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之前我们全家在泰国旅行(点击可回看文章)的时候,后面几天租了普吉的一栋2层小楼。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卧室都在楼下,有天晚上,小叶子想自己上楼拿点吃的,结果不一会儿传来了她的哭声。

原来是到2楼的楼梯灯关了,楼上漆黑一片,她走到一半,觉得太黑,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本能地害怕起来。

老公赶紧去哄:没事啊,爸爸把灯给你打开。

但孩子没有平复,还哭着

我走过去抱着她,和她说,“这里刚才好黑啊……妈妈在这里了。哎?你本来是在房间看动画片呢是不是?看的什么动画片来着?哦,是说泰国话的,咱们听不懂、这边才有的动画片。”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老公一脸不解,觉得我这扯啥呢,我继续,“然后你和爸爸妈妈说,我想吃东西,我饿了。然后爸爸说,楼上桌子上有香蕉,你想去的话自己去拿吧。”

小叶子好像陷入了回忆,顾不上哭了,我继续和她回忆,“然后你就打开门,哇,要走长长的楼梯,第一个台阶你是迈的左脚还是右脚来着?”

“我……我不记得了。”小叶子摇摇头。

“嗯,好像是……右边?台阶有点高,你要把腿,像这样,高高的迈起”,我配合着腿部的动作,越往高走,是越暗了,还是越亮了?”

“越暗。”小叶子撇嘴说。

“是啊,灯是关着的,小叶子还是走啊走啊,到中间了,往前看,发现,到顶了吗?”

“没有。”

“嗯嗯,所以你,害怕了?”

小叶子点点头,抱紧了我。但明显是在寻求安慰,已经不是最初的惊慌了,情绪也基本平复了。


后来,我们教她害怕时,可以叫大人提前开灯,也可以唱着歌上去,害怕独自上楼的情形,就再没出现了。


和老公聊起这件事时,他有点诧异,问我之前是要转移注意力吗,怎么还扯到动画片去了?

其实我是故意的。

有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我在

运用“复述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疗愈负面情绪、恢复平静。应对孩子发脾气,这个方法同样有效。

为啥有效呢?

要从了解孩子大脑的结构开始。

孩子3岁前,咱们一定都感受过娃的各种“无厘头作闹、很难讲道理”吧?传说中的terrible 2、Horrible 3不是啥玩笑话,3岁前的孩子确实难搞,因为他们的右脑,占据了主导地位

右脑管什么呢?美国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做了一辈子的大脑研究,他发现,就像这幅图里描述的这样: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右脑比较直观、感性,更像是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主要处理的是身体感觉、原始情绪和个人记忆,负责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

而相对于右脑,左脑要“严肃”得多,更像是个较真的科学家:注重逻辑、语言文字、求实,热爱并渴望秩序。

右脑过于发达,可能会挺混乱;左脑过于发达,又会有些刻板。

而且还有个让人沮丧的事实是:即便孩子过了3岁,也不意味着情绪自控力就有多强,因为从生理发展来看,负责情绪管理、灵活适应、决策分析的“前额叶皮层”要完全发育,得等到25岁。

所以这中间真给父母出了个难题:大脑还没发育完全,情绪管理能力本来就是弱的,总不能坐等孩子25岁才能有些自控力吧?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所以丹尼尔·西格尔的建议特别有智慧,我们可以冲着孩子的左脑发育使使劲儿,让左右脑联合,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

全脑教养”:

也就是说,左右脑的协调发育缺一不可,一方面,孩子需要保持对情绪的感知力而不是压抑它们;但另一方面,也要多多训练左脑,让它的逻辑、语言威力发挥作用,给右脑的“冲动”灭灭火。

这其中,“复述故事”就是刺激左脑启动、并将左右脑联合的最好方法。

复述故事的过程,像我和小叶子说的那些,不仅仅是在梳理前因后果,而是要让孩子调动左脑,去理清事情的经过、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为了把故事复述得明白、合乎情理,左脑就必须运用语言(说话)、逻辑(先发生了什么、再发生了什么)把整个事件整理好,孩子会从中知道,情绪是怎么来的。

而在复述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回忆的画面、细节,这其实是在回应孩子的“右脑”:有画面、有身体感受、有自己的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情绪管理”书籍或者课程,都会提到“写日记”是个特别好的疗愈方法,因为也是在同时联合右脑的画面、情绪,与左脑的逻辑、语言表达

还有我们常说,要让孩子识别情绪的“名字”,邀请孩子表达出来(快乐、伤心、愤怒……)因为和语言表达相关的,就是左脑,调动左脑来思考右脑负责的事儿,就是通往平静的道路呀。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我特别喜欢这个方法,也经常用在小叶子发脾气的时候。

比如家里最近买了个小滑梯,俩孩子正玩得欢,突然姐姐就不乐意了,冲着弟弟喊:“我的!你下去!”

这是最直接的右脑情绪反应。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我的做法是什么呢?

——倒带、复述故事

捋一捋这个事儿:


“中午爷爷把小滑梯组装上了,然后小叶子好开心,滑了两次就说,不好玩,我不玩了……


后来弟弟睡醒了,开始玩,小叶子觉得,和弟弟一前一后玩,好开心啊……然后呢?小叶子还发明了什么玩法?哎?你们是怎么坐到一起的?然后啊……”

小叶子这小眼珠,咕噜噜的转,这是特有的陷入回忆时会有的身体语言,而随着回忆的画面越来越生动、邀请她补充越来越多的细节并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下来,怒火真的可以平息大半。

心理学家说,这样去“唠叨”有情绪的娃,能让他冷静


而我更开心的倒不是一次冲突的解决,而是不断的促进了孩子的大脑,去尝试了解自己经验的意义、理解内心体验的过程,并帮她整合了左右脑

而未来,不管是再面对各种可能引发失控的情绪、经历各种可能的创伤事件,我们永远都不会觉得,这样的准备太少。

“记得……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吗?”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然后呢?”

“是这样?还是那样?”

愿我们帮助孩子,成为讲故事的高手,送给他们这份,一定会受用终生的自我疗愈礼物:)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