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一个有态度的吃瓜群众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引言:


这部诞生于2011年,由贾樟柯监制,韩杰执导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电影《Hello!树先生》,豆瓣评分7.8,被称为王宝强的演技封神之作。片中树先生局促且无处安放的双手,像极了异化时代裂缝中那些羸弱无依,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无情撞倒的普通人。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Hello!树先生》 斩获了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与最佳导演奖。细看这部电影,你就能感受到,导演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痛感叙事,融合黑色幽默与荒诞色彩,描摹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土影像。


很少有人探究韩杰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其实他本人在采访中曾经透露过:“我去了很多被废弃的村庄。在空无一人村庄中行走,会看到虽然房屋坍塌,但棵棵大树依旧繁茂。我突然想拍这样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树,他的家乡因为开发矿产导致搬迁,他顾不了这些,他四处奔走,只为改变自己的卑微处境。我想通过《hello!树先生》来揭示这个时代的荒诞。”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树先生”在电影中作为一个群体影像的艺术符号而存在,个体的悲剧被放大,以电影为载体,投向每个观众的内心。电影的叙事风格很文艺片,注重情绪表达和氛围营造,某些表意方式具有生硬晦涩和断裂混沌之感。好在瑕不掩瑜,宏大的历史语境下,聚焦时代转折中倒下的小人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内心的暗影。


电影故事仅是一种浅显的表达方式,电影内核才是我们需要吸收的养分。那么今天我就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和时代反思三个角度为大家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通过触及异化世界中羸弱无依的卑微灵魂,引发对弱者的悲悯和时代困局的反思。


电影简介


电影主人公叫“树”(王宝强饰演),是东北矿区农村修车铺的打工者,曾经目睹父亲失手杀死大哥(骚气的王大治,实在太丑),后来父亲去世,两人的身影却经常出现在他的眼前,如同梦魇。后来在修车铺工作伤了眼睛,被老板辞退,成了无业游民


他终日在村里无所事事,但为了可笑的面子,总是假装自己有事,脸上挂着讨好的笑,但其实唯一看得起他的只有外地矿工小庄,村民见到他总是调侃 “hello啊!树哥”,但心底没人瞧得上他,小孩子都能质问他“你算老几?”他就是现实中国乡村版的“小丑”。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因为村长小舅子开矿,他家面临拆迁,他却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迷茫无助,只得继续在村里闲逛,喝酒,没钱就跟弟弟伸手。


怯懦的个性让他无法守住赖以生存的土地,母亲想让他出头,但他面对霸道蛮横的二猪,只敢在婚宴上借着酒劲儿说一说,结果被逼当众下跪。树的面子可谓荡然无存。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树还是有过挣扎和尝试的,他去城里朋友的学校打扫卫生,想挣钱结婚,跟聋哑女孩小梅谈恋爱,发“土味情话”。婚礼之前想要弟弟借一辆皇冠车,挣回自己的面子。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但现实又让树失望了,他恼羞成怒骂了弟弟,被打得鼻青脸肿,还一把火烧了婚礼布置,在火光中又看到了死去的哥哥和父亲,他开始终日待在树上傻笑,幻想自己拿回尊严,他疯了!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一、艺术风格


故事层面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农村窝囊废,还爱面子,但却求而不得,最后疯掉。这部电影的定位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但二者之间差异巨大。不过这部电影为人称道的艺术风格——魔幻现实主义,却值得拿来品一品。


“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起源于拉美,这种 “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文艺思潮,首先 “是对现实的一种态度”,其 “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在美国学者詹明信看来,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其焦点 “转移到了一定要称之为人类学视野的地方”,这一思潮 “终于被理解为一种本质上派生于农民社会的叙事素材和以深奥老练的方式所作的关于庄户世界甚至部落神话的素描”。


20 世纪 80 年代,魔幻现实与 “乡土中国”的碰撞,促成了文学界的 “文化寻根”热潮与第五 代影像美学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曾经广受瞩目的“城乡差异”正逐渐消弭。原本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乡土想象在一览无余的农村生活景象面前日趋瓦解,第五代导演镜头中基于乡土影像的 “文化寓言”模式也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


新世纪前后步入影坛的一批导演,面对留守人口增多、资源过度开发乃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无以为继的当下农村问题,不约而同地采取了 “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其作品中出离现实的种种情节,即便荒诞不经,却映射出当前农村的真实生活境遇,并形成了自身饱含悲悯意蕴的 “痛感”叙事。


这部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体现方式有三种:打破生死界限;主观时空构形;荒诞讽喻象征。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1、一般的现实题材影片在表现鬼魂的时候,会通过梦境叙事或叠影、虚焦等技术手段将影像间离,但在韩杰的这部电影中,他选择更为直接地表现鬼魂,赋予他们与活人无二的表象。


树总是能看到自己已经死亡的父亲、哥哥还有死于矿难的好友小庄,哥哥后来还在树的婚宴上跟女友唱歌跳舞,和周围的现实融为一体,但热闹的形式下内核荒诞又凄凉。


2、对于时空关系的主观构形是当下乡土影像创作中较具诗意的艺术手法。而这部《Hello!树先生》也是采用了诗意的镜头语言来讲述故事,并未严格遵循线性叙事逻辑,某些主观重构需要观众统观全片后进行梳理和线索拼接。所以初看电影难免会有混沌割裂、看不懂的感觉。


3、至于荒诞讽喻象征的镜头就更是俯拾皆是了。时髦前卫的哥哥,代表了树内心向往的自由,严肃冷酷的父亲就是现实社会的强大桎梏,而树的梦魇中一次次看到被残酷现实扼杀的自由。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个暮色血红,人群如蚁赴黄泉的景象,更是充满骇人的气息,就像时代车轮下被倾轧的众生。树在疯癫之后却被当成能掐会算,大把收钱的“大仙”,出席剪彩,指点江山。曾经蛮横的二猪为了摆脱“厄运”跪在树的面前。这些都是极具荒诞意味的讽刺。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题材过于沉重和残酷,所以不得不采用轻魔幻意蕴来表达当下乡土的真实生活情境。这或许也是导演的一种悲悯情怀。


二、主题呈现


乡村,是中国大地上一个独特的文化存在,乡村青年,也成为中国人中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群体。《hello!树先生》的主题也就定位在乡村青年的生存困境和情感生活两个方面。放到树这个角色身上,就是他在现实世界的以“金钱地位”为内核的话语权和以“性”为内核的求偶权。


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教育资源、文化水平、个人能力、原生家庭……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在异化世界中变成了羸弱无依的卑微灵魂。

他们别无所求,只想有尊严地好好活着,却被现实一巴掌拍到地上,再也没有了反抗的勇气。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里指出人的异化处境:人类脱离自己原有的天性,在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逐渐扭曲变形,原本平等的人类动物界,因为私有制的产生而逐渐充斥着不平等和压迫。


异化代表一个人面对他人和外界时的一种“无力感”和“无归属感”,一个异化的人没法积极地去影响世界,而是作为一个被动受到外界影响的客体。如今“丧文化”盛行的风气下,各类咸鱼年轻人,甘心肥宅生活,甚至极端一些的发展为不工作,甚至不结婚,就是异化特质明显的代表。


1、生存困境:


树的角色可以说是影片中的绝对弱者,边缘人

。他不仅没有钱和地位,连工作都失去了。生长在一个压抑沉重的家庭,连家人都不曾亲近。在社会、自然和家庭三方面都孤苦无依。他是个被时代抛弃的人。


其实,观影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到树的出路在哪里,但后来还是放弃了。他的悲剧宿命是注定的,无法逃离。原生家庭没有一丝温暖和关爱,导致树的身体虽然长大成人,但精神羸弱,无力承担现实的考验。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这也是很多人父母不曾重视的“精神成长”,养育孩子不仅是供他吃穿,保证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把爱和温暖传递给后代,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力量,这样才能在任何境况下都不丧失希望。毕竟,现实的困境谁都有,马云也曾是贫穷的师范生,内心的坚定信念才是你改变命运的唯一资本。


这样的困境并非个别现象,导演的意图也是描摹以树为代表的时代众生相。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十几年,也正是中国乡镇城市化进程中最剧烈的一段时间。在乡镇逐渐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未受到良好教育和习得谋生本领的农村青年离开故土进城发展。


这些青壮年的离开导致村庄人口结构开始逐渐失衡,有的村庄甚至出现了只剩下老人和幼童的局面,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原本平衡的城乡状态被打破。


有的乡村被废弃,人们搬迁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居住;有的乡村则固守着本有的环境和人文,不做任何变化,以至于生存于其中的村民毫不犹豫选择离开。


而那些年轻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城市里也沦为边缘人,这让我想到了电影《无名之辈》,进程抢劫的两个笨贼和失足少女真真,他们都是像树一样在时代大潮中被撞倒的人。还有偶尔出现在社会新闻或者自媒体十万+爆文当中的苦难人物,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生存困境,都可以有共同的名字——树。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2、情感困境


前几天刚刚看到一个调查研究报告,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不断攀升,但结婚率却逐年下降。甚至还有一些说法,说未来结婚生子会成为富人的特权。就像嫁入豪门的徐子淇连生四个,而在放开生育政策后,一般的工薪阶层都不敢选择要二胎。


社交网络上能看到众多单身狗的自嘲,他们也想拥有甜甜的爱情啊,但是很多时候,现实根本不允许。没房没车没存款,哪个脑子正常的姑娘会跟这样的男孩结婚呢?况且现在被毒鸡汤荼毒的女孩子们,越来越难追,即使追到了也不能保证长久,毕竟在某个节日没送礼物就很可能被分手。


像树这样的边缘农村男青年,更是深陷情感困境中无法自拔。他渴望爱和被爱,但却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树和小梅的爱情,注定不会幸福。两个同处底层的人,互相都有不满,小梅肯定不满意树的贫穷懒惰,树对小梅的生理缺陷也有所介怀。


但最后出于无奈,两人向现实妥协。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爱情历程表现了底层人物在现实压迫下对生活的无奈与挣扎,从而奠定了树的婚姻悲剧,以过于现实的互相需求为基础的婚姻,注定没有灵魂的交流,这也是当下乡村普遍情感生存状态的反映。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真理放之四海皆准,即使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讲,树和小梅这样的边缘人群,也很难得到“爱情”的入场券。


三、时代反思


所谓好的时代,就是不只关心英雄,也关心小人物,关心那些被历史车轮无情撞倒的人。愿意把他们从泥泞和狼狈中扶起来,疗愈他们的伤口。但在这个高度异化的世界,这样的温情太少了,所以类似《遗愿清单》、《触不可及》这样的跨阶层灵魂救赎才如此动人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承认吧!电影中的“树先生”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时代大潮中,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是那个幸运儿呢?


电影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大地上被边缘化了的人群生存状态,他们或沉默,或癫狂,或自我放逐……这些人以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而存在,可能每个村庄和城市,甚至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


或许就像影片结局的臆想情节所预示的那样,他们注定只能依靠幻想,在意念中对抗和战胜这个世界,找回自己的尊严。


从艺术风格、主题呈现、时代反思解读电影《Hello!树先生》


结语:


这是个很残酷和压抑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从骨子里透出森森的寒意没有任何希望和爱的影子,如果没有强大乐观的精神世界,建议不要轻易观影。


毕竟,对苦难的艺术欣赏只能建立在安全的距离之上,如果身处其中,你体会到的或许只剩痛苦和绝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