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請教一下各位老師,臨床上有附子與半夏、貝母、瓜蔞同用的情況,您怎麼看?

耳鼻喉科吳醫生


本身附子就不反這幾位中藥,要搞清楚什麼是烏頭,什麼是附子,這二位藥是同株不同性的中藥。


草藥黃曉敏


對中藥學十八反定義,大家持有不同意見。就我向大家陳述30年前發生在我周圍和親身經歷,烏頭制病效果很好,但如果按照有人說,超劑量、生藥、或同相反藥同用,當年我兩個同仁,一個治牙疼用生川烏9克細辛9克,一劑藥致人死亡,一個用來治療嚴心衰用黑附子15克服藥下肚致人死亡。我父親患中風後遺症,我用川烏治療效果不錯,有一次我父親為了節省治療週期,(當時家終濟結拮丿多服比平時多兩倍藥量當即死亡。從以上我們三個人經驗總結,奉勸中醫同仁們不要隨意把相反藥和未經本人炮製劇毒藥,亂用以免招來禍端,他們因為官司生氣兩人患肺、肝癌相繼去世,唯有我還活著因為是沒有人與我打官司,但我在為他人治病時用此藥非常小心,這是我終生遺憾……失去最疼我、使自己走向一生為民治病生漄的親人。這是血教訓望大家呼取!


官坡衛生院火神廟衛生


附子,烏頭子根炮製而來。雖說“半蔞貝斂及攻烏”,但一般而言,藥用所用的附子已經經過了不同方式的炮製,如黑順片和白附片都是經過在膽巴中浸泡數日,並長時間煎煮之後的加工品,其生品主要有毒的成分雙酯型鹼成分大多經二次水解成幾無毒性的烏頭原鹼,次烏頭原鹼等成分,而對藥性藥效幾無影響,這類配伍半夏等18反禁忌的藥物,也幾乎不會增加附子的毒性。

而附子的炮製品還有鹽附子,炮附子,淡附片等,這三類炮製品沒有經過高溫長時間煎煮,相對而言所含的雙酯型鹼類和單酯型鹼類的毒性成分含量較多,配伍半夏等藥物就容易激活附子的毒性造成中毒。

如果黑順片,白附子的炮製不規範,保留的有毒成分過多,也可能配伍引起中毒反應。而且本草名言十八反,造成中毒就是處方人和調配人的責任了。

又因為附子是大熱之品,而天花粉,瓜蔞,白及等藥材寒性頗足,同時使用時若配伍,相互藥性為抵消,功效大打折扣而無法發揮自身優勢。


陳沁巧


無論古今,既有反藥同用可產生毒性反應的論點和報道,也有反藥同用不僅無害,反而能夠增強療效的實例。

近現代有人從10部清代方書中找到含十八反配伍處方85個,主治癰疸、痿瘤、瘰病、痞疾、中風、驚癇等疑難雜病。而以國醫大師蒲輔周、江蘇名醫朱良春等為代表的臨床大家也認為十八反藥物若辨證準確、運用得當,確能治癒疾病。名老中醫幹祖望在《繭齋醫話》中提及自己運用藻草的經驗為“喜歡海藻與甘草並用,取其藥力的加強,當然胃氣薄的病員,就不宜用了”。還有一些疑難雜症,例如甲狀腺方面的疾病,或者是大家常說的“梅核氣”等,通過臨床辨配伍使用海藻與甘草,都有非常好的療效。

另外,研究已經證實反藥是否發生相反作用與配伍比例有關,其維持在一定的比例對人體並無傷害,或傷害很小。

關於十八反出現嚴重毒性反應的報道其實很少,但是在中醫學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相反藥性沒有被淘汰,並且延續至今,就在於它可能揭示藥物配伍禁忌的客觀規律。反藥使用可能確實會產生中毒的後果,也有可能是中藥本身的毒性。

事實上,除了海藻和甘草不屬毒性藥外,其他的每一對反藥中都包含有毒中藥。如甘遂、大戟、蕪花、藜蘆、烏頭、生半夏都是有一定毒性的中藥。在使用過程中,若是配伍不當,或是劑量偏差,對人體可產生毒副作用。

總之,目前,對中藥十八反的研究尚不夠全面,十八反不是絕對禁忌,也絕非安全的配伍,在臨床使用時,需根據不同個體、不同病證謹慎選擇使用。


屠醫生


十八反最早見於張子和《儒門事親》,列述了三組相反藥,分別: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川烏、附子、草烏)反半夏、瓜蔞(全瓜蔞、瓜蔞皮、瓜蔞仁、天花粉)、貝母(川貝、浙貝)、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南、北)、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赤芍、白芍)。

那麼,《儒門事親》是什麼年代的呢——金代。

可是,最大的問題是,這個說法中,把烏頭列進去了,沒有專門提附子。附子是什麼呢,烏頭的附根啊。

而且臨床上,有很多的方子,附子跟半夏是合用的。

現在,主要的解釋是附子經過了系統的炮製,而且毒性也要比烏頭小的多。具體是什麼情況,我也說不好。反正,用附子配伍半夏可以。因為十八反裡沒說。用烏頭配是絕對不敢的。


醫家故事


前段時間曾因胃脹胃痛嘔惡用生附片30克清半夏20克配其他中藥煎湯連服5劑,效果不錯,比服西藥強多了。但生附片須先煎1.5小時,口償沒麻口後再下他藥共煎,有的人畏附如虎,縮手縮腳,用附子最緊要的是使用方法與對症用藥,凡藥不對症,差之千里。


山曼路


請問:是哪種附子,川草烏(川烏製為黑順片或黑附子,白附片,也稱白附子),野芋頭(禹附子)中藥稱;制白附子和生白附子,觀音蓮稱·白附子(毒大刺激性強可將觸麻癢紅腫脫皮,而現市場和有些公司的白附子是可食的家種芋頭。你說半婁貝蘞芨攻烏,有些藥店和醫真懂了攻烏(即附子)怎麼論


存心善


這個自古配方之,那還從附子說起,附子乃烏頭傍生小嫩者,它的毒性成份含暈本就小於烏頭其一。附子大都已經過炮製,按古典籍中有用生者有用熟者,其用法常用火炮去皮臍,去皮臍其毒減也,通過高溫其毒減也。破八片經過煎煮更減其毒也。

至於十八反,十九畏。可以說那是用生命換來的結晶,一般情況下還得遵循,不可輕意償試為則,否則後果自負。

當然近幾十年,用現代手段也作了一系列實驗撿測與動物實驗,關鍵在於配比量,二人體差異,相同藥物在不同人體反應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很重要。至於動物實驗這一切塊,我的觀點是,小動物絕不等同於人。


用戶55127447378


我用過附子與半夏,也用甘草加海藻,也沒事,因為一次抓藥誤抓海藻和甘草,藥抓走了,聯繫不上患者,真急人,只好自己試驗了甘草20海藻20喝了幾次也沒有一點感覺。


用戶5862408007819


你們不是說當代李可不是大師嗎?看一下固本散看破格救心湯有沒有,人參對五靈脂,附子和瓜蔞,半夏,海藻和甘草等的應用。完全可以脫離十八反的禁限,而且效果相當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