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賺夠多少錢,你才會選擇不上班?

晨星商學院


這個因人而異,每個人的理想和信念不一樣,對物質的追求也不一樣,因此,沒有統一標尺。一位哲學家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能夠不斷的尋找人生的意義”。

賺夠多少錢,才不用上班?沒考慮過一定要賺夠多少錢,只是想等到哪天覺得上班實在太沒意思,身體狀況也不允許的時候就不上唄。不上班只是不按照傳統的朝九晚五,可以自由職業,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是能不能帶來創收或者自己想要的收益而已。

如果非得要說具體的,對於我的需求,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固定資產千萬,現金流100萬,每年投資理財固定回報20—30萬。這樣我就完全就可以什麼都不做了,可以去追求詩和遠方,可以做到歸隱山林,做我的深山居士了。[害羞][耶]


歸隱山林K


這個問題呀,其實沒法回答,為什麼呢?

因為實際上擁有1000萬以上的人,存銀行大額存單,基本上就不愁吃喝了,還能經常去旅個遊,但是好像有1000萬流動資金的人很多,混吃等死的卻很少。

因為,慾望是無限的,是隨著人的獲取而不斷進化的。

因為擁有的資源不同,慾望和選擇也會不同。

假如,我現在有20萬,我會想賺50萬,100萬,就可以買房子了。

假設我有了100萬,我會想要200萬,500萬,我就可以買兩套房子,還可以買輛不錯的合資車。

假設我有了500萬,我會想賺1000萬,2000萬,就可以買別墅,買保時捷了。

假如我有了2000萬,那似乎一個億的小目標也不是太困難的事兒,就可以做規模投資,獲取規模收益了,而且基本上能買的東西都可以考慮一下了。

那我有了一個億呢? 10億也不是奢求。

10億,那胡潤排行是不是進了長期目標呢?

1000多億以上的人都沒歇著,

憑啥不工作???

再說,工作不止是為了賺錢,更是一種人生經歷,就說現在疫情期間,很多人沒法復工在家放假,不缺錢的大有人在,他們想工作嗎?據我所知,很多人巴不得趕緊上班,而不是天天在家躺著。


Philosophe


以前我覺得賺夠半年生活花費我就不上班,好好休息,後來覺得賺個20萬的嫁妝就不上班,嫁人算了,再後來,我覺得我得有套房,有輛車,有個自己的店,而且我不能不做事。我需要很多錢,有了錢,可以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做以前沒錢時候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也不用委屈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人生會少很多煩心事。

人是需要不斷進步的,世界上有錢人那麼多,他們都在一直努力做事啊,也從來不會嫌自己錢多。特別是女人不管結不結婚都需要經濟獨立,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經常看到一些視頻和新聞寶媽不工作全職在家帶孩子受委屈,男女朋友因為錢吵架,借了錢不還被人罵什麼的。。。。所以人生艱難,做什麼都需要用到錢啊,老闆也得做事幹活,我們也不希望自己活成靠借錢度日的人,所以得好好工作掙錢吧。當然,有些人追求自由和與世無爭,如果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安度後半生也很建議好好享受生活不上班的。哈哈,大家還是各自努力吧,錢這個東西看每個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需要多少就努力多少,我個人還是比較中意上班掙錢和生活都兼顧到,好好上班,累了就休息適當放鬆自己,差不多了繼續做事,保持好狀態。你們覺得呢~




西雅的vlog


我是林白,在職言職。

賺夠多少錢,才會選擇不上班呢?我認為財富的積累是一個過程,在初期可能人們疲於奔命,對錢的需求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一旦達到每一個量級,將完全對錢沒有感覺。

馬雲說過:“我對錢沒有興趣”,因為到他這種級別,確實錢已經對他沒有吸引力了,他可以輕輕鬆鬆拿到別人幾輩子也賺不到的錢,也可以做世界上任何能用錢辦到的事。

你在問題裡提到不上班的概念指的是:提早退休,賦閒在家;進修;創業;自由職業……

嚴格意義上而言,可以把這幾個概念劃分一下:

1、精神追求---進修

理想終會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的人有一股執念,對於曾經沒有得到的東西,或者以後想要實現的追求都會不遺餘力的想實現,比如進修,金錢完全不是一個重要指標,有的人就想進修一下自己喜歡的職業或者學科。

所以,如果一個人存在這種精神層面的個人追求,和多少錢沒有什麼關係,及時身無分文,時機到了,他也會義無反顧的去進修學習,因為這是一種精神理想。

2、個人價值體現---創業、自由職業

上班很難找到自己百分之百滿意的工作,難免會在工作中遇到煩心事,或者對工資待遇不滿意。

出現這種情況,多數人會選擇忍受,但是也會有一部分人過得比較瀟灑,“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一種胸懷,這類人普遍以實現自我價值為導向,他們不喜歡上班,總想琢磨點自己的事,比如創業,比如搞一些自由職業。

創業、自由職業,需要有一定的金錢資本,看屬於哪一種創業了,如果創建一個類似頭條這樣的大型公司,最開始起碼要有幾百萬的資本,同時要有創業的能力。如果僅僅是在頭條上做自媒體,完全就不需要金錢資本了,只要餓不死都可以在家做。

3、厭倦時光---賦閒在家

賺夠錢了,厭倦了職場生活的人,都恨不得早點退休。這一類人,一般家庭和睦、子孫幸福,自己退休完全無後顧之憂,完全可以安享晚年。

沒事可以利用時間去周遊世界,去養花種草,去歸園田居,總之厭倦時光的人,對錢基本都有了一定的儲備,多少看個人,如果是我,給孩子買了房、結了婚、幫著把孫子看大,及時身無分文,只要有個養老金夠吃夠喝,我覺得就可以賦閒在家了。

總之,因人而異吧。有的人貪婪,錢越多越好,不會覺得有足夠的一天;有的人佛系,看破世間冷暖,一切都隨緣而安;有的人錢太多,上班就是為了調劑生活。

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林白八點半


個人感覺你提的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片面。你是想同時問自己,我賺多少錢以後可以不上班是嗎?

這裡有幾個觀點,我們可能需要先統一一下。

1.為什麼要上班?

有的人上班是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可能會提出像你所說的這個問題,我賺多少錢了,我有多少存款了可以不去上班。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一旦你在家待著超過半個月,雖然你有一定的收入,但是坐吃山空。總有一天你的存款會被吃完的,因為你的慾望在不斷增高,而你又沒有收入的來源。

另外如果你僅僅把上班當做收入的來源的話,那麼我相信你的工作不會很開心,因為你每天都是在被生活逼著去上班。

所以你跟一些優秀的人聊天會發現他們會把他們的事業和工作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最開始的一些日子裡,他們確實是在為老闆打工,但是後來他們是變成為自己打工,再後來變成了讓別人為你打工。

我舉一個例子,最開始的時候有一個人進入職場做獵頭,最開始的時候從最小的職員做起,每天都是打雜,到後來自己能力達到的一定程度可以獨立接項目,還是為領導打工,但是工資會多很多。到最後他自己走出了這個公司,找了幾個人一起建立了一個獵頭公司,所以到後來讓別人為他打工。

2.多少錢才夠花?

如果從夠花的角度來說,你會發現多少錢都不夠,但是我們可以轉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把錢分成幾份來思考。

第1份是用來固定存款,因為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有一定的積蓄會為我們解決一些特殊的麻煩。

第2份是生活費,我們之所以慾望不斷增高,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節制,比如說你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按照一定的比例來確定自己的消費水平,這樣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太奢侈。

第3份是學習資本。我們如果想不斷的提升自己,想要有更好的發展,那麼我們就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錢來學習,比如說我們學投資,或者說我們學習看書或者學習一些特殊的技能,乃至一些特殊的學習班。

第4份是交際資本。我們如果想發展的話,靠單人是不行的,往往需要一個群體,那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一定的應酬,但是這種應酬相對來說是比較契合,我們而不是酒肉方面的應酬。

其他資本。第5份我們用了一些日常的生活以外的一些特殊消費,比如說節日的時候送父母和親人一些小禮品等等。


職場新萌圈


這個題目的補充說明很有趣。題目是說上班族賺夠多少錢,才能轉行去上學丶創業丶或自由職業。

不同的人丶不同職業丶不同地區丶不同時代丶不同目標等,賺夠多少錢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其實,是沒有衡量標準的。

比如創業,很多都是白手起家的。溫州人闖世界,從未說自己積累了多少錢才去創業的。現在富起來的老一輩溫州人,有的是從挑貨郎擔,販賣一些小商品起步的。他們若考慮先上班賺多少錢,然後再出來,就不可能有遍佈全球的溫商隊伍了。

當然,如果一定要考慮賺夠錢不工作的標準,則要考慮收入“空窗"期的生活保障。如果是創業,還應考慮積累一些資本金等。


雨後平山


題主的問題很好,其實這也是我們社會中每個人都想過的問題。我們從生下來努力上最好的小學、中學、高中、考取最好的大學、選擇最火的專業,找最好的工作,其實就是為了多賺錢,因為現代社會“賺錢”的多少直接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你的生活,甚至決定著你的人生。因為沒有錢在這個社會你是很艱難的。這個我們是不可否認的。大多數人通過工作來賺錢,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呢?之前也有調查過這個問題,我聽到的最好的答案就是: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不上班。那麼,我覺得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的理解就有幾個方面的: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其一,賺錢多少已經不取決與你是否上班,而是你即使選擇不上班,照樣有錢賺。那麼不上班題主也給瞭解釋,不上班不代表提早退休,賦閒在家,有些人選擇進修;有些人選擇創業;有些人選擇自由職業……還有很多種的不上班的情況。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他們即使不上班,他們也在時刻賺錢。因為他們具備了不是隻有上班當做他們唯一賺錢途徑的能力。他們唯一選擇的上班的時期其實是他們豐富自身價值的階段,他們將上班的錢用於投資、學習、豐富自己,等到他們選擇不上班依然有錢可以賺的時候,那麼他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去豐富自身、去享受生活、去幫助他人。

其二,無論何種選擇,你都必須要經歷先努力賺錢這個道路。那麼,努力賺錢可以是兩種結果,一個就是以賺錢為目的工作和生活,或者說以積累財富為目的,為了賺錢犧牲有可能犧牲你的時間,這種賺錢的途徑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索然無味。我們除了賺錢這一個追求,人生不值得享受,等到你確實賺到了自認為可以不上班的錢的時候,也許你已經沒有了享受財富帶給你的東西;另一個賺錢可以讓我們一邊積累財富,一邊豐富投資自身,一邊享受生活。這種賺錢的方式就是將雞蛋不放進一個籃子裡,我們在豐富我們自身的同時,增強或者加快我們財富積累的速度,等到我們選擇不上班還是可以賺錢的時候,你只是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工作和生活,但是你並沒有放棄你的對於生活美的享受。

最後總結:無論賺多少錢選擇不上班,這個選擇對於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其實怎麼選也是要看自己對於不上班的理解。有人認為不上班就是揮霍財富,享受人生;有人認為不上班其實只是前期財富用於階段性的豐富或者投資自身。而本人建議的是選擇前期賺錢豐富投資自身,使自己具備不上班還能賺錢的能力,這樣的人生才是安全和穩妥的。


Alice寶媽職場生活


一般來說,人們領取工資,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看…曾經的我,也是如此,為了生活、為了家、我曾經還為了白血病的妻子…乃人之長情。但是最近幾年,我已經不關心自己的每月收入了,孩子成家立業了,妻子也健康快樂無求於我了,工作對我來說,己經是一種精神需要了,人,在俸獻、創造、不斷提高、不斷創新之中,能獲得一種人生的極大喜悅與自豪感,也是健身之需要,因為,一個工作的人與退休了的人,差別是巨大的,工作才能使您動腦、活動自己的四肢、使得您的能力不斷強化與維持,富有生命力與人的存在價值,是任何健身運動、娛樂、旅行…等休閒無法代替的…從中獲得您難以想像的自豪感與充實感…在人們喜歡的豐田、本田的車中,也有我的一點點工作成就,這就足夠了。我希望,在我身體健康的許可之下,儘可能的長久的工作下去…其樂無窮。希望大家能喜歡豐田車。



高友峰1


我是小勇。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賺夠多少錢?你才會選擇上班?

1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個要看在什麼年齡段?假如是中老年人,那麼他會一直上班。不管他賺多少錢。如果是青年到中年,他可能會轉到資本,然後生活。比較寬裕。就會選擇出來找項目做事業。開始創業。至於賺多少錢這個問題,我覺得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多少錢這個是不固定的。又新出來創業的人,不管賺多少錢他都會出來。沒有膽量出來創業的人,沒有項目的人他賺多少錢,他也不敢出來創業。

2 假如是我的話,我寧願出來創業賺十塊錢,我也不願意在工廠裡打工掙100塊錢。這就是俗話說的。一月掙一塊錢的充1000也不願打工掙十塊錢的工資。我出來創業的時候,口袋裡就裝3600塊錢。就出來擺地攤,開始創業了。這就是一種創業精神。

3 這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示。喜歡我的文章。在今日頭條首頁搜索《小勇的生活錄》加關注,下期內容更精彩。


小勇的生活錄


這位條友,非常高興能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錢夠花就行,知足常樂,不上班不等於不工作,只要生活快樂,家人身體健康,多少錢無所謂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詞,財務自由

究竟什麼是財務自由?

當一個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賺錢,他的被動收入超過了日常的開支,這種狀態便是財務自由,俗稱“躺著賺錢

之所以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這個話題牽涉到兩方面。

第一:在你的心目中,多少錢才算夠?

第二:如果不上班,你會選擇做什麼?

多少錢才算夠?

看到第一個問題,相信大家的心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標準,有的人覺得一兩百萬就差不多;

有的人覺得買幾套房子加幾百萬的資金才算達標;

還有的人,對這個問題很迷茫,就索性不去想,能攢多少就算多少。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說有八成的美國人曾經為了錢失眠,我想,為錢失眠不單單是美國人,估計全球有八成的人為

錢失眠過.......

開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