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領導拼命壓下屬工資,卻寧願高價外包?

草民20655693


很多人都沒說到點子上!

外包跟自己帶人幹是不一樣的。

外包是基本什麼東西都包出去了,就給一個價錢,你做好通過我的驗收標準就行,我不用再投入多餘的精力去管理和運營,整個事情利潤基本心裡很明朗,大概賺多少心裡也有數,所以在明知鐵賺的情況下,肯定心情美麗,出手闊綽,對承包方也有感謝收攏人心的效果,從人情世故來說也大家都有肉吃順理成章。

而自己帶人幹,什麼都要自己投入精力去管理,出差錯就血虧,面對人算不如天算的人事無常,預算不可能面面俱到,稍有不慎就白乾了,所以再開支預算方面會盡可能精打細算,看起來就不那麼大方,因為幹這個事情到最後是不是賺錢連自己都沒底,弄不好是個賠錢賺吆喝,明面上你是老闆,實際上是替底下人數錢,那就很操蛋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只有在自己十拿九穩獲利的前提下,才會大方去感恩施捨;在盈虧不明的時候,你大方不起來的。如果盈虧未明就廣散錢財,那這不是做生意,是在做公益,因為這麼做生意十個有九都破產了,剩下一個處在破產的邊緣。這類人當把身家散盡時,那些受恩的員工不會有半點同情,而是拍拍屁股加入冷嘲熱諷的冷暖人間中去,嗚呼哀哉!


海南清道夫


作為一名混跡職場多年的職場人士,通過題主表述,我首先感受到了“不甘心”及“不知怎麼辦”的感覺。

隨後獲取到了這些信息:

錢沒給到位,合同沒寫明;工作受到限制;離職後,老闆花費40萬請了外包。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說白了,其實不管是在職員工,還是外包員工,在老闆眼裡都是“幹活的”。

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可以從“用戶思維”的角度,從以下的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老闆眼裡不分“外包”及“在職”,只有誰更有價值

如果糾結於,為什麼都是一樣的崗位,他拿的比我多,註定會陷入死衚衕。

想要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才能更好的理解老闆的舉動背後的原因:

1.老闆也是用戶,職場人要有產品思維

職場上,老闆就是我們的用戶。

你需要用打磨產品的態度認真對待老闆交代的工作。

老闆想要的是什麼,大多數員工並不理解。

正如梨與蘋果的故事:

老闆想的是:我要的是蘋果。

員工想的是:我給了老闆一個梨,完工。

2.專業的事讓更專業的人做

專業人士的優勢在於,能更加精確的把握任務關鍵節點,將工作價值的槓桿率提升到最高。

既然在職員工暫時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目前看來也毫無突破的話,老闆自然會把眼光投向“技能更專業,更好提需求”的外包公司。

3. 薪資是職位的價格

薪資就是職位的價值轉換。

像題主的情況,當初老闆承諾了薪資,但勞動合同沒有體現所以導致離職。

勞動合同體現的薪資其實是入職之初,職位的初次定價。

至於後期承諾的金額,則取決於我們能夠超出本職位水平的能力。

二、為什麼用戶思維更有競爭優勢

在職場上,有用戶思維的員工一定比沒有用戶思維的更受到老闆及同事的歡迎,主要在於這三點:

1 .用戶思維能與目標強關聯

不明白老闆的需求,幫他達成目標,談何成長加薪呢?

用戶思維背後的含義是:

A 清楚瞭解職位能夠給企業帶來價值的能力

B 知道如何通過當前工作協助企業達成目標

C 將老闆的需要與企業目標強關聯

從用戶思維角度思考老闆需求,比埋頭苦幹更討喜。

2.用戶思維=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外包公司與在職員工各有各的優勢。外包專精於某項技能,這是安身立命之本。員工對企業情況更為了解。

拿題主的案例來說,有心成長,大可抱著學習的心態觀摩對方是如何操作此類型工作的。

承認自己不會,並不會讓老闆覺得你不行。反而會覺得,你能夠意識到問題,並且尋求解決方案,值得培養。

3. 用戶思維=創造更好產品體驗

企業內部,我們交付的產品就是工作成果。

用戶思維的角度就是,老闆還沒想到的功能,你已經做好了規劃。有需求的部分,你及時上線了功能。

結果就是老闆通過你的產品(工作成果)持續感受到了你給他帶來的價值,也就更加願意為你追加投資(漲薪水)。

三、職場人士如何從“用戶思維”角度,提升個人價值

1.覆盤過去:從失敗中發現需求

如何瞭解老闆的需求呢?

A 審視失敗案例中是否出現:你沒明白我的需求這樣的反饋

B 這樣的案例是否有人成功過,他的切入點是哪裡

題主的案例中剛好有外包公司這一幫助瞭解老闆需求的角色,學會對從方身上學習,對於企業及個人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2.審視現狀:認識短板

認清短板不是因為羞於展示,而是為了從工作角度更好的解決問題,減少踩坑。

可以從這兩個方向著手

A 現狀造成的原因是什麼?(自身/外部客觀環境)

B 是否有別的渠道可以改善因為短板帶來的限制?(請教專業人士/進修)

3.未雨綢繆:行業趨勢+個人價值結合

職場人士的未雨綢繆,是懂得將個人價值與行業趨勢結合思考。

一款成功的產品,需要注重未來市場的需求。

問問自己:

A 在未來我的職業市場的要求可能會有哪些變化?

B 現有條件我還能付出哪些努力?

這是用戶思維,也是一種格局的體現。

總之,老闆薪資沒給到位。除了埋怨老闆,選擇離職之外,可以試著用“用戶思維”的角度進行分析,挖掘自己更深層次的價值。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你腦子真不開竅,外包後,負責的人回扣安百分之十算,他可以另外增加收入,不外包,發你們工資,毛都拿不到一根,現在的領導心比墨汁黑,堪比半夜雞叫周扒皮,黃世仁等[呲牙][呲牙][呲牙]


用戶4971043110516


臥槽,我們公司就是這樣,不讓自己員工上班,都外包,因為有回扣呀,公司給外包頭180,外包頭給外包人員120,剩下的錢再分給公司的貪官,多好,這樣還省了外包的保險,一看就是給公司省錢了。但是這樣給本公司的員工,工作上帶來多大的麻煩,外包工不聽指揮等等,哎


zzzz147


這個跟老闆的格局、選擇有直接關係。一般這樣做的老闆,很少能做大。我們分兩塊來分析,一個是壓下屬工資,一個是高價外包。

很早以前一個朋友,是做外貿的,基本工資+抽成。上班第二年,我那朋友抽成就有20萬,結果老闆不願意,只給了兩三萬,然後我那朋友過年之後直接辭職,自己開公司。我那朋友,現在自己做得很大,而他的原老闆,就是扣押呀抽成的那位,一直就是找兩三個業務員,穩定自己的業務,但業務員也是來來去去,都是新人。後來就幹不下去了,已經關門好多年。

這樣的老闆格局不大。就像恆大許家印一樣,也是因為原來的老闆格局不夠,自己跳出來創業,成就了恆大偉業。

還有一個喜歡外包。

這樣的老闆,一方面也是格局不夠,另一方面是不想穩健長久的經營企業,而更喜歡項目式的經營,帶有強烈的包工頭思維。就是利用自己的資源、或者是社會關係,然後拿到項目,外包出去。因為項目不一定是長期都有,這樣養著一群高薪員工雅力士蠻大的。比如給你跟同事兩人一年20萬,這時候加上五險一金,差不多都接近30萬了。這個支出是每年都有的。而外包40萬,是一次性買賣,項目完工,不用其他支出。這樣算下來,你老闆是有得賺的。

簡單地說,拼命壓下屬工資,卻寧願高價外包的老闆,對自己信心不足,然後格局不大,所以選擇最便捷的方式來經營。賺一筆是一筆,他們不會去思考長久的戰略性問題,更類似包工頭,拿到一個項目做完,再去尋找下一個項目。


波士財經


題主在計算這個問題上,漏掉了很多成本問題,不僅僅是用人成本,還有物料成本、保險成本等等,其實從勞務外包的原理上就能理解這個問題了。

勞務外包其實就是一種承攬協議。

甲方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將某項工作全部外包給乙方,只有乙方按照合同要求達標後,才能夠按照合同金額拿到錢。就如同買水果一樣,桃子要半斤一個的,多一兩不買,少一兩不買。而且勞務外包這種用工方式適用於《合同法》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產品達標立馬打錢,不涉及招工、錄用、調檔、管理、晉升、社保等等方面的問題,即便是發生安全事故,也是承包方自行處理。這種外包形式,多見於一些企業的普遍性工作,比如安保服務、信息服務、軟件運維、零部件供應、生產、保潔等等方面,不可能外包核心技術,那相當於自尋死路。

結合題主的問題,再來說一下為什麼會外包。

看了題主的問題描述,當中有一些很細節的問題,可能被大家所忽視,“然後準備把工作外包,開價40萬”。看似是一個很不可理解的話題,但事實上可以更好的提升工效。並且還沒有什麼麻煩。

  • 先說說原來的經營模式:

題主在工廠時與另一同事共同承擔工作任務,共計年薪不足20萬,假設你們承擔的工作任務為100%。

  • 改簽勞務外包合同時:

用工單位可以標價40萬,同時不提供基礎物料,需要承包方完成130%的工作量。如果合同時這麼訂立的,這筆買賣並不虧,甚至如果成本、基礎和工作要求標準算的好的情況下,還能有所盈餘。

請記住一句話,商人永遠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通盤考慮問題,生產上如果變成了-2,那麼經營上可能就會變成+3,千萬不要被商人的假象給騙了。


丁Bar不是銀


看看當下社會那麼多勞務派遣公司,看看有多少依賴勞務派遣公司啥價值都未創造而賺的盆滿缽滿的人就知道這樣的現象是多麼地正常。


而具體到一個公司中的某些領導情願高價外包也不願給自己員工高工資,我想不外乎這麼幾個原因。


01

公司不想做產品,只想賺輕鬆錢與快錢

一些公司只有商務公關能力,自己公司卻沒有相應的產品,也不想花時間去沉澱出自己在產品上的競爭力,只是以快速賺到錢為第一目標。這樣的公司最想要的就是要減輕公司體量,避免各種可能的勞務糾紛。另外就是管理層不具備管理真正的技術人員的能力,有自知之明,所以把項目拿下後外包給其他公司做。



02

公司主張外包的決策者符合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當一個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會形成一個一個的山頭,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給員工定薪酬待遇時,肯定是要綜合考慮各個山頭的利益與心理平衡,才能更有利於公司的穩定,所以很多人在入職某家公司時肯定看到這樣一條制度:薪酬保密,不能同其他人談起。


所以一個底層普通員工的薪酬在直屬上司那裡是有上限的,當其不知高低要提高薪酬時,那就看是否幸運地未觸碰到其上限,否則其上司可能選擇外包也不會給漲薪。


此外,外包對其也有好處,簡單羅列下:

  1. 不用直接管理到做事人員的具體事務,只需要跟進下進度就好,輕鬆的很;

  2. 可以找到一種掌控的權利感,並且可能為自己帶來某些好處。


基於次,公司如果採取外包決策是能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的,自然在面對自有人員流失不可控的情況下很輕易選擇外包。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妥請評論中溝通。


職說職語


這個現象真的很奇怪也理解不了,這種公司現在還很普遍,可能就是圖一個單純吧包乾打盡麻煩少,我曾經的經歷原來伙食團是自己的人做總是這沒有做好,那兒沒有做對好像就沒有一點是做對了的,包出去後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你們說奇怪不奇怪!!


東山月樓


特別是幾個人合夥的工廠,那幾個負責人都喜歡外包的,因為錢能賺雙份。外包的加工廠是幾個負責人的親屬開的,親屬直接進工廠上班就拿死工資,如果在外面開個小工廠不用幾年就奔小康開上大奔,我以前在這樣的公司工作過,大老闆給自己親屬小工廠做好做價錢高的,二老闆給自己親屬做量大的,三老闆給自己的親屬做包裝的木箱,其實我們工人做出來的都比外包的好又快。


權169204888


問題類問題,顯然你太年輕了。外包,有著各種利益輸送。外包,可以讓一小群高層瓜分利益,責任輕風險低利益高還隱秘。如果讓員工自己做,高層撈不到太多利益,風險還挺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