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引言

兩千多年前,“諸子百家”的誕生,如神一般的存在至今,為後人奉獻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盛宴。

這些思想家中,莊子的存在無疑是個一個謎——漫無際涯,雲詭波譎,驚心動魄的謎。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我喜歡“莊子”。在他的世界裡,你可以隨心所欲,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在他的世界裡,有住在天池的大魚,無意中一個翻身,便能把天池的水給攪動,甚至打翻;有“扶搖直上九重雲天”的鯤鵬,展開它的翅膀便能夠遮天蔽日,飽覽蒼穹。

他的世界總是撲朔迷離,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他的世界是個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世界。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莊子,一個琢磨不透的“怪老頭”

縱觀先秦諸子,莊子可謂他們當中“最有特色、最好玩”的人物。

他很特別,不像孔子、孟子,通過深入瞭解,至少人們能夠知道他們在做什麼?而莊子天馬行空,獨來獨往,來無影去無蹤的樣子,人們似乎知道一些關於他的行蹤,明白他做了什麼,但仔細端詳又彷彿對他一無所知。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莊子其人

  • 莊子名周,生卒年失考。史記與“亞聖”孟子是同一時期的人,曾經做過漆園吏。他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人將莊子和老子並稱為“老莊”。
  • 他的一生自由且灑脫,信馬由韁。他極不願意像池塘裡被善待的魚兒,所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卻更願意做個在泥水裡拖著尾巴“優哉遊哉”的烏龜,才有了“濮水垂釣”,不為世事所累的超然之舉。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 他的一生雖貧困交加,但卻不入世為官,不為重金所動,甘願獨守鄉里。他出生的年代沒有幾個人能夠理解他的怪異行為,他的思想也通常被人看作是“消極厭世”,對世間事物毫無裨益。
  • 莊子很孤獨,孤獨得連自己都忘了自己的存在,所以常以“夢中的蝴蝶”為伴,他的神秘卻讓人津津樂道,“莊子夢蝶”將多少人的現實化為一場夢,從夢中醒來化為不朽。
  • 所以拜讀他的作品,最適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這時的時空都靜止了,月明星稀,他就如同一棵孤獨的樹,在深夜看守著心靈月光。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莊子》寓言故事精選

我們說任何存在於世間的“道”,都能用不同的方式演繹出來:將平凡的生活禪而又禪,或者將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莊子》顯然屬於後者。他是一個善於講寓言故事的人,而且幽默隨和,富有情趣,讀罷除了回味無窮,就是發人深省。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屠龍之技

曾經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想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於是就到支離益那裡去學習屠龍的本領。他傾盡家財,整整三年時間,終於把宰殺龍的技術學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然而世間哪有龍可殺呢?結果可想而知,他枉費心機,所學技藝毫無價值。

【啟示錄】

做事不能脫離實際。

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必不可少,但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徒勞無益。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鵬程萬里

在遠古有一種大鳥叫作“鵬”。其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雲彩。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云層卻在它的下邊。生活在窪地裡的小安鳥雀,看見大鵬鳥如此景象,不可理喻,便問“你還想飛到哪裡去呢?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在蓬蒿飛來飛去,也算是飛到邊了。大鵬鳥究竟想飛到什麼地方去呢?”

【啟示錄】

堅持夢想不怕冷嘲熱諷。

目光短淺的人,很難理解志向高遠者的追求。正如戰國時期的商鞅說:“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要成就大事,不應該去聽從身邊人的意見或者建議。成大事者不謀於眾,這一原則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人商量。因為謀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搜索。就像鳥雀不能理解大鵬的志向一樣。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望洋興嘆

某一年的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湧,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彙集到他這裡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裡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呀!

【啟示錄】

做人不能自大自滿。

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望洋興嘆字面意思是為因偉大事物抬頭嘆息,引申義為形容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老漢粘蟬

據說孔子前往楚國,路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人,手裡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術非常嫻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沒有一個能逃脫的,就好像信手拾來一樣輕而易舉。

孔子驚奇地說:“您的技術這麼巧妙,大概有什麼方法吧!”。駝背老人說:“我的確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竹竿的頂上放兩枚球而不讓球掉下來,粘的時候知了就很少能夠逃脫;如果放三枚不掉下來,十隻知了就只能逃脫一隻;如果放五枚不掉下來,粘知了就像用手拾東西那麼容易了。

你看我站在這裡,就如木樁一樣穩穩當當;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儘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裡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麼東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響不了我對知了翅膀的關注,怎麼會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專心致專,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啊!”

【啟示錄】

凡事必須專心致志

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古人說的精誠專一,確實是我們做事的基本態度。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邯鄲學步

戰國時期的趙國,它的都城在邯鄲,聽說那裡的人行走時不僅步履輕盈,而且姿態也非常優美。燕國壽陵有個“二逼少年”,千里迢迢,慕名來到邯鄲,打算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式。結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樣子,而且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子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到了老家。

【啟示錄】

人不能妄自菲薄,切忌盲目追求

全盤否定自己的傳統,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不僅學不到別人的優點,反而會丟掉自己的長處。

當今社會“邯鄲學步”的案例隨處可見。看到西方的東西好,全盤西化,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加以否定,甚至無人問津,總以為是繁文縟節;看到名人的成功歷程,不加分析地盲目模仿,豈知“成功的人生不可複製”,所以說“邯鄲學步”的啟示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莊子是個“怪老頭”,絕不是個“壞老頭”|我不懂莊子(其一)


溫馨提示:我是 ,今天我們也裝一把“聖人”,來說說《莊子》。此篇為第一部分,未完待續,敬請關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