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公務員考試申論如何高效複習,形成申論思維?

z劉紅


平時素材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關注我一下,平時會發一些公務員的備考資料


考公路上小丸子


  因為身處公考圈子,身邊便經常有很多朋友過來詢問幾乎同樣一個問題:申論該怎麼複習?這麼問的朋友顯然是希望通過幾分鐘的講解就能快速的獲取申論複習的萬能方法,這聽上去有點異想天開,但我還是盡力一試,把高效的複習方法整理了出來,這裡也分享給大家。

  第一、提高基礎能力

  申論考察的基礎能力有很多,但如果簡化到最根本的能力則有兩項: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理解社會事實的能力。要想提高這兩項基礎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每次拿出一整段申論材料(開始的時候最好選取常規長度的段落,即長度在4-7行這個範圍內的材料段落),進行整段快速閱讀,讀完之後用自己的話複述,並快速確定這一段落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什麼,最好能用一個詞或短句進行概括。這樣的訓練每天可進行5-10次。

  另一方面,堅持閱讀關於社會事實的新聞評論性文章

  這些文章可從新華網、人民網等網站和公眾號選擇。這一項訓練目的在於培養大家對社會問題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第二階段:全面掌握知識

  既然是一種考試形式,那麼就會有其特定的知識考察範圍和規律,對於這些知識不可以只是停留在“自己想當然”。因為你的理解很可能是錯誤的,而帶著這種錯誤的知識反覆做題只會越做越錯。更不能對於一些不會做的題、不理解的材料擱置不理,因為真正的區分度也就在這裡,即誰得到“炮灰”分數誰得到能“上岸”的分數,就區別在這些地方你能不能搞懂。

  第三階段:適量刷題

  刷題是必要的,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如果在沒有以上兩步積累的情況下貿然刷題,只能事倍功半。刷題階段的範圍應該主要集中在國考、聯考的近5-10年的真題,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擇各個省份的省考真題。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因為申論答案的特殊性,所以很多市面上的真題解析有很大差異,有時即使同一道題的答案都可能會有很大不同,這些答案當中哪些靠譜、哪些不可取,還需考生慎重區分選擇。

  申論複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家不要急功近利,走穩每一步,才會更紮實!


大連華圖


你好,中公雲南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為你解答:

在各類公職考試中,申論部分的小題可以分為歸納概括、綜合分析、貫徹執行等四類,其實這些題萬變不離其宗,小題本質均為材料歸納,只是在形式及概括要求乃至概括要素上會略有不同,這才衍生出四種小題型;雲南中公教育專家發現,同樣的答案,在呈現形式及概括方式上略有不同,得分結果會相去甚遠,這就引出了答案呈現形式上的進一步要求——答案呈現需儘量以總分+總分的形式呈現,事實證明,這樣的形式在實戰得分上會更高;而根據對歷年模擬題的梳理,我們得出要點的呈現呈一定規律性,對要點的概括可根據以下三方面來進行:根據題幹提示,根據要求提示,根據材料行文邏輯來進行核心思想概括,雖然以前的理論體系也曾總結過三同法:即同義法,同範圍法和同主體法,我們不僅能根據這個方法進行要點分類,同樣也由此方法獲得一些對要點的概括的思路,但我們在實際做題過程中會發現,材料千變萬化,行文邏輯中模塊的設置不斷推陳出新,如果概括思路略顯僵化,死板的按照教授的方法對材料進行生搬硬套的概括,效果不一定理想,所以我們再次迴歸答題的本真思路——材料為王,嚴格遵循材料的行文邏輯,靈活客觀的按照材料的內容呈現對材料進行概括加工。

題目1要求通過梳理材料概括A市部分農村地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材料的梳理,我們會得知材料是從教育、社會保障、文化體育設施、村莊環境建設、農村治安、生態環境、耕地地撂荒情況等七個方面對農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因此,我們可按照這七個問題的體現對相關問題進行概括而不是死板的按照傳統的“三同法”對要點進行概括,因此要點概括呈現如下:

一,教育。學生上下學路程遠,交通安全隱患多……

二,社保/社會保障。保障水平低,農民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數量少……

三,公共設施/基礎設施/文化體育設施。文化設施閒置……

四,環境/村莊環境,設施。村莊環境亟待整治,通行條件差……

五,“空心化”問題日益凸顯。農村治安狀況惡化,犯罪團伙在農村地區的影響增加……

六,汙染/環境汙染。高汙染企業向鄉村和山區轉移,汙染物隨意排放,農村資源過度開發……

七,土地拋荒/撂荒。農產品價格低廉,收入不高,農民種地積極性差/不高導致土地撂……

題目2要求對S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概括,通過對材料的梳理,我們會得知材料是從人流量控制缺失/缺位、公安部門缺應急處置能力、政府宣傳不到位/不及時、民眾安全意識缺失/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滯後、對應急車道被佔用的情況監管不力等幾個方面對S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結合案例進行闡述的,因此對要點的概括可從如下方式靈活呈現:

一,人流量控制缺失/缺位。人流量控制缺失造成人流無秩序,秩序混亂……

二,公安部門缺應急處置能力。公安部門缺應急處置能力,沒有提前做好預防,警力佈置/配置不足/不合理,民警缺應急處置能力……

三,政府宣傳不到位/不及時。政府相關部門回覆不及時……

四,民眾安全意識缺失/薄弱。經營者自行/擅自改裝店鋪/房屋……

五,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滯後。小區老舊,街道狹窄,缺少消防通道……

六,應急車道被佔用。私家車佔用應急車道,導致搶險、醫療救援人員無法迅速到達事故救援現場;缺少風險評估機制……

雲南中公教育專家相信大家從這兩道題中可以發現,對於這兩題涉及的材料中的要點,如果按照“三同法”進行要點概括,會非常死板且不貼切,因此,按照材料行文中的內容靈活客觀的概括,這才是體現材料概括、加工提煉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材料為王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思路,而是要通過大量例題和練習不斷實踐後才能掌握的一種做題技巧和思路。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因此我們要抓緊時間備考,不能鬆懈。

希望回答的對你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訪問中公雲南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江南憶楓


培養申論高效思維方法,助力申論文章寫作

一、“五位一體”思維

申論主要考查應試者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申論材料主要來源於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層面上存在的問題,導向於中央重大的公共政策和方針。申論試卷中對這五個方向的主題都有可能考查。

二、“五個維度”思維

申論材料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歷年考過的申論主題中,80%為常規性材料,涉及主體的五個方面:①背景;②現狀(好現象+問題);③原因;④影響(危害+意義);⑤對策。通過梳理材料的邏輯思維導圖,可以方便考生快速把握每則材料和整體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對於小題目而言,不論是歸納概括(問題、原因、影響、主要內容等)還是提出對策、貫徹執行、綜合分析都能按其答題思路快速找到答案要點。

三、“四個層面”思維

申論材料的辯證性特點,決定了材料中很大一部分是反映我國在五位一體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於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會涉及四個層面:觀念、管理、制度和利益。

四、“多個主體”思維

申論材料圍繞著大的主題,會涉及社會群體中多個主體的問題,60%左右的案例型材料和20%左右的觀點型材料也是來源於多個主體,通常涉及的主體有個人(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網友、群眾等)、家庭、學校、企業、公益組織、媒體、社會、政府和國家等,因此考生也要學會站在不同主體層面發散思維。


正心公考


第一步:熟悉真題打牢基礎

大部分的申論材料都是從一些新聞媒體網站的文章截取的。此類文章有標準的政府用語的表述。所以熟悉真題對於各位考生來說,也是學習政府用語的有效途徑。另外,真題是第一手的複習材料,可以反覆多次的作答練習。只有走好這一步,才能打牢基礎。

第二步:對照答案准備起跳

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並不願意做申論真題,大多數是因為覺得申論的答案不好對照總結。其實這恰恰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備考思維,對於各位考生來說,申論題目做完之後,要不斷的對照答案修改整理,再修改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從答案中弄懂申論的作答思維,貼近命題人的最初想法。所以,對照答案反覆修改,才能為得高分搭好跳板。

第三步:積累熱點昇華飛躍

每天看新聞熱點是最好的培養申論思維的方式。各位考生可以利用好手機,關注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華網、光明日報等微信公眾號,閱讀評論員文章,最新的要問,以及領導人的發言講話。也可以下載一些APP,比如人民日報APP,可以選擇聽新聞的版面,利用閒暇時間聽新聞來積累;再比如學習強國APP,觀看其中要聞、新思想、人物、時評以及用典等板塊閱讀積累。做好每一小步的積累才能有一大步的飛躍。


江西中公教育


大家學申論,其實特別重視素材積累。每每讀一篇好文章,發現裡面的佐證觀點的事例很驚豔,但是自己動筆卻無話可說,於是就覺得自己的問題是沒有這些事例素材的積累。然後就開始的刻意看熱點,背熱點。但最後很苦惱——記下的根本用不上。

今天分享的就是提高積累效率的方法。

素材是什麼?它猶如一個個零件。若給你一堆零件,但不懂汽車原理和構造,能裝配一輛汽車嗎?顯然不能。一個個鮮活事例的背後,是作者智慧和見識的融會貫通。我們要學會通過事例來明事理,這叫積累見識,積累素材是沒有用的。

我們是要積累見識,不是素材!這是一個學習戰略的問題。雷軍有一句話非常有道理,他說,“你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天天背熱點和好詞好句,努力得自己感動了自己,可學習的最核心戰略是錯的,戰術上再努力也是懶惰。

如何積累見識,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難。見識,具體在申論裡,就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水平。在申論教學,按照以下兩個方法去積累,效率最高。

首先是通過做題來積累。我以近日做2017聯考卷的一道概括題為例:題目:“根據材料3,概括該景區調整旅遊發展供給側方案的主要內容。”

在考場或者模考時,我們需要第一時間閱讀給定的材料3,找出相應的內容要點並概括出來即可。但在日常的練習時,我通常不這麼做,我會根據我的生活經驗,推斷當前景區為了更好地滿足旅遊體驗,都做了或者應該做些什麼?我首先想到,整治亂收費、亂宰客;然後是提高服務水平,如餐飲住宿、特色紀念品等。還有景區的聯合,比如我家鄉的一個5A景區,這兩年把登山景區與溫泉景區設置通票,變成集觀光與休閒與一體。還有設置了網絡團購票務,不用現場排隊,還有優惠等等。

把這些一一列出來,然後再與原材料相比,看看我的經驗與申論的“思維”還差多遠。在原材料裡,當我讀完第二段時,就發現我的已有的經驗是多麼的膚淺。材料內容如下:

“為了營造最具中國特色的慢城,打造閒適從容的理想棲居。泰山景區規劃建設泰山慢谷,打造景區東西兩翼“慢生活”區,調整泰山景區旅遊發展供給側,希望通過引入慢城文化探秘泰山親切、閒適的另一面,以平安長壽、健康養生、閒適宜居、泰山文化為四大特色,建成國際慢城。未來,泰山慢谷的建設將有效破解泰山人流,吸引更多客源,增加遊客停留時間,從而帶動消費、促進經濟騰飛。”

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泰山景區通過建設泰山慢谷,打造“慢生活區”來調整發展供給側!這是最核心的方案。目的就是以慢城文化來凸顯泰山的親切、閒適,後面又說,泰山慢谷的建設將有效破解泰山人流,吸引更多客源,增加遊客停留時間,從而帶動消費、促進經濟騰飛。

我聯繫已有的旅遊體驗,之前登泰山不就是為了它的名氣嗎?又困又累的爬山,下山,附帶匆匆的看一眼路上的石刻和廟宇。這樣的景區觀光流於表面,遇到節假日又人潮擁擠,平日冷冷清清。親切、閒適的泰山慢谷建設的理念,恰恰是針對已有的問題,升級解決了泰山旅遊的潛在訴求,完全可以起到文中所說的,破解泰山人流,吸引更多客源,增加遊客停留時間,從而帶動消費、促進經濟騰飛的作用。

材料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打造泰山慢谷的具體做法了,概括起來要點十分明晰:1、發揮景區的區位條件,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優勢,科學規劃。2、將國際慢城理念與泰山文化自然雙遺產深度融合,打造集養生、休閒、度假、體驗等中高端旅遊產品。3、力推自身獨有的特色,包括全時旅遊、標誌產品等。4、提出了“景區、園區、社區、鄉村”共建共享的模式。

與我之前所想對比起來,只有“景區的聯合,比如我家鄉的一個5A景區,這兩年把登山景區與溫泉景區設置通票,變成集觀光與休閒與一體”這一項,是景區改革供給側,升級旅遊服務的核心。至於如景區治亂、網絡售票這樣的細節表象,並不是問題的關鍵。

各位!你發現了沒?把做題讀材料和自己的常識印證、串聯起來,更會發生奇怪的化學反應:對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大政方針的認識,會由空洞抽象變得更加具體。對企業經營,產業升級的見識會增進一層。

除了通過做題來積累,閱讀人民日報的時評,也是一個極好的積累方法。與做題的習慣類似,我看到標題,先不看內容,也是先就去推測作者會用哪些觀點理由去評論這個熱點事件。

比如,《“奇葩證明”如何才能絕跡》,這篇文章,讀之前我先想想作者是不是大抵會先寫,奇葩證明產生的原因及危害,然後重點談如何解決奇葩證明。然後就動筆列出1、2、3。如,辦事流程繁複;為民服務意識欠缺等。

這些做完,再看文章印證。在這篇文章中,我就發現有一個點我沒有想到:“信息互不共享,各部門就成為一個個“信息孤島”,彼此之間只有通過紙質的證明,才能驗證事實的真實性。”具體的對策上,文章就針對性的指出“信息多跑路,群眾就能少跑腿。要“用信息化的手段連接“信息孤島”,通過互聯網共享,實現“一證行天下,一網查所有”還有“逐步建立起居民信用體系,強化整個社會的誠信意識,為“奇葩證明”的減少社會基礎”。

被動的讀一則材料,內容過眼煙雲,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在閱讀前,先逼著自己思考同類問題,列出自己知道什麼,然後再與材料對比,就會發現其實對很多問題的認識都是流於表面,似是而非。

閱讀時,這些你想不到的亮點,才是你讀這篇文章的真正收穫。知不足,知短板,然後再針對性的補上,你會印象深刻。這麼做了,做的每一道題,閱讀的每一則申論材料,才真正發揮了它應有積累見識的價值。

還有,這種讀材料,並強制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工作經驗去思考習慣,就叫透過現象,認清本質。你的見識,也就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這麼一步步提高的。



橙子消防工程師講師


我7年前省考縣城公務員上岸,2年前省直遴選考試考到省裡,都是一次過,申論和行測都要好好準備。

1.行測主要考驗邏輯、數學、空間思維,有人理工科背景,特別是數學好,那麼可能得心應手。申論主要考驗文字、公文寫作、概括能力。有人平時注意寫作積累,那麼可能答的順手。

2.無論還是行測,還是申論,各佔50%的分值,所以都要積極備考,不能偏頗。行測就是每天做真題,不要迷信什麼教材、寶典。申論就是平時多看看人民日報,新聞聯播等,熟悉和學習官方的語言、觀點和論調。

3.申論的大作文是壓軸,平時可以多下一些功夫,題目一定要新穎,理論化,讓人眼前一亮。


考公鋪路石


常德中公教育問您解答

申論考試的主要形式是給定材料,以材料為基礎,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考察。其中申論作文需要針對給定材料或者特定話題而引申開來、展開議論。

從文體上講,屬於議論文,側重於理性分析、嚴密論證。行文上,寫作表現手法使用較少,主要集中於論述。明確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申論的寫作不應過分追求感情的表達是否到位,辭藻是否華麗,而應該關注論點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嚴密。

可以說,論點和論證,是作文最核心的兩條生命線。那麼,什麼是文章立意呢?又如何去確立立意?在此,中公教育專家為備戰2020公務員省考考試的考生分享一種簡單而又奏效的操作技巧。

一、文章立意是什麼?

立意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思路,就是議論文的總分論點。

二、如何確立立意?

確立文章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總分論點,其中一個重要的技巧便是從作文的題幹入手尋找寫作的思路。從作文題幹考生能找到一些有效信息,尤其是一些和主題相關的關鍵詞,這時確立立意的關鍵就在於抓住關鍵詞並分析邏輯關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找關鍵詞彙:先找到題幹給定的關鍵詞彙,主要是一些名詞和實詞,再加以對關鍵詞的理解。

2.分析邏輯關係:藉助題幹中的關聯詞,分析找到的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確立主題。

3.確立文章論點:根據文章寫作主題和角度,確立文章總論點和分論點。


小何備考指南


申論考試的主要形式是給定材料,以材料為基礎,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考察。其中申論作文需要針對給定材料或者特定話題而引申開來、展開議論。

從文體上講,屬於議論文,側重於理性分析、嚴密論證。行文上,寫作表現手法使用較少,主要集中於論述。明確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申論的寫作不應過分追求感情的表達是否到位,辭藻是否華麗,而應該關注論點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嚴密。

可以說,論點和論證,是作文最核心的兩條生命線。那麼,什麼是文章立意呢?又如何去確立立意?在此,中公教育專家為備戰2020公務員省考考試的考生分享一種簡單而又奏效的操作技巧。

一、文章立意是什麼?

立意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思路,就是議論文的總分論點。

二、如何確立立意?

確立文章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總分論點,其中一個重要的技巧便是從作文的題幹入手尋找寫作的思路。從作文題幹考生能找到一些有效信息,尤其是一些和主題相關的關鍵詞,這時確立立意的關鍵就在於抓住關鍵詞並分析邏輯關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找關鍵詞彙:先找到題幹給定的關鍵詞彙,主要是一些名詞和實詞,再加以對關鍵詞的理解。

2.分析邏輯關係:藉助題幹中的關聯詞,分析找到的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確立主題。

3.確立文章論點:根據文章寫作主題和角度,確立文章總論點和分論點。


貴陽中公教育


對於備考而言,考前要熟悉各類社會熱點話題,完成對社會熱點的思想認知,以良好的申論思維迎接考試。與此同時,也不可忽略對考試大綱的充分研讀。在熟悉考試大綱的各項內容和要求之後,就應該以此為複習依據和指導,找到適合而有效的備考方法,認真、細緻、紮實地進行考前準備。在關注社會熱點的同時,積累素材非常重要。在平時的複習中,深入學習領會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及文件精神,閱讀重點刊物,吃透熱點資料,這對時事素材的積累和語體風格的培養大有幫助。

  

  然而,許多考生在閱讀熱點資料的時候,往往面臨這樣的困惑:一是看什麼,二是怎麼看,三是看完了怎麼用。很多考生都在堅持看《半月談》的半月評論,還有《理論熱點面對面》、《人民日報》等,但看完之後卻存在如何用的困惑,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充足的認識上的準備。

  

  1.關於看什麼的問題  

  在看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其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如把其中的一個資料吃透。比如說看《半月談》,那就把《半月談》中關於問題的表象、原因、對策都做一個全面深入的理解、吃透觀點,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裡,在遇到相關題目時,依據所學的熱點資料,將它及時地調出來,體現在做題的過程中。

  

  另外,《半月談》作為申論考試的複習資料,也有其弊端:半月談的表述過於通俗化、口語化,而政府行文一般有自己嚴謹的風格。所以建議考生在學習《半月談》之餘,多看政府工作報告、《理論熱點面對面》、《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上的不少文章,都是可以借鑑的申論式文章,觀點是站在政府和國家大局立場上的觀點,標題亦是絕佳的申論標題,語言表述符合“官樣文章”規範,希望考生養成長期堅持看報的習慣,相信在潛移默化間你的申論文章水平會有不小的提高。

  

  此外,部分省考一般在每年全國兩會結束後進行,兩會的一些熱點議題、最新表述也應予以及時關注。 

  2.關於怎麼看的問題

  

  在看資料的時候,不要只盯著熱點資料讀和背。不僅要知道它講的是什麼,還要及時把其中的要點信息摘抄下來,分析這則消息主題是什麼,從哪幾個方面展開的,觀點是怎麼表述的等等。然後再看有沒有一些可以供我們借鑑的地方,比如對策、原因等。如果能夠反覆去思考的話,那這些東西就真正轉化為自己的了。

  

  3.關於怎麼用的問題

  

  閱讀社會熱點有兩大用途,一方面是培養申論語感,不至於想到了而表達不出,同時也可以規範申論語言,防止出現大白話等不規範表述。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是為提出對策做準備。對於概括題和分析題,只要把握資料、吃透資料,掌握必要的方法就能很好地應對,但是提對策不一樣,如果你沒有一個很好的思考,之前沒有積累相關的信息,對其內涵把握不到位的話,是很難依據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