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現代詩越來越不受關注和重視了?

浮生若夢1286


原因有幾個:一是現代人文化娛樂生活非常豐富,只有較少一部分人把興趣放在詩歌上面;二是最近幾十年詩歌精品較少,較少有詩歌獲得爆炸性的傳播效果,難以引起別人的關注;三是你可能沒有進到相應的圈子,所以你感覺現代人都不喜歡詩歌了。比如詩詞吾愛網站,會員非常多,而且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人加入;還有詩詞世界等微信公號,粉絲也非常多。總得來說,詩歌雖然不像古代那樣,佔據較多的統治地位。但現代人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詩歌並致力於詩歌傳播。


閱讀觀世界


把詩寫成了屎,誰還關注?誰還重視?不怕被燻死麼?

那些所謂的句子,論藝術含量,連黃色小說都不如,新聞資訊上的文筆都比它們優美一萬倍。葷段子、美女圖片、小白文、穿越劇、R級片、朋友圈、哪一種方式不比讀現代詩強。

在小可眼裡,現在的現代詩與其說詩,不如說是一種非處方藥,主治胸悶,食管堵塞以及食物中毒,因為看前三行就能把隔夜飯全吐出來,然後就倍覺神清氣爽,宛如新生。以後去一些不必要的酒局,若是不想繼續陪笑,不用裝作不勝酒力,直接讀一首……哦,是半首現代詩,保證吐到人事不省,成功地逃過一劫。

其實現代詩小可也是讀的!只不過口味刁佔得厲害。民國時期的不讀,建國後期的不讀,十年浩劫的不讀,改革開放的不讀,只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部分現代詩,至於徐志摩、戴望舒、汪國真、舒婷、席幕容之類,照樣不讀。我只讀臺灣五六十年代的詩歌,以及同時期香港詩人的詩歌。如果一定要說大陸詩歌,詩歌論壇剛興起時後智能手機出現之前的我也是讀的。民間有太多太多高手,讓小可嘆為觀止。

至於詩歌類網站,小可偶爾也是去的,排行榜一定是看的,但只看排名中間稍後的那些詩作,那些詩真心不錯。其餘諸子,不過爾爾。

偶爾在悟空問答上也能看到相當耐斯的現代詩,只惜只見過兩三首能入法眼的,哪怕是過期的提問,回答沒有任何好處,小可也會費力不討好地認真寫回答,逐句逐段的分析和解讀以及讚美。

來自陌生人的讚美,是衡量現代詩是否過關的第一個門檻。

題主問為什麼不關注?為什麼重視?

寫得惡臭如屎,憑什麼要我關注?

某雖匹夫,亦有傲骨!


亦有所思


本人從事傳統文化方面的工作,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只從個人的觀察感受上說幾句,不限於您所問問題的範圍了。希望不要干擾到您的創作,不對的地方更請指正。

1、生存實況,生活感受,始終是詩歌創作最大最基礎的來源。你最有底氣的表達,那些能夠搖曳全篇的生動意象,如天風甘露,大地清流的詞句,只能來自你真實的生活,不可能是“二手”。“二手”如假貨破帽,行家一眼識破,即時面目可憎了。率真的、有深度的活著,悲喜七情,甘苦六慾,生生滅滅,都來回承受,納於胸次而反芻不已。讓自己的生命成為詩性的神奇土地,是好詩產生的絕大前提。你要讀者讀懂你的詩,必須要先讓讀者讀到你生活的真相。這是懂的大前提,感動的大前提。

2、不應把讀者懂不懂作為寫作的先行條件來設置,這樣產生不了好詩的。詩首先要排除“非詩性”的干擾,向著你內在的“詩心”負責。你是為詩歌寫作,真正的讀者也是為詩歌而閱讀。我這個說法,很“形而上學”,很抽象,但是絕對不是虛無之說,凡真詩人當明白我在說什麼。

3、也因之,詩,追求的是詩味詩意,詩的本體呈現,不是為了反映生活。書寫時代之聲,那是流行歌、民歌的任務,不是詩的任務。我不反對認為最好的詩是易懂的,但是我反對詩的“易懂”是最大尺度。最易懂的好詩,都比最易懂的流行歌“多出”很多東西來,這“多出”的部分是超越於字面直白含義之外的餘響,空谷悠長,迴盪餘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裡頭有多少東西,小時候理解一個樣,年輕時理解一個樣,老年時理解又是一個樣?畫面組合的元素是一致的嗎?不,不一致的。

所以,通俗易懂於對於詩來說,是因心情心境、主題、題材而水到渠成的事情。自然中有許多可能的餘味在裡頭,有許多層面的情緒在裡頭,有深刻的主題在裡頭。這是詩比流行歌更多“剩餘物質”的地方,有這些才叫“詩”!

4、克服一些常見毛病。我們常見的詩,有意象,有感情,有生活,但是毛病多出現在:①詩的結構性不強,散亂分沉。中國人寫現代詩為什麼感覺差,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注重單個意象的吸引力,而把不同意象串起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讓其首尾一貫的邏輯能力,普遍很差。包括了現在很多公開發表的詩歌亦有此毛病。②主題俗套。語言多麼華麗,感情表達多麼豐沛都好,一旦讓讀者明白他們寫的是什麼,立馬覺得主題普通,文勝於質,小題大做,無病呻吟。我們的詩人寫詩,跳不出前人已經表達過的、寫過的場景、語氣、修辭方式,而且要命的是,往往寫得比前人還差。原因在於在相似的生活裡,他們沒有活出不同於眾人的自我出來,你的自我本相就是個“大眾臉”,硬要做出新奇效果,那就彆扭加討厭了。這是時下詩歌不受歡迎的一個內因,很致命!

5、卓越的詩歌,一定有獨特的象徵序列。這個象徵序列是詩人自已總結出來的獨特修辭,用來承載、修飾他認為的現象,體現詩性的說服力、穿透力和震撼力。例如荷馬的奧德修斯、特洛伊、海倫,例如但丁的“地獄”、貝雅特麗齊,例如託•斯•艾略特的“荒原”“黃昏”,例如曼什傑坦姆的“太陽”,阿赫瑪託娃的“安魂曲”。象徵序列的意義如同一套哲學詞語,是詩人身份、位置、眼光、心境、態度的一個外化物,不是生活自然給你,而是你主動思考感受,總結揣摩出來的語言。我們時下的詩人在此有意識去做的很少,做得成功的幾乎還沒有。這是當代詩歌軟弱渙散的一個重要體現,產生不了大詩人的深層原因之一。

6、詩人應該有學問根底。詩人應該多讀書,古今一流的哲學思想,文學作品,宗教思想精品,廣為涉獵,精讀一批偉大名篇,提升自己認知和表達的能力,塑造非同凡響的詩心靈魂。作家不會讀書,這非常要命的,我們現在的作家不是不讀書而是普遍不太會讀書,對古今中外偉大同行的創作關注相當不夠。在我看來,一個詩人起碼要有他極為喜愛、深受影響的三位以上的大詩人,對他們的作品能如數家珍,達到專家級程度,他方明白傑出的詩歌由什麼元素構成,偉大的創作由什麼元素推動。然後,詩人還應該熟悉文學史,中國的,世界的,特別是西方的文學史。之外,哲學,宗教中一流的偉大著作,起碼要讀幾部,認真深入地讀幾部。這些工作,是讓自己成為卓越詩人的基礎工程。

7、這些偉大的同行,應當關注。我對中國現當代詩歌的確總體不甚滿意,它們既脫離了中國傳統,也銜接不了世界主流,是兩頭不到岸。究其原因,我們整整幾代人對詩的理解即使不說錯誤,至少是非常偏面的。如果仁兄您的寫作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知名度,獲得進入中國作協或地方作協資格的,我建議您,大可撇開當下中國詩壇一段時間,把目光集中到中國古代和西方詩歌當中去尋找真正的詩性珍寶。

中國:詩經、屈原、古詩十九首、阮籍、陶淵明、李白、杜甫、李商隱、韓愈、蘇軾、周邦彥、辛棄疾、姜夔、吳文英、高啟、錢謙益、吳偉業、王士禎、黃景仁、厲鶚、鄭珍、陳三立、沈曾植、文廷式。可選幾位深度去讀。例如,我個人就深讀屈、陶、杜、周、辛、吳、錢諸家,從他們身上我知道了中國詩歌的靈魂何在,範式和力量何在。

西方:荷馬、維吉爾、但丁、荷爾德林、布萊克、華茲華斯、波特萊爾、狄金森、惠特曼、瓦雷裡、里爾克、託•斯•艾略特、弗羅斯特、策蘭、帕斯、希尼、普希金、曼什傑坦姆、阿赫瑪託娃、茨維塔耶娃、布羅茨基。

我以為,凡有心寫詩的年輕人,先在她們這裡接受一下詩性的洗禮,會很有得著!


玄門書社


寫舊詩很多年了,最近苦學現代詩。雖然還沒出新手村,苦於時間不足,根基太淺,一直在原地打轉,不得門徑。我對現代詩曾經有過短暫的牴觸階段,但是在深入瞭解之後就喜愛上了這種文體。

說幾個可能容易讓人產生厭惡的點

一是對於初學者而言,後者給人的挫敗感可能會更大。舊詩的不懂是因為不認識字。不知道典故。讓人感覺是自己知識儲量上的不足,令人心生敬畏。現代詩恰恰是因為字都認,反而會讓人生出自己智商被侮辱的感覺。因此厭惡。

二是閱讀西方詩歌作品的時候,對翻譯腔很不適應,又缺乏直接閱讀原文的能力。導致無法直接體會到美感。讀很多民族詩人的詩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三是缺少理論知識,什麼細讀式,什麼新批評,學起來真的需要費不少勁。而且現代詩理論進展太快,一直在更新換代,這才幾年,風向就變了好幾波了,今天打倒誰誰,明天超越誰誰,後天迴歸誰誰。反正怎麼說都有理。對我這種業餘愛好者而言,根本跟不上節奏。不明白當前現代詩的狀態和構成。很多現代詩人也壓根不求大眾能懂,抱著的多是那種跟得上就跟,跟不上拉倒的心態。

四是現代詩圈子內部分化嚴重,大家都是各自抱團,相互之間攻訐不休,甚至老死不相往來,令初入者十分疑惑。不知道該聽誰的。比如對於理論的問題,別說是我,很多寫現代詩的也都明確表示討厭,而且我感覺他們中某些人,對這些的厭惡和牴觸甚至遠超我。據說在現代詩圈,學院派這個詞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就是罵人的話……有個人還說自己一天能寫十幾首學院派風格的。

我因為古詩的緣故,一開始就想著學院派肯定是有學問的那批,代表著先進,素質,學養之類的,結果學著寫出來的東西被罵得狗血淋頭。不但被那些牴觸學院派的人罵,還被那些牴觸學院派的人眼中的學院派的人罵。

反正我認識了幾波現代詩圈的朋友之後,想著讓他們教我,結果他們之間互相看不起。我拿著他們之間的觀點互質,想先找出一些共同點。結果發現我不管聽了誰的意見,去到另一邊都要捱罵。。。

反正被罵著罵著似乎也就明白了點啥,還是接著學吧。等我學好了理論就可以去罵別人了。。。


小馬在紐約


我的看法也許很多人不願聽,但我認為那是事實:白話文不適合寫詩,或者說現代詩不適合中國人。

中國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思想的一次開闊,也是現代思想的啟蒙,但我個人認為,這次運動,之於中國文化,特別是之於新詩(現代詩),是一次徹底的失敗。現代詩也零星出現過很多不錯的現代詩人和現代詩,但我認為總體的質量,與傳統文化有不小的差距,中國文學史有新詩這一欄,僅僅是填補這個空白,是一個事實而已。

辜鴻銘在歷史上的定位是頑固的舊文化鼓吹者,但現在看他的言論,僅以文學來說,他說的完全沒問題,《建黨偉業》他和胡適的新舊文化爭辯,被陳獨秀說成是狡辯,其實真正的狡辯是胡適他們。

那為什麼新詩在我看來是失敗的?有很多原因。一,他沒有了或者說弱化了音樂美、韻律美、節奏美。

二,新文化無法或者很少能形成意向意境,土壤少、根基淺的歷史是其主要原因。

三,他失去了傳統詩的含蓄蘊藉,又不能深得西方詩歌的精髓,結果不倫不類,既沒有特點也少優點。

四,現代詩本質上不適用於中國人的傳統文學思維,也不適用於中國人的傳統美學,這是現代詩永遠無法成為象唐詩宋詞元典那樣的經典的最根本原因。

最後說下現狀,不管現在如何對現代詩優待,事實上其數量與質量,總體上還是無法與寫古體詩的媲美。


在細雨中呼喊9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1、古詩每句、每首字數確定,易於記誦。現代詩無此要求。

2、古詩講究音韻、平仄,朗朗上口,具音韻美。現代詩雖也押韻,但不象古詩那麼嚴格。

3、古人講究遣詞造句,重視錘鍊、推敲之功,詩句高度凝練,故杜甫有句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詩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4、古人言之有物,情發於中,用詩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故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大序》裡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現代詩多無病呻吟之作。



柘溪散人


現代詩,不受歡迎和重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現在的人,節奏快,壓力大,生存空間擠匡壓,為三鬥米忙碌,無暇顧及精神的慰藉。再,社會風氣所致,金錢至上,人們每幹一件事,或想要做什麼事,必定要帶來收益,創造價值。只有獲的了經濟或隱性好處,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和能力,獲的社會的認可,得到相應的地位和尊重。寫詩看詩,只是提高修養,增加品味,一種品質生活的昇華,純淨自己,過濾他人,想往似柏拉圖。所以,侷限性比較強,輻射性弱。同時,寫詩,不僅僅是勤勞,而是靈性與天賦。看詩,需要格調,需要內涵,更需要一顆童心與瘋顛的執著。後,現代詩,好詩,寥落星辰。大部份詩人,是拾人牙慧,千人一面,都在一大鍋的粥裡,盛一碗賣出,最多加些佐料,或放幾根菜而已。想一想,吃的久了,厭了,就不看甚至都不去想粥的的事了。更何況,又不能當主食吃,不能填飽肚子。粥還好,更甚的,詩比屁還臭,比夜還黑,有的和毒藥一般。再則,整個詩壇,軍閥割據,要麼你買詩給我,要麼,我投詩與你,相互救濟,金銀共享。再不,來個華山論劍,排走座次,大碗喝酒,小稱分銀。管你個無名奇才,天賦異稟,揚名立萬,揮手一招,天下討之。除非,拜碼頭,送帖子,或請宗師大咖提攜蔭護,才可一立錐之地,但以盟主旗幡之引而行,方可營生。

每每吾詩載各個平臺公眾號,免不了欣喜舉措。眾人皆一行為曰:多少錢?啞然一笑,是的,詩給人發了看了,為什麼沒有錢很少錢,你這有意義嗎?你看明星或只要是個人,在電視媒介露個臉,說幾句話,財源滾滾。你動腦子,還要靈感,還要認可,有什麼價值。看詩寫詩,有屁用,簡直是自殺。更何況,現代詩,看不懂,還喜歡寫的梵文禪語,銀河外意象,還寫的比萬里長城長,比閱兵方隊組還多。甚至所有的詩的土壤,只有有土地證的人經營,所有的產品合格證,也是自己版發。

嗚呼!詩歌巳死,詩人不詩。


楓林晚185736420


我們說現代詩作為詩歌的一部分,因為其相對的通俗易懂,表達細膩,也影響了幾代人。但為什麼有種感覺是現代詩越來越不受關注和重視了呢?

這首先是相比較而言,我們對比的對象就是古體詩,暫且講白話文以前的詩歌統稱古體詩,國內近年來受綜藝娛樂觀念的嚮導,傳統文化被搬上舞臺,受眾之多,也掀起了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興趣,這當然也是我們文化部門和文化圈樂於看到的現象。

那現代詩也作為文化的一部分,為什麼卻會有受冷落的感覺呢?究起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一,古體詩經歷數千年的沉澱和傳承,去糟粕取精華,流傳下來的,廣為傳頌的,確屬經典,而且歷史長河中,名家大家輩出,反觀現代詩的傳頌度確實少了不少,而且缺少榜樣的力量。

二,古體詩講究相對規範的格律,優劣的評判有對比的基礎,而現代詩靠詞法和意境的界定則不好掌握,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到位,增大了經典傳播的難度。

三,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變得豐富,當然也有泛娛樂化的現象,舉個例子,以我們80後為例,以前學生時代,看書,看小說,打打球,打個遊戲機…遠沒有現在信息社會誘惑的供消遣的東西多,又有多少去熱衷於現代詩?

四,社會價值觀的引領也有些偏離,一個騰訊是不是就擠滿了現代人和年青人的生活?老師們熱衷於補課,朋友們熱衷於玩手遊刷視頻搞直播,功利性的東西讓這個社會愈加浮躁,哪還有多少詩情畫意的空餘。

結識頭條,一直喜歡頭條,資訊端你在引領,加油!


尚易先生


回答這個問題,感覺會得罪人,容易被罵。直接的說,現代詩就是西方文學的復刻版。東方人內斂,西方人外放,文化不同。西方人愛你就是愛你,想你就是想你,而東方人羞於直接說出口,都會借物借事來抒發。西方人說話喜歡把自己心理的情感極端描述,而東方人講究陰陽,收放有度。這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

比如一個人找不見心愛的姑娘了,現代詩大概會是“啊~我心愛的姑娘,為什麼你沒有等我回來,你院子裡的桃花為何還在,讓我的心更加...巴拉巴拉一堆廢話”,東方人的詩一般會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作者的心聲得自己猜,自己悟,中國人稱之為意境。

再比如一個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現代詩的寫法大概會是“蒼天啊,為何整個世界對我如此不公,我不能屈服,我要...巴拉巴拉一大堆”。東方人哪有那麼囉嗦,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簡明扼要,可沒那麼多矯情。

中國有一段時間因為歷史原因,文化出現了斷層,所謂的現代詩乘虛而入。但隨著斷層被逐步修復,國民教育水平又大幅提高以後,結果是必然的。




老夫詫異


在答題之前我想問個問題。為什麼眾多回答問題的答者裡,沒有人質疑提問者的問題呢?提問者從什麼方面得出了,現代詩的不受關注不受重視?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依依惜別的深情,細膩又真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對光明的嚮往與追求久久不能忘懷。

曾經口口相傳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遠方的凝望向往又孤獨。“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簡單明瞭道出了偉大的所在之處。

“卑鄙是卑鄙者的同行者,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北島對現實的批判,和麵對荒誕世界挑戰的勇氣。

或許它們成為過去,卻未曾離開。因為幸福的洋溢,我們不單單是遠離了詩也遠離了文學。苦難可能是文學的基墊,美好因苦難而更顯高尚,易得的才不會深刻。這或許只是樂觀的我個人的想法。

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是我們缺乏了發現美的眼光和那一份安定欣賞美的心。物質充斥了我們的生活,是我們一味追求嗎,不,不是,是被迫的仰慕,是因為生活的無奈和一位素人的所需。或許這之間的平衡點一直存在,而我們無心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