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國產電影雖然票房連年高企,但其實類型並不那麼豐富,一方面產業技術未達,一方面受限審查制度,但也有一些,是人為忽略。

比如,老年人題材。

中國電影市場“向錢看”的人太多,預期沒票房前景的項目就不願開發。

當然,牽扯到整個社會思潮和民族審美,也不單單是電影圈的事。

現在連中年女演員都抱怨沒戲演,更遑論老年演員呢。

老年人當電影主角已是難,劇情是講述老年人的感情、生死那就更難了。

中國社會當下對女星審美傾向瘦白幼,對男星審美傾向鮮和肉。

有點年紀的女明星若是上鏡沒皺紋,可以上熱搜,而女明星若是略露老態,也可以上熱搜,但評論趨向可是完全不同。

反觀好萊塢,演員是真的可以演到老,以老年人當主角的電影比比皆是,七八十歲依然可以是卡司一番。

不能說每部都賣座,但總有項目在產出,說明市場能容得下。

多老算老?

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週歲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則認為65歲是分界點,我國實行健康檔案以來對老人的定義是等於或大於65歲。

去年一部《愛爾蘭人》獲全球讚譽,片中三大男星全都是75+。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若說男女有別,說什麼男人不怕老,說什麼男人越老越有味道,好萊塢仍活躍在大銀幕的老年女星也是不乏其人。

而且人家可以拍老年人談戀愛,老年人也可以有吻戲、床戲——這在中國人觀念裡都是不可擺上檯面的羞羞事。中國人的忌諱很多,其中還包括諱談死亡。

實際上中國是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2.6%(據2019年數據),中國有龐大的老年人口,他們的社會狀態、他們的生活故事,卻沒有國產電影願意去講述,因為想當然的就覺得,拍了沒人看,沒人看就沒錢賺。

想一想近些年國產電影以老年人為主角的,只能想到2014年張藝謀的《歸來》。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但時年49歲的鞏俐需要化老妝,甚至59歲陳道明也還不到老人級別呢。

這方面的西方電影則是粗略一想就有一串片單。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2012年有拿下戛納金棕櫚大獎的《愛》。

時年85歲的埃瑪妞·麗娃、82歲的讓-路易·特蘭蒂尼昂依然可以在一些電影節拿影后影帝。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2015年有在柏林電影節包攬最佳男女演員的《45週年》。

時年69歲的夏洛特·蘭普林搭檔78歲的湯姆·康特奈。

中國人觀念是老了就湊合著過,但這片中的老太對愛情忠貞有更多的想法。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2017年有《夜晚的靈魂》。

時年80歲的簡·方達搭檔81歲的羅伯特·雷德福。

喪偶老太深夜敲開鰥夫老頭的門,說我們都寂寞難熬,您能不能有空的時候和我一起睡覺,無關性,就是躺在床上聊天、一起慢慢睡著。

哈哈,好勇敢的老太。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2017年還有《愛在記憶消逝前》。

時年72歲的海倫·米倫和82歲的唐納德·薩瑟蘭,一對患病老夫妻,拋下一切開著房車踏上生命終結之旅。

2018年2月中國大陸院線引進,票房650多萬人民幣。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2019年有《明日情緣》。

時年74歲的約翰·利思戈搭檔76歲的布萊思·丹納。

一個末日狂碰上購物狂,都愛囤貨。

影片結尾,兩人戴著情侶款墨鏡,牽著手看核爆蘑菇雲緩緩升起,浪漫不可方物。

布萊思·丹納2015年主演的《我們夢中見》也是此類型佳片。

好萊塢老年女星尤其想提一下黛安·基頓——1949年的梅麗爾·斯特里普知名度和存在感都毋庸置疑地高,就不必提了。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1946年的黛安·基頓1978年就憑《安妮·霍爾》拿了奧斯卡影后,20004年仍有奧斯卡影后提名。

65歲之後,仍然不斷擔綱電影女主角。

2012年和凱文·克萊恩有《親愛伴侶》(夕陽紅尋狗記)。

2013年和羅伯特·德尼羅有《盛大婚禮》(兩個老戲骨還有床戲)。

2014年和摩根·弗里曼有《露絲和亞歷克斯》(老年版黑白配碎碎念)。

2014年還和邁克爾·道格拉斯有《情到自然明》(黃昏戀)。

2015年和約翰·古德曼有《愛上庫珀一家》(兩個老人有激吻戲)。

2017年和布萊丹·格里森有《漢普斯特德公園》(前些日子央視佳片有約還播過)。

2018年和安迪·加西亞有《讀書會》(老太四姐妹閱讀《五十度灰》)。

明年也將有新片,和也已年過七旬的傑瑞米·艾恩斯合作《愛情,婚禮和其它災難》。

2019年黛安·基頓則有《老太啦啦隊》(Poms)。

也是接下來重點要談的一部老年題材電影。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Poms是象聲詞,在這裡是指啦啦隊的手花。

去年5月在美國上映,本土票房有1300多萬美金(預算1000萬美金)。

這部電影無關老人談戀愛,事關如何面對死亡。

黛安·基頓飾演的瑪莎,老年獨居,在同一個公寓住了46年。

她身患癌症,但決定不化療了,賣掉了家當,搬去一個叫陽光溫泉的養老機構,等死。

插曲用了Carole king的《Bitter with the sweet》,也是宣明基調了。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瑪莎原只想安安靜靜度過餘生,但鄰居雪莉是個直爽的熱心老太,打破了瑪莎的自我封閉。

瑪莎年輕時有個啦啦隊夢,曾經幾番努力入選了高中啦啦隊,但因要照顧病母沒有正式表演過一次。

陽光溫泉有100多個俱樂部,瑪莎對任何一個都沒興趣,倒是啦啦隊舊夢重燃,她決定聯合雪莉創建老太啦啦隊,並招募了其他6個成員。

國產電影裡看不到的,那些可愛的老人們

即使在標榜自由的美國,這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舉動。被附近學校的專業啦啦隊歧視年齡倒也罷了,陽光溫泉的管理方自己是老人也歧視老人,多番對老太啦啦隊設置障礙,甚至強行讓她們解散。某些內部成員的家屬不理解不支持,老太啦啦隊舉步維艱。

但人之將死、其意也決,主線劇情就是瑪莎如何見招拆招,終究把啦啦隊給搞成了,還去參加南海岸啦啦操精英賽。

等不到成軍一年,瑪莎就去世了,但老太啦啦隊以及它傳遞出去的精神風貌被傳承和擴散開去。

演啦啦隊老太的女演員們大都是40後,生活的浸潤使得表演自然是她們長項,一些幽默的橋段也演繹得可愛。

例如一個老太的丈夫不準妻子參加啦啦隊,說除非“over my dead body”,結果一轉身丈夫就死了,老太奔喪時也難掩一絲喜色。

例如啦啦隊大賽要求最老的組別是18歲以上組,雪莉自詡她們確實符合“18歲以上”,不過是“18+50”。

瑪莎的故事是想說,我們不會真的死去,我們會在留給別人的記憶裡永存。

這點跟《尋夢環遊記》的理念一樣。

不過真要做到這麼豁達,可不容易。

但電影就是帶給人希望的嘛,看到有人能做到,也是蠻欣慰的,不是麼。

中國的養老院養老還沒那麼普及,中國老年人的業餘活動也比較貧乏,總的來說,中國老人是被禁錮的群體,而這禁錮也影響著他們的家人,一個套子套三代。

如何解套?

先多幾部拍老人的國產電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