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增加20萬人,將達到110萬人,對於研究生本科化,你有何看法?

快慢有序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養方式是不同的,本科生是通識教育,是需要對一個學科大類進行表面瞭解,研究生則是針對某個領域中的一個小方向進行研究,進行精分細分。現在本科生的數量不斷增多,研究生招生人數增多是很正常的,但研究生中也分為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全日制裡面還有專業性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每一個大類都適合不一樣的人群,如在職研究生比較適合邊工作邊上學的人,學術型研究生適合希望以後進行深層次學術研究的人等等。所以研究生並不會逐漸本科化。

我國以前是小學、初中義務教育,現在變成小初高義務教育,伴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有可能會像北歐四國等地區一樣對大學學習也變成義務教育。對教育加大投資力度,雖然短期不太容易不見效,但是長期進行下去可以逐漸影響幾代人。

研究生越來越多,讓很多人都知道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不是到達某一個階段的就止步不前。高中的時候經常會在作文裡寫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只有自己不斷融入其中,才會飄然出絢麗的顏色。高學歷的人不斷增多,證明這個國家的走向,逐漸從溫飽走向科技大國的道路。


刺蝟0514


我幾位同事家都有正在上大學的孩子。所以常常聽她們議論,說考研是必須的。

選擇考研的為啥越來越多

自從1999年大學擴招後,大學生的錄取率逐年在上升。2019年的實際的率取率達到了81%。大家知道1977年剛恢復高考時,那時的高考率取率僅僅為5%。那時考上個大學,真心的不容易,出個大學生都是全村人的驕傲。現在幾乎很多家庭都會供養著孩子上個大學。所以大學生這塊金字招牌已經沒有過去那麼有吸引力了。

現在大學上的是所普通大學的孩子,畢業後等於失業,找到合適的工作很難。當然了,大家都想找一份既比較舒適,又工資待遇好的單位,可是這樣的單位對於學歷要求真的是很看重的。985、211或者省內重點的大學才會有點競爭力。其他的人家用人單位都不屑於顧。為了增加自己競聘時的競爭力,很多大學生都會選擇考研。

2020年研究生擴招的消息

現在考研的人數也是逐年增加。2016年研究生報名人數為177萬人,2017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首破200萬大關,達201萬人,到2018年,考研報名人數升至238萬,2019年全國考研人數規模達到290萬人,到2020年的341萬,5年時間,考研報名人數已接近翻番。考研熱也就說明了就業的壓力大。今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高達874萬人,這本來就存在著不小的就業壓力,加上今年的疫情的突發,今年畢業生的壓力前所未有的大。為了緩解壓力,國家也開出了許多的優惠政策。而擴招也是其中一項。

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發佈教育部的通知時說,今年將擴大研究生招生,預計同比增加18.9萬。專升本32.2萬。碩士研究生擴招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能等專業傾斜,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擴招的地區以我國中西部省份為主,其中中部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的省份。

擴招後的研究生是否會本科化,失去其招牌作用。

很多人看到研究生擴招的消息,喜憂參半,喜的是研究生錄取的人數多,那麼自己考取的幾率就會大點,同理,對於你的機會大了。對於別人的機會也同樣大了,研究生過後的幾年,這批人同時畢業,那時他們在同一線競聘,那麼優勢就又沒有了。接著在考博士嗎?

那麼我們的研究生真的也像本科生一樣,沒有“金字招牌”了嗎?當然不是的。其實我們現在的研究生所佔的比例不是很大。據統計局統計,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萬人,在校研究生達286.4萬人,而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萬人,在校生則高達3031.5萬人。從這比例來看,研究生人數相比本專科錄取人數還不足十分之一。就算今年在擴招18.9萬,研究生所佔的比例也不是很多,絕對不會出現研究生爛大街,本科化的現象。

人們認為的大學生爛大街,其實我國大學生佔全國人數的比例不到10%,如果去掉專科只算本科,也就是4%左右,那麼研究生只佔全國人口的0.54%,換句話說,也就是一萬個人裡面才有54個研究生,你還說研究生到處是,爛大街嗎?就算是根據國情和我們現在需要的人才的實際情況進行擴招,研究生也不會本科化。擴招只是我們國家更加需要一些高端人才罷了。


淺淺的教育


今天考研名額增加20萬,你就可以知道現在就業市場多麼困難。

今天下午我去修電腦時,看到我幾年前一個學生,他大學期間曾經去當了兩年兵,回來之後修完學業,畢業之後在兩家企業幹了兩年,今年回來考警察,據他說,一個縣招收2名警察,報名的人竟然超過了200人,鹽城還有一個縣公務員崗位更誇張,招1人,竟然有1956人報名。

這已經不是能力問題了,而是運氣問題了。

因此說,今年考研錄取名額增加20萬,不過是暫時緩解一下就業崗位的壓力。

但是中國研究生培養模式是飽受詬病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參照美國做法,我有一同事家孩子去年考取了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是從天津大學考取的直博資格。

他說:如果從事學術研究,那麼是從本科一直要到博士畢業,非學術研究的研究生美國一般是注重職業技能培訓的。

這一點,我們國家研究生教育做的卻極不到位,基本上沒有技能培訓,畢業之後,到了工崗位和本科生並無優勢,甚至不如本科生。

因此說,如果單價減輕就業壓力而增招研究生,那麼幾年之後博士是否擴招呢?如果不改變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心理落差又如何解決呢?


青衫李探花


每年中國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在60萬左右,我們拿剛剛結束的2020屆考研初試來看,2020年考研初試報名人數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萬,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數據,似乎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學的畢業生裡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萬人裡錄取60萬人,這個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學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種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職研究生。這種這種研究生佔總體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統計大概在總體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這種研究生雖然近幾年來錄取方式與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會認可度卻十分悽慘,簡單的來說,在就業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會承認專科生的大學生身份,但是他們不會承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雖然國家已經下發過相應的文件來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畢竟招聘崗位是企業創造的,國家並沒有辦法強制要求企業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這三分之一,我們的錄取人數現在還剩下40萬人,這四十萬人裡面,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叫做學術學位碩士,也就是學碩,另一種叫做專業學位碩士,也就是專碩。

  簡單的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從培養方式來看,學碩普遍三年,專碩普遍兩年,研一的時候二者並沒有大的區別,都在一個教室裡上課。而研二的時候,學碩就開始進入實驗室搞科研,發論文,研三的時候準備畢業答辯,讀博的讀博,工作的工作,這種碩士才是我們普遍思維中認識到的碩士,也就是讀書,做實驗,發論文,搞研究。

  而相反專業碩士到了研二,就會直接進入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實習一年,然後直接畢業,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醫生(當然這個舉例不是很恰當,但是比較淺顯易懂。)所以這種碩士,實際上是直接對口工作市場的,他們並不會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畢竟國家現在缺的是能把知識應用到實處的高等人才,而不是僅僅會考試發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確的提出了,這次的擴招,以專業碩士為主,18.9萬里面,除去專業碩士和非全日制碩士,真的學術碩士可能連五萬人都沒有。而且那20萬的學術學位碩士裡面,至少有10萬的崗位是留給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給報名的那400萬人的位置,其實只有10萬。

  好,現在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加減法,10萬學位位置,加上20萬的專碩,實際上這400萬報名的人裡面,最終能夠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萬人而已,就算擴招著18.9萬人都是學碩,也僅僅都不到50萬,更不用說這裡面還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於那些說什麼擴招會讓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研究生的考試跟高考完全是兩種概念,先不說筆試過後的面試就可以刷掉很多隻會考試沒有學明白知識的考生,筆者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能通過初試的學生,就算他以前確實在混日子,當他進入到複試的那一刻,你也就沒有資格在說他混日子了。

  所以實際上,研究生的擴招並不會造成研究生“爛大街”,因為跟需求的基數相比,這種擴招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這種學習和企業對接的模式會變成一種更加良性的循環,畢竟經過了一年社會的歷練在投入到社會,比從學校了直接扔到社會,要靠譜的多。

  所以,無論研究生怎麼擴招都不會造成高學歷者氾濫的情況,默默無聞,才是這個社會大多數的真實狀態。

(數據為了便於理解,皆選取臨近便於均分的整數,具體數據參考官方文件)



其實我是哦然


我給大家說一個我們市裡發生的真實事例:

我在一個東北的縣級市裡,當然這裡相對比較落後一些,前一段時間我們市裡組織了一個人才招聘,招聘的對象就是碩士研究生以上的高端人才,結果我們縣裡的高中也是我們縣裡最好的高中招聘來了幾位碩士,當時是承諾給他們很好的福利待遇,工資比我們多一倍。

不過後來在一起聊天才知道他們多數都是在職研究生或者是非常普通大學裡的碩士,其實就是當初弄了一個碩士學歷,不過這個碩士學歷,給他們一個很好的門檻,從能力上來看其實和本科生沒有太大的區別。

所以現在在人們的心中,碩士生並不是那麼的神聖,很多學生都是為了得到碩士證書才去考碩士,不是為了搞什麼研究或者是搞什麼創新,尤其是很多普通大學的碩士,含金量更是一般,就是比本科的時候多上兩年學而已,真正的實踐操作起來。未必能比本科生強多少。

不可否認,確實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研究生,做出了非常多優秀的科研成果,但是我相信在這100多萬的研究生當中肯定有不少的研究生,就是為了這個學歷而來的他們的。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能夠減緩就業壓力,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考研來緩衝自己的就業選擇,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也能夠在這幾年的時間內,對自己的個人素質有一個提升,總體來看這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是有好處的,我是比較贊成的。


宇宙最好老師


在2月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會議上,正式提出今年碩士研究生擴招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這對於340萬研究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據統計,2019年研究生招生錄取人數91.7萬,今年擴招18.9萬,意味著今年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將近110萬。那是不是意味著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呢?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無論是在校生人數、畢業人數,還是招生人數,研究生都遠遠低於本科生。

目前,我國在校研究生人數286.4萬人,畢業生人數64萬人。2020年預計招生110.3萬。

而本專科在校生人數3031.5萬人,畢業生人數870多萬,招生人數914.9萬人。當然,這其中有近一半的專科生。即便如此,本科生的在校人數、畢業生人數、招生人數也要遠遠高於研究生。

以2019年為例,全國高考總人數1031萬人,其中本科錄取人數453.64萬人,本科錄取率44%。從畢業人數來看,2020年本科畢業生人數也要達到430多萬人。這樣看來,每年錄取本科生人數可以說是研究生錄取人數的4倍,由此可見,說因擴招導致的研究生教育部本科化,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受條件制約,研究生不可能大規模擴招。

雖然早在2017年1月,教育部明確提出: “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但是,受條件的制約,研究生是不可能大規模擴招的。今年研究生擴招是考慮到畢業生人數多,再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停工停產、縮減招聘人數等原因,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採取的干預措施。

研究生擴招還要考慮到高校的辦學承載能力,比如硬件設施、軟件實力等。全國現有研究生導師44萬左右,碩士授予點1.2萬多個。如果研究生招生人數過多,高校承載能力有限,必將影響研究生的質量。再者,如果盲目擴招,某些專業人才飽和,供過於求,那麼,即使研究生畢業也很難找到工作。因此,今年的研究生擴招是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下,經過認真研究,科學決定擴招規模。

第三:研究生擴招和高考不同,研究生擴招只是某些地區,某些專業擴招。並非所有高校,所有專業。今年,研究生擴招的重點是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擴招的重點主要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擴招目的主要是培養社會急需人才,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研究生擴招主要集中在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

因此,不能因為研究生擴招,就簡單的斷定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無論怎樣擴招,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一宗旨不會變。在這一宗旨的指導下,受制於各種條件,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就不可能。


靜靜助學


研究生本科化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還是要明顯高於本科生的。

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計劃增加18.9萬人,最終招生人數應該是100萬左右,到不了110萬人。相對於全國44萬研究生導師和新增的2000多個學位點,這個擴招規模是比較合理的。

從90年代初開始算起,粗略統計一下,截止2019年,全國的研究生不超過1000萬人,算上2020年,也就是1100萬人。而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數則接近7000萬人。也就是說,即便是擴招,7個人裡面也才有1個研究生,而且,研究生數量提升的同時,本科生的數量也在增加,今年專升本計劃就一下子增加了30多萬。所以,研究生仍然比本科生更加稀缺。

此外,研究生的培養和本科生是截然不同的。本次擴招的主體是專業碩士。雖然總是有人覺得專碩比學碩low一點,但實際上,兩者只是側重點不同,層次是相同的,專業碩士更強調企業應用和工程應用,學生的專業水平更高,專業實踐能力、應用能力更強。其培養模式、培養強度都是普通本科生沒法比的,就算是擴招了,也不存在研究生本科化的培養轉變,怎麼也都比本科生要強。



所以,雖然研究生擴招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學歷貶值,但要說研究生本科化,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而且,雖然研究生和本科生每年都在擴招,但實際上,我們的人才總數與中國的大國地位相比,仍然是遠遠不夠的。具有大專以上文憑的國民僅佔9%左右,比歐美國家都要低很多。類似大學生不值錢這樣的言論,還言之太早了。


高校人才真經


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增加了18.5萬,使得總的研究生招生人數超過了100萬。擴招牽動了社會大眾敏感的神經。有人在質疑,此次研究生擴招會不會導致研究生本科化?



可以肯定的說不會。本科就是本科,研究生就是研究生。考研帶來的學歷提升,或者說考研的含金量,仍然存在。

道理很簡單。其一,我國每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有800多萬,而擴招之後的研究生,每年的畢業人數也就100多萬。所以說從比例上講,研究生仍然只佔本科生人數的10%多一點,仍然屬於學歷較高的少數群體。。

其二,疫情是突然的,但研究生擴招卻是一直在推進的。我國很早就規劃要將研究生招生人數擴招到100萬。



因為我國要進行產業升級,要建設現代化的強國,就需要一批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高素質勞動者,用以支撐我國龐大的工業體系。研究生人數太少是不行的,100萬的招生人數是比較合適的。所以先前通過專業碩士的招生,在職碩士的招生。並且賦予他們學術型碩士和全日制碩士同樣的權利,逐步在推進研究生的擴招。這次的疫情只是一個誘因,確實有緩解就業的考慮,索性一步到位,研究生的招生人數一次性達到了目標值。換言之,從明年起招生人數應該也就穩定下來,不會再進一步增加。

最後得說一下,學歷並不能代表一切。個人發展有多種途徑,不是都得唸的研究生才能夠成功。考研的擴招其實只是給了大家更多的選擇,對個人將來的發展是有影響的,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還取決於個人的專業、職業興趣以及今後的人生際遇。


上庠


首先這個提問就錯誤百出,今年考研錄取名額新增18.9萬,不是20萬,你這隨口一說憑空就多增了1.1萬。2019年研究生錄取人數80萬,今年新擴招18.9萬,加上之後也不足100萬,你這隨口一說又增加了11萬人,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誤導,實在是不負責任!

從數量上說研究生本科化還為時過早,看兩組數據,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341萬,加上保研人數錄取人數約100萬。2020年6月份將會有874萬大學生畢業,也就是說每8.7個大學生有一人有機會讀研究生。而我國的本科率才4%,所以有機會讀研的人數仍舊是少數。

從質量上來說,研究生培養的確有本科化的趨勢,28日的會議中提到,經精準測算全國有44萬左右的研究生導師,1.2萬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以錄取100萬研究生來計算,意味著平均每個研究生導師能夠招收2.3個人,三年就是6.8個人,如果再加上博士,平均每位導師名下有10位學生。可想而知,這個壓力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時間指導學生,那必然是放養,質量下降也是正常的。


研究生擴招是好事,但相應的資源配置能不能跟上?有沒有足夠的研究生導師來指導?如何在擴招的情況下保證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不下降,這些問題還需要仔細商討。


考研小秘書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增加整整20萬人,有可能達到110萬人,這算不算研究生本科化?

如果在二十多或者三十多年前,別說研究生,就是中專生都是相當牛的存在。但是到了現在,貌似只有985、211大學的本科生的“含金量”才算是比較牛的存在。今年的考研錄取的名額增加了這麼多,我覺得這是大好事。

“研究生本科化”,這六個字言過其實。

研究生的數量再多也不可能和本科生相差無幾。本科生的招生人數是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數比不了的。就算這一次碩士研究生可以招生一百多萬,但本科生的招生人數可以達到九百多萬,後者接近於前者的九倍,二者的“含金量”怎麼可能畫上等號呢?

研究生的擴招規模不可能肆無忌憚。

這一次的研究生擴招,可以用一個淺顯一些的比喻:比如一個人肚子有點餓了,所以多吃了一些。但是擺在這個人面前的是可供吃一年的食物,此人會不會在不顧自己胃容量的情況下把食物全部“幹掉”呢?當然是不可能的,最多再多吃一點點而已。研究生擴招也是如此,擴招的數量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超過去年或者往年的一倍或者好幾倍,畢竟各大目標院校對研究生的需求量也不可能達到“照單全收”的程度,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胃容量是有限度的是同樣的道理。而教育部這次發出的通知也是“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可以適度增長”。所謂的“適度”就是“點到為止”、“適可而止”,而不是“多多益善”。

確保研究生的“含金量”,把好質量關是關鍵。

研究生招生和研究生畢業,一方面是調整“准入門檻”,把好“入口關”,另一方面是“嚴出”,把好質量關、“出口關”。如果質量關把好了,我們還用擔心研究生的“含金量”會“嚴重貶值”嗎?為什麼很多用人單位對頂尖985大學的大學本科畢業生更為青睞呢?很簡單,四個字——“嚴進嚴出”,而“嚴出”是關鍵。比如清華北大,你考進去的難度非常大,往往是一些地區的高考前幾名的超級學霸才能考入這樣的大學;同時,你在這樣的大學如果不好好努力的話,可能連畢業證和學位證都無法拿到手。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習慣性”掛科,你還能順利畢業嗎?人家是屬於“嚴出”範疇的高校。

同樣的道理,如果研究生院也能做到“嚴出”的話,那麼相關院校的“金字招牌”肯定在大部分用人單位廣為流傳,一旦這種院校出來的碩士成為諸多院校的“免檢產品”,那麼這種目標院校還擔心招不到好生源嗎?如此“良性循環”,相信很多院校的負責人都心明眼睛亮。

你覺得研究生擴招會導致其研究生本科化嗎?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