不小,石雕雕刻精緻,壁畫玻璃等絢麗多彩,與聞名世界的巴黎聖母院極為相像,因而這一建築在濟南,乃至於全國來說都顯得格外獨特,它也就成為了濟南的地標建築之一。

在洪家樓天主教堂不僅能欣賞到典型哥特風格建築、大理石雕像,而且在每週六週日,還能看到教徒在教堂舉行婚禮。

華北最大的天主教堂,外國人用中國賠款建成,現在成了旅遊勝地

華北最大的天主教堂,外國人用中國賠款建成,現在成了旅遊勝地


華北最大的天主教堂,外國人用中國賠款建成,現在成了旅遊勝地


華北最大的天主教堂,外國人用中國賠款建成,現在成了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