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國民眾“宅”家成“大廚”

中國民眾“宅”家成“大廚”

武漢市民王凌做的紅燒武昌魚。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深圳2月29日電儘管以水為鄰的湖北人喜愛吃魚,可武漢市民王凌卻對做魚充滿了陰影。12年前,她被突然從砧板上蹦起來的魚嚇哭了,為此還寫了一篇博客,表示再也不敢做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王凌一家四口從1月下旬開始“宅”在位於武漢市江漢區的家中,她便承擔起了為家人做菜的工作。為了給家人換換口味,她硬著頭皮照著網上的食譜燒了一條武昌魚。撒鹽醃魚、小火慢煎、加水燒汁……儘管只是第二次做魚,但家人表示這道武漢特色菜像餐館裡一樣好吃。

一段時間下來,王凌燒菜越來越熟練,嘗試的菜品也越來越多。大白菜燜雞、自創木須肉、菜薹炒臘肉……王凌會把當天的菜品照片配上生活隨筆發在網絡平臺“小紅書”上,目前已有多篇“日記”,一些網友還留言求做菜教程。

“現在是買到什麼菜就做什麼,我也嘗試了很多新菜品,希望能儘量過好每一天。”王凌說。

中国民众“宅”家成“大厨”

武漢市民王凌在家中備菜。受訪者供圖

疫情期間,中國民眾花在廚房裡的時間越來越多。據小紅書統計,該平臺美食類內容消費量較疫情前增長了103.5%。來自美食平臺“下廚房”的數據顯示,其App日均活躍用戶數平均每天以10%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

對於一些“廚房小白”或者在家辦公較為忙碌的人來說,半成品菜成了這段時間的最佳選擇。不少餐飲企業和超市將食材切配好,用戶下完單收到半成品後,不用洗、不用擇,直接下鍋就可做出一道“大菜”。

疫情期間,“盒馬鮮生”開發了近百款半成品菜,包括家常菜、調味肉、海鮮、熟食、免洗淨蔬菜等多個系列。盒馬工坊廣東區域負責人肖園介紹,目前新上架的快手菜銷售增長較高,在廣東區域最受歡迎的分別是廣式雞煲、胡椒豬肚雞和子姜炒鴨。

一些人在做家常菜之餘,開始願意花時間做一些更有趣味和挑戰性的菜品。涼皮、油條、電飯煲蛋糕等小吃成了近期網絡美食搜索熱詞。在短視頻平臺“抖音”上,截至2月28日,“涼皮”話題相關的視頻累計播放量達15億次。

中国民众“宅”家成“大厨”

北京市民田女士在家中包餃子。受訪者供圖

26日,北京市民田女士和丈夫也加入了這場“朋友圈手工涼皮大賽”。從下午3點開始,揉麵、洗面、沉澱、蒸麵筋、燙涼皮、熬料水,夫妻二人前後花了8個小時才做出了這道中國小吃。

“以前想吃涼皮都在外面買,這次家裡沒有燙涼皮的工具,我們就找了個不鏽鋼碗慢慢隔水燙。”田女士說,除了涼皮,他們這段時間還嘗試了自制辣椒醬、奶茶、滷牛肉等。儘管這些菜品步驟多、費時間,但疫情期間難得的做菜時光讓夫妻二人倍感珍惜。

中国民众“宅”家成“大厨”

北京市民田女士的丈夫在家中自制辣椒醬。受訪者供圖

“可能很多人原來只覺得做飯是個功能,洗菜很麻煩、刷碗很痛苦,但一定也有很多人在經歷過後感受到做飯的樂趣,發現自己也能當‘大廚’。餐桌和美食本來就是連接家庭關係的樞紐,等這一段時間過去,留下的記憶應該不只有悲傷,還會有家庭的溫暖。”“下廚房”創始人王旭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