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記得最熟的一句詩是哪句?

雲南王小夏


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中秋詞作,抒發了作者外放的情懷。運用直接描繪的語言,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氛圍。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天空很藍8596275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憫農》不光是記得熟,可以說是記憶在我的靈魂深處。

我今年53歲,1967年出生於大山裡的小山村。從我記得起就一直吃不飽、穿不暖。一直到我83年上大學才能吃飽,穿還是問題。

所以我在上學的時候,對《憫農》這樣的詩詞記憶最深。

還有:孔府一席宴,窮人百年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類的詩詞記憶都很深。

這首詩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家庭生活寫照,也是我奮發學習,走出農村的動力。


山西晉城李小龍


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之所以將此五言律詩,熟記於心,跟我的出身息息相關。我出生於農村,並在農村長大,說心裡話那時的我,每當扛起鋤頭,揮舞鐮刀,拿起挖銑,身負耕犁的那一刻,在一次次的趕超揮汗如雨的時刻,我都想即刻衝破這辛苦的樊籠,去當兵,去招工。因為擺在我面前的僅有這樣兩條出路,可是在那個年代又談何容易。正是我的經歷,我對農村農業農民有著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深情,我深知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他背後艱辛的滴滴汗水。這樣的心情,這樣的徹骨感受,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是無法感受到的,所以他們與農民的付出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清流澎湃


使我記得最熟的一句詩是:

“一片孤城萬仞山",其原因是後人對這句詩的誤解讓我久久難以忘記,為此,特作七言一首推薦給頭條讀者,請鑑賞。

唐王之渙留名言,

一片孤城萬仞山,

萬仞髙山圍孤城,

誤解詩意到今天。

兩座喜瑪拉雅山,

不足萬仞入雲端,

孤城房頂都坍塌,

只見一片廢屋山。

註釋:

廢屋山:即一片孤城中廢棄的許多坍塌了房頂的一仞髙的屋山牆。



濟翁長庚


我記讀小學時老師教我一首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我初中沒有讀完,因生話困難所逼就離開了學校。回到農村就這當了一輩子旳農民,對於糧的情況非常瞭解。糧食來之不易,要經過春播秋收漫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農民曆盡千幸苦,從播種培育耕耘收割,起早摸黑日曬雨淋,因為糧食的得來是農民幸勤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所以說糧食是寶中之寶,這一點本人深有體為。大家愛惜糧食並要節約用糧,同時也常常提醒子女不要浪費糧。

所以對上面這首詩牢記心頭………

田野愚人:


用戶1301744626980普


你好,我是眉畫張敞。你這一問讓我想起了一句詩,也勾起了我的很多回憶。

我記得最熟的一句詩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民》詩二首,全詩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詩意很好懂: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呢?


我對這首詩記得熟,是因為我對這兩句詩體會深刻。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也當了多年的農民,深知農民的辛苦和不易。

我上小學的時候,也就是七八歲的年紀,每年麥收時就要挎著籃子,頂著烈日跟在大人後面撿拾麥穗。

秋種時,也要挎個布袋兒跟著大人,大人用鋤頭鋤一個坑兒,我就要把兩粒玉米或者幾粒豆子丟進坑裡,一干就是半天。

等到上初中時,也就是十三四歲的年紀,麥收時節,我就要上陣了,也拿上一把鐮刀,父親會分配我割兩壟小麥。頭上是火辣辣的太陽,前面是似乎沒有盡頭的麥田,小麥杆上很髒,弄得人渾身刺癢。割麥子要彎著腰,不一會兒功夫就腰痠背疼,只好蹲下割,割過的麥茬扎著你的腿,汗水流進眼睛,火辣辣地。

割完了小麥,還要把小麥運到打麥場裡去,小小年紀就得拖著一輛“架子車”,車絆深深勒進肩窩,紅腫疼痛,但是你還得扯著脖子一步步地往前掙。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沒有在驕陽下割過小麥,沒有在冬夜瑟縮著灌溉過麥田,沒有在大雨天去搶收過,沒有在泥濘中去補種過,是不會對這兩句詩深有感觸的。


我不相信感同身受這種說法,就像我覺得我不能體會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辛酸,我也無法體會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悲涼。如果你沒有在農村生活過,而只是風和日麗遊春時,在路上看過兩眼農民的勞作,或者到農莊裡面體驗過一把所謂的“採摘”,你是不會體會到我讀這兩句詩的心情的。


不希望人們再這樣辛苦和勞碌,只希望每個人都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知道糧食的珍貴,在讀這兩句詩時,把珍惜糧食落實到行動上。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謝謝!


眉畫張敞


我最熟悉的一句詩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記得是在高中時,我的語文老師是個年近半百的小老頭,非常的和善,非常的認真。一次語文課,他給我們講唐代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原。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在講到“僧敲月下門”這句詩時,老師給我們講了“推敲”的典故。那時課外書少的可憐,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加上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同學們別提有多麼興奮了,因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小就喜歡閱讀和寫作的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即便是工作和家務纏身,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和熱情從未降低過。因此我希望能成為文化領域的創作者,與大家一起分享精彩的文學作品。



呂冬似水流年


我記得最熟的一句詩

我記得最熟的一句詩便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應該是小學一年級時背會的,自此再也不曾望掉。

小時沒有幼兒園,我們兄妹5人是跟奶奶一手帶大的。

因為是農村孩子,奶奶只負責我們吃喝,不弄丟了就行。

村上孩子都沒有提前識字的,就三五成群在一起玩耍。

春天來了。

圍著田地亂跑,追逐著蝴蝶,互扔泥巴,看草兒發綠,盼花兒盛開。

夏天到了。

爭著下河扎猛子,摸魚撈蝦。揹著簍子,帶著鐮刀,去割豬草。

蜻蜓飛舞,舉著大掃帚撲打。每捉住一個,便放在手中玩耍。

那時唯一副業,是拔茅草。曬乾了,搓成繩子,一斤能賣5分錢。為拔茅草,手被劃破了,臉被馬蜂扎腫了。

晚上院子裡乘涼,睡在席子上,望著月亮,數著星星,纏著奶奶講故事。

奶奶邊用芭蕉扇為我們扇風,邊為我們講故事,直到我們睡著。

秋天來了。

我們白天跟著媽媽去地裡幹活。掰過玉米棒,拾過黃豆等等。

晚上直奔麥場,玩起捉迷藏遊戲。

冬天來了。

天氣特別冷,孩子們幾乎都有凍瘡。耳朵、雙手和腳都被凍壞了,但擋不住孩子們好動天性,跟在大人後邊,去野外打野鴨和鴨兔,甚至爬上屋頂掏麻雀窩。

玩夠了,終於到了上學年齡。

記得是被媽媽帶到了學校,書包是奶奶用布縫的,第一個老師至今還記得,叫王元倫,住在同一個莊子。

自18歲起,我便遠離故鄉,成了遊子。每當思鄉時,便會想起這首詩。

屈指一算,7歲背會了這首詩,48年過去了,不知背過了多少遍,也不知寫過多少遍。

今天想起此事,真是感慨萬千啊。

(錢詩貴庚子日記)



左筆書法錢詩貴


我記得最熟的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我從識字開始背的第二首詩,第一首是李白的《靜夜思》,但給我留下深刻映像的還是《登鸛雀樓》。

白日和明月

也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對於只有幾歲的我來說,明月雖皎潔,但太過陰暗,而且9點就上床睡覺的孩童,哪裡注意過窗口的明月,更別說灑落的冷光。

而白日對我來說,確是熾熱的,就像孩童的那顆好奇心。從小就愛天上的火燒雲,傍晚時分便追著晚霞跑,直到太陽落山,才意猶未盡地走回家,我喜歡太陽熱烈地炙烤,也喜歡在陽光下大汗淋漓地奔跑。和現在喜歡寂靜的夜不同,孩童時候的我屬於白日。

所以,雖然不知道奔流的黃河有多壯美,但我知道傍晚的落日有多美,從詩的意境來說,白日依山盡在我心中已經完勝床前明月光了。

登高樓和思故鄉

不用說,年少之時,誰不憧憬著登高樓,那時的我們,恐怕還不懂何為故鄉。初次讀到欲窮千里目的時候,我還天真的以為,只要登上高樓,便可以成為千里眼呢。於是我開始爬到樓頂去看落日,那種登高望遠的感覺,雖然當時無法言說,但我知道,高處看到的景色很美,我很喜歡。

那故鄉呢?應該是高中住校之時,才有了思念故鄉的感覺。不過,那時候的思念,只是兒時的玩伴,村口的大樹,家裡的小犬和外公做的飯。直到去遠方唸了大學,開始工作,思鄉之情才開始在心中愈演愈烈。回去的時間越來越少,兒時的同伴因為許久不聯繫,走散了,村口的大樹因為擋著致富路,被挖了,家裡的小犬因為陪著走親戚,跟丟了,外公呢?也因為生病,去天堂了。

如今,我才體會到《靜夜思》中,月光的冷冽和思鄉的濃烈。

我想,這兩首詩對大多數人而言都爛熟於心吧?只是對我而言,我依然覺得《登鸛雀樓》更勝一籌,我們一生都應該在不停地探索中"更上一層樓",思鄉,只是偶爾的調味劑而已。


書野


我記得最熟的一句詩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r大家都知道它是出自於詩人杜甫的《望嶽》。\r

但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句詩時,確是一個老師寫給我的,準確的說是一個實習老師。\r

上初中的一箇中午,我騎著自行車去學校,前面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提著幾件行李,左右換著手提,很吃力的樣子。

等我的自行車超過她前面的時候,聽到她喊道:同學,請問鎮中學怎麼走?\r

那不就是我們學校嗎,我心想。\r

我說:前面那個大門就是,我也是二(四)班,你是新轉學來的嗎?

她說:我不是學生。\r

原來她是師範大學英語系的,來我們學校實習2個月的。\r我幫她把行李放自行車後座上,雖然只有十幾分鐘的路,一路上我什麼都不敢說。\r

那段時間,她給我們糾正英語很多不標準讀法、教我們唱美國鄉村音樂的歌曲、講大學上課方式和校園優美的環境。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還提高了我們的英語興趣。也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幫助,最重要的是讓我樹立一定要考上大學的目標和信心。

兩個月很快就過了,她要回大學了。在最後的班會告別上,她在我的筆記本寫下這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當時不是很明白意思。我只是感覺這句話的意義很重要,更多可能一種讚揚與鼓勵、期盼與鞭策吧。\r

無論是上大學、工作還是搬家,這個筆記本一直帶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