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五小的祕密(第一期)——起點

2018年西決,五小對五小,因為保羅和伊戈達拉傷退,雙方最後都拿不出自己最強的小個陣容,這場有關五小理念的終極競爭,沒能得出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結果。


雙方球迷回想起來,各有忌憚和怨念,有趣的是,兩邊討論的其實是一件事,卻有完全不同的結論:


勇士球迷會說,“火箭空間太好,協防好難上”;


火箭球迷會說,“我就說三分投太多不行,鐵成這樣當然贏不了”。


這種現象也很正常。對勇士球迷來說,在兩瓶毒藥之間反覆選擇的記憶令人煩躁,畢竟PJ塔克彷彿投進了全世界所有的底角三分,但這不過是因為,那些勇士防守成功的回合,你的興奮點只停留在己方主將牛逼的橫移,以及外線迅捷的輪轉上了。


五小的秘密(第一期)——起點


反過來,火箭這邊的27塊精鐵實在震古爍今,換做任何球迷去體驗一次,都得一輩子忘不了。


即使這支球隊的立隊之本,恰恰是依託於外線投射的極致空間。


不管怎麼樣,那輪系列賽讓我對未來籃球產生了一種略感興奮、又有些絕望的猜測——或許,依託於極致空間的小陣容,就是未來籃球的終極答案吧。


當極致空間削弱了對手護筐,小個球員天然劣勢的籃下終結被拔高,籃下還是三分線的選擇題,讓防守太難交出完美的選擇。五小陣容靠良好的換防彈性、機動性和侵略性,讓複雜的技戰術設計變得可笑,而以大體型壓制為核心的進攻上限偏低,又很難匹配對面小陣容的火力。


如果出現一支陣容更加完美的17-18賽季火箭,可能他們會讓聯盟絕望。但這個念頭在18-19賽季,火箭自己無法維持完整陣容後被掐滅。這一季的火箭讓人反思,追求極致空間卻無法兼顧防守資源的建隊策略,作為爭冠球隊,是否真的可行。


勇士的漢普頓五小,好像就是一個反例。起碼在進攻端,勇士的五小並不一定要靠全拉開空間削弱護筐的方式贏球。一人所向披靡,身後萬箭齊發,那是詹皇的小球體系,而非小陣容的唯一解,漢普頓五小——合體時沒有輸過一輪系列賽——就不是這個理念。


五小的秘密(第一期)——起點


但在看過各種不同體系的籃球后,我更願意相信,漢普頓五小才是個例。對於飄在外面,有各種手段靠跳投大量開發進攻,不依賴攻筐和侵略性,還能維持頂級效率的主攻手來說,陣容小還是大,空間極致還是有瑕疵,影響沒那麼大——而勇士有三個這種人,並且可能是歷史上,各自位置這種類型打法最好的球員,這太巧合了,無法複製。


五小的秘密(第一期)——起點


事實上,跟通常的五小陣容以進攻為先也不同,勇士的五小,對進攻的加成不大。杜蘭特在勇士的三年,五小的進攻效率並不高於四巨頭跟球隊最好的進攻中鋒同時在場的陣容:


16-17賽季,五小的進攻效率是120.9,四巨頭+帕楚里亞的進攻效率則是121.3;


17-18賽季,五小的進攻效率是118.9,四巨頭+帕楚里亞的進攻效率則是118.3,把帕楚里亞換成麥基也差不多;


18-19賽季,五小的進攻效率是125.3,四巨頭+盧尼的進攻效率則是122.8。


這種五人組進攻效率數據,在一個賽季裡,因為樣本並不足夠大,所遭遇的情況也不同,或許會有較大誤差。但如果漢普頓五小在三個賽季裡,都證明了他們在大樣本下並不比有中鋒的陣容進攻強,還是很有說服力。


勇士的死亡五小,是一套萬金油陣容,而撤下中鋒,更多是為了防守不被針對。畢竟,遇到特定的對手時,帕楚里亞和麥基可以有100種姿勢被打死。​


另一種對小陣容的理解,在於機動性——小陣容能跑,小陣容能推節奏,小陣容能讓大個子疲於奔命。這有一定道理,但依然不是最重要的理由,因為最能跑的球隊未見得很小。多倫多猛龍快攻厲害,是因為他們後場會傳球,鋒線跑得快;湖人快攻厲害,靠的是老詹的閃擊傳球+濃眉的天降奇襲;而快攻最強球員揚尼斯,跟小就更加沒有什麼關係。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放小陣容都是為了兩個目的:

防守端提升彈性,在防擋拆和防無球時可以更多換防,追求機動性和侵略性,當然,往往要犧牲護筐和籃板——小陣容的確有機動性目的,但價值在防守端;


進攻端提升空間,讓對手的協防和夾擊更容易付出代價。


聯盟裡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小陣容,但大部分是比賽處於某個特殊狀態時,教練的應對策略。比如,當你的中鋒被對面擋拆手揍得痛不欲生,把大前鋒頂上5號位,這就成了小陣容——但你未必能確保球隊的1號位有能力向上換防。又或者,進攻停滯,比分落後較多,想要拼刺刀時,上空間好的小陣容去搏命——你又未必敢說自己的小陣容能保證防守。這些臨時性的五小陣容,最終不被教練組作為漢普頓五小或者火箭五小一樣的殺手鐧,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湊齊真正好用的五小,所需要的條件太多。


完美的小陣容,非常難湊全,難點有多個:


第一,你要找一個,能頂防大中鋒,能投三分球,還有向下換防能力的五小陣容裡的中鋒。過去這是擺小陣容最頭疼的地方,但在聯盟內線體型整體放小,低位進攻式微的背景下,可以充當這個角色的球員也變多了。但一場比賽撐下來又是另一個回事了,即使是追夢格林,科爾也只有在特定的系列賽裡,才會讓他出任首發中鋒;


第二,你的後場能向上換防。換防是對兩個位置的考驗,你的大個子可以向下大防小,小個子也得可以向上小防大。相對來說,這個條件沒那麼苛刻,因為你可以讓換防能力更強的側翼球員,去對位擋拆手,把你的小後衛藏在一個對手不怎麼參與戰術的3D側翼球員那裡。比如,勇士的五小,就會給庫裡安排這樣的定位。但如果你想把換防做到更加任性的層次——拆解一切掩護戰術,退防可以隨意對位,減少既考驗紀律性的保護型無球換防——後場球員臀部是否挺拔,就成了重要指標;


五小的秘密(第一期)——起點


第三,所有球員都得有外線牽制力。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小陣容裡出現了空間瑕疵,那麼環境就更加接近一餅+四射的常規擋拆型陣容,五小極致空間的完美感就有了缺憾;


第四,你需要有攻城錘,打出縱深感,充分利用小陣容帶來的空間優勢。我們擺一圈射手不是當行刑隊的,站在外圍一通亂扔,那是在賭概率看臉,既沒有穩定性,也無法拔高進攻的絕對效率。即使在這個三分球時代,籃下還是預期效率最高的區域,只不過如何打到籃下,是所有球隊進攻面臨的難解問題。


這道題,歐文和霍福德率領的那支凱爾特人就無法解答。那是一支從1到5號位都能投籃的極致空間球隊,但歐文作為主攻手,無視環境中距離是招牌,在優質空間下更多殺傷籃筐反而是相對弱項。凱爾特人全程拉開的空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是他們上個賽季“僅僅”交出聯盟第10的進攻效率的原因之一,而當他們本賽季,有更多打法具有侵略性的球員,把攻筐頻率提升上來後,凱爾特人的進攻來到了聯盟第4,百回合得分漲了接近2分。


簡單說,揚尼斯和勒布朗需要空間,同樣的,空間也需要揚尼斯和勒布朗;


第五,你的鋒線協防能力過硬。僅僅有一個可以頂上5號位的前鋒並不夠,因為他要搞定的事情太多,包括頂防、卡位、護筐、籃板,還得時不時出去換防小個,縱然有些怪物球員可以兼顧的不錯,但在大量換防的體系下,鋒線雙保險是必須的——強弱側都有人鎮守,協防才能無死角。所以,你的另一個鋒線——也就是小個陣容裡的大前鋒——同樣需要是協防高手。在這個鋒線緊俏的時代,你能收集到一個能投三分又能換防全位置的小球5號位就不容易,再來一個協防型前鋒,著實困難。


好了,我們先不提那些附加分項目,光是這5個基本項目,就沒什麼球隊能完美的擺的出來。所以,當我們在猜想,如果這賽季的火箭取得成功,是否中鋒就會集體失業時,你也先得考慮到,火箭事實是NBA歷史上,其他各項配置最接近完美小陣容的球隊之一,而大部分球隊都沒這個條件。


五小的秘密(第一期)——起點


事實上,即使是近幾年最著名的兩套五小陣容,也各自有缺憾:


漢普頓五小:格林沒有了靠譜的三分,伊戈達拉不踹棺材板時,投籃也不靈。庫裡不能換防內線。當然,勇士的五小還是籃球世界出現過的所有小陣容裡,綜合實力最被認可的一套陣容,這並非因為他們的小陣容完美符合所有的特質,而是他們擁有技術特點超出陣容侷限性的球員;


17-18賽季火箭五小:這是迄今為止,最接近理想狀態的一套五小陣容,他們幾乎滿足理想五小陣容的所有條件,但他們遇到了幾個非常具體的情況:


第一,輪換太短,他們沒法用五小陣容跟勇士拼足夠長的時間,輪換裡必須加上不滿足五小陣容必備條件的球員——比如安德森、狀態全無的巴莫特,甚至卡佩拉——這部分時間裡,讓他們與勇士拉開了差距;


第二,火箭有打縱深的能力,哈登和那個賽季的戈登有良好的攻筐侵略性,但

他們遇到了一個換防彈性極佳、球員橫移能力極強、鋒線協防出色、外線輪轉迅速、防守紀律性出眾的球隊,可以最大程度的限制他們的攻筐。那輪系列賽,除了火箭大勝的G2,火箭沒能在其他比賽裡同時實現攻筐的產效雙豐收,而這方面做得還算不錯的G7,又趕上了喪心病狂的27鐵。


簡單說,球隊吃環境的進攻方式——攻筐——被對手限制在了一個普通的水準,同時,拉開空間的配角球員們,突然失準的投籃狀態,又無法回應攻筐帶來的收益。這是五小陣容進攻的根本,這一項沒有了,小陣容的進攻優勢就沒有了;


第三,哈登的持球投三分,在全明星後就出現了嚴重下滑,這項無視環境維持球隊進攻的武器,在系列賽中長時間失效。球隊另一個進攻穩定器——保羅的中距離——其作用在於拆解大中鋒,這跟杜蘭特、卡哇伊式的鋒線中距離單挑又有區別,而那輪系列賽,勇士幾乎不上可以讓保羅輕鬆單挑的內線。雖然戈登作為第三主攻手,其各種強勢外線續命一定程度彌補了燈泡整體平平的效率,但顯然也無法匹配對面三大射手型主攻手,在最後兩場生死戰中拿出的強勢投射。


五小的秘密(第一期)——起點


換句話說,火箭無視環境的進攻方式也失效了。


所以今天回想起來,17-18賽季的火箭,表面上,他們有一套近乎完美的五小陣容,但在更長的時間尺度內,他們沒法維持小陣容的在線時間。在細節方面,他們也沒有最大化小陣容的價值——他們的縱深能力再強一點,是否就能鑿穿事實上並沒有大中鋒護筐、以橫移加鋒線協防壓低籃下比重為先的勇士護筐呢?


以及,主攻手無視環境的投射再強勢一點,是否就能在配角無法完成外線回應時,自己解決更多問題呢?


想想看,囤積足夠維持48分鐘五小的鋒線儲備+大幅提升侵略性的二號主攻手+一個後撤步三分精進至新的層次,在對手不夾擊時,幾乎可以無限完成無視環境懲罰,並已經在去年證明,終於可以將三分準星帶到季後賽的哈登——這三個要點放在一塊,似乎回答了17-18賽季系列賽失敗的所有問題。


五小的秘密(第一期)——起點


你可能會說,嗨,都過去了,今天的聯盟也沒有勇士了,就算火箭終於把一切配得齊全了,不打勇士也沒用啊。


但五小陣容真的就只能為勇士準備嗎?


一套不完美的五小,可以用拼刺刀的方式,跟勇士在一輪系列賽裡完成互爆,這是18-19賽季季後賽發生的事情,你可以說,火箭的為勇士精心打造的陣容,有針對性,卻未必適合對付其他對手——但那歸根到底是一套不完美的五小啊。


19-20賽季的五小,同樣不完美,但你似乎看到了,火箭對小陣容的堅持,讓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領域。不要小看火箭,越接近完美的小陣容,就越有希望讓比賽進入一種完全不同於常規的模式,那可能會改變既定的強弱平衡,就像17-18賽季,火箭讓紙面實力本來更強的勇士,驚出一身冷汗一樣。


在火箭操練調試他們的五小時,把這支球隊作為假想敵的對手們,抓緊常規賽最後的時間,你們也得充分研究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奇葩球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