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現在一些招聘要求第一條就是35歲以下?

Kevin丶毛


“招聘要求35歲以下”:35 歲以上的人都去了哪兒?

談一談,一個35歲的HR的經歷。

他們最知道35歲這個年紀,在職場上有多尷尬。

一方面是接觸許多焦慮的職場中年人的焦慮,一方面是關於自己35歲以後的職場焦慮。

HR這個職位看起來光鮮,既是老闆的左膀右臂,又不用直接承擔公司業績。但實際上,HR可能是這個世界上錢少活多,壓力最大的工作之一。他們長期夾在老闆和員工之間,像三明治裡面夾的那塊肉,稍有閃失就落得兩邊不討好的下場。

我之前看過一個故事:

故事主角作為人力資源總監剛進公司沒幾天,老闆就交給他一個有挑戰性的任務,在不增加額外補償費用的情況下,裁掉公司的3個大區總監。

前兩個還比較順利,但談到最後一個總監時,那哥們情緒比較激動,帶著菜刀就進了HR的辦公室。

據瞭解這位大哥確實很困難,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父母有病,兩個小孩。

HR的兩難就在這裡,一方面老闆沒有預算,另一方面被裁方也有實際困難,一個處理不好,就是對簿公堂,人心惶惶。

最後這位HR總監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

他通過員工訪談,瞭解到這位大哥雖然管理能力一般,但做事情比較專業,供應商和客戶一直對他很滿意。而剛好,有一家乙方公司在招人,對管理要求一般,更看重專業能力。於是他通過溝通,成功把這個被裁總監介紹給了乙方公司。

這是能力還是運氣?而且這種事情太多了,如履薄冰啊。

所以不管是情緒上還是工作本身,HR的職場焦慮甚至比其他崗位來得更早一些。

那麼35歲以後,或者職場年齡死亡線逼近,HR最後都去幹什麼了呢?

-35歲以後的HR都去幹什麼了-

據我瞭解,30-40歲的HR基本上會有以下五條出路:

1.繼續努力往上升,最終成為人力資源總監

這種情況佔比不到十分之一,因為這條打怪升級之路太難,不僅要看個人能力,還要看公司平臺,而且成為總監之後,也不意味著一馬平川。

2.繼續混日子,觀望其他機會

我直說吧,處於這個狀態的HR幾乎佔了一半,每天焦慮猶豫,怪自己不爭氣,怪公司不給力,想改變懼怕改變,希望能有貴人相助。

3.轉型做諮詢師或培訓師

做諮詢培訓是很多HR在35歲之後的選擇。

相對而言,做諮詢培訓的時間自由度高,收入也比較高,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很多培訓師一年講一兩百天課,剩下的時間不是在講課,就是在出差講課的路上,連續幾年之後身體吃不消,只好準備再次轉行。

而且諮詢培訓業務的黃金期大概只有6-8年,你不僅要面臨同行的競爭,還要預防客戶退休或者轉行。

4.乾脆轉行或創業

也有很多35歲之後的HR會選擇轉去做市場或者品牌,一般會做這種選擇的人基本上對HR行業已經不抱有任何期望,或者當初入行之時也是稀裡糊塗。

另外創業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前兩年做微商,這兩年買保險。但實際上,大部分HR性格內向,心思細膩,其實更擅長去做一些系統性思考的事情,而不一定是面對面的銷售,創業結果不得而知。

5.迴歸家庭

做出這個選擇的女性HR會多一些。然而在家庭中的壓力其實並不少,而且是多重的,不僅有日常生活的壓力,情感上的壓力,還要面臨著與社會脫節所帶來的焦慮。

一旦選擇迴歸家庭,除非有大毅力,否則基本上很難再回歸職場。


社保公積金那點事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覺得35歲意味著一個風水嶺吧。大部分35以後的人,應該都已經結婚,生小孩了。讓他從工作中分心的事情也越多了,小孩上學啦,你得輔導作業,你得給小孩買菜做飯,等等。還包括年邁的父母也需要去操心,不加班、或者沒那麼拼的理由也就多了。

35歲,很多人都已經過了那個需要全身心去拼的年紀。也就是所謂的職場老油條了,公司也沒那麼好管理了,不會覺得你還有發展潛力可挖,或者說你已經定型了,要是我是一個公司老總,我也會選擇一張白紙,你可以隨意在上面繪畫你的作品,至少還有想像的空間,就好像現在農村結婚普遍想早一點一樣。為什麼呢,為什麼讀書少的人,都選擇在很小的年齡就急著結婚呢,除了先下手為強,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給了女孩子足夠的想像空間,她覺得至少你還年輕,還有無限的可能,還可以通過兩個人的努力,奮鬥出明天,而如果你是個35的大叔,手上又沒錢,我覺得好像一眼就能望到未來,毫無想像空間,索然無味。這就好像你和你的老闆的關係,是一樣的。

再者就是35歲以下,甚至是畢業生,可以利於培養公司的企業文化,也就是穩固公司的根基,讓你死死的為公司效力,會使你對公司有歸屬感,跳槽率會大大降低。何為企業文化,就好像是傳銷洗腦一樣的,深深地打上這個企業的烙印,好像這樣說也不好哈。

35歲以後,人的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反應速度、思維模式的被固化的很嚴重,想象力、創造力都不能和20多歲的小夥子比。這個時候的經濟基礎也比剛畢業的時候更好,你做起事情來也會更瞻前顧後,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闖勁,沒了一股子爆發力

35歲,我變禿了,也變強了。


華和潤攜


一,家庭壓力和責任在三十五歲這個年齡段,大多數都是已經成家了,已經有小孩了,也很多都可能買房了,肩負著養家的責任,對於他們來說,來自家庭和生活的壓力,肯定會影響他們的精力,這樣他們投入到工作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說是生活和工作分開,其實是很難分開的。

二,接受新事物能力 大家應該瞭解,有家庭了,對於新事物的接收相對冒一點,因為要放太多的經歷在家庭和小孩教育上面,除了上班時間,下班時間都是放在家裡,週末也是如此,陪小孩出去玩,自己就沒多少時間去了解新事物,新資訊,有時候那些九零後聊著新的事情,總是不知道在說一些什麼。

三,學習能力 年齡到了三十五歲,除了讀研和博以外,基本上都出來工作了十多年了,可以說經驗豐富,但是投入到學習上的時間是很少;也很難靜下心來學習,總有一些因素干擾你;自身其實也學不進去,比起年輕人來說是差遠了

四,創新思維能力 到了這個年齡段,思維方式比較固化了,對於一些創新思維也逐漸薄弱了,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行事,對於創新的一些想法不敢嘗試,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此在工作中也不會有突出的表現;而對於年輕人,他們沒有那麼顧慮,大膽嘗試不怕出錯,大不了走人,這樣做出很多好的東西來。

五,激情和活力 對於那些年輕人,他們工作中充滿激情和活力,做事總是充滿著積極性,不怕吃苦不怕累;而相反到了三十五歲,他們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況大不如從前,精力也沒有那麼旺盛,很多時候給人感覺疲憊。

六,薪資水平 對於在那個年齡段,薪資要求也是比較高,如果沒達到人家也不願意來,且很多企業喜歡找年輕一點的,經驗和能力可能沒那麼豐富,但是一般性的工作還是可以完成,而且不用付那麼高的薪資。


笑話專業戶





農村大媽365


個人觀點,一般35歲的人都是有家庭了,思想都比較成熟,多數情況以家庭為重,很多工作接受不了,比如外地出差,臨時加班,上晚班!這種人公司很難去掌控。而且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經歷了太多了,除非去企業做高管不然這個年紀的人很難能合群,很難和團隊有磨合,畢竟到了這個年齡如果還是做一線的話,肯定做事很多顧慮,想做又不敢做,缺少拼勁!很難能跟上年輕人的步伐和大膽的想象力!所以公司都需要一些年輕的鐵頭娃[大笑]


像雲一樣飄逸呀air


現在都將35歲作為一個用人的界限,是中國長期形成的“招聘文化”的一個縮影。在改革開放初期,大興用人年輕化之風,當時就把基層年輕幹部劃分界定在35歲以下。從那以後,人們普遍接受用35歲來衡量人才與否的思維定式。35歲以下的人精力比較旺盛,對企業來說加班也能承受,工作效率也高,也比較有激情,所以都喜歡找35歲以下的人。


自信向上的80後


我也在一直招聘員工。我來說一下我的想法。1.這個年齡段基本都是結過婚了孩子上學了,家庭不是很纏身了。2.這個年齡基本上想法務實,只要是工資可以老闆可以也不會很跳槽。老闆們都想找個穩定的。因為來個新人是需要業務培訓的!個人想法。


照耀躍霖


現在很多公司都不要35歲以上的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5300025fd36744fb32\

生活的那些事shi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4730fa9f1144092a2f93ce3a97cfabb\

輝老弟140771147


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這位條友的問題,目前,有很多企業都處於發展中的階段,所以在用人方面更多的會考慮到人才所具有的創新能力和積極向上的態度,相對於這樣富有激情的大多都處於35歲以下,這樣的人群能夠更多的給企業創造很多機會,更能儘快的使企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2c00066e27013c32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