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當家長的要知道,你自己的孩子也需要尊重,你認為是這樣嗎?

海雲海


孩子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其實這是每個父母都需要認真面對和正視的問題。

在很多家庭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是他們的附屬物,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符合他們心意;這類父母培養教育出來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容易出現叛逆等心理問題行為。

開明、智慧和高素質的父母都尊重孩子,因為他們明白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是對同齡時期的自己最大的認可。

孩子的玩具和用具父母不能隨意送人和扔掉;剝奪孩子的知情權和所有權,既不人道也會造成孩子事事忍讓、懦弱膽怯的性格,於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正確的做法是動用他的東西時,要知會並徵得孩子的同意;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去打擾,如需打擾要口氣輕柔、動作輕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用心傾聽,幫助孩子分析並提出自己的建議供孩子參考,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不偷窺孩子的隱私,如有需要,可以心平氣和地提出自己的憂慮,平靜耐心的與孩子進行真誠的交流與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能夠協商處理問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人格,終有一天要獨立的生活,他們理應得到父母的尊重。


樹下的青衣少年


要讓孩子知道,你尊重他的前提是他先尊重你,對於明知故犯,屢教不改,一個字,揍,兩個字,狠揍,三個字,往死裡揍,小時候父親沒少揍我,誰勸都不好使,大了我依然感激他。

聽過一個故事,一個死刑犯臨死的時候說父母害了他,因為他不管犯什麼錯父母都容忍,包庇他。


大白創業vlog


是的當家長必須要尊重孩子的意見,當父母尊重孩子時,孩子會變成“龍”。

“我所做的都是為了孩子”越是這麼想的父母,會把不好的結果都推到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要把“因為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可以隨心所欲”的價值觀拋棄掉

習慣把我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的父母,被比較的孩子的“眼淚”


一邊比較一邊抱怨說即使刺激也不學習,但這明顯是歪曲真相。認為被比較帶來的反抗心理和壓力使得學習失去積極性,這是正確的。雖然這是不是恨孩子發生的事情但受到歧視的孩子卻被剝奪了信心和積極性。

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是作為一個好父母的的關鍵

有尊重孩子的父母和無視的父母。抱怨因為孩子毀掉了自己人生的父母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雖然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奉獻,但沒有理會過孩子人格。


孩子成長過程中決定性的環境就是父母的心。準確地說,這是對待孩子的態度和價值觀。遺憾的是,現在部分父母陷入了嚴重的混亂和錯覺之中。植物生長最重要的陽光,這裡的陽光就是父母尊重孩子的心。


父母因現代社會的無限競爭而焦慮不安,父母以幫助孩子不被競爭淘汰為名,將焦慮原封不動地傳播給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對孩子人格的侮辱和差別待遇,最終孩子們的心病了,由此,父母們更加焦慮地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現在必須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孩子問題源於父母問題。根據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決定自己態度的自身人格和價值觀,如果總是珍惜孩子的每一個情感和行為,孩子肯定會成為“開天闢地的龍”,回報尊重自己的父母。


尋找彩虹


當家長要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

關於這個觀念,提出的時代可以說是年代久遠了,但是真正解決的案例可以說屈指可數。

父母不尊重孩子,其實就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是很多家庭當中與孩子相處公開的規則,而為什麼會不尊重孩子,我們要一一分析背後的原因,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幾點。

第一,交換性生育,很多父母生孩子就不是奔著愛情的結晶進行生產製造,完全是奔著養兒防老的目的去製造,而這種心態的父母你指望他們尊重孩子,我只能夠說,天亮了,別睡了。本來就是打算將孩子當成養老保險而已,也別指望他們對孩子會投入太多的感情。

第二,社會競爭。由於社會競爭過於激烈,一不小心就可能萬刧不復,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適者生存,不用敗者為寇。管孩子擔子多重,一樣給你增加更多的負擔,可憐很多小朋友年紀尚輕,學習任務可以堪比血汗工廠的工作量。

第三,經濟困難。很多家長不是不願意去支持孩子的夢醒,實在上是經濟上的量明顯不足,窮人家的孩子也是人,也有夢想,但是很多夢想是需要一種更強大的武器,就是錢。當然有些夢想是不太需要錢就可以實現的,例如小偷,乞丐等低成本,甚至是無道德的理想,當然經濟上不需要太大付出,但是世界上很多夢想都需要錢。例如舞蹈家,音學家等都需要父母經濟上有海量的經濟扶持。

第四,眼光問題,由於有一些做父母的,長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世界,對外面的變化程度就不是很瞭解。導致對孩子的心理活動上不是很瞭解,根本上就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很多孩子表達能力,本來就有待提高,第到提高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


血鎖六界



尊重與其他行為不大一樣,不像疊衣服、整理房間那樣能明顯地看出來。就算立的規矩中有「你要尊重他人」這項內容,孩子也並不能明白這到底是要讓他幹什麼。所以,即便要用立規矩的方式來教孩子學會尊重,也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

應該以我們的尊重來贏得孩子的尊重。孩子可能沒有好好聽媽媽的話,但他卻一刻也沒有忘記怎樣去模仿媽媽。如果我們對他又吼又叫、毫無尊重之心,那麼就算我們教他尊重了,他也可能記不住,反而只記著我們是怎麼對待他的,然後也學著那個樣子對待他人。

在滿是不尊重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很明顯是學不會尊重他人的。就算我們的不尊重並不是針對孩子,但他卻會將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記下來,不管是針對誰,他學的只是我們待人的態度。因為孩子就是媽媽的鏡子,就是媽媽的複印件。

所以,要教孩子學習尊重,我們先不要那麼著急,好好看看自己,好好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尊重。先正己,再正孩子,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第一,弄清楚尊重孩子的真正意義。

總有媽媽覺得尊重孩子就是一種形式而已,就算不尊重,他不也一樣該學習時學習,該出成績時出成績嗎?再說孩子怎麼表現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的表現有什麼關係?

別把孩子的成長看成是他一個人的事,也別把孩子看成一個孤立的人,不管怎麼說他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能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從我們這裡獲得了尊重,他也會知道尊重自己,這能幫他正確認識自己,使他不至於產生自卑心理。更何況,我們尊重孩子,他也會尊重我們,這也有利於他孝心的培養。

第二,從進孩子房間敲門、不亂動他的東西做起。

要說尊重孩子,做起來並不算難,起點也很低,完全可以從「進孩子房間敲門」「不亂動他的東西」等這些小事上開始。

進孩子房間敲門,這是很多媽媽會忽略的一點。大部分媽媽都覺得,孩子的房間有什麼不能進的?又不是別人家,哪裡用得著敲門?當然用得著。孩子的房間已經是屬於他的私人空間了,若要進入,就需要敲門獲得他的認可。為了能保證全家人都做到這一點,可以在各自臥室的門上貼上這樣一張字條,寫上「進入請敲門」。我們敲孩子的門是給他做榜樣,同時也是鼓勵他在進入我們房間時敲門,這就是一種對等的尊重。

即使房門是開著的,媽媽進入前也應該敲一下門,「噹噹噹」三小聲即可,一是提醒孩子,不然我們的突然進入,可能會把正在專注學習或做事的他嚇一跳;二是表示進門需要徵得他的允許,以體現對他的尊重。所以,這樣做不是矯情,而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不亂動孩子的東西也是很多媽媽會忽略的。有些媽媽自以為很勤快,每當看到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弄得一團亂時,她就會主動上前幫忙收拾,但是孩子那樣放也許是有目的的,結果好心卻辦了壞事。孩子對他自己的東西是有所有權的,要動的話就要提前打招呼,這樣才能避免之前提到的情況,同時孩子也才能學會動他人的東西前要打招呼。

第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良好的尊重素養。

除了進門敲門,不隨便亂動孩子的東西這些小事之外,還有很多與尊重有關的行為素養是我們不能放鬆的。比如,不要當眾揭孩子的短,別把他的糗事當成是笑話隨便說給別人聽。而當著孩子的面時,則要避免抱怨、議論、嘲笑他人,可以讚美、誇獎他人,要做到《弟子規》上說的「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以及曾國藩先生所說的「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等。


秋夜隨筆


當家長的應該明白,自己的孩子也需要尊重。孩子出生帶著一堆潛能來到這個世界,具有天生內在的積極主動的學習驅動力,其學習和適應生活的能力遠超成人的想象。家長還要清楚,尊重是相互的。家長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同時也要從小讓孩子養成尊重家長及他人的習慣,不能一味地無原則、無規矩地取悅、遷就、縱容孩子,那不是尊重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讓孩子失去了守規矩的磨練機會。特別是成全孩子通過哭鬧達到他不合理要求的目的,其結果是讓孩子變成一個蠻橫無理、脾氣暴躁、自私貪婪、自以為是的傢伙,則家長追悔莫及。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如何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平衡度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長敏銳的觀察力。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還要細心,謹慎揣摩,方得要領。

例1 孩子進食時間應該規律的問題。孩子一哭鬧,媽媽就餵食來解決問題,不找出哭鬧的原因,其結果是妨礙了孩子形成規律的進食習慣,是對孩子的胃應該規律進食權利的不尊重。

例2 孩子用貴重的玩具和同齡夥伴交換來了很便宜玩具的問題。家長當場不能有過激反應,不能訓斥和責罵。玩具能否交換是孩子的權利,家長要尊重。孩子有他們兒童世界的價值觀,評判標準只有喜歡與否,不會像成人一樣還考慮其經濟價值。家長可以在事後讓孩子明白兩個玩具的價值差異,切記要把交換的事情擱置一邊,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自己慢慢學會如何處理類似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學習。

只要家長以身作則先尊重孩子,不無緣無故地“體罰”或“心罰”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也會養成尊重家長的好習慣。



優秀成長探秘


我當然認為是這樣了。因為孩子也是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個體。父母給了孩子生命,賦予了孩子鮮活的性格。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一切,他所有的行為標準和處事原則,都來源於父母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孩子等於父母的復刻,這句話也是合理的。

但是我們也聽過看過很多孩子對於父母的控訴,有句話說“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一生被童年治癒。”有些父母由於自己的性格或者周圍的環境,對孩子的生活幹預過多或者過少,都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對於優秀的父母而言,最好的教育是愛,既要愛孩子優秀的一面,也要懂得呵護他們脆弱的一面。把他們當成一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而不是因為父母的身份,對孩子的行為過於苛責甚至動用暴力。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難,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不由分說的斥責我們或者動手打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在那時候有種心理:如果我長大了,一定不會像自己的父母一樣,那麼粗暴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做到了嗎?當自己為人父母時,看著孩子跑上跑下,不聽話,甚至與自己抗衡的時候,總是失去理智先吼上幾嗓子再說,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成了孩子的壞榜樣,給他們小小的內心種下了以後如果我是父母,我會怎麼怎麼樣的想法。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上面,德善的父親給德善說他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做的不好的地方請德善多多原諒,這戳中了我們的淚點。自己的孩子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也有鮮活的靈魂,即便是做父母的做錯了,也應該尊重孩子,把自己的抱歉說出來,不至於孩子在長大以後用漫長的歲月去治癒童年的傷痛。


離離菜菜紙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我想分享胡適先生的一段話,“我養育你,並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兒子;我並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篇,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並不因我而來,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我始終堅定的認為,做父母的不要覺得你生了孩子給予了他生命,就對他有恩。生命的最初,你的孩子僅僅只是一個受精卵,他並不能求你將他帶來這個世界。仔細想想,自己生孩子,是因為孩子想來這個世界嗎?還是你需要孩子?

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思想,你當然要尊重他。凡事推己及人,如果是你被安排,你作何感想?如果是你被大庭廣眾責罵,你覺不覺得丟人?

孩子一旦被你傷了自尊心,一是容易破圈子破摔,他會覺得反正我是一個壞孩子,我怎麼做都是錯的。二是容易叛逆,更難以管教。

父母在教育方面,不僅要放低自己的身段,去做孩子的益友,也要有自己的原則,不縱容不溺愛。不求成才但求成人。方才對得起你將他帶來這個世界一遭。


哆哆哆啦


我當然認同這個觀點!畢竟我們都是從孩子時期走過來的,回想我們年少時,如果你做了什麼讓父母不快的事情,都會被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甚至暴揍一頓的話,你會覺得非常丟臉,甚至形成自卑的心理,也逐漸丟失自己的想法,做什麼事情都唯唯諾諾。

我們常說,要跟孩子做朋友,其實就是要給孩子最基本的一個尊重,多傾聽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多鼓勵,認可他們。經常被父母鼓勵的孩子和被父母打擊的孩子,他們內心的健康程度以及長大後的為人處世是會有天差之別的。

最後,祝你闔家歡樂,孩子學習天天向上!


芊芊媽的麻辣日記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獨立思維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主觀思維,有自己學習為人處世的方式。在倡導人人平等面前,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尊重。

尊敬別人是一種美德,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傳承。尊重從古至今一直是被宣教的理念。每一個生命值得敬畏,一個生命從呱呱落地到他的成長,每一步都是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從呀呀學語到拼搏學習各種本領,每一個“課程”都是一個浩大工程。他們要不懼艱險,不懼對錯的去認知這個社會,去明辨看似簡單的是非。首先從這點上來說孩子值得尊敬。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自周朝,延承至今有它獨特的魅力。學會尊重別人無意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從見面打招呼的叔叔、阿姨,到各種問候禮制。父母無疑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從出生一直陪在父母身邊,言傳身教,孩子的一言一行,無不是在模仿家長的一些行為。孩子無形中也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學會尊重孩子,才能使得孩子在人前人後學會尊重別人,進而得到別人對家長教育的尊重。

再次,尊重孩子能夠更好的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孩子只有在得到尊重時,才能對家長的吩咐更加盡心完成,才能使得孩子應由的自尊心得到滿足。進而更好的去表現,努力去完成自己認可的事情。給以後成長道路無形中增加助力。

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更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折射到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會使別人增強對孩子的信服。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