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被人遺忘的一個政權。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英雄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三國時期更不用說,大家津津樂道的曹魏,蜀漢,東吳,你逐我趕,鬥智鬥勇,而有一個政權好像被人遺忘了,沒有一點消息,大家熟悉的小說《三國演義》中也一帶而過,它就是由

公孫度建立,歷經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三世四主統治遼東地區五十年之久遼東公孫氏政權。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被人遺忘的一個政權。


公孫度,字升濟,少年時期跟著父親來到玄菟郡,做了郡吏,收到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喜愛,送他去學習,還給他娶了媳婦,後又推舉他當了尚書郎,後又升遷為冀州刺史,但因為謠言,被人彈劾,官職被免,正在四處找關係。託門路的時候,碰上了自己的同鄉徐榮,那時候徐榮正在董卓的手下當中郎將,所以他推舉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

因為公孫度在玄菟郡做過郡吏,所以遼東郡的權貴看不起他,公孫度沒有緩和這種矛盾,而是決定殺人立威,正好,在沒當太守以前,襄平縣的縣令公孫昭曾經讓自己的兒子公孫康當過伍長,所以公孫度一上任,就拿他開刀,找了個理由,就在襄平市中把他鞭打而死,那些平時得罪他或者不聽號令的權貴們,也都叫他找個理由殺死了,被殺的權貴多達一百多家,從此人人畏懼臣服。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被人遺忘的一個政權。


公孫度不光施威在內,還揚威在外,在內部平定以後,公孫度東征高句麗,西擊烏恆

。威震海外,又把宗族之女賜於夫餘國王,夫餘國主動成為遼東的附屬。

公孫度看到中原大亂,群雄征伐,慢慢有了稱王的野心,和親信們商議稱王,隨後他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自己的父親為建義侯,出行時和穿戴的規格和皇帝一樣,並把自己的護衛稱作御林軍。曹操封召公孫度為威武將軍,封永寧鄉侯時,公孫度卻說“我在遼東稱王,要個鄉侯幹什麼啊”然後把印綬放在武器庫中。

公孫度死後公孫康繼承其位,公孫康在曹操奪取了東萊諸縣後,為了表示歸順,把為了逃命前來投靠的袁尚,袁熙兄弟兩個殺了,送於曹操,曹操為了籠絡他,封他為

襄平侯,進拜作將軍。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被人遺忘的一個政權。


公元209年,公孫康利用高句麗的內部矛盾,攻打高句麗,並大破高句麗,攻陷其國都,又興兵討伐韓濊,並設置帶方郡,派人收集遺民,也實行和親政策,將宗族之女嫁給勢利大的百濟,百濟成為其屬國,夫餘,三韓,倭都,都歸服遼東。

公孫康死後,由於兒子幼小,其兄弟公孫恭繼承,但是由於公孫恭體弱多病,沒有後代,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長大後奪其位,魏明帝封其為揚烈將軍。

公孫淵即位不久,便和東吳孫權眉來眼去,表示要歸服孫權,孫權一聽當然高興了,不顧大臣的反對,馬上派出使者,帶領一萬多人,攜帶金銀珠寶去遼東,並冊封公孫淵為燕王,東吳使者到了遼東後,公孫淵又有點反悔了,怕和孫權來往,惹怒了自己的近鄰曹魏,但又捨不得那些珠寶,所以想了個計策,把使者殺了,把人頭送於曹魏,還扣留了孫權派來的那些人馬,孫權得知消息後,大怒,非御駕親征,多虧大臣勸解,才沒攻打遼東,但心裡非常記恨公孫淵,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被人遺忘的一個政權。


孫權不高興,但是魏明帝高興了,看見東吳使者的人頭,馬上派出使者前往遼東,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本來挺好的事,可是公孫淵又出么蛾子了,聽說來的使團中有個大力士,不是普通人,他心裡又犯懷疑了,怕明帝不懷好意,於是派兵把使館圍了起來,然後拜見,並出言不遜,大放厥詞。

使者回到曹魏一說,明帝不樂意了,派幽州刺史毌丘儉征討公孫淵,公孫淵得到消息。也馬上出兵阻擊,雙方展開激戰,毌丘儉一看情況不利,便撤兵了。

公孫淵一看都得罪了,乾脆自己自立為燕王,改元邵元,並設置百官,並排出使者,授予鮮卑單于印綬,並給邊疆少數民族加封晉爵,還誘使鮮卑騷擾北方。

明帝知道消息後,不敢大意,怕後院起火,馬上派司馬懿前去征討,不多久就被司馬懿所滅。結束了公孫氏對遼東五十餘年的統治。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被人遺忘的一個政權。


公孫氏政權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當地經濟,保護了很多文人和災民,加強了在東北地區的政治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高句麗,增進了和夫餘的關係,並加強了和各個少數民族的經濟交流和文化輻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