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兩幅遼代《鹿鳴圖》,不僅畫得精緻,而且充滿詩意

兩幅遼代《鹿鳴圖》,不僅畫得精緻,而且充滿詩意

《丹楓呦鹿圖》

《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的絢爛之極

《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們先讀一下上面的詩,這個其實是畫的詩意來源,當然不完全一致,或許呦呦鹿鳴不一定是在秋天,但此兩幅鹿鳴場景,卻在絢爛秋色中呈現。達-芬奇與萊辛等西人說了畫是無語詩,詩是有聲畫,而中國的王維與蘇軾等人亦以說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閱讀此兩幅秋色圖不能不尋找詩意的來源,因為畫的題目(不管是後人加的或者因圖中表現的內容而命名)揭示畫中的詩意含蘊。這兩幅秋色的鹿鳴圖被疑為遼契丹畫家的作品,臺北學者李霖燦持此觀點,還有人判定與中亞人有關,還有人與敦煌風格相比較,不管如何,此圖與北方或者西部北方的關係密切,而且與中亞、西亞風尚相對應,事實上圖中的風格算得上早期中西合璧的經典之作,這裡面的描繪有輕微的立體感覺,一些手法的中亞化影響明顯,至少把圖畫得滿滿的,色彩亦畫得十分的濃郁,密不透風的構圖中並不少於主體形象的鹿群的行走空間,此便是疏可走馬的所在(記住歷史上有指鹿為馬的典故),秋林環繞的世界中不僅僅是鹿,還有綠色的所在,這種植物解讀在蘋、蒿、芩之類的鹿群所喜食物其實其可以說得通的,縱是遼人亦受中原文化的影響,《詩經》的影響其實遍佈中原與周邊的各個角落,畫者亦有此意味的揭示。

細密的作派在一些國家的畫者中比如日本的東山等人還是堅持,這個其實是從中原的影響而來,所有的葉與枝一絲不苟,雖然繁雜但通過畫者組織後卻是條理清晰,脈絡暢通,枯葉生長的來龍去脈決不含混。用墨與色的深淺來顯示層次,獲取豐富的空間感覺,此種作派是明顯的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之法,值得重視與重新的審視。我們從趙佶的一些花鳥作品中領略宋朝的浮雕感覺的著色表現色法,而在風景畫(古人稱山水畫,但在此兩幅畫中,以風景畫名之更為實際)中,此兩幅作品的深淺層次遞進之感覺表現得更為明顯,我們可以看到畫者時而用濃郁的帶紫的深紅來彰顯前面的楓樹,裡面用濃郁的含墨的深紅色來襯顯前面的楓林,這種豐富的表現渲染手法在中國繪畫中其實不多見,儘管蘇軾等文人高倡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造成後世的中國畫者進入文人遊戲筆墨的時代,嚴謹的繪畫作風退化,那麼絢爛之極的作品經典在哪,其實就在此兩幅疑似契丹畫家畫的秋色鹿鳴圖中(當然主要是從色彩運用的角度來說的)。

秋色圖在中外的畫者表現中是充滿激情的,首先是自然秋色本身的奇觀所致,儘管春天的百花世界亦是顏色豐富的世界,但那種世界是生鮮的豐富色彩,鮮明而豔麗,缺少過渡的微妙感覺,如果一日之中的色彩變幻豐富在黃昏時,晚霞明滅時的絢爛迷幻之景緻的呈現,那麼秋天就是一年中的黃昏時光,而且秋天的色彩卻是極為成熟而豐富的,變幻的微妙感覺同樣妙不可言,向晚時節的絢爛之極,這種四季中的向晚之際,所變幻豐富的顏色不是花而是葉,尤其是春夏時是青楓的之葉。自然豐富的色彩在呈現,成為畫者學習表現豐富色彩,成長為色彩家的一個可貴的時節。調色板或盤上的豐富顏色往往能夠大展身手。當然古代的科技不發達,顏色的品種遠不象今天那麼的齊全,但古畫者知道充滿利用現有的條件來努力表現秋日楓林中的世界,和諧而寧靜但又是充滿危機的世界,因為文雅的鹿其實在叢林法則中是處於弱者的,這個讓人想到宋,然後是遼,最後是金,它們先後都成了元蒙的獵物。所以此兩幅繪畫作品的詩意揭示,恐怕帶有隱含的時代與人生的哲理,或者王朝的命運。一切相也許都是虛妄,但一切相卻揭示某種未來的東西。秋色的激情一直在鼓動畫者畫自然的絢爛之極,林風眠的《秋豔》,李可染有關麓山的作品,紅鬱的調子呈現給人們的視覺引力是十分強烈的,而此兩幅古經典的秋色之作同樣不例外。

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在自然界的變幻中是秋轉為冬,而冬天的平淡其實雪色掩蓋了紛雜的世界,自然世界會呈現某種水墨山水的意味來,此但是所謂的平淡天真世界,宗白華對於雪景的激情表述可以說是十分精到的,當然雪景是平淡,秋色是絢爛,它們的不同是畫者表現的一個四個季節階段,有各自的風尚與意味,各自可以展示的特點,也許對於畫者來說,某種時節會更讓其展示才華,把藝術推向爐火純青的境界。


自從北宋南遷到滅亡,中國的繪畫彷彿進入冬季時代,不再是絢爛的激情,而是水墨之孤寒,原因是胡人侵入中原,原本的中原人民死的死,散的散,逃的逃,隱的隱,投降的投降,無論哪種活法都使族群之人心境受到挫傷,所以元之繪畫,開始水墨遊戲時代,不再是唐宋時的絢爛風格,是十分可以理解與自然的變化。後世其實亦不泛仇英藍瑛等人的提振,但已經不再是主流,到了現代,西畫的影響力的大增,這個情況才有所改變。

兩幅遼代《鹿鳴圖》,不僅畫得精緻,而且充滿詩意

《秋林群鹿圖》

(原創文字作者系網絡藝評家,詩人,書畫家)

主要文章:《宋畫哲學》、《家林論唐宋藝術》、《家林讀苦瓜和尚畫語錄》、《完美的女神--品讀安格爾的《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