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紅樓夢》原著,元春封妃後,賴大回來說,賈政又往東宮去了,誰在東宮住著?

我就是竹韻


賈元春晉升賢德妃,賈政進宮聽完皇帝恩旨後,又往東宮去了。他去見誰?可以肯定不是太子。具體是誰,下面簡單聊聊。

(第十六回)賴大稟道:“小的們只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說咱們家大小姐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

賴大說聽完皇帝的恩旨賈政就去了東宮。“東宮”第一印象是太子的住所。其實歷史上,東宮不止太子居所一個解釋。

一,指太子。《詩·衛風·碩人》:“東宮之妹,邢侯之姨。”

二,指漢代皇太后。因太后的長樂宮在未央宮東,故稱“東宮”。

《漢書·劉向傳》:“大將軍秉事用權……依東宮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為威重。”顏師古注:“東宮,太后所居也。”

《漢書·貢禹傳》:“莽乃車駕至東宮,親以其書白太后。”

三,指嬪妃。《公羊傳·僖公二十年》:“西宮者何?小寢也。小寢則曷為謂之西宮?有西宮則有東宮矣。

四,指唐代太上皇。唐朝大明宮前身是專為太上皇李淵修建。住過李淵、李旦、李隆基等幾代太上皇,當初又稱“東內”。秦可卿死後,大明宮內相戴權出場,他在“東內”伺候,“東內”是太上皇住所無疑。

《紅樓夢》中還有太上皇。證明皇帝繼位不久,算有太子年紀也不大。皇帝晉升嬪妃,與太子無關。賈政為臣子也不能與儲君如此接觸。東宮顯然不是指太子。根據史料對“東宮”的解釋,賈政去“東宮”能見的就只有幾個人:老太妃,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和賈元春。

賴大說“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賈母王夫人也要去東宮謝恩。她們去見的對象有四人:老太妃、皇太后、皇后和賈元春。

之所以老太妃排前面,是種種跡象都表明,老太妃是寧榮二公一個時代人,她是太上皇長輩。她出身金陵甄家,賈元春晉升,就是因為進宮數年,一直侍奉老太妃。賢德二字也是褒獎她崇孝的德行。

賈元春孝順老太妃,等於替太上皇和皇帝盡孝。老太妃不插手皇帝后宮事,太上皇和皇太后卻可以向皇后提議皇帝晉升元春。如此,賈政去東宮拜見之人就只剩太上皇。

賈家兩撥人進宮,賈母等誥命夫人,勢必向老太妃,太后和皇后謝恩,還要見一下賈元春。賈政去見的只能是太上皇。

《紅樓夢》京城和皇宮借鑑了唐朝。都中名長安,皇宮有大明宮。太上皇退位後,大明宮本就叫“東內”,也在東宮範圍。賈政作為太上皇老臣,當年他執掌敕造榮國府,獲賜工部主事,都是當時還是皇帝的太上皇下旨。這次賈元春晉升賢德妃又是太上皇恩典,賈政見過皇帝再拜謝太上皇是必然。

賈政去東宮見太上皇還有一點可以證明。賈元春晉升賢德妃後不久太上皇就下旨妃嬪可以回家省親。此事自願並非強制。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都退位了,賈家還對他言聽計從,很容易遭到皇帝猜忌和排斥。賈家再愚蠢這個道理必須懂。他們一意孤行操辦賈元春省親,只有賈元春晉升賢德妃是太上皇旨意,對太上皇感恩,才會投桃報李不得不積極響應太上皇旨意,操辦貴妃省親。

《紅樓夢》很多線索,曹雪芹寫得很隱晦。需要結合前後文理解。賈元春進宮多年沒有消息,分明不得寵。她依傍侍奉老太妃有功,才會讓太上皇太后提議晉升她賢德妃。老太妃輩分太高,不太會插手皇帝妃嬪之事,後宮內外有別,除非老太妃召見,賈政外臣不能見老太妃。既然是太上皇的主意晉升賈元春,賈政自然需要去向太上皇謝恩。

文|君箋雅侃紅樓

別忘了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君箋雅侃紅樓


元春封妃後,賈政去了東宮謝恩。這個東宮是指的誰呢?

東宮一般指太子居住的宮殿。那麼當朝太子有沒有干涉皇帝封妃的能力呢?

《紅樓夢》皇帝的爹媽都健在,太上皇和皇太后還有干預朝政的能力,這說明太上皇年齡不太大。

皇上應該正值壯年,東宮太子應該是青少年。這個年紀的孩子,即使有能力也不會是賈府的靠山,更不會左右他老爹納誰為妃。

誰能左右皇帝封妃呢?

能左右皇帝封妃的人,一個是皇帝本人,一個是太上皇和皇太后,還有一個是皇帝的親生母親,或者是皇帝的寵妃。

太上皇,皇太后能左右皇帝封妃,但是他們不住在東宮。

書裡雖然總說當今以孝治天下。但是,這對父子很有意思。皇帝沒有任何自主權,就是開恩讓妃嬪的母親進宮探親,也要啟稟太上皇。

兒子剛剛“啟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準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

太上皇、皇太后又下旨意,“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蹕關防之處,不妨啟請內廷鸞輿入其私第,庶可略盡骨肉私情、天倫中之至性。”太上皇的旨意一下,妃嬪家眷果然開始省親。這說明太上皇能左右皇帝的決定。

太上皇和皇太后不住在東宮。乾隆皇帝當太上皇住在乾清宮養心殿。乾清宮位於故宮中路。養心殿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不叫東宮。

能左右皇帝決定的還有皇帝的生母或者皇帝的寵妃。

東宮還有可能是東宮皇后。不過皇后與賈府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元春封妃不會是她促成的。賈赦與賈政不會向皇后謝恩。

政和賈赦去拜見應該是居住在東宮的太上皇寵妃。這個寵妃也可能是皇帝的生母。無論是誰,這位寵妃應該居住在東宮。

宮裡有位老太妃,這位老太妃應該住在東宮。

皇太極當皇帝期間,她有一位正宮皇后,或者叫中宮皇后哲哲。有一位東宮宸妃海蘭珠。海蘭珠住在東宮,深得盛寵。

宮裡有一位老太妃與賈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老太妃病重,妃嬪不再省親。老太妃死了,賈府與北靜王等人給老太妃守靈時,賈府住在東邊,北靜王住在西邊。因此老太妃是賈府在宮裡的靠山。元春封妃是老太妃一手促成的。

皇帝向賈赦,賈政宣佈元春封妃的旨意後,就令他們去東宮,向老太妃謝恩了。


潤楊閬苑


元春封妃是賈府的大事,賈府因為很久沒有建立功勳被嘉獎了,所以當宮裡的旨意傳出來時,眾人都是驚慌失措,甚至賈母都不能夠穩住,直到賴大將封妃的好消息傳回來時,眾人才歡喜起來。

賴大稟道:“小的們只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說咱們家大小姐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

可是賈政除了對皇上謝恩之外,他又去了東宮,他到底去感謝誰了呢?當著皇上的面能夠去的地方不多,所以這個一定不會是太子亦或太上皇、皇太后,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太妃。

第一,不是會是太子,皇上不可能容忍

能夠住在宮裡的人不多,除了年幼的皇子,當值的太醫,之外很少人能夠住在宮裡。太子成年自然有自己的府邸,賈政不可能剛剛感謝完皇上,立馬就去太子宮中感謝。這不僅會招致皇上的猜疑,也會給賈府帶來無窮的禍患。

如果東宮真的是太子,那麼太子如何會對選妃之事多有參與。身為太子擔負監國之職,但是沒代表父親的家事都敢參與,那他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所以對於選妃之事,太子插不上手,也不便參與。所以賈政去感謝的人也不可能是太子。

第二,也不是太上皇,賈政不會這麼沒眼色

此時宮裡還有太上皇,但是賈政去感謝的人也絕對不可能是他。太上皇既然已經主動退位,把國家的政權都交給了現在的皇上,那麼他就不會公然參與朝政或者是和大臣結交,這是給皇帝臉面,也是保護自己的平安。身在皇權之上,沒有人能夠抵擋權利的誘惑,權利會讓眾人不像自己,所以太上皇既然已然放權,就不會再參與朝中的任何事。

所以即便元春封妃和皇太后有關,但是賈政也不敢公然前去感謝,因為作為朝臣,所佔的立場很重要。太上皇和皇太后固然要尊敬,但是現行的主子不可能放在一邊,所以賈政不可能去感謝他們,況且還不是,如果是的話也不敢去。

第三,是太妃,賈府宮裡的照應人

能夠在皇上面前說上話,對元春的封妃給與幫助,但是卻又不會引起皇帝忌憚之心的人,便只有宮裡的老太妃,因為她們都是皇上的庶母,而且已經久居深宮不會再有什麼能耐可以影響朝堂的勢力,所以皇帝會忌憚皇太后,卻會對太妃放心。

元春入宮多年,如今才一朝封妃,而且又並非因為賈府的功勞而封妃,所以元春能夠封妃最大的可能就是宮鬥站對了隊,或者被舉薦,那麼這個人也只能是太妃。所以賈政在宮裡能夠光明正大去感謝人,也只有太妃了。宮裡的太妃薨逝,賈府全員出動去參與,想必也有這方面的緣故在裡邊。太妃就是一直在宮中照應賈府的人。



小說紅樓


東宮當然是住著太子。東宮在殷周時便由太子居住,東宮的指太子,也由那時定了下來,一直延續至今。至於太子住哪,一般是住東宮,當然也有些朝代不是,比如:戰國時應是嬪妃的住處,西漢是太后的住處。隋朝時隋文帝建東宮由太子楊勇居住,唐初太子李建成也居住東宮,後因太子楊勇、李建成都被弟弟所殺,故被認為居東宮不吉利,曾有一段時間太子隨皇帝住。《紅樓夢》所寫的時代背景雖不明確,但基本確定是明清時期,明清朝太子都居紫禁城東華門內的端本宮。因此往東宮去了,應是去見太子了,而且根據紅學家劉心武先生的研究認為,賈府應是歸太子一派,如今元春封妃,賈政應是首先去見太子,表明立場。


愛尚歐爸


在紅樓夢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夭逝黃泉路》一回,元春被封妃,賈政去宮裡領旨謝恩,賈家的僕人賴大回來告訴焦急等消息的賈家人宮裡的情況,書裡有一段這樣的話:

賴大稟道:“小的們只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說咱們家大小姐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

那麼賈政為什麼要去東宮謝恩呢,賈家和東宮又是什麼關係呢?

東宮這個詞很扎眼,是個指代,在很多影視劇或者文學作品裡,東宮基本都是指太子。東宮是古代宮殿的稱謂,因方位得名,後來就是指居住在東宮的儲君,有時候也說故“儲宮”。但是西漢的時候,因皇太后的長樂宮在未央宮東,故也用東宮指稱皇太后。那麼賈政去謝恩的東宮到底是指太子還是皇太后呢?

我們看紅樓夢的寫作手法,很多時候都寫得很隱晦,連名字都埋伏著玄機,對於朝政就更是不敢明著寫了,書裡說的,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全都失落無考。紅樓夢本身就是一部寫實的書,作者記錄的就是自己家族的興亡史,而自己家族的盛衰又和當時的朝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這樣隱晦的寫實其實就是想避開不必要的災難。連皇帝都是假的,這個東宮就更不可能有所指了,就算想指也不會指的這麼明顯,直接說賈家另外感謝的是太子或者皇太后。因此這個東宮另指他人。我們看紅樓夢,賈家是國公府,而且是幾代的爵位,自然也是有一些皇宮裡的勢力。元春被加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賈家勢力又上升的一個標誌。因此在接到聖旨以後,賈政首先去向自己陣營的最高領導人報喜和道謝,還讓全家都去感謝。這一處也可以說明,這個東宮就是賈家在皇宮裡的靠山,有重大的事,賈家會第一時間去告訴這個東宮。

很多人說元春是賈家的靠山,我認為並不完全對。在元春沒有加封,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女史的時候,賈家就已經很猖獗了。賈家沒有一個正經做官的人,但是那些做官的都要靠著賈家做護官符,這也充分說明賈家的勢力很強大。這時候元春起的作用並不大,即便在她晉升之後,賈家也沒有靠她有過更進一層的改善。因此賈家的勢力一開始就是存在的,敢這麼無法無天靠的就是宮裡有人,這個人不是元春,就是這個“東宮”。

在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寫宮裡的一個老太妃薨逝了,賈家所有人都去宮裡弔喪了,只留了尤氏一個人管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個老太妃死了以後,賈家就開始亂套了。

不僅賈家內部開始亂套了,賈家在官場也出了問題。賈璉說以前有人告他們謀反都不怕,但是現在開始被人抓小辮子了。忠順王府死死的盯著賈家,沒事還要找點事,更不要說和以前一樣天不怕地不怕了。連皇宮裡的太監都開始對賈家蠻橫無理,來賈家要錢,答應的慢了都不行。可見這時候的賈家已經開始不行了,似乎要開始傾倒了。這些都發生在這個老太妃死了以後,賈家很明顯的就開始不行了,外憂內亂,一切都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這也可以看成賈家的靠山倒了,賈家慌亂之中不知道怎麼辦,家裡也亂套,在外面也出亂子。而此時元春還在,外面的人都以為有元春在,賈家怎樣都沒事。過年的時候,進貢年貨的鄔進孝也是這樣認為,這時候賈珍和賈蓉就嘲諷著說,元春其實沒多大作用,根本幫不了家裡什麼忙,甚至省親還讓家裡賠了很多錢。原文如下:

賈珍笑向賈蓉等道:“你們聽,他這話可笑不可笑?”賈蓉等忙笑道:“你們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裡知道這道理。娘娘難道把皇上的庫給了我們不成!她心裡縱有這心,她也不能作主。豈有不賞之理,按時到節不過是些綵緞古董頑意兒。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夠一年的什麼?這二年哪一年不多賠出幾千銀子來!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兩年再一回省親,只怕就精窮了。”賈珍笑道:“所以他們莊家老實人,外明不知裡暗的事。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裡頭苦。”

那麼這樣看來,對賈家起作用的就是這個老太妃了,她才是賈家真正的靠山,而這個“東宮”很可能就是指她。


多學多悟多讀書


對於這個突兀的描述,有很多的解釋或者說是猜測。

因為據史料記載,曹家和太子的關係很好(因為康熙對曹家好,所以曹家對康熙親自封的太子就好),所以和當時的太子派系的人關係都比較密切。他們雖然經常往來於皇宮和親王宮中,但是對於康熙這24個孩子的王位之爭並不是很清楚。更想不到老四雍正會上臺。所以在康熙時期,曹家和太子的關係很近很明顯。其實這個關係給曹家帶來了想不到的滅頂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