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日本有能力建造10萬噸級航空母艦嗎?為什麼?

香堂風子


顯然,日本現在沒有能力建造10萬噸級的航母,因為日本沒有相關的技術和產業,也沒有進行過相關的論證和研究,也沒有使用這類武器所需的軍事學說和理論基礎,就其海上自衛隊而言,目前依然是圍繞《美日安保條約》中劃定的3000海里巡航範圍和嚴控四個海峽進行的。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4艘直升機航母,兩艘1.8萬噸,兩艘是2.7萬噸,分別是16DDH級日向和伊勢,還有22DDH級出雲和加賀。這四艘軍艦現階段都無法搭載固定翼戰鬥機,雖然日本打算將其中的出雲號改造為可以使用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輕型航母,但是其效能也不足,主要還是用來給美國打下手,彌補不足,順勢為自己積累航母的操作經驗。


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規劃要建造的大型航母,大型航母的設計建造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特殊鋼材、機械系統設計、航空設計、特殊材料、雷達電子設備、蒸汽動力或者燃氣輪機等,這些學科中,日本大多數並不先進,尤其是在機械和航空以及艦用動力系統上,這三大塊日本一直是依賴進口的。


而且我們需要明白,航母雖然是武器,但是也是人造出來的,它不是紅警那樣放個造船廠就能出的,他還需要有數量龐大的熟練技術工人和相關的配套測試、論證、研究人員,這些人員需要從多年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否則就目前的日本造船工業來看,真正觸及過航母建造領域的人沒有多少,這樣的力量顯然太過於薄弱了。


最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的職能定位中沒有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必要性,他們雖然強化了進攻能力,但是現階段依然是防禦性武器居多,比如宙斯盾驅逐艦,日本雖然有很多,但是主要還是用來防空作戰的,所以說日本現在是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


海事先鋒


世界上第一種10萬噸級超級航母,是美國的"尼米茲"級第三批次!也就是滿載排水量10.4萬噸的CVN-72-77,也就是“亞伯拉罕·林肯”號之後那幾艘"尼米茲"級。你問日本現在能不能造?當然不能了!就像下圖,日本也只配護送一下,美國10萬噸級的航母,而已!



造航母,不是說說就來的!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工業國,軍事工業能力比日本,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但是,二戰後它建造10萬噸航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冷戰時期造艦,也得循序漸進,用了至少40年時間!航母才從二戰水平,到達現代10萬噸水平。它造了前後20多艘航母——改裝後滿載排水量5.2萬噸左右的"中途島"級,滿載排水量7.9-8.1萬噸的"福萊斯徹"級,標準排水量7.6萬噸的"企業"號,滿載排水量8.2-8.5萬噸的"小鷹"級,之後才是"尼米茲"級!"尼米茲"級,還要分三個階段,分別是9.1萬噸的CVN-68-70,9.7萬噸的CVN-71,最後才是10.4萬噸的CVN-72-77……下2圖為福萊斯特級和小鷹級航母。




美國的實力全球第一,造10萬噸航母,都用了40年時間,日本何德何能?以現在日本的水平,真是差得太遠了!目前日本最大的是"出雲號"航母,只能算是輕型,滿載排水量不到3萬噸。艦體結構、輪機、傳動和控制系統,要求都差10萬噸甚遠!比如輪機——目前,日本除了民船用的,啟動和加速極慢的柴油機,軍艦用高速輪機都小的很!仿製美國LM-2500燃氣輪機,功率2.2-3.4萬馬力;或者更小的英國"羅爾斯·羅伊斯"授權、日本"川崎重工"生產的SM-1C型,功率不過1.4-1.6萬馬力。可是就連俄國"庫茲涅佐夫"航母,滿載排水量不到6萬噸,其TV-12-4型蒸汽輪機,單臺功率也有5萬馬力!至於美國"尼米茲",用的是西屋公司重型蒸汽輪機,功率高達6.5馬力!日本連大型輪機都沒有,當然更沒有艦用核反應堆,造10萬噸航母,不是井中撈月麼!



除了艦體,現代航母尤其是超級航母,需要的配套裝備,也是極為複雜、先進的,日本沒幾項能自己保證。比如艦隊指揮系統、航空指揮和管制系統、先進雷達、多種艦載機、彈射器、攔阻著艦裝置等等。日本"宙斯盾"驅逐艦,宙斯盾雷達AN/SPY-1D,作戰系統Baseline7.1/9,反潛作戰系統SQQ-89(V)10等,都是直接引進美國的。艦載機更是這樣,現在它的F-35B隱形飛機、MV-22傾斜旋翼機,都是美國的。至於正常起降艦載戰鬥機、預警機、固定翼反潛機、彈射器、攔阻裝置等,未來肯定只能繼續買買買!





別說日本根本還造不出10萬噸航母,就算日本現在造出來,這個所謂"超級航母",眼睛、耳朵、爪牙甚至大腦,都是買的,每艘花個200億美元冤枉錢,算是小有所成吧!這跟印度有什麼區別?當然,還真是有區別的,畢竟印度現在攢出的"藍天衛士"號"國產航母",比日本目前最大的"出雲"號,還大一點!所以,日本造10萬噸超級航母,還是個遙不可及的大夢!


軍事作家陳曦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日本目前尚不具備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能力,但是如果日本的軍事限制被放開,並且日本下決心要造10萬噸級的航母的話,日本在10年的時間內還是能夠造出來的,而要形成戰鬥力,則需要15年的時間。

首先要明白10萬噸級的航母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10萬噸級的航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才能造出來,拿我國的遼寧號來說,滿載情況下能排出的水量為6萬噸,是10萬噸級航母排水量的一半左右。拿螺旋槳做比較,10萬噸級的航母螺旋槳有5片扇葉,每片扇葉有7米,足足有兩層樓那麼高,因為長時間要泡在水裡,所以對材料的要求很高。

就動力來說,美國福特號航母福特號配備兩臺大功率一體化A1B反應堆,同時配備13500伏輸配電系統,供電能力則高達20萬千瓦,幾乎是尼米茲級的三倍,能充分供給EMALS所需的電力;由於有充裕的電力,福特號成為第一種所有機房都設有冷氣空調的艦艇,增加了操作人員的舒適性,並降低了機房內設備的維修保養需求,也正因為這一特點,才有可能瞬間把能量集中在電子彈射上,另外這也為新概念高能武器上艦創造了可能性。此外A1B反應堆的堆芯使用壽命長達50年,可以使福特號在服役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都保持正常的動力功率,不需要回到船塢更換堆芯,從而增加了壽命週期內的執勤時間,具有理論上的無限續航能力。

就艦載機而言,美國現在福特號航母上的艦載機為F35C戰機,而日本已經購買到了F35A戰機,如果日本需要的話,美國可能會出售艦載的F35C戰機給日本。

造船能力來說,日本目前沒有本質性問題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日本就已經造出了7萬噸級的超級戰艦大和號,而不為人所知的是,實際上日本當時也造出了7萬噸級的信濃號航母。

經過多年的工業發展,日本的造船能力來說,造出10萬噸級的航母不存在本質性問題,中間會有很多細節性的技術性問題,但是隻要日本下決心要造,這些細節性的問題,比如材料、艦體結構、製造工藝等都會被突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近年來,隨著日本有放開軍事限制的衝動,日本海軍艦艇也逐漸出現了大型化的趨勢,如出雲、日向,都達到了3萬噸級的級別。

以上是日本出雲號反潛航母,就實際來說,和航母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實際上在建造和使用這些所謂的反潛或者直升機航母的過程中,日本人也在總結航母的使用經驗,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在設計更大的航母,不斷地解決其中的技術性問題。

所以如果日本下決心的話,經過一定的時間是能造出10萬噸級的航母的。

動力上,10萬噸級的航母一般使用核動力,而日本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

要知道,日本本身就有54個核電機組,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在建造和使用核電的過程中,日本人應該已經總結了很多技術性的問題,為他們打造核動力航母積累了基礎。

永遠不要小看日本,戰略上可以藐視對手,但戰術上一定要重視對手

歷史上,我們因為小看了日本所以吃了很多的虧,還是毛主席那句話,“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要重視對手”,日本的工業做工精細是全世界出名的,日本的科技近年來諾貝爾獎也拿了很多,說明日本這個民族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年在停滯,實際上他們應該在積蓄力量。建造一艘10萬噸級的航母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本質性的技術難度,關鍵在於時間。

綜合以上來說,假設現在日本的軍事限制被放開,那麼我個人估計10年的時間,當然在他們下決心的情況下,能夠造出10萬噸級的航母。再加上他們在二戰期間以及近年來都積累了航母使用方面的大量經驗,所以形成戰鬥力在建造後的5年時間裡是可以形成的。


老威觀史


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就只有美國一家能夠10萬噸級的航母,其最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12000噸,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噸位最大的作戰艦艇。日本是當今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也是全球三大造船國之一,尤其在高端民用船舶、特種船舶以及軍用艦艇方面,建造能力、技術、工藝水平等都非常高。但即便如此,想要建造10萬噸級的大型航母,個人認為日本尚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目前只有美國能夠建造10萬噸級航母建造中的“福特號”核動力航母

船廠工人在“福特號”球鼻艏前路過,可見11萬噸級的“福特號”航母體型之大

民用船舶與軍艦的設計要求、系統配置、建造工藝等都存在巨大的差異,能夠建造30萬噸級的油輪、20萬噸級的郵輪,但是卻沒有如此大噸位的軍用艦艇,這主要是因為軍艦航速、結構強度要求高,現有的材料、建造工藝等,還無法滿足建造超大型艦艇的需求(當然,性價比、必要性也不大)。日本在二戰時期曾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滿載排水量達71000噸,即使放在現在也僅次於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也是舊日本海軍造艦能力的巔峰之作,直至目前仍有大批“大和號”戰列艦的愛好者認為其是無敵的,也對日本的造艦能力有著“蜜汁自信”!


舊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日本造艦顛覆之作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最大艦艇“出雲級”輕型韓航母


航母結構複雜程度遠超民用艦艇

雖然日本曾經能夠建造“大和號”這樣的鉅艦,但需要認識的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和現代的航母有著巨大的差異,而且由於二戰戰敗已經使日本喪失了大部分曾經的工業基礎,即便是現在的日本也未必能夠恢復“大和號”戰列艦。想要建造10萬噸級的現代航母,需要突破航母特種材料、大型建造設施、配套系統設備以及研發及建造人員。首先日本在造船材料方面相當先進,而且也一直被全球認可,但是近期的材料性能參數造假事件,破壞了其在造船材料方面的正面形象,民船如此,建造航母談何容易!


“神戶制鋼醜聞”毀了日本材料的高大上形象

建造中的“福特號”航母模塊吊裝“福特號”艦島,需要大型吊裝設備

此外,對於10萬噸級的航母,其所需要的動力系統也是極其龐大的,美國“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約87000噸,裝備了4臺蒸汽鍋爐總功率超過20萬馬力。而日本目前先進艦艇的動力系統全部依靠進口(包括授權生產),其中美國LM-2500系列燃氣輪機所佔比例最大,部分艦艇還採用了英國MT30燃氣輪機。10萬噸級的航母,至少要配置4臺MT30這個級別的動力系統,而日本目前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規模龐大的日本海自艦艇群,不過動力、雷達、武器等絕大部分都需要靠進口
65000噸級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採用2臺MT-30燃氣輪機

雖然日本在建造設施、研發及建造人員方面條件較完善,但對於類似航母這樣的大型裝備,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無法完成。不過日本具優勢的一點是可以引進美、歐最先進的技術、裝備,雖然日本目前不具備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條件,如美國及其他國家不限制日本自由發揮的話,個人認為10年左右它就會擁有相關的能力,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小視!
未來第二個能夠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國家,還要看世界的東方


威吶解析


日本想造10萬噸航母,做夢去吧,世界上能造10萬噸航母的國家,現在只有美國,中國正在努力而為,奮起直追。可見世界霸主美國的地位了,那是實實在在的科技實力。

可能看到了日本的出雲號航母,只有3萬噸,而且是改裝的,離真正的航母還差得遠呢。航母發展階段一般是這樣的,2萬噸起步,比如英國的無敵級,戰鬥機一般是垂直起降的,或者沒有戰鬥機,只有直升機。4萬噸剛能走,比如法國的戴高樂,以及已經退役的福煦那幾艘,都是4萬噸左右。6萬噸航母算中型,比如英國的伊麗莎白級,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中國的16遼寧號17號。然後就是大型航母了,比如美國的小鷹級。然後才是超大型航母,比如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福特級航母。

其中尼米茲級航母的噸位是一點點往上增加的,一開始是9萬噸多一點兒,然後往上漲,最後到了10萬噸多一點。到了福特級航母,已經超過了11萬噸,估計往下就是12萬噸了。

人們說不就是10萬噸嗎?日本有強大的製造業,製造過幾十萬噸的輪船。那只是民用輪船,和軍用的航母不是一個概念,這也是為什麼美國10萬噸一航母叫超級航母了。

10萬噸級的航母殼子並不難找,航母殼子的難度在於材料,但到了裡面才是製造的大海。大航母就像一座中型城市,人有五六千,管理調度就是一個問題,他們都是一體的,這需要多少設備,多少系統?然後是艦載機,彈藥庫都是難題,其他艦艇不算。

至於造成的民用船隻幾十萬噸,那都是運輸船,裝的是貨物,調度很簡單。同時民用運輸船的速度很低,基本上都是10節多一點,而航母的時速是30節,那可不是一個概念,動力需要十分強大。這也是為什麼航母現在只能造到10萬噸多一點,而不是20萬噸,30萬噸了。從一點常識也知道,速度增加和功率增加不是正比,而是螺旋上升的,一般是4次方,好嚇人呢。

所以,不要整天說日本能不能造10萬噸航母了,日本如果真的知道了小主們有這個問題,會仰天長嘆,日本奴婢真的做不到啊。😂😂



大志遠思想空間


日本有能力建造10萬噸級航空母艦嗎?如果來貨組裝的話別說10萬噸的,就是20萬噸的航母,日本都能造出來。

但是如果說日本想要自行建造10萬噸級航空母艦?

十年以內不要想。

航空母艦是一個涉及到現代工業方方面面的,工業的結晶。所以不是你說造就能造的。

如果說日本想要到航母的話,他先得知道自己需要造航母,然後燉出一大包的相關論文,並且通過了日本政府的審批,然後才能正式立項。這個環節就能卡他兩年。

而且在正式立項以前,日本那種先得砸它個一二百億日元,進行相關工業的研發。(航母用的蒸汽輪機。傳動軸變速齒輪箱,甲板,以及航母專用特大號相控陣雷達。基本全都是航母專用的。都得專門研發。就算一切順利,這個環節也得耗費他五六年時間



當然,日本造航母還是有優勢的,比如說船臺港口起重機,龍門吊,日本都有現成的,造船工業方面,日本也有現成的。但是這也得為製造航母升一下級啊,所以這也得花個一兩年時間。


然後還有日本的艦載機方面的問題。畢竟也不要求日本自己造艦載機的,畢竟製造艦載戰鬥機對日本要求實在是忒高了。然後,就算他剛開始打算造航母,就直接下購買二十三十架f35b的訂單。如果美軍不打算特地扶持的話,然後日本就慢慢等吧,我記得好像f35訂單,已經排到2025年至2028年了。這個你慢慢等吧。

日本,就會發現噩夢來了,因為一步到位就要生產10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導致,問題百出(英國從2萬噸的無敵跳到6萬噸的女王出現了多少毛病,然後再打個次方就差不多了)


嘯鷹評



現在有人認為二戰期間日本就擁有多艘大型航母,而且現在的日本還是世界造船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可以建造任何民用船舶…以此認定,日本有能力建造現代航母甚至是10萬 噸級別的航母。

航空母艦是現代船舶製造行業當中最複雜的船舶,也是製造等級最高的船舶,從最基礎的鋼材和模塊焊接開始,就要求鋼板和型材(球扁鋼)抗衝擊性能是最高的,否則20~30噸重的艦載機較高速起降根本不承受不了!


“肯尼迪號”建造當中中所有模塊的焊接要求精度非常高,這樣才能在後續的內部設備安裝過程精確定位與圖紙上的要求一致…才能使航母服役期更長,如果出現較大的焊接誤差,就會出現艦體變型,設備安裝也會出現位置偏差…影響到艦體整體的受力均勻度。

而對於航母用鋼材的焊接要求誤差在0.00㎜等級,“累積誤差”必須要降到最低!當航母主體下水後(完成率最好在75%以上)“應力釋放”(繫泊一個星期以上)完畢後的設備棲裝工作才能快速進行,使航母早日試航並且服役。

航母的現代建造工藝大多采用“塢內模塊搭建法”,說起來容易實際操縱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累積誤差”很大,將直接影響到航母其他設備的安裝,因為圖紙上的原有安裝位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嚴重時艦體要重新進入乾塢內進行返工。所以,航母的建造材料性能和焊接標準要遠遠高於任何民用船舶。
“福特級”航母的A-1B型核反應堆,一共需要兩臺壓水反應堆機組,推動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航母以30節的最高航速行進。


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肯是核動力航母了,軍用反應堆的設計標準、製造標準肯定要比民用堆高了許多,並且它的安全等級也是最高的,現在可以製造軍用反應堆的國家在5~6個,這說明軍用反應堆是比民用反應堆更高等級的技術,在相同功率下民用堆佔地面積要在2000平米以上(主體)而軍用堆受航母艙室的限制不足200平米,這樣複雜的核裝置安裝在這樣小的地方,完全就是“螺螄殼裡做道場”!要想做到談何容易?
日本的大型兩棲攻擊艦上面75%以上的子系統都是美國貨

公允的說,以日本目前的船舶製造水平來看,建造10萬噸級別航母的艦體不是問題,甚至“福特級”所用的HSLA-114鋼都是美日聯合研製的,日本“新日鐵株式會社”也有5500毫米板材軋機…但問題是隻能建造航母外殼沒有用,裡面的動力系統、艦載電子電器控制設備、各種雷達,電子戰裝備…日本戰後幾乎沒有涉及到,完全是購買美國的產品,就是現在“海自”的所有戰艦日本也只是製造了一個軀殼,離開美國的“子系統”它們就是廢品…既然是這樣,涉及到了航母這樣更復雜的裝備,日本就更不能製造了!美國也絕不會將核反應堆、電磁彈射器…這樣的壓箱底的物件賣給日本。
福特級航母的電磁彈射器正在進行彈射實驗。

航母本身的建造是高度複雜的,這還未包括更重要的艦載機,就算是能製造航母主體,沒有艦載機也是沒有戰鬥力的…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仍然是日本購買美國的F35…在大部分裝備都是購買的情況下,說日本可以製造10萬噸級別的航母是荒唐可笑的!


皇家橡樹1972


日本現在是造不了10萬噸航母的。日本不缺錢,造船工業很強,核工業也世界領先,強的方面我們承認,但是也沒必要嚇唬自己,將日本吹上天,捧成神,那就沒有必要了。日本造軍艦的能力現在遠遠不如中國。中國現在造航母也是非常謹慎穩妥的,不會一步到位搞十萬噸巨型航母,日本更沒有這個能力。承認自己國家很強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麼?

圖一:建造核航母是很難的事,美國也吃過大虧。企業級可恥地失敗了,只有企業號一個獨苗。

目前世界上惟一能造10萬噸航母的只有美國,這麼大的噸位,惟一靠譜的動力也只有核動力。強如美國,造10萬噸的航母也不是一步登天的,得一個一個餅吃。二戰以以後,美國的航母越造越大,先是6萬噸福萊斯特級,然後是8萬噸級的小鷹級。這兩級都是常規動力。

美國造航母的經驗如此豐富的情況下,但是在第一代核航母企業級吃了大虧。核動力航母跟常規航母不光是建造難,服役後保養更難。企業級只有企業號一個獨苗,沒有量產。原因就是技術不成熟,造價昂貴。美軍一度回過頭來,追加訂購常規的小鷹級航母。同時加緊研製第二代核動力航母,也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尼米茲級。

圖二:出雲級是日本最大的主力艦,不到3萬噸的船,拍出10萬噸鉅艦的感覺。這攝影師是不是得加個雞腿啊。

很多人有誤解,動不動拿十萬噸貨船說事,其實造航母跟造商船是兩碼事。能建十萬噸以上的商船或是貨輪的國家,並不代表著能建十萬噸以上的航母。用不太精確但通俗易懂的說法,貨輪的結構就是一個大鐵皮殼子,薄皮大餡結構簡單。而航母不一樣,它象是一個蜂巢,結構非常複雜精巧,劃分為幾大區域,每個區域設置了無數小艙室。這些功能艙室的設置想要整明白,非常困難。

拿日本的核動力貨輪陸奧號來說事,就更不靠譜了。陸奧號可是用飯糰去堵屏蔽核輻射的鉛板上的漏洞的啊,親。陸奧號還不到1萬噸啊,親。這貨下水後用了差不多20年才算能航行啊,親。這貨也就是展示了環球航行一年後就被勒令拆除反應堆了啊,親。不到1萬噸的垃圾動力,去驅動10萬噸航母麼?用這條破船去推測日本能造10萬噸的航母,得有多大的勇氣。

圖三:有個別網友希望日本能造10萬噸航母。辦法還是有的,跪求美帝技術轉移現在的尼米茲級唄,看看美帝給不給呀。

日本近期想造10萬噸航母,不光是錢的事,也不光是買部件的事,小到彈射器、攔阻索,大到核動力反應堆,遠程相控陣雷達。而是日本沒有完整的設計能力和集成能力,惟一的辦法就是美國給日本全套圖紙,派人現場指導,手把手的教。日本目前最大的主力艦也就是出雲級而已,從不到3萬噸,想一步跨到10萬噸,洗洗睡吧。步子太大容易扯到那啥。


厲兵


日本造船業相當發達,這是毫無疑問的,2016年底,日本船企手持的訂單總量超過韓國了,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我國。日本海自的出雲、日向雖然名為“直升機驅逐艦”,實際上就是直升機航母,也被外界稱為“準航母”。尤其是出雲號,艦長:248米。飛行甲板寬:38米。標準排水量:19500噸。滿載排水量:27500噸。最大航速:30節。這比意大利海軍的“加里波第”號輕型航母、西班牙海軍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的排水量還要大。


出雲號與日向級一樣,採用的仍然是全通式飛行甲板、右舷艦島等佈局,這與現代航空母艦的佈局完全一樣。出雲級“準航母”,可以看作是日向級的“放大版”,可搭載14架直升機,日向級搭載直升機數量為11架。目前,出雲、日向都無法搭載固定翼艦載機,只能搭載直升機。日本防衛省正在尋求將出雲號改裝為輕型航母,以便其能夠搭載F35B型艦載戰鬥機,需要對其防衛大綱進行改動。目前,還沒有日本計劃購買F35B戰鬥機的消息,而日本購買、組裝的F35A無法作為艦載機使用。


日本有能力建造10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嗎?為什麼?

航空母艦與核動力潛艇等屬於進攻型的武器,日本受和平憲法的限制,是不能研製、裝備航空母艦的。和平憲法,是日本發展航空母艦最大的障礙。其次,日本的軍工製造業也是其發展航母的一個問題。很多人說“如果沒有美國的限制,日本二、三年內就能造出航母”,這種說法要麼是對日本軍工製造業不瞭解,要麼就是在鼓吹日本。不能否認的是,日本的科技確實很先進,經濟相當發達。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民用科技不等於軍用科技,軍用科技也不代表民用科技。



日本二戰時期就是個海軍強國,其實力能夠排進世界前三,日本與美國的航母大戰更是世人皆知。有人說“幾十年前日本就能造航母,現在更不是問題”,要知道二戰時期的航母與今天可無法相比:只要距離足夠,現在一艘先進的驅逐艦,就能夠滅了二戰時期的一個航母戰鬥群。


不考慮其受和平憲法的限制,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得有前提條件:

一、日本不依靠外力幫助,獨立自主建造航空母艦。在這個前提下,目前日本自己是無法建造航母的,更不用提什麼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日本現在的出雲級準航母用的LM-2500 IEC燃氣渦輪主機與LM-500燃氣渦輪發電機,是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授權下由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IHI)生產的。其它如艦用航電系統等,得多都得依靠從美國進口,或者是依賴美國提供技術。出雲號想要改裝成輕型航母,必須依靠美國的技術支持,依靠日本自己,那就得把軍工業的短板都補齊了。


日本獨立建造航母,艦載機就是必須得解決的。目前日本國產戰鬥機需要的核心裝備基本上都來自於美國,或者是在美國的技術支持、授權下生產的。日本並不具備獨立研製、生產戰鬥機的能力,想要自己研製艦載戰鬥機,這中間的難度可不是靠嘴能夠解決的,而且研發需要時間,二、三年是不用想了——這可不是想研發就能研發出來的,航空發動機同樣依賴於美國,更何況日本戰機研製的體系並不完整。

彈射系統是另一個日本不具備的技術,當然了也可以研發,同樣需要時間,或者是乾脆採用滑躍起飛。無論是採用哪種起飛方式,日本都不具備這個技術,需要從頭來。至於有人說“二戰時期日本就具備建造航母的技術”,對於這種說法也只能呵呵了:現在是21世紀,用幾十年前的技術能造出來個什麼怪物?這是想送去博物館,還是想造個“靶船”?



航母的動力也是個問題,無論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日本都需要研發。直接拿過來就能用的航母動力系統,日本還沒有。航母建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而日本的軍工製造業經過這麼多年的“剦割”,早已並不完整,缺腿的地方太多。關鍵的核心設備、技術都掌握在美國人的手裡,這也是美國控制日本的一種手段——離開美國,日本的軍工製造業就會“半癱”。這從日本自衛隊的裝備上就能夠很清楚的看到,其坦克、裝甲車、飛機、艦船等等,有多少是日本獨立製造的?



二、美國向日本提供大力支持,幫助日本建造航空母艦。就像印度一樣,印度雖然自己造不出來,但是能夠買來。如果美國向日本提供技術、設備上的支持,以日本造船業的實力,造個十萬噸級的航母不成問題。這是可以肯定的,日本是傳統造船強國,實力不容小視,絕非印度之流可比。由日向到出雲,日本就是在為航母建造積累經驗、培養人才,可以說是正處於航母建造的技術積累階段。假以時日,日本一定會擁有研製出航母的能力(關鍵技術還需美國提供支持)。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日本現在還不具備獨立建造航母的能力,未來也不會具備這種能力。美國雖然支持日本擴軍,鼓動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提高其軍力,但是這種關鍵性武器裝備的核心技術、設備必須掌握在美國的手裡——美國要的是一個強大且受控制的日本,掌控其核心技術,是美國必須做的事。美國可以放鬆鏈子,但絕不會徹底鬆開。


儒道之主


建造航空母艦需要船塢,目前日本是具備能夠建造10萬噸級的船塢的,從硬件上看如本的確具備這個能力。從軟實力看,日本目前已經建造了包括日向級和出雲級在內的直升機驅逐艦,其實從外形看,日本所謂的直升機驅逐艦就是具備直通甲板的兩棲登陸艦。

日本在大型水面艦艇上是不斷的嘗試,包括目前的出雲級兩艘直升機驅逐艦,據說稍微加以改裝就可以實現攜帶F-35B戰鬥機的能力。但是日本建造10萬噸級得航空母艦將會遇到幾個問題。



航空母艦已經不是屬於防禦性的裝備了,如果要建造就勢必要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另外10萬噸級的航空母艦所需要的動力也是日本無法解決的,因為日本還沒有相關船用核反應堆的研製能力。


10萬噸級的航母就需要使用彈射器,這個也是日本所欠缺的技術,包括艦載機,日本目前裝備的F-35A是不能用於航空母艦的,這個將會給日本出另一個難題,購買還是自己研製。

其實日本有沒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艦真正決定的力量在於美國,美國說不,日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