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面对逆反心理——对我们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什么是逆反心理

  •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 青少年常会“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如何面对逆反心理——对我们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逆反心理发生的表现

  •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
  1.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
  2. 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
  3. 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
  4. 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
  5. 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如何面对逆反心理——对我们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怎么会适得其反呢?

  •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
  •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禁止孩子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更引起男孩极大兴趣……“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男孩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如何面对逆反心理——对我们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逆向思维与逆反思维的区别

  •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
  • 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成年前呈上升状态。
如何面对逆反心理——对我们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逆反的后果

  • 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教育阶段,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在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较大偏差,
  • 因而易与家长、教师、教育者的意向不同。当人们的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 逆反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如何面对逆反心理——对我们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化解逆反心理

  • 面对心中生成的逆反心理,你可以尝试着用下面的方法去化解:
  1. 作为学生、子女,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哕唆、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
  2. 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你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逆反了。
  3. 要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这样,多了一分沟通,也就多了一分理解。
  4. 你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
如何面对逆反心理——对我们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升华自我

  • 应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主动思考自己、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完善或造就自己。
  • 合理地提出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是孩子的一项权利,但是,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与父母相比,在社会和生活经验方面确实欠缺很多,这就需要孩子虚心听取家长一些有道理的见解,尝试着用理解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情,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和谐的家庭气氛的维持。

结语

  •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倾听 ,叛逆也可以得到合理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