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其慘烈程度相比今天有過之無不及。

1910年,一場大瘟疫席捲整個東北。病人先發高燒、打寒戰,後胸悶、咳嗽、咯血痰,不久便窒息死亡,死後皮膚呈暗色,這就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鼠疫。這場瘟疫持續了6個多月,席捲半個中國,造成6萬人死亡。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瘟疫起源於野味

此次鼠疫的傳染源,是當時沙俄的西伯利亞地區。沙俄遠東地區的民眾為了生計,大肆抓捕土撥鼠,其皮毛可以賣錢,其肉可以吃。而染上了鼠疫的土撥鼠,就這樣傳給了人類。當時在西伯利亞工作的也有中國人,回鄉的中國勞工,把鼠疫也傳入了中國。


伍連德博士臨危受命

當時任教陸軍醫學堂的伍連德博士臨危受命,冒著生命危險趕去疫區。

伍連德,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創始人,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是華人世界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鼠疫是由鼠傳染給人的,而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控制鼠疫的方法就是滅鼠。伍連德就地解剖屍體,通過檢驗,在屍體的肺部中發現了大量的鼠疫桿菌。經過深思熟慮,他提出了一個在當時全新的觀點:鼠疫桿菌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近距離呼吸傳播。


消毒、封城、隔離、帶口罩,百年前的防疫舉措

雖然確定了鼠疫是如何傳播的,但防控工作面臨著缺少醫生、藥品、經費的困境。面對緊急萬分的形式,伍連德一氣呵成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封城:封鎖山海關並在山海關外設立三道軍事防線。同時,經過東三省總督交涉,從1911年1月14日開始,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與俄國控制東清鐵路停止運行,最大程度減少人員跨區域流動。1月21日,清政府又下命令“將京津火車一律停止,免致蔓延”。還在山海關設立檢驗所,將陸路南下的旅客留住5日進行隔離觀察,以防鼠疫蔓延出去。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隔離:嚴格控制人員竄門現象,尤其是哈爾濱鼠疫最嚴重的傅家甸區域,從長春調入上千名官兵維持當地秩序。傅家甸被劃分為了四個小片區,每區由一名醫藥大員主持,配有兩名助理、4個醫學生和為數眾多的衛生差役與警察。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戴口罩:所有人都配發口罩,而且強制要求佩戴,不戴口罩者直接抓捕。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消毒:一旦發現患者和可疑的病人,馬上送入防疫醫院;與這些人有密切接觸史的親屬也被送入車廂改建而成的隔離站,用硫黃和石炭酸等消毒劑對其住處進行徹底消毒。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疫情上報及防控科普:伍連德要求疫情每日上報並及時在報館刊登,極大穩定了百姓的恐慌情緒。同時還刊登大量以大白話寫的防控知識。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焚燒屍體:在採取上述措施後,疫情並沒有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伍連德發現,當時的屍體處理辦法是深埋,這顯然無法殺死鼠疫桿菌,反而會變成鼠疫桿菌的天然冷藏室。等到來年開春,其又會出來作惡。如果不把屍體處理好,鼠疫不會結束。於是深思熟慮後,伍連德奏請朝廷,請求以焚燒屍體的方式徹底斷絕鼠疫。

110年前的中國,也發生了一場極為嚴重的疫情

經過一系列的嚴防死守,最終,在短短四個月內控制住了將這場鼠疫。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流行病防疫行動,伍連德博士的防疫方案也成為迄今為止對付突發傳染病流行的最佳手段。

今天,我們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時也採取了很多類似的防控措施,而瘟疫的起源——野味,也讓我們再一次警鐘長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