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作為足球比賽開始前的最後一道程序,“挑邊”一直是被所有觀賽球迷忽視。即使是規則的解釋方國際足聯,也對挑邊缺乏重視,在FIFA的《足球競賽規則》中,沒有對挑邊做過多的規定,只是輕描淡寫地寫道:“為了保證挑邊的公平性,裁判們應該儘量讓硬幣在空中多轉幾次。

在觀看者和官方看來,挑邊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因為足球有上下半場,如果你選擇了球權,那麼下半場你就會變成防守方;如果你在上半場選擇了中意的場地,那麼45分鐘後你也必須和對手交換。

然而,雖然球迷和官方不太重視,但許多球隊的教練卻對挑邊非常“迷信”,他們甚至固執地認為,賽前贏得了挑邊,也就意味著他們能贏得整場比賽。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同探究,關於挑邊那些事兒。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挑邊”進化史

早在19世紀,使用拋硬幣的方式來決定場地和發球權,就廣泛地出現在了足球、羽毛球、斯諾克等運動中,不僅如此,在加時賽和點球大戰規則出線前,這種方式還曾被運用在平局的情況下,讓上帝來做出最終的抉擇。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在1970年國際足聯推出點球大戰決勝前,所有雙方無法分出勝負的比賽,都是靠裁判透投硬幣來決定最後的勝者。比如1968年的歐洲盃半決賽,意大利和蘇聯隊鏖戰無果,最終進入了殘酷的“猜正反”賭局,幸運的意大利隊最終勝利,淘汰了強大的蘇聯隊,挺進決賽。又比如在1965年的歐洲冠軍盃四分之一中,利物浦和科隆隊兩回合戰成0比0,重賽又戰成了2比2,不得不靠猜正反決定贏家,這次則是英格蘭人受到了幸運女神的垂青。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隨著足球規則的越來越詳細和科學,加時賽、主客場進球制、點球大戰紛紛出現,徹底解決了兩支球隊苦戰無果的情況,猜硬幣正反來決定比賽勝負,也徹底成為了歷史,恢復了它最簡單的功能。

但是,雖然挑邊決勝已經成為了歷史,但許多教練卻仍然會關照隊長,囑咐他們一定要贏得挑邊的勝利,因為這還關係到球隊的戰術安排,以及習慣問題。

不一般的挑邊器

在許多關於足球的廣告或者影視作品中,裁判或者球員會用硬幣挑邊,然後在比賽結束後把它丟進自動販賣機,然後拿一罐可樂暢飲,這種橋段最著名的莫過於貝克漢姆和因扎吉共同出演的百事可樂廣告。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實際上,正式比賽中所使用的,不是英鎊也不是歐元,而是與貨幣材質相似的挑邊器。許多解說或者媒體說硬幣,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而為什麼使用挑邊器而不是硬幣,則是因為各國的硬幣規格不同,材質不同,所以重量也有所不同,進而在空中滯留和旋轉的時間也不同。為了保證相對公平,所以使用了統一的標準,來製作挑邊器。

挑邊獲勝後的選擇

許多人認為,挑邊的獲勝者會選擇球權,但事實和數據顯示,多數挑邊的勝者往往會優先選擇場地。首先,由於開球的時間、天氣差異,贏家可以優先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做出對本隊最有利的選擇。

而另外一些球隊則是出於戰術的安排,比如客場比賽、強弱懸殊的前提下,一些球隊會主動把進攻機會讓給對方,龜縮反擊,尋找對手的破綻。

小挑邊裡故事多

對於球迷和解說們來說,只有當主裁判一聲哨響時,比賽才剛剛開始,但對於很多教練和球員來說,當雙方隊長在挑邊是,比賽就已經開始了。因為挑邊的結果,往往決定著比賽是開一個好頭,還是一開始就被動挨打。

2000的世俱杯比賽中,佛格森爵爺率領剛剛拿下三冠王的曼聯遠赴巴西,挑戰達伽馬隊,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風頭無兩的曼聯竟然以1比3的比分敗北,無緣世俱杯。在賽後,老爵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怒斥“該死的硬幣”,以此作為曼聯輸球的理由。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當然,這並非是爵爺為輸球找的藉口,因為在挑邊失利後,曼聯不得不在上半場直面巴西那熾熱陽光的照射,這讓習慣了英國溫和氣候的球員感到十分不適,在上半場就精疲力竭,最終兵敗如山倒。而到了同年9月,命運女神則站到了爵爺和曼聯一邊。在這場英超聯賽中,曼聯在挑邊中選擇了不受陽光直射的半場,並在上半場打入了整場比賽唯一的進球,最終1比0輕取托特納姆熱刺。

除了陽光外,風向和草地情況也是挑邊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許多球隊都希望在上半場處在順風的一邊,以便進攻而獲得進球優勢。在2019年的中超天王山之戰中,客場作戰的廣州恆大正是憑藉挑邊勝利,選擇了不那麼剛剛澆過水後不那麼溼滑的一側而反客為主,2比0力克上海上港。同時,還有一些球隊在挑邊中,會在上半場優先選擇靠近本方替補席的那一側,因為這樣更能方便教練指揮。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除了陽光、風向和指揮等場上實際因素,一些教練還會因為單純的迷信而對挑邊有著固執地認知。

如前法國國家隊主教練多梅內克,說起這位老兄,許多球迷首先想起的,是他靠“占星”來選擇隊中球員和首發名單,而不是球員的狀態和場上表現。如此迷信的多梅內克自然對挑邊要求甚高,在他看來,在挑邊中輸給對手,是非常不吉利的行為。比如在2005的德國世界盃預算賽中,法國隊舉步維艱,戰績難看,出線形式岌岌可危,在這種時候,多梅內克不是制定戰術,反思原因,而是在賽後大罵挑邊的場上隊長巴特茲,指責他在挑邊中輸給了對手。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同樣迷信的還有中國國家隊前主帥朱廣滬,在他看來,如果在賽前挑到了靠右的場地,那麼他的球隊很可能獲得比賽的勝利。

挑邊真的有玄學?

那麼,如多梅內克一樣迷信挑邊的結果,到底有沒有影響呢,調查的數據讓人不得不相信,挑邊真有點玄學。因為在挑邊中獲勝的球隊,贏得比賽的概率遠大於失敗方。最著名的玄學時間莫過於2006年德國世界盃,前三個比賽日戰罷,所有的挑邊獲勝的球隊都拿下了比賽,著實讓人驚訝不已。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挑邊確實會對教練和球員在心理、生理上產生負面暗示。比如切爾西傳奇門將切赫,在2006年挑戰雷丁隊的比賽中,剛剛開場30秒,他就和雷丁隊的前鋒相撞,腦震盪下場。在賽後回憶時,他說:“我只記得特里在挑邊中輸了,我不得不一路小跑到對面的球門,之後我的大腦一片空白。”

豪門的挑邊傳統

在歷史悠久的歐洲足壇,許多老牌俱樂部都會有自己的傳統,並對其有著充分的解釋。相當一部分球隊會在上半場背對本方球迷看臺,比如AC米蘭,在他們的官方解釋中,這是因為“上半場能和本隊球迷並肩作戰,下半場能和球迷一起擁抱勝利。”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不過也有一些球隊的傳統,恰恰與之相反,比如利物浦隊。他們就認為KOP看臺擁有一種魔力,能把皮球吸進球門,而在下半場,球員們背靠KOP,會從他們身上獲得強大的力量——永遠不會獨行。

挑邊真的公平嗎?

除了足球場,挑邊決定勝負在國際上,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博弈方法,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最公平的方法。比如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演講順序、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得票相同,都會採取拋硬幣的方法決定。

裁判拋的是硬幣?贏家一定選球權?足球比賽中“挑邊”的冷知識

但是,對於這“上帝的旨意”,許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比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數學與統計學教授Persi Diaconis就認為,例如被普遍認為輸贏幾率各佔50%的拋硬幣遊戲,其實正反面出現的幾率也不是50/50,而是更接近51/49,拋出時朝上的那一面概率佔優。而英國人馬修·克拉克,則直截了當的指出,只要通過適當的練習,就能預先知道硬幣落地的結果。

從極端嚴謹的角度看,也許拋硬幣尚存在了一些不公平可以,但對於充滿偶然因素的足球運動來說,在找到更公平的方法以前,這是最適合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