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朱元璋為什麼明明知道燕王能力強,卻不立其為帝,結果導致內亂?

娃兒我熱飯


自古以來,皇位都是傳給嫡長子的,這是幾千年的法統,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立朱標為太子,之後又力排眾議策立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他的目標就是要給後世子孫樹立一個榜樣,立嫡立長,免得以後因皇位之爭而斷送大明江山。當時朱棣不是長子,而且還是庶出,即使再能幹,朱元璋也不能立他為太子,不合宗法,不利於以後大明王朝的皇位傳承。

1368年2月,洪武帝開始為王朝定下傳統,即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為太子,因為朱標是他的嫡妻馬皇后所生之子,是嫡長子。雖然,朱標的性格不像朱元璋粗狂,而是有點書生氣,但朱元璋還是決定立他為太子。一來他是嫡長子,二來以後天下太平主要是文治而不是武統。

但是可惜,朱標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痛苦萬分,在繼承人上思考再三,還是決定立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為什麼不立其他兒子而立他孫子呢?

古代宗法制度立太子,講究的是立嫡立長。太子朱標是嫡長子,朱允文是嫡長孫,所以從宗法制度來說,朱標死立朱允炆是有道理的,而且這樣更加符合朱元璋當初立太子朱標的目的,立嫡立長,避免以後太子之爭。朱棣即是庶出,又不是長子,即使再強也不能立太子。

可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他的四兒子野心太大,根本沒把小輩朱允炆以及祖宗家法放在眼裡。朱允炆登基之後,馬上發動“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成功篡取皇位。上位以後得朱棣大肆渲染自己也是馬皇后所生,以便堵住眾人之口,但天下人知道他是庶出。他的掩耳盜鈴行為從反面也論證了皇位自古是立嫡立長。

上圖便是“靖難之役”雙方的進軍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